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Macroeconomics(7th Edition)Global Edition
- 作者: (美)安德鲁B.亚伯(Andrew B.Abel) 本S.伯南克(Ben S.Bernanke) 迪安.克劳肖(Dean Croushore)
- 丛书名: 经济教材译丛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74623
- 上架时间:2014-9-18
- 出版日期:2014 年10月
- 开本:16开
- 版次:7-1
-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 教材 > 专业课 > 宏观经济学
教材 > 经济管理教材 > 专业课 > 宏观经济学

内容简介
作译者
安德鲁B.亚伯(Andrew B.Abel)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现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与沃顿商学院罗纳德A.罗森菲尔德金融学教授。
亚伯的教学生涯始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并先后在特拉维夫大学和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亚伯是一位多产的学者,其著作涉及财政政策、资本形成、货币政策、资产定价和社会保障等诸多领域。除此之外,他还是多家杂志的编委会成员、阿尔弗雷德P.斯隆资深会员以及计量经济学学会会员,并因其杰出的教学工作获得了“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奖”。亚伯也是美国费城联邦储备银行的访问学者、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经济顾问组成员,以及美国社会保障顾问委员会中对假设与方法提供咨询的技术顾问组成员。他还是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的副研究员和“卡内基-罗彻斯特会议集丛”顾问委员会成员。
本S.伯南克
本S.伯南克(Ben S.Bernanke)曾任普林斯顿大学霍华德·哈里森与加布里埃尔·施奈德·贝克(Howard Harrison and Gabrielle Snyder Beck)经济学和公共事务学教授。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并在该校荣获了专为哈佛本科生最佳经济学论文而设立的“阿林·扬格奖”,以及颁发给经济系杰出高年级学生的“约翰H.威廉姆斯奖”。同该书的合著者亚伯一样,伯南克也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伯南克于1979年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开始其教学生涯,于1985年前往普林斯顿大学任教,并在1995~2002年间担任该校经济系主任之职。他曾经两次出任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一次出任纽约大学客座教授,并担任对本科生、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博士生的教学任务。他已在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史和金融学等方面发表了60余篇论文。
伯南克还是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访问学者和顾问,也是古根海姆学者和计量经济学学会会员。此外,他还获得了各种荣誉,包括阿尔弗雷德P.斯隆研究员、胡佛研究所国家研究员、国家科学基金会研究生奖以及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副研究员。伯南克是《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的编委,并于2005年成为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现为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管理委员会主席。
V迪安·克劳肖
迪安·克劳肖(Dean Croushore)是里士满大学的经济系教授、格雷斯学者、经济系主任。他从俄亥俄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从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其博士学位。
克劳肖于1984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始其教学生涯,5年之后,他赴美国费城联邦储备银行就任该行的副行长和经济学家。在其任职的14年中,他的主要职责包括全面负责宏观经济部门的工作,向行长和管理委员会说明经济运行状况并向他们提供关于货币政策制定的建议,撰写经济方面的文章,掌管两个美国国家预测者调查项目,研究当前有关货币政策的问题。在联邦储备银行工作期间,克劳肖还创建了《专业预测者调查》(该项目承袭并取代了以往的ASA/NBER调查),为宏观经济学家开发了实时数据集系统。
克劳肖于2003年来到里士满大学任教,就此重返学术界。近年来,他的研究焦点集中于预测,以及数据的修订如何影响货币政策、预测和宏观经济研究。克劳肖不仅在顶尖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许多论文,还出版了一部关于货币和银行的教材。他还担任着许多经济学杂志的副编委和费城联邦储备银行访问学者之职。
目录
译者序
作者简介
前 言
第一部分 导论
第1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2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2
1.2 宏观经济学家的工作内容9
1.3 宏观经济学家存在分歧的原因12
本章小结15
关键术语15
复习题16
计算题16
分析题17
宏观经济数据分析17
第2章 国民经济构成与度量18
2.1 国民收入核算:产量、收入和消费的测量18
2.2 国内生产总值20
2.3 储蓄和财富27
2.4 实际GDP、价格指数和通货膨胀30
前言
在准备第7版时,我们尽力保持本书在内容上的新颖性和时代感,特别关注了近期在房地产和金融市场上发生的危机,以及这些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为此,我们还在全书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应用实例、专栏和习题,并做了多处修改以使内容能反映该领域的最新动向。另外,大部分章节后附有宏观经济数据分析题,引导学生通过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网站的FRED数据库获取并运用数据。由于该数据库经常更新且可免费使用,所以可以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最新数据资源的能力,且这些数据资源在完成课程后可继续使用。
接下来,对第7版所做的修订做一个总结。
新颖的内容
近年来,中级宏观经济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变化,本书前几版在推动这些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而第7版更是为诸多宏观经济学问题和观点提供了生动的教学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各种各样新颖的专题。
(1)货币政策。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美联储使用了新的政策工具来维系金融体系,影响经济运行。因此,本书中,我们增加了大量翔实的素材,从各方面来探讨这些政策的变化。另外,由于大多数中央银行已经依据利率目标制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我们推导了一条新的LR曲线(水平的)替代LM曲线,并说明如何利用修正的ISLM模型来分析利率目标制背景下的货币政策。这两个变化让我们重新撰写了第14章的货币政策。本版新增或做出重大改动的内容有:第14章讨论了几次重大金融危机中的货币乘数,比较了大萧条、2007~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货币供给,描述了近期金融危机中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变化,阐述了美联储对准备金支付利息的行为及其影响,拓展了对泰勒规则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研究。
(2)长期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增长率在决定人们生活水平上起着关键作用,第二部分用了大量篇幅介绍经济增长及其相关问题。首先讨论了促进增长的因素,如生产率(第3章)、储蓄率和投资率(第4章)。之后,在第6章转而运用诸如增长核算和索洛模型等工具,深入、透彻地分析了增长过程。与增长相关的议题涉及以下内容:1973年后美国生产率减速,长期生活水平的决定因素,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生产率“奇迹”等。修订内容:更新了数据,讨论了近期中国经济的增长。
(3)国际宏观经济问题。本书内容从两个方面体现了加速的世界经济一体化。首先,我们频繁地对各国进行比较,并使用来自世界各国的应用实例,而不仅仅是美国的。例如,第3章比较了美国和欧洲的劳动市场;第6章对比分析了不同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率;第7章对处于转型期的欧洲各国的通货膨胀历程加以比较;第8章比较了几个国家的工业产出增长水平;第12章对比了不同国家的牺牲比率;第14章讨论了世界各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使用的策略。其次,我们使用了两章的篇幅(第5章和第13章)专门分析了国际问题。第5章叙述了一国贸易平衡与其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关系,然后使用这一框架讨论了诸如美国贸易赤字、政府预算赤字与贸易赤字的关系等问题。第13章运用一个简单的供给需求分析框架,考察了汇率的决定因素,并针对固定汇率和货币联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其中包括对一国货币可能面临投机活动的解释。修订内容:更新、比较了美国和欧洲劳动市场的数据(第3章),讨论了全球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第5章)。
(4)经济周期。本书没有从理论入手,而是从事实开始分析经济周期。第8章介绍了美国经济周期的历史,紧接着描述了各种观测到的重要经济变量的周期性特征(“经济周期的事实”)。第9章~第11章根据是否较好地解释了这些事实,分别评价了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这一版新增加的内容包括:讨论了美联储所采用的通货膨胀测量方法(第2章),分析了2007年开始的住房危机(第7章),阐述了失去工作的比率、找到工作的比率如何随经济周期而变化(第8章),探讨了新的同步指标(第8章)。
(5)财政政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我们几乎在每章都考察了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本书介绍了古典主义(第10章)、凯恩斯主义(第11章)以及货币主义(第14章)关于政策适用性的各种观点。本版新增或做出重大改动的内容有:讨论了消费者对退税做何反应(第4章),分析了2009年一揽子财政刺激方案及其对债务-GDP比率的影响(第15章)。
(6)劳动市场的相关问题。本书给予就业、失业和实际工资等相关问题更多的关注。第3章在介绍失业的同时,也讨论了劳动市场的基本供求模型。第12章深入地探讨了失业问题,包括通货膨胀与失业间的替代、失业的成本,以及旨在减少失业的政策。其他劳动市场专题包括家庭生产及其如何影响经济周期(第10章)、效率工资(第11章),以及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的变化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第15章)。本版新增或做出重大改动的内容有:详细探讨了失去工作比率和找到工作比率在经济周期各阶段的变化,说明了最新的研究结论。
坚实的基础
第7版保留了以前版本的一些优点,这使得它能够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长期欢迎,这些优点包括以下内容。
(1)来自现实世界的应用实例。长期以来,教师面对的一个挑战是,如何帮助学生主动地运用书本中的经济学理念。本书以丰富的应用实例,说明了如何运用经济学概念解释实际问题。例如,2007年发生的住房危机,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国和欧洲不同的失业现象,生产率增长的减缓和复苏,社会保障体系和美国联邦预算所面临的挑战,全球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而制定货币政策的新方法。第7版不仅增加了一些新的应用实例,还更新了前几版中那些非常好的实例和分析内容。
(2)充实的当代宏观经济学内容。本书的内容,在构思上考虑了学生对探讨和了解诸多宏观经济问题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课程所强调的短期波动和经济稳定政策,而是从当代宏观经济学的视角考察了这些传统议题,同时还深入分析了诸如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贸易平衡和资金流动,劳动市场以及制定政策的机制和组织等其他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也便于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讲授次序的不同来组织教学。
(3)以一套核心的经济思想为基础。虽然本书涉及的内容很广,但是我们并未对每个问题都提出一个新模型或理论,而是强调一套核心的经济思想,如生产函数、当期消费与未来储蓄间的替代、供求分析等在更广范围内的应用。借助这些核心思想,我们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将本书涉及的长期和短期、开放经济和封闭经济、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等全部宏观经济分析囊括在一起。
(4)折中的表述方式。宏观经济学一直就充满了各种争议,其中大部分起源于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包括传统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和各种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有时,这些争议掩盖了两个学派所共有的基础,而这些恰恰是本书关注的重点。首先,我们更强调长期经济问题,在这一点上,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几乎没有任何分歧。其次,我们在一个单一的整体框架内,探讨了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对短期经济波动的分析,并指出,两种方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对工资和价格调整速度的不同假设。当二者在观点上存在不一致时,如分别用搜寻理论与效率工资解释失业,我们将从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两个角度进行评述。这种折中的做法为学生展示了当代宏观经济学中那些最精彩的思想。同时,任何一名教师都能很容易地根据本书组织课堂教学,无论他支持古典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
(5)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前几版一样,第7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实用工具,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这些工具包括“本章小结”、“主要图表”、“关键术语”、“重要公式”等,它们有助于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还有四种类型的习题用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也鼓励学生自己利用网上容易获得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稍后将对此做更详细的介绍。部分附录还说明了如何根据ISLM/ASAD模型的代数表达式求解计算题。
灵活的章节安排
第7版延续了早期版本灵活的章节安排:第一部分(第1章~第2章)扼要地介绍了宏观经济学,并探讨了经济变量的度量问题;第二部分(第3章~第7章)重点讨论了长期问题,包括生产率、储蓄、投资、贸易平衡、增长和通货膨胀;第三部分(第8章~第11章)研究了短期经济波动和经济稳定政策;最后,第四部分(第12章~第15章)深入分析了政策的制定机构以及其他问题。本书最后的附录A复习了一些有用的代数和图表工具。
同类热销商品
商战
- ¥49.00
- ¥33.32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
- 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
- 打造销售铁军
- 创新的起源:一部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