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杨洪
- 丛书名: 会计学专业新企业会计准则系列教材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56780
- 上架时间:2014-3-4
- 出版日期:2014 年2月
- 开本:16开
- 页码:289
- 版次:1-1
-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 教材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系) > 会计学(专业) >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教材 > 经济管理教材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系) > 会计学(专业) >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插图】

编辑推荐
我国社会治理结构和财政预算体制正处于急剧变革中,这要求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系统作出合理回应。2005年1月1日,我国实施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2007年执行了与国际接轨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12年4月1日颁布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2014年1月1日,又开始执行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这些财务会计法规的陆续颁布和实施,不仅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教学和实务面临新一轮的知识更新。在此背景下,杨洪等编写了这本《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包括基本理论与实务两个板块,共分为五篇:第一篇是政府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本理论;第二、三、四篇共同构成我国政府会计的最新实务,第五篇是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特殊实务。
第一篇系统阐述政府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环境特征、准则体系、财务报告目标、信息质量特征、基本假设、核算基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特殊性,以及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对政府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的重大影响等基本理论。第二、三、四篇系统阐述构成我国政府会计系统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高等院校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第五篇简要介绍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整体框架,重点阐述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特殊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目录
前 言
教学建议
第一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述 2
【学习目标】2
【开篇案例】安徽省采用五项新规加强省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 2
第一节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概述 3
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及发展 3
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运行的环境特征 3
三、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类型 4
四、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6
第二节 政府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概念及关系 6
一、政府会计、预算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概念 6
二、政府会计、预算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关系 7
第三节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体系 7
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 7
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体系 8
第四节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概念框架 10
一、会计目标 10
前言
在此背景下,我们编写了这本《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我们将本书的读者对象大致定位为四类人群:①高等院校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工商管理类、财政学、税收、行政管理、经济学等专业的学生;②从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与审计实务工作及其相关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士;③跨专业考入会计学专业、公共管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会计专业硕士阶段学习的研究生;④其他有兴趣了解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各方面专业人士。
为使读者系统学习和了解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的最新基本理论与实务,本书包括五篇。
第一篇,基本理论。该篇由第一章构成,以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特定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阐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特征,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最新发展、目标、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财务报告及基本核算模式等,系统呈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最新基本理论成果。
第二篇,财政总预算会计。该篇由第二章至第五章构成,以2013年发布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为基准,系统介绍总预算会计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三篇,行政单位会计。该篇由第六章至第九章构成,以2013年发布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为基准,系统介绍行政单位会计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四篇,事业单位会计。该篇由第十章至第十四章构成,以2013年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基准,系统介绍事业单位会计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2013年发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为基准,重点介绍高等学校会计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中特殊业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实务。
第五篇,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该篇由第十五章构成,以2004年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为基准,重点介绍民间非营利组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中明显不同于企业会计的特殊业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一篇力图使读者了解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第二篇至第五篇力图使读者系统掌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基本会计实务。
本书是编者长期从事会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实践经验的结晶。在框架设计和内容编排上心存谨慎又力图创新,以期呈现如下特色:
框架结构简约明晰。第一章的理论部分力求吸收中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本理论精华,第二章至第十五章的实务部分则聚焦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目的是弥补现行教材基本理论零散或碎片化的不足,开拓读者的会计视野,帮助读者获得系统的专业知识。
内容崭新紧凑。理论部分力求反映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较为成熟的最新理论成果,实务部分全部以我国最新发布的会计准则、制度或相关法规为基准,体现会计实务的最新政策精髓。全书总体上浑然一体,各部分内容之间,尽量做到各得其所、互为补充又避免交叉重复。
例示丰富精到。教材例示既考虑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本业务,又紧扣相关会计法规的重点、难点和变化点,力求丰富详尽,深入浅出,贴近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实际操作,为读者自学及实务操作提供切实帮助。
本书由杨洪教授主编,杨孙蕾博士任副主编。杨洪教授负责编写本书的大纲,全书的总纂、修订、调整和定稿。杨洪教授编写了第一章至第十三章,杨孙蕾博士编写了第十五章,杨洪、辛玲编写了第十四章。辛玲还负责全书的核对和校订工作。
感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张琦教授关于教材编写的建议。感谢武汉纺织大学会计学院部分教师在教材结构、内容等方面提出的诸多宝贵意见。还要感谢本书编写过程中所参阅相关论著的作者。更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编辑郭彪、陈竹瑶和洪海山给予的支持与帮助。
由于水平所限,本书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杨洪
2013年12月于武汉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