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1)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阿里、小米、腾讯等超级互联网公司的思维吗?这些公司或大佬被贴上“互联网思维”典型标签,让人们去膜拜、学习,这是一种误读!试问:大佬的玩法,你学得来吗?
(2)本书给出答案:互联网思维是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本书通过对30余个接地气案例的深刻解析,带你真正领略互联网思维的5大真义:去中心、异质、多元、感性和自传播。《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助你具备趁势而为的素质,抢占风口的能力!
(3)《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由资深风险投资人、自媒体“B 座12 楼”的运营者——大象、蔡博士与飘泊一柳三人,基于丰富的行业案例与实战积累写就,知名业内人士力荐,堪称真诚之作。相信书中的内容一定对你有用!
(4)2014最不可错过的系统剖析互联网思维与新商业模式的重磅作品!推荐与互联网、商业有关的人群阅读!让你具有抢占风口的能力!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在信息相对封闭和资源相对稀缺的工业时代,机器思维(工业思维)下的“成功学”与“科学管理”大行其道。然而一夜之间,底特律宣告破产,诺基亚被收购……一批批巨头轰然倒下,三维世界对二维世界正式下了战书。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决不仅仅是一次技术的进步,更是一次商业的进化,是一场思维的革命。2014年恰恰就是互联网思维的元年。
资深风险投资人、自媒体“B座12楼”的运营者——大象、蔡博士与飘泊一柳三人,基于丰富的行业案例与实战积累,首度在《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移动浪潮下的新商业逻辑》中提出:互联网思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它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去中心、异质、多元和感性的。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扁平化的企业组织、强烈的情感诉求,以及自传播的媒体属性,让产品本身成为一个有机生命体。
互联网并不是我们习惯上认为的工业时代的延伸,它彻底解构了工业思维,颠覆了我们所熟悉的商业世界。
推荐与互联网、商业有关联的人群阅读本书。
作译者
盈开投资创始合伙人,B座12楼发起人。
长期从事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对创新商业模式有研究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书中的部分案例即为盈开的投资项目。
蔡华,网名蔡博士
B座12楼联合发起人。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曾创办网络教育公司多年,作为投资人投资过多个TMT相关项目。
柳荣军,网名飘泊一柳
B座12楼联合发起人。专注于TMT领域的早期投资。浙江大学自动控制系本科、MBA,原华为公司研发体系主管。
目录
上篇未来早已到来,只是还没有普及
第1 章一场正在发生的革命 2
这些巨人倒下时“连身体都是温的”——身经百战,光环无数,一样在历史面前输得体无完肤。可是,他们或许还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一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情感需求,只要你没有办法紧密参与,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你。
1.1 那些陨落的巨星 3
1.2 从底层开始的断裂 5
1.3 疯狂比特币 8
第2 章消费者重获主权 10
在被互联网改变的现实世界里,门店依然是门店,衬衫依然是衬衫,也不会有一瓶互联网的矿泉水,互联网并没有改变物理世界的存在方式。互联网对我们沟通方式和营销模式的改变虽然影响深远,但是它对商业世界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让原本每一个孤立无援的消费者第一次在网络的世界里连接了起来,能够以群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力量。
2.1 一个沉睡已久的理想 12
2.2 “丰饶”唤醒了消费者主权 13
2.3 难以维系的垄断 14
2.3.1 万恶的“资本家”开始讨好 14
2.3.2 媒体的话语霸权分崩离析 15
2.4 连接的惊人力量 18
2.4.1 圈层:人际关系的扩展 18
2.4.2 社群:社会关系的再凝聚 20
2.5 见面就是亲,有心就有爱 24
第3 章断层时代的商业速写 28
前言
2013年8月6日,《华盛顿邮报》被亚马逊CEO贝索斯以个人名义收购。这份创办于1877年的报纸几乎经历了美国2/3的历史,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耀:47次普利策奖、18次尼曼奖学金、368次白宫新闻摄影协会奖……
然而,荣耀毕竟都是过去辉煌的记录。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联手冲击之下,《华盛顿邮报》的经营早就每况愈下,在2012年第4季度,更是历史性地亏损4540万美元。
2013年9月3日,微软收购诺基亚,曾经的手机老大就此委身下嫁。曾几何时,Nokia就是手机的代名词,满世界都是它骄傲的广告:每眨眼一次,就卖出一部诺基亚。直到今天,那个“叮咚-叮咚-叮咚”的清脆铃声仍回响在多少人的脑海里,然而在苹果、安卓和山寨机的世界里,早已没有了它的位置。
与国美战斗了十几年的苏宁好不容易超越对手,来不及庆祝胜利,却发现宝座已有人捷足先登。“剁手族”每一天都在显示屏前和手机屏幕上狂欢,2013年11月11日,天猫宣布24小时的交易日达到创纪录的350亿元,人们饶有兴趣地看着京东与天猫斗法,热情十足地谈论初生的微信支付,却没人再关心国美、苏宁和家乐福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门店。
2014年,世界以工业思维构建的商业体系正在瓦解,互联网思维席卷而来,这对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是一次机会!
正如马云所言,“这是互联网的时代,不再属于李嘉诚了。李嘉诚在他那个时代,真的很不错,但现在已不可能出现另一个李嘉诚。不是马化腾特别厉害,我更没什么,而是时代厉害,我们只是顺应互联网的潮流而崛起。”
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和残酷。很多时候,你的没落和衰亡并不是由于你的无能和懒惰造成的,而仅仅是因为你不在历史的趋势里。
互联网并不是一个更加强大的野蛮人在传统巨头的地盘上攻城略地,它只是重新书写了商业的规则,让你的存在变得没有意义。
它不是我们习惯上的工业时代的延伸,不是钢铁和水泥缝隙里长出来的一个老物种,不是旧的生态系统里引入一个新的竞争者,而是创造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自瓦特发明蒸汽机以来的250年间,机器思维或者说工业思维一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导思维,中心化、集中化、标准化、控制化等工业品生产领域的概念不仅成为社会管理的方法,也成为商业运作的准则。
工业思维从它形成的那天起,就一直鲜有挑战者,因为它高效、直接还管用,尤其对于资源的拥有者而言,工业思维不仅是他们攻城拔寨的利器,还是巩固边界、防御进攻和内部控制的工具。
但是,互联网恰恰是去中心的、异质的、多元的和感性的,它天生就有民主的特性,正好是可以解构工业思维的中心化、集中控制和标准化的理念。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不是一次单向度上的技术进步,而是一次商业的进化和思维的革命,它们之间是三维和二维的区别。
对于每一个与互联网、商业有关的人,我们都要拥抱这种变化,去趁势开启新的航程!
作者
2014.4
媒体评论
——正和岛创始人、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 刘东华
“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很火,很多企业把当下流行的“互联网现象”等同于互联网思维,这是不准确的,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和哲学,因此,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这样的著作的出现,有助于启发企业去思考如何重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和营销逻辑。
——知名商业趋势与数字营销专家 肖明超
我们正处在最为互联的时代。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因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而催生的一种创新思维。因此,互联网企业需要掌握,转型升级中的传统企业更加需要掌握。
——浙江省科技厅厅长 周国辉
这是一本全方位描述互联网思维的书,那些没有互联网思维的传统企业一定要来学习与参考!
——中国第一电子商务自媒体人 龚文祥
用互联网的方式去做企业,用互联网的方式去生活,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思考。互联网思维,带来的将是一个新的世界!
——知名自媒体人《做自己》作者 鬼脚七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对于传统企业的老板而言有点云山雾罩摸不到头绪。其实互联网思维没有那么复杂,是适应新的商业环境的思维方式,更多强调了对于人的关注。深入解读,还须静下心来细细研读!
——叶总会电商大咖会创始人 叶坚峰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我也想知道。有人说它是神奇的催化剂,有人说它是被包装的庸俗概念。但在里面的人,其实都能感觉到,这是个真实存在、确有价值、难以言说的东西。但你想想,为什么传统媒体转型了15年,都没转出任何新东西来?究竟缺少了什么?认真看看这本书吧。
——巨流无线创始人 董事长 黄维
好书的价值在于引人思考,这恰是一本引人思考的书。
——天猫首任总经理,《我看电商》作者黄若
书摘
【众筹模式】你是个“挑剔”又满脑子奇思妙想的人,你觉得看过的动画片弱爆了,恰好你身边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你们对自己擅长的东西很有信心,聊着聊着你们就想把想法变成现实……可是,实际当中的困难那么多,你缺乏启动资金,不知道如何说服满脑疑虑的投资人,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会喜欢自己的创意,更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为此买单……这时,你会怎么做?
这个循环,几乎是多年来创业者人人碰到过的场景;与此相对应,手握资金的投资者也在为“硬币的另一面”而发愁:我怎么找到靠谱的项目?
2012 年4 月,网络人气漫画家熊顿在国内众筹网站“点名时间”发起《滚蛋吧!肿瘤君》新书预售项目,筹资目标是10 万元人民币,上线第1 天就冲到了11 万元,第2 天达到23 万元,最后达到34 万元的预售金额。总共12 万人浏览了该项目,其中有4163 位支持者。该项目采用预售的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出版模式,降低了出版社的投资风险,给新人作家全新的销售模式和渠道。
2013 年6 月底,国内原创动画《十万个冷笑话》剧场版宣布筹款100 万元的目标达到,由此诞生“点名时间”上第1 个100 万元的项目;2013 年8 月1 日,因为从创意到制作历时6 年之久而被翘首以待的粉丝戏称为“神坑”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仅筹资45 天便获得158 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从2011 年7 月点名时间上线至2012 年年底,6000多个项目提案,600 多个项目上线,接近一半的项目已筹资成功并顺利发放回报。
众筹网站是典型的舶来品。众筹,即大众筹集,是指以“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创业项目启动资金的模式,国外典型的代表平台是Kickstarter。
正如电商颠覆了国人的消费方式一样,众筹也将改变整个创业环境。如今,有创新想法的人可以不通过VC,直接从支持者手中获得资金,并拥有对项目的自主权,不必担心股份被稀释。此外,众筹网站也起到了提前检验市场、降低项目和投资人市场风险的作用。支持者用脚投票,项目发起者可以从网站的反馈中看到自己的创意的市场价值。
在所有“成功学家”的描述里,创业,从来是一件无比苦逼的事情。无论是王石的贩大豆还是马云到国家体委推销“中国黄页”,或者史玉柱的“九死一生”和褚时健75 岁时的东山再起。因为,以前的创业不仅需要你干好自己的事情,服务好自己的消费者,还需要和层层管制相斡旋,挖空心思在有限的“红海”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绿洲。
到今天为止,创业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不得不承认,它比以前更简单了。
众筹模式的兴起,只是使创业变简单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高度的分工使得专业技术不再是一个重要的障碍。你要开发一个极致的功能,并不一定需要你自己变身为那个技术专家;你的产品投放市场时,也并不一定要让你自己变成营销专家。以前的创业之所以看起来很艰难,很大的原因是,你必须让自己变成每一方面的专家,既是技术专家,还得是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游刃有余的公关高手。
之所以说今天的创业仍然不容易,是因为理想的创业者虽然不需要成为全才,但是必须成为洞悉用户心理和消费者需求的行家。
3.3.1 “以用户为中心”
“以用户为中心,其他一切纷至沓来”(Focus on the user and allelse will follow),是Google 十大座右铭中的第1 条。
可能Google 让我们印象更深的是它“不作恶”(Don’t be evil)的价值观,但“以用户为中心”才是Google 的立身之本。不仅如此,“以用户为中心”应该也必须是所有创业公司的立身之本。
“以用户为中心”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观念。早在1954 年,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就在他的《管理实践》一书中对企业存在的目的作了定义:“如果我们要知道企业是什么,我们必须从理解企业的目的开始。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事实上,由于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对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有说服力的定义,那就是创造顾客。”
创业者常犯的通病就是其创业的动力不是基于用户需求,而是基于个人的情结或者人定胜天的虚妄的英雄主义幻想。
很多成熟的创业者也明白“以用户为中心”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企业经营中,仍然会不自觉地将利润和绩效作为考量的核心。利润和绩效当然重要,但是它们只是“以用户为中心”的结果,因为“是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因为只有顾客,通过其对商品或服务的购买,才使经济资源转化为财富,使物品转化为商品。企业想生产什么并不十分重要,而顾客想买什么,什么是他们的认知价值,才是决定性的。他们决定着企业是什么,企业生产什么,企业是否会兴旺。”
当然,任何道理说说都是容易的,“口吐莲花”、“下笔千秋”,
但改变都是小火慢慢炖出来的。
3.3.2 重视感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