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9.00
- 评分:
(已有0条评价)
- 电子书:黄金屋:宏观对冲基金顶尖交易者的掘金之道(增订版)[图书]
基本信息
- 原书名:Inside the House of Money: Top Hedge Fund Traders on Profiting in the Global Markets

【插图】

编辑推荐
全球宏观投资策略的圣经
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每晚必看的床头书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
《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福布斯》 推荐阅读
揭密全球对冲基金的幕后精英
内容简介
作译者
郑 磊,任职香港某银行,系投资银行投资董事,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MBA,战略与资本运营资深专家,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香港证监会持牌人员。曾任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基金与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副主任,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曾在内地和香港出版《海外鏖兵——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案例与行动指南》《聚变——中国资本市场备忘录》《逆向投资策略》等十余部专著和译著。
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全球宏观对冲基金概述
约瑟夫·尼古拉斯(对冲基金研究公司创建人、董事长)/1
第2章
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历史/4
第3章
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的未来/27
第4章
家族基金管理者
吉姆·莱特纳(猎鹰管理公司,维考夫,新泽西)/31
第5章
自营业务交易员
克里斯蒂安·西华约(高盛公司前自营交易部负责人)/80
第6章
研究员
译者序
坦率地说,全球宏观对冲基金是发达的金融业的产物,而中国目前仍面对着一个资本项目不开放、资本市场基础薄弱、金融产品种类很少、投资渠道非常有限的境况,讨论全球宏观对冲,还是一个看似相当遥远的话题。
但是,这却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的具有传奇色彩的金融资本领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最有挑战性的博弈战场,不仅需要跨领域的金融知识结构,更需要经历失败和挫折沉淀下的智慧精华。对于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经理而言,投资是在时空上没有任何界限、没有任何限制的,问题只在于你能否驾驭多样化、分散化投资的主题和掌控好投资时机。你可以也应该在全球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投资能给你带来盈利或者起到对冲保值的任何标的物。因此,全球宏观经理人会时刻监察着利率、股票、现金、商品、衍生品、地产,并关注每一资产类别中的一系列产品。这是一个资本万花筒,是一个万变大世界,你只需要成为那个能点石成金的魔术师。
多头、空头,货币、股票、期权、期货、套利,定向型交易、相对价值型交易、绝对价值型交易,即期、远期、掉期,beta、gamma、vega、CDS、CDO,收益率曲线,夏普比率,所有这些名词术语都显得那么生僻,但是这种情况将不会持续太久。中国正在快速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人民币正在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资本项下的开放已经提上了日程。香港作为中国金融最发达、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金融中心,存在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的操作实践和发展空间。有志于在这个专业领域发展的“聪明小子”们,应该及早动手,开始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而这本书提供了该领域大师们的观点和视角,这就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全球宏观对冲领域是一座金矿,是一大片摇钱树林,等待着金融天才们去发掘其中的宝藏。
郑磊
2013年7月31日于香港中环
前言
正如海曼·明斯基曾经观察到的——稳定性似乎孕育了不稳定性。杠杆是在低波动性的平静时期设立的,最终却被自身重力压垮,并受到央行提高利率的推波助澜。大潮退后,很多东西现出了原形,特别是复杂的衍生品(SIV、CDO、CLO等)和房屋抵押领域的创新活动,这些产品在全球范围创造出了庞大的信用贷款。现在大家明白了,房价不可能永远上涨,评估机构、政府、银行、投资者和过度借贷的房主都懊悔不已(关于这方面更多的内容,见“附录A:2008年的崩溃”,作者李R.?托马斯三世)。
当热钱抽离之后,本书中很多基金经理的预言成真了。特别是我们已经见识过美元的衰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商品和石油的反弹就很少见,住房市场繁荣泡沫突然破裂,全球主要的权益市场崩溃了,信贷利差大幅扩大,波动性从历史低位开始反弹。
有争议的是,过度宽松的信贷也是2003~2007年低波动年代的主要推手,而信贷紧缩则导致了2007年和2008年形势尖锐逆转。正如各国央行再次降息去救助投资者,本次周期的下一只靴子还悬在我们头顶上。但是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般通胀、恶性通胀、滞涨还是通缩呢?类似的问题还有,世界将改变由政府继续提供刺激的凯恩斯主义,还是会采取奥地利学派建议的痛苦路线?谚语所说的“世界上总有哪个地方会有牛市”,可能会增强政府干涉、管制,颁布更多的法案。全球化潮流在这个过程中将会被改变吗?投资的影响将会变成什么样?
其他重要的问题也摆在投资者面前:是否新兴经济体将会与发达经济体脱钩?金砖国家和其他国家能否在没有它们最大的客户的帮助下继续保持大幅增长?美国是否将经历日本式的“失去的十年”,一个欧洲式的泥潭,还是另一场大萧条?
2008年,宏观变量已经明显变成了影响投资表现的关键推手。由下而上,关注微观的权益、债券和商品投资者已经遭受了灭顶之灾,而大多数全球宏观基金经理仍能保存投资实力。正是基于此,在探索这个持续动荡的市场方面,全球宏观投资组合管理经理处于特别优越的位置。本书中采访的基金经理向读者提供了一系列广泛的有关全球宏观战略的快照式解说。他们的渊博知识将会对那些想尝试在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的时代中搏击的投资者很有助益。
对于这一版的修订,我在吉姆·莱特纳那一章增加了第二部分内容。另外还对彼得·席尔这一章做了补充,新增内容来自为卓布尼全球咨询客户提供的资料。最后,增加了两篇由李R.?托马斯三世(博士)撰写的附录文章,这也是来自过去两年我们为客户提供的研究项目:第一篇是极有先见之明的有关衍生品导致市场崩溃的文章,题目是“2008年的崩溃”(写于2006年6月),第二篇是“谁控制着流动性”(写于2007年4月)。
史蒂文·卓布尼
曼哈顿比奇,加利福尼亚州
2008年6月
第1版前言
在现代生活中,对冲基金无处不在。对冲基金通常让人联想到那些在世界的任何市场上,利用一切可能的投资工具或技巧去捕捉机会以追逐超额收益的投机者形象。那些曾管理着数十亿美元的大型基金经理,如乔治·索罗斯或朱利安·罗伯森,就是因其卓越的投机技巧而举世瞩目。然而,他们也曾被指责犯有攻击发达国家中央银行,以及引发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本外逃等这样的恶行。
在经历了2000年股票市场的崩溃之后,对冲基金逐渐恢复了本色,事实证明它是一种出色的资产管理工具。当全球大多数投资者遭受着年复一年的亏损时,对冲基金却业绩良好,这引发了机构资金流入这一另类投资工具的浪潮。同时,鉴于对冲基金的高度灵活性与诱人的激励机制等特点,最具有天分的金融专才大规模地汇聚到了纽约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的对冲基金。
日益成熟的对冲基金,已经不再仅仅是一项业务。巨大的资金流已经改变了10多年前那种放任自流的状况,对冲基金成长为一个更加规范的行业。对冲基金经理经常采用非常精细和特定的策略,而投资者也不能再容忍长达几年甚至几个月的业绩下滑。高度竞争缩小了不同基金收益的差距,低收益将导致对收取基金管理费用的质疑。
尽管对冲基金业在不断地演进和改变着,但其始终不变的投资策略是追求绝对收益。投资于世界上任何有可能赚钱的市场、资产类别及投资工具,追逐尽可能高的收益,这就是全球宏观投资策略。
全球宏观投资是资金管理中一个相对不为人知且易被误解的领域,但人们对它的兴趣却日渐增强。由于我的公司——卓布尼全球咨询公司,为全球宏观对冲基金提供市场策略方面的建议,并以大多数顶级基金为客户,故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什么是全球宏观投资策略?”经典定义是:全球宏观投资策略是一种自主决定的投资风格,为了从宏观经济走势中盈利(通常难以实现),对任何资产类别(股票、固定收益证券、货币和商品)、任何投资工具(现金与衍生品),以及世界上的任何资本市场,进行做多与做空的杠杆交易。
这是一个相当有技术难度的问题。全球宏观投资策略是对冲基金策略中最难定义的,原因很简单——没有精确的定义。如同对冲基金这个术语可以用来描述各种各样的投资风格一样,全球宏观投资策略也不意味着只是一种事物。全球宏观投资策略没有约定限制,也不易用数字或简单的公式来描述;而且,其风格变换已经融入投资策略中,基金经理经常需要依据市场形势在各种各样的投资种类之间买入卖出。即便是专业的对冲基金投资者,也在努力理解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经理们究竟在做什么?
为了帮助我们的咨询客户,我曾努力寻找相关主题的书籍及研究文献,但收获甚微。尽管在过去几年里,无论是对冲基金业务还是获得的资产与经验,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可公众一谈起对冲基金,还是容易将之与全球宏观投资策略的前辈乔治·索罗斯挂起钩来——这实在令人惊讶。
令人不解的是,全球宏观投资策略的文献奇缺的另一个原因是,事实上全球宏观变量会影响所有的投资策略。当某个证券投资基金增加它的现金头寸,某个捐赠基金投资不动产,或者某个持有股票多头或空头的对冲基金转变为净做股票多头时,它们实际上都是在从事隐含的全球宏观交易,即使它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它们的投资决策将因世界经济、美元、全球股票市场、全球利率、全球增长、地缘政治、能源价格以及大量它们自己也许从未听说过的变量变化而改变。鉴于此,对于投资界来说,对全球宏观全景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是极其重要的。
本书将努力填补相关文献在这一领域的空白。由于当前极其缺乏关于全球宏观投资策略的有价值的信息,那么下一步理所当然的是直接与我所认识的、最聪明的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经理们展开对话。受益于我的工作接触渠道之便,我可以动用大量资源来开展这项工作。
序言
这次大会的真正内容当然不是我的餐后演讲,而是第二天开始的以“我喜爱的交易”为主题的同行对话。我怀着不断增长的好奇心听着,一连串的“聪明小子”(这是卓布尼对宏观对冲基金经理的叫法)站起来,精确地解释着如何通过复杂的交易赚取天文数字的收益,以及诸如此类我从未听说过的东西。什么是“掉期”“固定期限掉期价差期权”(steepener)?每个人都在说的“瑞郎”(Swissie)到底是什么呢?
我在大学里度过了几乎全部的职业生涯,期间除了在英格兰银行工作过一年以外,多年来我一直自负地认为学术界才是最聪明的人的圈子。尽管薪酬不是特别优渥,但是作为学者所得到的愉悦还是足以弥补收入上的不足。当然我也总是担心宏大的理论与实践存在隔阂。我和同事们经常谈到学术圈的小社会和实践中丰富多彩的大世界。很多年来,我一直把自己称为经济史学家,装作非常了解这个金融世界的样子。在参加了卓布尼主办的大会后,我意识到自己近乎一无所知。
那些全球宏观“聪明小子”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们从传统经济学中吸取理论精髓并将其应用于实证研究,形成某个特定的交易概念,进而执行交易并获取结果的方式。这通常是社会科学和人性中缺乏的一种方式,将其在实践中运用一年,通常是一个月,就能清晰地看到交易是否成功,是赚钱还是亏损了。
我在巴塞罗那看到的东西给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心中暗下决心要参加更多这类活动,如果可能的话,更近距离地接触对冲基金管理业务。我认为这是了解经济理论和金融实践之间关系的更好的方法。
史蒂文·卓布尼的这本书因记录了一场非常特殊的金融革命而做出了难以估价的贡献。对冲基金的崛起被认为是过去15~20年里金融市场具有决定意义的结构性变革。未来的历史学者将会感谢卓布尼,至少是会感谢他记录了本书中提到的那些绝世少见的“聪明小子”的回忆。
尽管这本书写于2004~2006年,离这场大规模次贷危机引发的信用崩溃以及2008~2009年的经济衰退甚远。本书仍值得在今天重读,许多接受采访的基金经理涉足了这场危机,亲身感受了美国金融杠杆的爆炸式发展以及扩大赤字的不可持续的趋势。如果说谁早就洞察到了这次伟大的结构性变革,不仅仅是美国的相对衰落以及东亚和南亚的崛起的话,那就是宏观对冲基金。
西方经济正面临衰退,很多传统金融机构因流动性和偿付能力出现问题而濒临破产,我们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动荡的经济时期。波动性又卷土重来了。然而这帮“聪明小子”中最聪明的人,早就看到了这个大趋势并且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确实从中赚到了钱。任何想以他们为榜样的人,都能从史蒂文·卓布尼汇集的这些“聪明小子”的卓越见解中获益匪浅。
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
哈佛商学院威廉·齐格勒讲座教授
哈佛大学劳伦斯A. 蒂斯历史学讲座教授
《罗斯柴尔德家族》(The House of Rothschild)和
《金钱纽带》(The Cash Nexus)等系列著作的作者
2008年7月
媒体评论
——罗伯特·希勒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放在床头每晚必读。
——比尔·格罗斯PIMCO董事总经理
《黄金屋》是深入了解宏观对冲基金交易者所思所想的最佳途径!有这样一本书简直太棒了,我会让我的学生认真研读此书!
——纳西姆·塔勒布 《黑天鹅》作者
每个局外人都喜欢谈论对冲基金,但真正执掌对冲基金的人对此却讳莫如深。本书出版之前,这是一个外人难以接近的神秘世界;在本书出版之后,人们得以从独特的视角洞悉这个世界。未来,历史学家一定会感谢作者为我们记录了一场悄然进行的金融革命及其背后的思想。
——尼尔·弗格森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
书中那些神秘的对冲基金操盘手的思考非常有启发性!
——《纽约时报》
对于将资金投入这个领域的基金投资者来说,这本书非常有价值!
——《金融时报》
史蒂文·卓布尼做到了其他人,特别是媒体很难做到的一件事:让对冲基金经理们分享他们的交易秘密。
——《机构投资者》杂志
这本书来得正是时候,过去从未有人揭秘过全球最大对冲基金幕后的精英,也没有人像书中的对冲基金经理那样展示过他们精妙的思想。
——《福布斯》杂志
书摘
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可以采用对冲基金的任何策略,具有最广阔的操作空间,可以在任何市场或投资工具上持有仓位。基金经理通常期望持有“下行风险有限和有潜在高收益”的市场头寸,既可以选择高度集中,也可以选择资产组合分散化的基金管理方式。
全球宏观对冲基金交易可被分为两大类——直接的定向型交易和相对价值型交易。定向型交易是指基金经理对一种资产价格的离散波动情况下注,比如做多美元指数或做空日元债券;而相对价值型交易是指通过配对持有一两个类似资产的多头和空头,利用两者之间的相对定价错误盈利,比如在持有新欧洲e股票多头的同时做空美国股票,或者在做多29年期德国债券的同时做空30年期德国债券。此外,从发现有利可图的交易来说,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可被分为自主发挥型和系统型。自主发挥型的交易,基金经理主要依据对市场形势的主观感受进行投资;而系统型的交易,是指基金经理采用基于规则的方法或者量化分析进行投资。利润是通过正确预见价格趋势和捕捉差价波动获取。
总的来说,全球宏观基金操盘手通常都在寻找那些不常见的所谓“远离均衡”状态的价格波动。如果价格波动符合“钟形曲线”的正态分布,那么只有当价格波动超过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上时,才可以认为市场中出现了投资机会。通常在市场参与者的感觉与实际的经济基本面存在较大偏差时,这种情况才会发生,此时会产生持续的价格趋势或是价差波动。通过正确识别在何时、何地市场偏离其均衡状态最远,全球宏观基金经理就可以投资存在价格偏差的市场,直到失衡现象得到纠正时再退出市场获取回报。传统上,时机选择对全球宏观基金经理意味着一切。由于交易者运用了财务杠杆,无论是收益还是亏损都是巨额的,所以他们通常被媒体描绘成“彻头彻尾的投机者”。
许多全球宏观基金经理认为,全球宏观经济事件和变量将影响所有的投资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宏观策略的基金经理能够充分发挥广泛授权带来的优势,灵活地从一个市场换到另一个市场,从一个机会转移到另一个机会,利用受委托资产创造出尽可能高的收益。他们认为,利润能够而且应该来源于许多看上去不相关的投资策略,比如持有股票的多头或空头,投资于价值已被低估的证券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套利市场。全球宏观基金经理认为,某些投资风格在特定的宏观环境下有利可图,而在其他情况下则无法获利。当许多专家策略因巨额资产受到了限制,而出现流动性不足时,全球宏观基金经理却可以利用这些偶然出现的机会将资金快速投向各种不同风格的投资策略中,获取巨额投资回报。著名的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经理人乔治·索罗斯曾经说过:“我不会用一套特定的规则来玩游戏,我会努力去寻找规则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