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39.00
- 评分:
(已有13条评价)
- 电子书:WWF开发指南[图书]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原创精品系列?WWF开发指南》可以作为软件开发技术人员学习WWF的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前言
第1章 工作流理论概述
1.1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组成
1.2 工作流的运行模式
1.3 工作流资源分配模式
1.4 WWF
1.5 范例“Hello World”
1.5.1 创建应用程序项目
1.5.2 运行结果
1.6 本章小结
1.7 思考题
第2章 控制流程类型活动
2.1 Code活动
2.1.1创建工作流项目
2.1.2运行结果
2.2 Sequence
2.2.1 创建工作流项目
2.2.2 运行结果
2.3 IfElse
前言
五年前,在我所管理的数字医疗项目中用户就提出了对工作流的需求,通过此项目,我深刻意识到工作流在企业级应用软件中的重要地位。从那时起我对工作流技术就抱有非常高的热情和关注,在之后的日子里我还对WFMC的规范进行了研究,同时在随后的项目中通过BizTalk对微软的工作流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伴随着.Net Framework 3.0 的推出,WWF终于诞生了。可以说它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全面的工作流开发工具,它依旧延续了微软产品易用性的特点,将复杂的工作流技术和标准进行封装,软件开发人员只需要使用相应的活动或服务就可以轻松实现WFMC中定义的各种接口的功能。强大的工作流设计器完全集成到了Visual Studio 2005和2008的开发环境中,从而使工作流程的设计更加直观。WWF提供了很多标准的工作流活动,软件开发人员可以不用编写大量的代码,而通过对其属性的设置来完成工作流程的制定,它是一个当之无愧的通用性框架,这一切都使我对WWF充满了信心。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WF本质论》一书,该书详细讲解了WWF工作流的底层工作流原理,使我受益匪浅,但该书并没有详细讲解WWF的具体使用。由于对工作流技术多年的执着和对WWF长期的研究,我决定将自己积累下来的知识与广大读者分享,并真诚地希望广大软件开发人员可以通过本书快速掌握WWF的使用技巧。
本书针对每个活动和服务都编写了对应的范例,通过详细的代码和介绍来展现WWF的各种功能。经过深思熟虑,我选择了Windows应用程序作为宿主程序,而没有选择控制台程序或当前流行的Web项目,因为控制台程序不能完全模拟实际的软件项目,而Web项目作为宿主程序对某些初学者而言在对范例的配置方面又可能会存在困难。在每个范例中我只写了与WWF相关的代码,对于其他无关紧要的代码以及有效性、完整性判断的代码都进行了省略,目的是为了让读者通过范例来学习WWF时能更加清晰、容易地把握重点。但这样做的负面效果就是范例的代码不够健壮,希望广大读者能够理解我的良苦用心。WWF是微软工作流产品的通用框架,也是当今最新的软件技术之一。我相信WWF一定会成为未来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只要有应用软件的存在,WWF就一定不会消亡,而且会以旺盛的生命力持续发展下去。希望通过本书能让广大软件从业人员尽快掌握该通用框架,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这正是我撰写本书的目的之所在。
关于本书结构
本书共分为11章。第1章介绍工作流的发展史和当今主要的工作流理论,然后通过一个范例“Hello World”来引出WWF,使读者对其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第2章和第3章详细介绍了WWF提供的控制流程类型活动和事件类型活动,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范例对WWF的大部分活动进行了讲述。
第4章介绍了WWF的事务和异常处理类型活动,只要是做软件开发就要对各种异常情况进行考虑。在WWF工作流中除了“异常处理”的概念外还增加了“补偿”的概念,读者要对此特别留意。
第5章主要是介绍工作流之间的相互调用方式,以及如何在工作流中调用Web Service,另外读者还可以通过WWF创建带有工作流程的Web Service。截止到本章,WWF提供的各种标准活动就介绍完了。
第6章和第7章介绍了WWF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服务:持续化和跟踪服务。工作流是典型的异步操作,如果没有了这两个服务,那么工作流也就无法实际应用了。
第8章主要讲解状态机类型工作流的开发方式。读者可以通过WWF创建两种类型的工作流项目。学习完本章内容,就可以掌握WWF的顺序类型工作流和状态机类型工作流项目所使用的开发技术和方法。
第9章介绍了在WWF提供的标准活动基础上,如何开发具有特殊需求的自定义活动。
第10章介绍了通过代码来实现对已经设计好的工作流程在运行时进行动态修改的方法。
第11章以软件项目为例,实际模拟顺序类型工作流和状态机类型工作流的综合应用。
本书的范例代码都十分简练,所模拟的场景都可以在实际项目中找到。附录A提供了本书的思考题的答案。附录B将本书的光盘和每章范例进行对应,使读者可以在阅读本书的同时,参考范例的代码来学习WWF的相关技术。附录C为范例数据库的恢复操作。
致谢
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周围朋友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要感谢陈冀康编辑,在本书开始创造时就给了我坚定的信心,并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给予了我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要特别感谢Max和Bill,通过与他们的讨论和交流使我的思路更加清晰。
我还要感谢我的妻子蔡觅,谢谢你对我事业的支持,感谢我的家人,有了你们,这一切都那么美好。
媒体评论
——万举勇 赛宝认证中心总经理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SEI授权CMMI主任评估师
广东省软件协会软件过程改进专业委员会首任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