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数学书籍
数学与人文·第9辑:回望数学将继续着力贯彻“让数学成为国人文化的一部分”的宗旨,展示数学丰富多彩的方面。
数学与人文·第9辑:回望数学的“开篇”栏目刊发丘成桐先生“为学与做人”,文中贯穿他对于中国青年的殷殷希望和深切关怀;杨乐先生的文章则通过“数学所讲座”这一具体方式,对于中国数学高水平学术交流提出期许和方法指导。“数海钩沉”栏目,“李善兰‘尖锥术’及其应用的研究”一文向读者展示了我国近代科学先驱的生平、著述和智慧。“数学人生”栏目,JohnW.Dawson博士通过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整理哥德尔遗物的经历,展示了一代数学大师的生活和工作细节;“迈克尔·阿蒂亚访谈录”则与读者共同走近一代巨匠的成长回忆与科研畅叙。“数学星空”栏目继续讲述数学大师们的传奇人生和伟大成就。“数学前景”栏目,丘成桐先生指出中国科学院面临的挑战,表达了对祖国科研事业的关注与期望;KarenHungerParshall则介绍了美国数学家MarshallStone在20世纪中叶如何带领美国的数学团体积极参与到国际化的数学研究中。“数学科学”栏目讲述了纠错码理论在光盘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千禧年难题”中的庞加莱猜想和黎曼假设。
目录
前言(李方)
开篇
为学与做人(丘成桐)
《数学所讲座2010》序言(杨乐)
数学前景
中国科学院面临的挑战(丘成桐)
数学前景(Karen Hunger Parshall,译者:汪洪浪)
数海钩沉
李善兰“尖锥术”及其应用的研究(I)(王渝生)
美国数学学科2009年年度调查(第三份报告)(Richard Cleary,James W.Maxwell,Colleen A.Rose,译者:潘蕊)
美国数学教育(Xiaoxia A.Newton,译者:郭玉峰、刘佳、由岫)
数学星空
双奖巨擘(下)(张静)
传奇中的传奇(刘克峰)
成就一位大师(伊犁)
数学人生
迈克尔·阿蒂亚访谈录(Roberto Minio,译者:周畅)
哥德尔(John w.Dawson,Jr.,译者:王子腾、杜升华)
数学科学
前言
本辑以丛书主编丘成桐先生的演讲《为学与做人》和杨乐先生的《“数学所讲座2010”序言》为开篇。前者贯穿着丘先生对于中国青年的殷殷希望和深切关怀,后者则是杨先生通过“数学所讲座”这一具体方式,对于中国数学高水平学术交流提出期许和方法的指导。丘先生对中国大学生做学问提出了三点宝贵意见:充实的基础知识、做学问的热情和正确的方向,同时指出“要以一颗赤子之心追寻真理”,伟大的科学成就总是与高尚的人格密不可分;而杨先生则指出“学术交流对促进研究工作,培养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以学者个人思维为主要研究方式的数学研究,作用更显突出”。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伟大的发现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通常需要几代数学家穷尽毕生的思索。回望数学,既是对于人类思想文明的追溯、对于认识世界和探索自然过程的回顾,更是希望读者能撷取广阔数学星空的光辉,为今日之先行增添一份勇气、一点灵感,从而去攀登下一个数学高峰。
“伟大思想家们的生平有时会被他们的成就所掩盖—— 也许再没有比哥德尔的生平和工作能更好地说明这一现象的了。”在“数学人生”栏,JohnW. Dawson 博士通过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整理哥德尔遗物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代数学大师的生活和工作细节。伟大数学家创造性的发现固然令人欣喜,而对于他们生平的考察也同样不能忽视。《迈克尔· 阿蒂亚访谈录》则让我们共同走近一代巨匠的成长回忆与科研畅叙。“数海钩沉”栏中《李善兰“尖锥术”及其应用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我国近代科学先驱的生平、著述和智慧;可贵的是,在我国传统数学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数学的时代局限中,李善兰仍以其创新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态度,推动着我国数学的发展,并积极引进西方思想与方法,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回望数学,数学家对于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对于科学的勇往直前和义无反顾总是给我们太多的激励,每一个伟大的结果背后都凝结着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坚持与执着。“数学星空”栏中《双奖巨擘—— 菲尔兹奖暨沃尔夫数学奖双奖得主的简历及主要成就》(下)继续给我们讲述数学大师们的传奇人生和伟大成就。《传奇中的传奇》、《成就一位大师》的作者从各自角度,为我们记述了丘成桐先生的为学与做人,启发青年人“要有理想有抱负,又要有无穷经历,要有志于学问,不怕穷不怕吃苦”,要“大胆地向科研高峰攀爬”。
我们不但要回顾自己的发展,更要了解学习别人的发展。《美国数学学科2009 年年度调查》涵盖了美国境内所有四年制学院和综合大学数学学科的数据情况,而《美国数学教育》着重关注了在DMP 专业发展活动中教师的学习机会质量,研究了教师的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的关系。
“数学科学”栏继续帮我们回顾七大千禧年难题,这也是对数学发展的很好的展望。《数学与光盘》选自1998 年度Johann Bernoulli 讲座,主要由J. H. van Lint 论述离散数学的一个分支—— 纠错码理论怎么通过在光盘系统中的应用而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回望过去,每一个小小的进展令我们欣喜而振奋;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一代代热爱数学的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又将有一个又一个数学难题将被攻克。在“数学前景”栏中,丘成桐先生指出中国科学院面临的挑战,表达了他对祖国科研事业的关注与期望。《数学前景—— Marshall Stone 和美国数学研究界的国际化》一文中,Karen Hunger Parshall 回顾了20 世纪中叶的美国数学研究界,并介绍了美国数学家Marshall Stone 如何带领美国的数学团体积极参与到国际化的数学研究中。
回望数学,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定理被提出、被证明的进程,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学术思维之间的相互碰撞、人类智慧之光的闪耀和对于未知世界不断探索永无止境的勇气和信念。“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以预见,今天的数学人将能够秉承前人的求索精神,令数学之花在科学的百花园中常开不败。
序言
数学是一门很有意义、很美丽、同时也很重要的科学。从实用来讲,数学遍及物理、工程、生物、化学和经济,甚至与社会科学有很密切的关系,数学为这些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数学对于解释自然界的纷繁现象也具有基本的重要性;可是数学也兼具诗歌与散文的内在气质,所以数学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它既有文学性的方面,也有应用性的方面,也可以对于认识大自然作出贡献,我本人对这几方面都很感兴趣,探讨它们之间妙趣横生的关系,让我真正享受到了研究数学的乐趣。
我想不只数学家能够体会到这种美,作为一种基本理论,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也可以体会到数学的美。用一个很简单的语言解释很繁复、很自然的现象,这是数学享有“科学皇后”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在中学念过最简单的平面几何,由几个简单的公理能够推出很复杂的定理,同时每一步的推理又是完全没有错误的,这是一个很美妙的现象。进一步,我们可以用现代微积分甚至更高深的数学方法来描述大自然里面的所有现象。比如,面部表情或者衣服飘动等现象,我们可以用数学来描述;还有密码的问题、电脑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来解释。以简驭繁,这是一种很美好的感觉,就好像我们能够从朴素的外在表现,得到美的感受。这是与文化艺术共通的语言,不单是数学才有的。一幅张大千或者齐白石的国画,寥寥几笔,栩栩如生的美景便跃然纸上。
很明显,我们国家领导人已欣赏到数学的美和数学的重要性,在1999年,江泽民先生在澳门濠江中学提出一个几何命题:五角星的五角套上五个环后,环环相交的五个点必定共圆,意义深远,海内外的数学家都极为欣赏这个高雅的几何命题,经过媒体的传播后,大大地激励了国人对数学的热情,我希望这个丛书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让数学成为我们国人文化的一部分,让我们的年轻人在中学念书时就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真和美。
书摘
谢谢大家能来听我的讲座。我期望同学们能够争取做一些大学问、好的学问,而不是随便做个能够毕业的学生。
“为学与做人”这个题目是梁启超从前讲过的,他是中国20 世纪初重要的启蒙学者,也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我念过不少他的书籍。“四大导师”里还有大史学家陈寅恪先生,他说过一句很有名的开篇
话——“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始终是我们做学问和办教育的座右铭,我一辈子做学问都是希望能够做到这点。
中国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的成就举世公认,欧美强国也开始对我们另眼相看。但是我们知道,劳动密集型的发展道路是很难持续下去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力,就要朝高科技化的目标前进。高科技化是所有国家都想做到的事情,但是讲来容易做到却很难。由于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向未来,如何把中国的高科技搞上去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迫切问题。
基础科学应为重中华崛起待青年一个多月前,我受邀去国防科技大学演讲,参观了他们自主研制的大型计算机“天河一号”。去年这部计算机通过了国际评估,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快速的计算机。参观后我感到很兴奋,这是中国独立自主完成高科技产品的重要标志。在和校长聊天时,我向他请教如何能让这批一流的教授和工程师聚在一起,苦干十年完成了这项举世瞩目的工程。他说他们学校的士气和学风都很好,年轻人待遇不错,以能够做出一流的工作为荣。拥有安定的环境、对自己的信心和为国家为学校争取荣誉的决心。这些的确是进行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在此之前几个月,我受邀去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当第一次看着祖国的火箭冲天而起的时候,我内心激动不已。整个宇宙飞船的建造、组装和发射等工程牵涉到8 个部门的合作,每个部门有一万多人,是一个超大型的系统工程,不容许有任何差错。我对中国工程师的组织能力至为钦佩。中国人有能力做出世界一流的成绩,我希望同学们也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这样重要的工作。从这两个不同领域的研究中心里,我看到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认识到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他们都向我询问了很多基本的数学问题。从前韩国的科技大不如中国台湾,可现在超过很多,听说韩国政府要成立50 个以基础科学为主的研究中心,每个中心每年投入经费1500 万美元。事实上,在欧美俄日等国都有同样的理念,认为基础科学非常重要。然而在对基础科学进行投资方面中国做得还很不够,所以我很希望政府能充分意识到基础科学对于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我认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在这几年内将有巨大的转变,这是年轻人做一番事业的大好时机,也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宝贵时刻。我说的崛起不是经济或军
作者其它作品
数学无处不在
- ¥25.00
- ¥21.25
- 数学与求学
- 魅力数学(国内外知名数学..
- 女性与数学
- 微分几何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