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代教育技术》系统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技术、教学环境和应用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共4章,内容包括:教育技术概述、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教学系统设计、教学实施与评价。每章按照概念解读、任务活动和拓展学习三部分组织内容。与同类书相比,《现代教育技术》结构体系新、内容新,《现代教育技术》以教育技术实际应用为主线,以案例分析和任务活动为主要内容,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内容对接,既有前瞻性、系统性,又有选择性和适用性。
目录
前言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述 1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技术 1一、技术的含义 1二、教育技术的概念 1三、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 2四、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 5五、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5六、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 6第二节 教育技术与相关理论 7一、教育技术与学习理论 7二、教育技术与教学理论 9三、教育技术与传播学 10四、系统科学理论 12第三节 教学中的信息技术 13一、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13二、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13三、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13四、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13五、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13六、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 14七、信息技术作为知识建构与信息加工工具 14八、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14九、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14十、信息技术作为评价工具 14第四节 任务活动 14一、谈谈你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14二、教育技术与相关理论的理解 15第五节 拓展学习 15一、作为学科的教育技术 15二、传播理论 16三、思维导图 19四、学习科学 21五、脑科学 21六、微博 22七、微课 22八、Wiki(维客) 22九、智能与智能教育 22十、智慧教育 23十一、智慧校同 24十二、教学案例 26第二章 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 28第一节 教学媒体 28一、教学媒体的概念 28二、教学媒体的分类 28三、教学媒体的功能特性 29第二节 教学资源 31一、教学资源的概念 31二、教学资源的分类 3l三、教学资源的开发 32第三节 教学环境 51一、教学环境的概述 51二、教学环境的分类 52三、常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52第四节 任务活动 62一、信息资源分类、获取方法技巧交流讨论 62二、信息资源的加工处理 63三、教育信息资源的集成与整合:教学网站制作 63四、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训练:多媒体教学系统的适应性训练 63第五节 拓展学习 64一、常见教学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软件的使用 64二、学习环境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107三、教育新技术、新装备介绍 108四、多媒体制作工具介绍 113第三章 教学系统设计 115第一节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115一、案例导入 115二、概念解读 115三、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116四、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 117第二节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123一、案例导入 123二、概念解读 124三、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124四、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 125第三节 教案设计 129一、教案基本要求 129二、教案基本内容 129三、教案设计格式 130第四节 任务活动 131一、活动模块1:研习案例 131二、活动模块2:了解学习者特征分析方法 131三、活动模块3: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方法 132四、活动模块4:分析案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 132五、活动模块5:归纳教学媒体选择的一般方法 132六、活动模块6:教案设计 132第五节 拓展学习 133一、教学设计案例一 133二、教学设计案例二 137三、绩效技术 139四、EPSS 139五、流程图制作工具软件 140第四章 教学实施与评价 142第一节 教学实施 142一、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与环境条件 142二、教学实施计划的设计 143三、教学组织形式 147第二节 教学评价 148一、什么是教学评价 148二、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 149三、现代教学评价的特点 150第三节 教学评价的功能 151一、鉴定功能 151二、导向功能 151三、激励功能 151四、监督功能 151五、诊断功能 152六、调节功能 152第四节 教学评价的分类 152一、按评价功能分类 152二、按评价标准分类 154三、按评价表达方式分类 154四、按实施评价的主体分类 155五、按被评者分类 155第五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56一、指标项的形成 156二、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158三、评价标准的建立 159第六节 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与技术 161一、教学评价信息的搜集方法 161二、教学评价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163三、常用的教学评价软件工具介绍 169第七节 任务活动 171第八节 参考案例 172一、教学评价量规案例 172二、档案袋评价案例 177三、调查问卷案例 181四、观察记录表案例 182第九节 拓展学习 184一、SPSS的基本应用介绍 184二、Excel的使用简介 192三、美国StaR评估量表简介 197四、电子档案袋评价 198参考文献 199
书摘
3)学生利用网络教室资源进行自学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室服务器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自我学习。如果网络教室连人互联网或校园网,那么可以为学生自学提供一个更加开放的资源。
4)网络练习和测试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课堂练习或进行考试,既避免了打印、发放试卷的麻烦,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甚至可以当场完成试卷评判,免于收批试卷的劳累,集中精力备课。
(三)微格教室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通常又被称为“微型教学”,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艾伦(D.Allen)教授等人创立的一种利用现代摄录像设备,专门训练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微格教室是在装有电视摄像、录像系统的特殊教室内,借助摄像机、录像机以及计算机等媒体,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的教学环境。一般用于师范院校的学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模拟教学活动。
进行微格教学的一般方法是:由受训者(人数以10人为宜)用10~15分钟的时间,对某个教学环节,如“组织教学”或“授新课”进行试讲。试讲情况由录像机记录,指导教师和受训者一起观看,共同分析优缺点,然后再作训练,直至掌握正确的教学技能。由于这一训练活动只有很少人参加,时间很短,而且只训练掌握某一教学技能,所以称之为微格教学,也叫微型教学。
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微格教室里往往把录播系统整合进来,形成具有录播型多媒体教室的同样功能的微格教室,除了可以进行微格教学外,还可以用于远程教育、教学现场直播或非实时转播、实时教学课件制作等教学活动。
1.微格教室的类型及系统结构
从训练的规模来看,微格教室可分为标准型和集中控制下的分布式训练型。标准型微格教室一般由模拟教室(微型教室)、观摩研讨室、控制室、准备室和声锁间五部分组成,其结构布局如图2.24所示。分布式微格教室一般由示范观摩室、控制室和多间模拟教室(微型教室)组成,其结构布局如图2.25所示。
从技术模式来看,微格教室可分为视听型和多媒体录播型。视听型微格教室一般由摄像机、录像机、视音频切换器、混音器、监视器、云台控制器和话筒等多种视听设备构成,并通过视听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实况录像、播放、转播、监控和示范教学等功能。多媒体录播型微格教室是在视听技术基础上引进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控制技术,在微格教室内整合了录播系统,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实现对各室的录像、播放、转播和监控,并实现对各室摄像机云台的控制。
从训练的内容来看,微格教室可分为教学技能训练型、实验技能(主要是理工科实验)训练型、运动技能训练型和音乐技能训练型等。
不同类型的微格教室,其系统结构稍有不同,最简单的微格教室可由模拟教室(微型教室)和控制室组成,但从系统的组成原理来看,微格教室都是由视频摄像系统、音频系统、切换系统、转播系统和录像播放系统等部分构成的。
微格教室的基本组成单元如下:
(1)模拟教室(微型教室)。模拟教室里装有话筒和摄像系统,用来拾取“模拟教师”的声音和教学活动形象。还有另一台摄像机用来拾取“模拟学生”的学习反应情况。室内还设置有电视机或投影机,用来重放已记录的教学过程录像,供学生进行评价分析。
(2)控制室。控制室装有录播系统及相关的控制设备等。可以录制或转播从每问模拟教室送来的“模拟教师”、“模拟学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师电脑屏幕等多路视音频信号,还可以播放已经录制的视音频信号到示范观摩室,供同步评述分析。
(3)示范观摩室。这是一个装有电视机或投影机的教室,可观摩实时同步转播或播放已经录制的教学实况,供指导教师现场评述,使较多的学生观摩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