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30.00
- POD价:¥49.00
- 评分:
(已有0条评价)
- 电子书:成为你自己[按需印刷]
- 促销活动:
- 我要买:
- ·如此书原封面缺失,印刷将采用出版社授权的新封面;
- ·如电子文件出现问题,可能延长印制周期,我们将提前与您沟通
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中国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第1人
美国心理协会(APA)人本主义心理学会“夏洛蒂和卡尔?彪勒奖”获得者
与寻找自我者的心灵对话
生命的本质是成长
成长的目标是成为自己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美国安多弗·牛顿神学院心理学与辅导专业硕士;
美国富勒心理学院访问学者;
美国赛布鲁克大学存在、人本和超个人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刊》编委;
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禅修国学高级研修班讲员;
南京直面心理咨询研究所所长、心理咨询专家;
中国“直面疗法”创导者;
中国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第一人;
2013年因在人本主义心理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而深远的贡献,被美国心理协会(APA)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授予“夏洛蒂和卡尔·彪勒奖”。
目录
自序
第1章 因为相遇
来南京,到直面混混
花开的时候吵着你了吗
你是个好女孩
我是一只蘑菇
我们怎样觉察
生气的苹果树
过去的污点
敏感的神经
高中那一堂化学课
回枣阳,见到了齐老师
第2章 不再相同
文化敏感与跨文化经验
心理咨询:难道是把人变得坏一些
白房子
那一刻,我长大了
得耶抑或失耶
给的能力
前言
立身于世
前不久,我受邀到一所大学去讲课。课间休息时,我站在教室外面的阳台上看校园。这时有一个样貌大约18岁的女孩走过来跟我打招呼,说有人向她介绍了我,她对我很感兴趣。
我问:“你是大一新生吗?”
她说:“不是,我是大学的心理学老师。”
她一定看出了我脸上的惊讶,解释说:“大学毕业后,我读了研究生,然后在大学教书,我已经工作8年了。”
她又补充说:“我35岁,已经结婚,有一个儿子,上小学五年级。”
这令人难以置信,眼前这个女孩分明是一个18岁的大学生:相貌是18岁,说话的样子和神情举止全是18岁。
我问她:“你在等待什么?”
她一愣,仿佛没有听清。
我又说:“我是说,你一定是在等待什么,以至一直停留在18岁,不肯走到你的35岁。”
这时我看见她眼里闪出泪光,然后听到她说:“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小孩子和老人之间走来走去……”
我脑子里立刻出现一幅画面:那是一个圆,生命从开始到终结形成的一个圆。在圆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便是小孩子和老人的世界。这个35岁的女子,就在这个部分走动,不愿走向她的35岁,那是成人的世界。
“她在等待什么呢?”我后来问自己。
我想到了睡美人的故事。那个公主沉睡了100年,要等她的王子到来。她有一件事情必须做,但那是她无法单独完成的事情,于是她就得在时光里睡去,等待她的王子到来。
我想起天山童姥的故事。天山童姥练就北冥神功,这北冥神功是一种内功,它的本质就是在对抗之中可以吸收对手的功力。
这些年来,我在现实生活里也遇到许多人,他们拒绝长大,完全不理会时间,不仅在心灵成长上不跟时间同行,甚至能够让时间对他们的容貌都不起作用。一般人很想青春永驻,就会羡慕他们,这些人却不知道,他们那与年龄不符的心灵和容颜,是出于“固结”,根源于让他们痛苦不堪的心理症状。而在各类心理症状的背后,总有各种悲情的故事,关于受伤、关于剥夺、关于恐惧与不安全感,关于没有完成的心愿,关于一定要得到补偿的心理空缺…… 他们各自携带着没有完成的任务,但不会如童话里那样等来她们的王子或他们的公主。他们练成了北冥神功,那却是他们的症状,他们生活在和症状的对抗中,症状在不断消解他们的生命力。周围的人羡慕他们年轻,却不知道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因此,我想到,一个人能够与时间同行,在时光里成长、成熟、变老、死去,这是多么自然的福分啊!
最近我常讲“立身于世”,这是直面分析方法的一个核心概念,讲人在这个世界上如何生活和活出自己。具体来说,它涉及三个方面:怎样看人,怎样看世界,怎样看时间,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现简要陈述如下:
一是,对人的看法。直面人生的人,对人的基本看法是:人是有限的,是不完美的。这是成熟的理解,它带来成熟的生活态度: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力而为。与此相反,回避者对人(尤其是对自己)的看法或要求是:必须完美,集天下之美于一身,或者必须在某一点上完美,可以超绝于人类之上。这种不成熟的看法所导致的生活态度是:苛求完美,强逼自己。
二是,对世界的看法。世界是人生活与成长的环境,它的本质具有不确定性,没有绝对保障。这种理解看似消极,却带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的成长就是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不断尝试,获得经验,从而发展出一种内在的确定感。与此相反的看法与态度是:这个世界必须是确定的,要有绝对保障。结果,在遭遇人生不确定性时,因为强求绝对保障而不得,就会回避世界,不跟人接触。
序言
前不久,我受邀到一所大学去讲课。课间休息时,我站在教室外面的阳台上看校园。这时有一个样貌大约18岁的女孩走过来跟我打招呼,说有人向她介绍了我,她对我很感兴趣。
我问:“你是大一新生吗?”
她说:“不是,我是大学的心理学老师。”
她一定看出了我脸上的惊讶,解释说:“大学毕业后,我读了研究生,然后在大学教书,我已经工作8年了。”
她又补充说:“我35岁,已经结婚,有一个儿子,上小学五年级。”
这令人难以置信,眼前这个女孩分明是一个18岁的大学生:相貌是18岁,说话的样子和神情举止全是18岁。
我问她:“你在等待什么?”
她一愣,仿佛没有听清。
我又说:“我是说,你一定是在等待什么,以至一直停留在18岁,不肯走到你的35岁。”
这时我看见她眼里闪出泪光,然后听到她说:“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小孩子和老人之间走来走去……”
我脑子里立刻出现一幅画面:那是一个圆,生命从开始到终结形成的一个圆。在圆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便是小孩子和老人的世界。这个35岁的女子,就在这个部分走动,不愿走向她的35岁,那是成人的世界。
“她在等待什么呢?”我后来问自己。
我想到了睡美人的故事。那个公主沉睡了100年,要等她的王子到来。她有一件事情必须做,但那是她无法单独完成的事情,于是她就得在时光里睡去,等待她的王子到来。
我想起天山童姥的故事。天山童姥练就北冥神功,这北冥神功是一种内功,它的本质就是在对抗之中可以吸收对手的功力。
这些年来,我在现实生活里也遇到许多人,他们拒绝长大,完全不理会时间,不仅在心灵成长上不跟时间同行,甚至能够让时间对他们的容貌都不起作用。一般人很想青春永驻,就会羡慕他们,这些人却不知道,他们那与年龄不符的心灵和容颜,是出于“固结”,根源于让他们痛苦不堪的心理症状。而在各类心理症状的背后,总有各种悲情的故事,关于受伤、关于剥夺、关于恐惧与不安全感,关于没有完成的心愿,关于一定要得到补偿的心理空缺…… 他们各自携带着没有完成的任务,但不会如童话里那样等来她们的王子或他们的公主。他们练成了北冥神功,那却是他们的症状,他们生活在和症状的对抗中,症状在不断消解他们的生命力。周围的人羡慕他们年轻,却不知道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因此,我想到,一个人能够与时间同行,在时光里成长、成熟、变老、死去,这是多么自然的福分啊!
最近我常讲“立身于世”,这是直面分析方法的一个核心概念,讲人在这个世界上如何生活和活出自己。具体来说,它涉及三个方面:怎样看人,怎样看世界,怎样看时间,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现简要陈述如下:
一是,对人的看法。直面人生的人,对人的基本看法是:人是有限的,是不完美的。这是成熟的理解,它带来成熟的生活态度: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力而为。与此相反,回避者对人(尤其是对自己)的看法或要求是:必须完美,集天下之美于一身,或者必须在某一点上完美,可以超绝于人类之上。这种不成熟的看法所导致的生活态度是:苛求完美,强逼自己。
二是,对世界的看法。世界是人生活与成长的环境,它的本质具有不确定性,没有绝对保障。这种理解看似消极,却带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的成长就是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不断尝试,获得经验,从而发展出一种内在的确定感。与此相反的看法与态度是:这个世界必须是确定的,要有绝对保障。结果,在遭遇人生不确定性时,因为强求绝对保障而不得,就会回避世界,不跟人接触。
三是,对时间的看法。能够立身于世的直面者,对时间的基本理解是:时间不会停止,时间是不可逆转的。人是被时间规定的存在者,跟随时间前行,在时间里长大、成熟、变老、死去,本是自然。然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他们从知识上认可“时不我待”,但在情绪上却拒不接受。发生了美好的事情,他们就要求时间停下来,永远保留那一段时光。曾经受到伤害,留下遗憾,他们就在现实里停下了脚步,要求回到过去,补偿一切,改变发生的事情。在时间走过的地方,身后的门随之关闭了,他们却在那里拼命敲打时间之门,一声声喊:“我要回去!”但时间的门上森森写着:“时间不可逆转!”当人被逐出伊甸园(那里面没有时间),大门就关闭了,门前还有个天使仗剑把守,绝不允许你回头。
书摘
前不久,我受邀到一所大学去讲课。课间休息时,我站在教室外面的阳台上看校园。这时有一个样貌大约18岁的女孩走过来跟我打招呼,说有人向她介绍了我,她对我很感兴趣。
我问:“你是大一新生吗?”
她说:“不是,我是大学的心理学老师。”
她一定看出了我脸上的惊讶,解释说:“大学毕业后,我读了研究生,然后在大学教书,我已经工作8年了。”
她又补充说:“我35岁,已经结婚,有一个儿子,上小学五年级。”
这令人难以置信,眼前这个女孩分明是一个18岁的大学生:相貌是18岁,说话的样子和神情举止全是18岁。
我问她:“你在等待什么?”
她一愣,仿佛没有听清。
我又说:“我是说,你一定是在等待什么,以至一直停留在18岁,不肯走到你的35岁。”
这时我看见她眼里闪出泪光,然后听到她说:“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小孩子和老人之间走来走去……”
我脑子里立刻出现一幅画面:那是一个圆,生命从开始到终结形成的一个圆。在圆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便是小孩子和老人的世界。这个35岁的女子,就在这个部分走动,不愿走向她的35岁,那是成人的世界。
“她在等待什么呢?”我后来问自己。
我想到了睡美人的故事。那个公主沉睡了100年,要等她的王子到来。她有一件事情必须做,但那是她无法单独完成的事情,于是她就得在时光里睡去,等待她的王子到来。
我想起天山童姥的故事。天山童姥练就北冥神功,这北冥神功是一种内功,它的本质就是在对抗之中可以吸收对手的功力。
这些年来,我在现实生活里也遇到许多人,他们拒绝长大,完全不理会时间,不仅在心灵成长上不跟时间同行,甚至能够让时间对他们的容貌都不起作用。一般人很想青春永驻,就会羡慕他们,这些人却不知道,他们那与年龄不符的心灵和容颜,是出于“固结”,根源于让他们痛苦不堪的心理症状。而在各类心理症状的背后,总有各种悲情的故事,关于受伤、关于剥夺、关于恐惧与不安全感,关于没有完成的心愿,关于一定要得到补偿的心理空缺…… 他们各自携带着没有完成的任务,但不会如童话里那样等来她们的王子或他们的公主。他们练成了北冥神功,那却是他们的症状,他们生活在和症状的对抗中,症状在不断消解他们的生命力。周围的人羡慕他们年轻,却不知道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因此,我想到,一个人能够与时间同行,在时光里成长、成熟、变老、死去,这是多么自然的福分啊!
最近我常讲“立身于世”,这是直面分析方法的一个核心概念,讲人在这个世界上如何生活和活出自己。具体来说,它涉及三个方面:怎样看人,怎样看世界,怎样看时间,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现简要陈述如下:
一是,对人的看法。直面人生的人,对人的基本看法是:人是有限的,是不完美的。这是成熟的理解,它带来成熟的生活态度: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力而为。与此相反,回避者对人(尤其是对自己)的看法或要求是:必须完美,集天下之美于一身,或者必须在某一点上完美,可以超绝于人类之上。这种不成熟的看法所导致的生活态度是:苛求完美,强逼自己。
二是,对世界的看法。世界是人生活与成长的环境,它的本质具有不确定性,没有绝对保障。这种理解看似消极,却带来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的成长就是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不断尝试,获得经验,从而发展出一种内在的确定感。与此相反的看法与态度是:这个世界必须是确定的,要有绝对保障。结果,在遭遇人生不确定性时,因为强求绝对保障而不得,就会回避世界,不跟人接触。
三是,对时间的看法。能够立身于世的直面者,对时间的基本理解是:时间不会停止,时间是不可逆转的。人是被时间规定的存在者,跟随时间前行,在时间里长大、成熟、变老、死去,本是自然。然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他们从知识上认可“时不我待”,但在情绪上却拒不接受。发生了美好的事情,他们就要求时间停下来,永远保留那一段时光。曾经受到伤害,留下遗憾,他们就在现实里停下了脚步,要求回到过去,补偿一切,改变发生的事情。在时间走过的地方,身后的门随之关闭了,他们却在那里拼命敲打时间之门,一声声喊:“我要回去!”但时间的门上森森写着:“时间不可逆转!”当人被逐出伊甸园(那里面没有时间),大门就关闭了,门前还有个天使仗剑把守,绝不允许你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