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管理会计:理论.模型.案例(第2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共分五大模块:基础模块包括管理会计导论、成本习性分析与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与决策模块包括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项目长期投资决策;规划与控制模块包括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与控制;责任与评价模块包括责任会计、绩效评价;前沿模块包括战略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理论.模型.案例(第2版)》的特色是将理论、方法、案例分析、Excel高级建模紧密地结合起来,集学术性、实践性、分析应用性、实验操作性为一体。
《管理会计:理论.模型.案例(第2版)》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包括本专科生、MBA和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学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广大财会工作者和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阅读参考。
作译者
从事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社会责任与环境会计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财政部会计重点科研项目等多项课题。在《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主编《管理会计:理论·模型·案例》,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精品教材、“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主编《管理会计:基于Excel的决策建模》,被评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教材。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兼任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管理会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目录
前言
教学建议
第1章 管理会计导论1
学习要点1
重点与难点1
导入案例1
1.1 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2
1.2 管理会计的内容和目标3
1.3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关系6
本章小结7
案例分析8
课后练习与实验操作9
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9
第2章 成本习性分析与变动成本法10
学习要点10
重点与难点10
导入案例10
2.1 成本及其分类11
2.2 成本性态分析17
前言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书从结构到内容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教学理念新。本书突出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导入案例和案例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理论和方法的讲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素养,增强学生知识的系统性;相关链接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Excel模型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管理会计问题的能力;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课余学习的丰富资源。
第二,教学体系新。本书建立了教学流程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矩阵式的管理会计教学体系,如图0-1所示。
具体来讲,根据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实现四个方面的培养目标。①基本目标: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②强化目标:分析决策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③辅助目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管理会计的Excel决策模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创新目标:通过案例教学、前沿介绍、相关链接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设计了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模块,并且在本教材中都得以体现。
第三,教学内容新。本书不仅包括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经营决策、投资决策等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还包括管理会计的最新发展成果,如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绩效三棱镜评价体系、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与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等。
第四,编写风格新。建立了“理论+模型+案例”的教材体系。本书通过Excel模型设计,将每一部分的理论方法与计算机建模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导入案例和案例分析,将理论方法与案例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理论与方法的讲解—Excel模型设计—案例分析—课后练习与实验操作”的编写风格。每章都由“学习要点”、“重点与难点”、“导入案例”、“正文”(穿插相关链接)、“案例分析”、“课后练习与实验操作”、“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等部分构成,其中“课后练习与实验操作”包括讨论题、计算分析题、实验操作题。
图0-1管理会计教学体系图
第五,教学方式新。本书鼓励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案例分析手段、课堂讨论手段、实验操作手段等都是本书的教学所需要的教学方式。特别是,本书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计算机模型设计结合起来,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系统地设计管理会计的Excel模型,不仅掌握了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方法,而且强化了对管理会计方法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达到这一效果的。
第六,教学素材多。本书是一部立体化教材,不仅包括纸质的教材,而且建设了相应的教学网站:http://wensubin.ys168.com。网站中包括以下教学素材:①教学PPT;②Excel模型库;③案例库;④习题库;⑤实验与操作题库,并且实施动态更新。
本书由温素彬主编,各章的分工如下:温素彬编写第1章、第3章、所有的Excel模型设计;柳世平编写第2章、第5章;张洪珍编写第4章;刘义鹃编写第7章、第10章;唐婉虹编写第8章、第9章;徐光华编写第6章、第11章;邓德强编写第12章、附录。
本书第2版在第1版基础上修改而成,修订工作由温素彬总负责,王琦、陈敏、周流鎏、洪颖、杨欢、潘琳娜、胡敬盼、苏珊、刘昊天、袁京齐等研究生参与了教材修订工作。主要修订内容包括:理论和方法的更新;Excel模型全部修订为Office 2010版模型;大部分教学案例;第1版“标准成本系统”和“作业成本管理”两章合并为“成本管理与控制”。
本书第1版是“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建设项目,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精品教材”。第2版被评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教材。感谢江苏省精品教材建设项目和江苏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对本书的资助。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借鉴了国内外的相关论著和教材,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感谢。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但书中可能还存在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导,以使本书渐臻完善。
联系方式:wensubin666@163.com,欢迎来函。
温素彬
2014年5月
书摘
根据企业管理的不同要求,管理会计所需提供的成本信息可以通过以下的标志进行成本分类而获得。
1.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
在财务会计中,为了正确确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耗费和计算损益,通常将生产经营成本按经济用途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两大类。
(1)产品成本。产品成本是指在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又称制造成本或生产成本,是对象化的成本,通常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
1)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是指在产品生产中直接改变原材料的性质或形态所耗费的人工成本。
3)制造费用,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的其他耗费。
制造费用可进一步戈。分为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其他间接费用三部分。间接材料,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耗用,但不能归属于某一特定产品的材料成本,如各种物料用品的消耗;间接人工,是指为生产服务而不直接进行产品生产所发生的人工成本,如维修、清洁及警卫人员的工资;其他间接费用,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除间接材料、间接人工以外的其他各项间接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费、设备保险费、设备租赁费、维修费等。
(2)期间成本。期间成本,又称非制造成本,是指不计人产品成本的生产经营成本。期间成本不能经济合理地归属于特定产品,因此只能在发生当期全部计人损益,是“不可储存的成本”,是期间化的成本,因此也被称为“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