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Think Like Zuck: The Five Business Secrets of Facebook's Improbably Brilliant CEO Mark Zuckerberg
- 原出版社: McGraw-Hill

【插图】

编辑推荐
19岁创建脸谱网并将其发展为史上最伟大的公司之一;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将地球上1/7的人口联系在一起;斥资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无论你是学生、创业者,还是公司高层、老板,由埃克特里娜·沃尔特所著的《像扎克伯格一样思考(Facebook天才CEO的五个商业秘密)》你都不可不读。
如果脸谱网(Facebook)是一个国家,它将位列世界第三。人们上网的每7分钟里,就有1分钟是在脸谱网上。超过10亿条资讯在脸谱网上被人们分享。毋庸置疑,马克·扎克伯格的创造改变了世界。事实上,脸谱网仅凭一己之力就革新了世界上1/7人口的交流、处事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如果你经营了一家公司,或者准备创办一家公司,你可能会和世界范围内的组织领导者一样问同样的问题:到底马克·扎克伯格哪点做对了?人们久等的答案,就在这里。本书研究了脸谱网迅速崛起背后的五大准则。任何人都可以将书中呈现出来的可行性准则运用于任何组织、任何产业。本书还举出Zappos(美捷步)、Toms(汤姆斯鞋业)、Threadless(无线公司)、Dyson(戴森)等其他公司实践该成功准则的诸多例子。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赞誉
致谢
推荐序 从马克·奥勒留到马克·扎克伯格
引言 连接世界 // 1
今天早晨,脸谱网显示,每个月有10亿多的活跃用户。要是你们都在阅读这条信息:服务你们是我和我小团队的荣耀,谢谢。帮助10亿人在网上互联简直棒极了。它让我保持谦虚,同时也是我目前人生中最引以为傲的事情。我许诺每天工作,让脸谱网为你们而变得更好。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让世界上其余的人在网上互联。
第1章 激 情 // 19
找到让你超级动心的事情。脸谱网的许多根本准则都在讲,如果人们能接触到更多信息,能使彼此间有更多联系,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好,人们会拥有更多理解和同情。这就是我的指导原则——艰难时刻知退,然后得以前进。
第2章 目 的 // 39
脸谱网始创于2004年,其使命是让世界更加开放和互联。人们使用脸谱网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去发现世界,去分享和表达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事情。
第3章 人 // 73
我一直致力于两件事:其一,明确公司的方向和目标;其二,尽可能组建最好的团队……如果能将这两件事都做好——明确工作目标,组建优秀团队执行目标,那么你的公司会做得很棒。
第4章 产 品 // 119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因他们所创造的东西而被记住,而且如果你创造出某种了不起的东西,人们不会在意一部电影怎么去描述你……他们在意的是你创造出的东西。
第5章 伙 伴 // 151
谢丽尔一直是我经营脸谱网的伙伴。这么多年,她一直是我们成长和成功的核心。
结语 爱拼才会赢 // 168
注释 // 176
前言
今天早晨,脸谱网显示,每个月有10亿多的活跃用户。要是你们都在阅读这条信息:服务你们是我和我小团队的荣耀,谢谢。帮助10亿人在网上互联简直棒极了。它让我保持谦虚,同时也是我目前人生中最引以为傲的事情。我许诺每天工作,让脸谱网为你们而变得更好。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让世界上其余的人在网上互联。
它是无价的礼物、生命的礼物。它可不是圣诞老人在2010年圣诞节前送来的,它是脸谱网。
多内特·沃伦(Donette Warren)焦急万分。她是明尼苏达人,5个孩子的母亲。她10岁大的女儿薇薇卡(Vivica)亟须肾脏移植。女儿3年来每晚都要接受12小时的透析,妈妈不忍心看到女儿的身体如此艰难地忍受痛苦。她在脸谱网上一遍又一遍地发布求助信息,说她的孩子急需帮助,恳请她的朋友分享并上传到他们的留言墙上。她在期待奇迹的发生。
奇迹最终降临。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在她朋友的脸谱网页上看到了求助信息。她叫凯西·奥尔森(Cathy Olsen),3个孩子的母亲,对小女孩的境遇感到伤心。那天晚上,她把消息给家人看了,然后跟他们说她想帮助小女孩。家人同意了。虽然凯西从来没有做过手术,但是她没有犹豫。因为家庭成员彼此的肾脏并不会自动配对,凯西知道她可能根本不能捐出肾脏给自己的小孩。她接受了医学检测,她的肾脏能和薇薇卡的配对。于是,2010年11月17日凯西在明尼苏达大学捐出了自己的一个肾脏。她说:“我不能袖手旁观地冷眼看着一个我知道自己的肾脏能与其配对的小女孩死去。我希望这个圣诞节是她这辈子过得最好的圣诞节。”
现在薇薇卡脸上绽放着笑容,她不再受病痛折磨。她说:“自由了,凯西就是我的守护天使。”
她妈妈点头说:“能有多少人经历过这美妙的时刻?”
这样真实的圣诞节奇迹以前只在故事中出现过。奇迹的出现是因为脸谱网为人与人的联系提供了便利条件,不论他们是何种年龄、性别、生活背景以及在何处居住。
自从脸谱网在2004年2月4日上线以来,已经有很多类似薇薇卡经历的感人事件发生,这其中还有关于爱的胜利,如保罗·伊顿(Paul Eaton)和道恩·皮特曼(Dawn Pitman)之间的故事。这对恋人的浪漫爱情在他们20多岁时只维持了18个月,随后两人各奔东西。
虽然分开了,但两人这么多年来仍然牵挂着对方。27年后,保罗决定注册成为脸谱网会员。保罗回忆说:“我当时刚注册一天,就在网上输入了道恩的名字,期待着好的结果。”
另一边,道恩的侄女瑞秋(Rachel)把家庭度假的照片放到了脸谱网上。道恩并不赞成这么做。她说:“我让侄女把那些照片从网上撤下来,因为我觉得它们侵犯了隐私。她说等她有时间的时候再那样做。正是在这段时间内,保罗联系上了我。真的很讽刺。”
这对恋人在2008年的元旦见了面,他们很高兴地发现,其实彼此都没怎么变。他们还是喜欢同样的事物,开同样的车,记忆中仍然喜欢对方。重新点燃的爱恋来得很快。道恩说:“那一刻,我知道他就是那个我要找的爱人。”
下面是一则关于一对同名同姓的男女通过脸谱网建立联系最后结为连理的故事。得克萨斯州有位年轻男子叫凯利·希尔德布兰(Kelly Hildebrandt),佛罗里达州有位年轻女子也叫凯莉·希尔德布兰。两人在脸谱网上对同名同姓这个有趣的话题随便聊了起来。8个月之后——多亏“脸谱为媒,一见钟情”——凯利向凯莉求婚,其后发生的事不再赘述。
下面是一则关于家人团聚的故事。唐·吉布森(Don Gibson)在21年后找到了自己的儿子。唐在英国遇见克丽丝(Chrissie)时还是一名美国空军飞行员。他们在1989年结婚,生了个儿子,叫克雷格(Craig)。为了继续在空军服役,唐被迫回到了美国。因为还要照料同前夫生育的两个儿子,克丽丝仍然留在英国。唐和克丽丝努力保持联系,但是没过多久,彼此失去了音讯。很多年来,父亲和儿子都在找寻对方。直到有一天,唐登录脸谱网,找到了克雷格同母异父的兄弟,通过这个兄弟最终找到了克雷格。2012年的父亲节前,父子俩通过网络电话(Skype)重聚在一起。唐和克丽丝的浪漫爱情也重新燃起了希望。唐说道:“我们一家子又重逢了。谢谢我的幸运星带来了现代科技,否则我们一家人不可能团聚。”
地震、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和诸如枪击等致命事件发生后,脸谱网上开始出现家人团聚的网页内容,这使得幸存者之间建立联系和提供救助更为便利。
下面是一则关于拯救生意的故事。比斯托17号(Bistro 17)开设在南加州希尔顿黑德岛,是一家小型法国主题餐厅,里面的顾客熙熙攘攘。除了让人垂涎欲滴的布利干酪,餐厅允许客人带狗,随时备有狗碗和狗点心(餐厅甚至还有一份小狗菜单)。但是,餐厅以前的生意并不总是那么令人振奋。甚至有那么一刻,比斯托17号濒临关门歇业的境地。餐厅主人安娜·白金汉(Anna Buckingham)试着和她的客人交朋友,其中一位常客拯救了餐厅的生意。他运营着一个叫希尔顿黑德岛的脸谱网页,有65 000位粉丝。粉丝们联合起来,集思广益,想出了一大串促销的办法。他们为比斯托17号餐厅作宣传,而且召集粉丝群里的人做有意义的事情。
还有好多其他故事:
一个17岁大的孩子本·塞勒(Ben Saylor)求助社交媒体网站,希望社区共同努力去重建先锋剧院(Pioneer Playhouse)。在被洪水毁坏之前,它是肯塔基州最古老的露天剧场。
丹麦总理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在上班时间跟100个自己的脸谱网粉丝一起慢跑。
霍莉·罗斯(Holly Rose)的朋友在脸谱网上更新信息,敦促妇女们作乳腺癌检查。霍莉因为看到了这则消息而及时做了乳腺癌诊断和医治。
序言
许多人对马克·扎克伯格的印象最早来自电影《社交网络》,这部影片改编自本·麦兹里奇的小说《意外的亿万富翁:Facebook的创立,一个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故事》。单从名字上看,这部小说就有迎合好莱坞各种偏好之嫌。
这部影片追溯了脸谱网(Facebook)的起源,影片中扎克伯格被描绘为一个天才黑客,他失恋后入侵了学校系统,为的只是盗取漂亮女孩的个人资料。最后种豆得瓜,误打误撞成就了后来的脸谱网。这部影片贬损了扎克伯格的声誉,仿佛他是一个自负、靠背叛亲友来获取性、金钱和权力的坏孩子。以至于在影片播出的2010年,当扎克伯格向新泽西的几所公立学校捐赠1亿美元时,也被人们误解为扎克伯格不过是借此来挽回他败落的名声,尽管事实的真相是这些捐赠是扎克伯格很早就计划采取的行动。
这种贬损并不完全因为本·麦兹里奇,而是脸谱网曾经的联合创始人向麦兹里奇提供了素材,这位联合创始人正因为纠结于利益和扎克伯格分道扬镳。
扎克伯格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2013年9月,我访问了脸谱网总部,采访了扎克伯格,我也多次与前面提及的那位联合创始人会面。对比两者的印象,我更相信扎克伯格是一个新时代的马克·奥勒留(Marcus·Aurelius,古罗马帝国皇帝,著有《沉思录》),或者是一个斯多葛主义者。
这两个生活时代相差2000年的人有太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影响了整个世界,拥有极大的权力,为千万人追捧,但他们同时又注定孤独;驱动他们的不是欲望,而是来自内心的使命感;他们都拥有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的雄心,同时又严于律己;即使拥有创造一切享乐的财富条件,他们却懂得宽容和谦让,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纯粹。
事实上,扎克伯格没有让自己沉溺于财富的迷狂中,他不停地为自己创造挑战。仅以个人挑战为例,2010年,他努力学习中文,挑战这种对英语为母语者来说最难的语言;2011年,他挑战嗜肉的习惯,除非是他自己宰杀的动物;2012年,他则坚持每天写代码;2013年,他则坚持每天认识每一个不同的人。
扎克伯格创立的脸谱网,现在已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如果单从数量上算,脸谱网是继中国和印度之后的“第三大国”。他不仅缔造了一个千亿美元的公司,而且更积极投身于慈善,仅2012年,扎克伯格就向硅谷社区基金会捐赠4.98亿美元,主要用于教育和医疗等,捐款金额仅次于巴菲特而排名当年全美慈善榜第二位,而2013年扎克伯格以9.7亿美元的捐赠金额荣登全美慈善榜榜首。
扎克伯格的成功源自他宏大的内心。正如这本《像扎克伯格一样思考》所提到的细节一样,他常随身带一个名为“The Book of Change”(也可以理解为《易经》)的笔记本,上面题写着甘地的一句话“欲变世界,先变其身”。现在,扎克伯格的下一个雄心是internet.org,这是为了让全球50亿人能够上网。在脸谱网的理念中,如果更多的人通过脸谱网联系起来,获得更多的信息,这个世界就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要理解扎克伯格和他十余年的奋斗史是一项不容易的事,这里面既要理解他的愿景,还要能理解美国文化的许多特质(无论是就创业环境还是就互联网发展而言),你要能理解扎克伯格的天才和智慧,也要能辨识他成功中的运气成分。因此本书提供了一个5P:从激情(passion)、目的(purpose)、人(people)、产品(product)以及伙伴(partnerships),为更容易也更深刻理解扎克伯格提供了清晰的框架。
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发展也在经历一次深刻的变革——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互联网发展进入了深水区,这将开拓一个远比之前十余年电商时代要大得多的市场。抛开美国文人的春秋笔法,了解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扎克伯格,学习和借鉴扎克伯格无论战略还是战术,都对我们不无裨益。
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余晨
媒体评论
——查伦·李,Altimeter Group创始人,畅销书作者,
著有《开放:社会化媒体如何影响领导方式》和《公众风潮》
《像扎克伯格一样思考》从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最具创新性的公司汲取灵感,让我们以崭新的视角来看待企业精神。
——史宗玮,著有《社交网络时代:SNS引发商务与社会变革》
《像扎克伯格一样思考》如此吸引人,让我们看到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如何推动成功。如果你想从工作中获得更多,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谋生的手段,如果你有想建立某种永恒价值的灼热欲望,此书即为向导。无论你供职何处——独立创业,大公司职员,供职于非营利组织、教堂或其他机构,此书均为你提供驾驭企业家精神之道。
——戴维·米尔曼·斯科特,畅销书作者,
著有《新规则:用社会化媒体做营销和公关》
埃克特里娜·沃尔特在书中呈现的远不止是脸谱网及其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故事。她揭示出情感、智慧和积极进取的蓝图。正是这些蓝图决定了企业家的成败,决定了少数人能脱颖而出。对于每一个想利用脸谱网的成功经验来推动和实现自己远见的创新者、社会创业者或者公司老板,最好读一读本书。
——西蒙·缅沃宁,《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
著有《我们领先一步:品牌和消费者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建立一个更好的世界》
《像扎克伯格一样思考》对脸谱网的现象进行了思想性的解读,深刻领会到那些在网络上最成功的公司的共同特征:在全球个体之间创建即时和重要连接的能力。脸谱网一方面快速扩张,给我们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即时的全球性讲台,让我们能在虚拟的围栏里相互聊天,分享图片;另一方面,它代表了我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互联网是现在人们建立相互关系的首要触点。马克·扎克伯格的远见已变成了无可否认的现实。着眼于赢利的公司必须读读这本书,接受这个现实。
——基思·法拉奇,“法拉奇绿讯”创始人、主席,《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
著有《谁是你的支撑》和《别独自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