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体现做学一体
对接职业标准
优化内容结构
创新呈现形式
内容简介
《模具钳工》可作为职业院校、技工类院校模具、机械类相关专业用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行业的岗位培训教材或自学用书。
目录
前言
项目一零件的测量
任务一常用量具使用
思考与练习
任务二零件测量
思考与练习
项目二成型零件的制作
任务一平面划线
思考与练习
任务二锯削
思考与练习
任务三锉削
思考与练习
任务四刮削
思考与练习
任务五抛光
思考与练习
项目三模板的制作
任务一孔加工
前言
实训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职业院校学生和高级技术工人掌握专业技术,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良好工作作风的必修课。
本书以工作任务为导向,采用项目及任务驱动的方式编写。本书将钳工技能训练与模具知识相结合,以“上盖”塑料注射模具的制作与装配作为整体实训项目贯穿始终,通过零件测量、成型零件的制作、模板制作和模具装配等学习项目,详细介绍了量具使用、平面划线、锯削、锉削、刮削、抛光、孔加工、錾削、锉配、螺纹加工和模具拆装等模具钳工基本技能的训练方法与具体步骤。
教材设计了“注意事项”、“示范动作”和“操作口诀”等栏目,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质的养成。通过“模具厂里的故事”栏目,使学习更贴近生产实际。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在每个实训任务之后,均有与该任务衔接紧密的思考与练习题。
本书由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秦涵担任主编,并负责统稿。其中项目一和项目二,以及项目三中的项目任务详解部分由秦涵编写;项目三的任务一、任务二由平谷第一职业学校贾文芳编写;项目三的任务三、任务四由平谷第一职业学校郭秀梅编写;项目四由秦涵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张强、北京英特塑料机械总厂焦新军共同编写。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张景黎等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的编写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实训项目的设置以实用和够用为度,突出科学性、针对性和经济性。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书摘
锉配【知识目标】1)了解工件锉配的定义及适用范围。2)掌握工件锉配的加工要领。【技能目标】1)了解不同零件的锉配方法。2)熟练掌握配键和锉配方孔的操作要领。【专业名词】锉配、配键、透光法、涂色法。【学习内容】
一、锉配知识
1.定义
锉配是利用锉削方法对零件进行修整或加工后,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按要求装配在一起,并达到图样规定要求的操作。
2.步骤
锉配时,先把相配零件中一件的配合表面锉好,然后按锉好的一件锉配另一个零件的配合表面。因为外表面一般比内表面容易加工,所以最好先锉好一件零件的外表面,后锉另一零件的内表面。
3.适用范围
锉配广泛应用在机器装配、修理及工具、模具的制造过程中。由于相配零件及配合要求不同,锉配的方法也不同。
二、工件的锉配
1.工件锉配的特点
1)锉配是钳工综合训练项目,它能充分反映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因此,在技术比赛或技能鉴定中,锉配常常是重要的考核项目。
2)锉配对加工工艺的要求非常严格,制定加工工艺的基本原则是:前一道工序不能影响后续工序的加工和测量。
3)锉配测量复杂,尺寸换算较多,需要操作者需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4)锉配要求加工精度高,尺寸公差、几何公差相互制约。
5)锉配又称为“公、母”配合,一般以“公”为基准件,且有具体的尺寸和几何公差要求,而“母”通常不标注具体的尺寸和几何公差。在考核标准中,大部分分值都配备在“公”和间隙中。
2.锉配技巧
1)锉削的平面在微观上总存在一些高点,正是这些点使得凸、凹件镶配时产生挤压,在工件相对移动时产生阻碍。在挤压过程中形成的阻碍点应在再次镶配前修锉掉。
2)要想找出工件镶配时真正的阻碍点,应把工件面对较强光线,沿配合的路径逐处判断,特别要排除假象。例如,当对边或清角不彻底,存在向近边的顶力时,往往造成近边的压痕。此时,问题在对边。如果修锉近边,间隙将越来越大。
3)几何误差对锉配质量影响较大,它会发生在所有工件中。在训练中,应时常注意,并且要留心收集各种质量问题加以分析,以提高技术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