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告诉你智能家居概念股如何投资
第一本智能家居行业财经读物
全方位解读各类公司进军智能家居行业的策略与行动路径
与大家一起寻找最赚钱的智能家居产品
智能家居创业团队如何与巨头竞合前行
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车联网进阶必读
中国智能家居行业奠基人向忠宏的第二部智能家居著作
分析BAT、小米、京东、360的智能家居战略
媒体人、创业者、投资人三重身份透视智能家居行业
内容简介
作译者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与品牌管理方向EMBA)、兰州大学(地质学学士)。现任千家网CEO、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智能化委员会秘书长、智能硬件与智能家居开发者联盟发起人、IC咖啡共同发起人,领建资本合伙人,18年建筑智能化与住宅智能化行业从业经验。
目录
001 第一章 2+N,国外智能家居平台竞争生态
003 微软,虽无建树,却从未离场
008 失意的诺基亚
013 思科,仅涉足智能家居项目投资
019 蚂蚁雄兵贝尔金
024 Revolv:通过WiFi统一控制智能家居单品
027 Arrayent智能家居云平台
030 SmartThings智能家居开放平台+产品
033 IC芯片厂商,布局已经开始
033 德州仪器
035 高通
037 MARVELL
038 博通
041 英特尔
045 ARM
047 全球物联网主要参与力量分布
050 谷歌,智能家居平台理想主义实践者
067 围绕着苹果手机的智能家居产品圈
083 MFi权益金首次下调
前言
2011年2月,我在新浪博客上发文章,表示希望写一本有关智能家居的、内容轻松好玩的书,我把它称为《智能家居II》。如果说第一本智能家居的书籍是专业的、技术的,面向设计者、安装者及使用者的话,那么《智能家居II》就将是商业的、娱乐的,面向对时尚、电子、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感兴趣的人群。后者将探索智能家居的商业未来,以及对人类生活的改变。
但我仍然不知从何处着手,直到2014年3月,智能家居的大潮汹涌而来,我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了数十场次有关智能家居的论坛并演讲。在与智能家居品牌厂商高管、创业团队、天使投资人、二级市场证券分析师、媒体记者等多次沟通交流后,我逐渐有了一个明确的写作思路——从财经角度入手,透视智能家居的未来发展方向,发掘智
能家居中的“金矿”,提醒智能家居创新创业中有哪些“坑”,我觉得这才是最有价值的。这样的写作思路也符合我现在的多重身份:智能家居主流媒体CEO、领建资本合伙人、IC咖啡共同发起人、智能硬件与智能家居开发者联盟。
机缘巧合的是,当我希望从财经的角度整理第二本书的写作素材时,电子工业出版社首席策划编辑富军与我重新建立联系,表达了电子工业出版社对智能家居领域的关注,并诚邀我再次写作。富军编辑正是2002年出版的那本《智能家居》的责任编辑。
这本最终命名为《智能家居——下一场巨头的游戏》的图书就这样应运而生。从情感上来说,我并不喜欢这些借助智能家居进行话题炒作、通过智能家居概念包装获取短期利益的所谓巨头,也对资本带来的泡沫深感担忧。但这并不影响我从行业资源对接的角度与这些巨头合作,毕竟只有行业真正红火起来了,蛋糕做大了才能让更多的参与者获利。另一方面,我们只有了解了行业巨头的布局与行动路线,才可能与其竞争或合作,尤其是智能家居初创团队,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智能家居的未来,是属于那些耕耘这一市场的移动互联网公司、运营商、电商、芯片公司、家电公司、电气公司、安防公司的,也是属于智能家居系统方案公司、定制安装公司、智能家居单品创业团队的。智能家居未来的五年,给了小公司成长为巨头的机会!
新一轮的智能家居创业大幕开启,你在场吗?
向忠宏
2014年4月
于上海
书摘
通常有人认为身体健康监测/运动状态监测就是可穿戴设备,这种理解实际上还是有偏差的。因为身体健康监测/运动状态监测有可穿戴的,也有非穿戴的,如智能健康秤,就是非穿戴设备。
我们认为身体健康监测,尤其是特殊人群的身体健康监测,是高频使用的,甚至是必须的,而运动状态监测则是非高频使用的,至少是需要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的。
身体健康监测产品包括康诺云、咕咚网、PICOOC、快乐妈咪胎语仪等。
快乐妈咪胎语仪创始人陶建辉曾做过“智能硬件创业那些坑”的分享,陶建辉说,一开始,很多人奇怪为什么他要做一个孕妇的东西。他开玩笑说,大学在中科大学天体物理出身,还算有一定科学头脑的人,特别反对跟风。2012年年底我决定做智能硬件的时候,已经看的手环、手表这些东西已经起来了,还有什么东西可做呢?曾经想过测甲醛、空气PM2.5的产品,还想过测皮肤干湿度的,甚至测酒精的。结果发现这些好像都有问题,孕妇这个群体应该是最好赚钱的,而且接受新东西比较容易,比较爱晒,爱分享。于是觉得这个群体的钱应该去赚一赚看一看,最后发现有一个胎心监护仪,我当时一看到,很容易把传统的胎心监护仪改造成一个智能的设备,于是选定了这个目标。
陶建辉认为,智能硬件创业要想立住脚,要做好四点,即定义产品、外观要美、阻挡抄袭、做全球市场。
运动状态监测其实是以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国外智能手环明星产品Jawbone2月刚刚完成新一轮2.5亿美元的融资,公司估值提升到33亿美元。Jawbone刚刚1亿多美元收购BodyMedia。BodyMedia拥有80多项专利,主要集中在多传感器技术领域。收购BodyMedia后,Jawbone将拥有超过300项已授予和正在申请中的专利。反观国内团队的智能手环产品,究竟掌握着多少专利技术,产品设计上有多少独特的地方都令人质疑,况且,据深圳可穿戴业内人士透露,已经有智能手环代工厂声称将在2014年4、5月份放出100套智能手环公模产品,将价格拉到100元以下,智能手环这个产品还未起量就将进入残酷的价格战阶段。
智能手环,前景看起来也许会好一些,果壳GEAK Watch、土曼T-Fire(图9-7)、inWatch one、酷派智能手表等已亮相并开始进入量产阶段。
芯片公司高通、博通、德州仪器、飞思卡尔、ST、CSR、SILICON LABS、瑞芯微、君正等都有智能手表方案,还有授权代理商世健、北高智科技,以及中国台湾佐臻和大陆地区的模组方案伙伴360iot等都在推广智能手表方案。目前,可穿戴设备还是采用ARM架构的多一些,采用MIPS架构和X86架构的少。
对国内的智能手表创新团队来说,iWatch的确是最大的威胁,作为今年苹果最受瞩目的新品——iWatch的消息从来没有断绝过,此前中国台湾媒体给出了iWatch供应商名单,并强调该机会在今年Q3亮相。iWatch的产品定位在高端,因为苹果制造其的根本目的便是与传统手表厂商竞争,自然对其外观下足了功夫,苹果全新iWatch的外观设计绝对不会是现在已发布的智能手表的样子,那些过于“丑陋”的智能手表完全不符合苹果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