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Fixed Income Securities:Tools for Today’s Markets
- 原出版社: Wiley

【插图】

编辑推荐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伦·斯科尔斯领衔,高盛、J.P.摩根、花旗、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等业界一流公司鼎力推荐,共同盛赞: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经典必读之作!
内容简介
作译者
安杰尔·塞拉特,麻省理工大学博士,在进入业界之前,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任教,讲授金融学课程。在《经济研究评论》《金融研究评论》和《计量经济学》杂志上发表若干论文。曾经是高盛、瑞士信贷战略组的执行总裁,后来在J.P.摩根全球自营业务部任董事总经理和战略部主任。他现在是一家固定收益资产管理公司(开普拉投资管理)的合伙人。
范龙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金融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资产定价,对中国债券市场有较多研究、在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等杂志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林祥亮,戴思聪,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金融系博士生,研究方向是金融工程。
目录
名家赞誉
译者序
第3版序
致谢
绪论 世界固定收益市场概述1
0.1 全球固定收益市场概览1
0.2 美国的固定收益市场3
0.3 欧洲固定收益市场14
0.4 日本的固定收益市场24
第一部分 具有固定现金流证券的相对定价
第1章 价格、贴现因子和套利35
1.1 固定利率的付息国债的现金流35
1.2 贴现因子37
1.3 一价定律37
1.4 套利和一价定律38
1.5 应用:本息剥离债券和美国中长期国债的个性定价41
1.6 应计利息44
附录1A 推导复制投资组合46
附录1B 贴现和套利交易的等价47
译者序
大多数关于固定收益证券的理论著作都会强调理论的严谨性。一般会在无套利理论框架下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导出各种利率模型,并且很多模型是连续时间模型,因此会不可避免地引入随机微分方程、随机动态规划等复杂的数学工具。许多初学者需要花大量时间学习这些数学基础知识,否则无法理解这些复杂模型背后的金融学直观知识,更不能很好地把这些理论模型与实务结合起来。实际上,金融市场是复杂的,市场既不完美也同时存在很多复杂的影响因素。资产的价格并非唯一取决于其现金流,像大多数商品一样,很多证券有自己特有的属性。2013年8月16日中国个别证券公司的操作失误造成市场异动,说明非基本面因素的影响力。承认市场的不完善,在这些不完善的市场中,研究资产价格是怎样通过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决定的;分析资产价格与宏观基本面、货币政策、市场结构、投资者的构成与行为的关系;探讨资本市场不同产品之间是如何既部分分割又相互关联的。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市场,从市场发生的现象中吸取经验,丰富和完善理论,反过来也才能更好地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该书和Fixed Incomes Securities(Veronesi著),都是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成功尝试。
对于中国市场的参与者和研究者来说,了解国际市场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市场可能在某些方面与西方发达市场的某个时期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西方金融理论体系可以说是在一些严格的假设下给出的,譬如理论模型一般假定市场完善、交易机制完备、资产价格满足无套利和均衡定价原理。西方市场不可能完全满足这些理想条件,只不过与中国市场相比,西方发达市场与这些条件更接近罢了。中国市场与这些理论模型的假定差距更大,也意味着中国市场更复杂,需要通过对这些西方理论模型的学习,在了解市场主要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研究纳入更多影响中国市场因素的理论模型。因此本书对中国固定收益市场参与者来说,是一门很好的参考书。
这本书还可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MBA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实际上我们在教学中已经采用这本书的很多资料。各个层次的同学将会发现这是一本很好的财务金融学专业的参考教材。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希望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介绍给国内读者,我们也非常荣幸能够承担该书的翻译工作。大家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任务。具体地,杨雁宇同学负责了第一部分的翻译,黄骏藤同学完成了第二部分的翻译工作,戴思聪、林祥亮同学翻译了第三、第四部分。范龙振完成了第1~16章的校订工作,戴思聪、林祥亮对余下的部分进行了校对。但无论如何,由于涉及大量名词、概念、理论,尽管我们尽力忠实于呈现原书的内容,不过由于我们知识能力非常有限,错误在所难免。希望读者谅解!
杨雁宇、黄骏藤、戴思聪、林祥亮、范龙振
2013年8月18日
前言
打开这本书,读者首先看到的是该书的名家赞誉,所以也不需要我们对这本书做更多的评述。其实本书的第2版已经赢得广泛的好评,业界人士告诉我们该书在业界被广泛地作为学习债券市场理论和实务的工具书和参考书,甚至可以说是最有影响的参考书而不需要加上“之一”二字。本书与之前关于固定收益证券著作的最大区别在于兼顾理论和实践。无论是投资者、风险管理者,还是金融市场的组织者和监管者,本书的理论、实例、案例讨论以及对市场的介绍分析对于理解债券市场,掌握相关金融理论、风险管理和投资交易策略,以及了解西方发达市场的结构和交易者的行为,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料。
大多数关于固定收益证券的理论著作都会强调理论的严谨性。一般会在无套利理论框架下通过严谨的数学推导导出各种利率模型,并且很多模型是连续时间模型,因此会不可避免地引入随机微分方程、随机动态规划等复杂的数学工具。许多初学者需要花大量时间学习这些数学基础知识,否则无法理解这些复杂模型背后的金融学直观知识,更不能很好地把这些理论模型与实务结合起来。实际上,金融市场是复杂的,市场既不完美也同时存在很多复杂的影响因素。资产的价格并非唯一取决于其现金流,像大多数商品一样,很多证券有自己特有的属性。2013年8月16日中国个别证券公司的操作失误造成市场异动,说明非基本面因素的影响力。承认市场的不完善,在这些不完善的市场中,研究资产价格是怎样通过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决定的;分析资产价格与宏观基本面、货币政策、市场结构、投资者的构成与行为的关系;探讨资本市场不同产品之间是如何既部分分割又相互关联的。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市场,从市场发生的现象中吸取经验,丰富和完善理论,反过来也才能更好地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该书和Fixed Incomes Securities(Veronesi著),都是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成功尝试。
对于中国市场的参与者和研究者来说,了解国际市场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市场可能在某些方面与西方发达市场的某个时期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西方金融理论体系可以说是在一些严格的假设下给出的,譬如理论模型一般假定市场完善、交易机制完备、资产价格满足无套利和均衡定价原理。西方市场不可能完全满足这些理想条件,只不过与中国市场相比,西方发达市场与这些条件更接近罢了。中国市场与这些理论模型的假定差距更大,也意味着中国市场更复杂,需要通过对这些西方理论模型的学习,在了解市场主要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研究纳入更多影响中国市场因素的理论模型。因此本书对中国固定收益市场参与者来说,是一门很好的参考书。
这本书还可以作为本科生、研究生、MBA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实际上我们在教学中已经采用这本书的很多资料。各个层次的同学将会发现这是一本很好的财务金融学专业的参考教材。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希望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介绍给国内读者,我们也非常荣幸能够承担该书的翻译工作。大家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任务。具体地,杨雁宇同学负责了第一部分的翻译,黄骏藤同学完成了第二部分的翻译工作,戴思聪、林祥亮同学翻译了第三、第四部分。范龙振完成了第1~16章的校订工作,戴思聪、林祥亮对余下的部分进行了校对。但无论如何,由于涉及大量名词、概念、理论,尽管我们尽力忠实于呈现原书的内容,不过由于我们知识能力非常有限,错误在所难免。希望读者谅解!
杨雁宇、黄骏藤、戴思聪、林祥亮、范龙振
2013年8月18日
\t
序言
本书以全球固定收益市场的概述为开篇。这一部分从机制上描述了证券市场和其参与者,同时也以数据说明市场和参与者的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一个了解固定收益市场的专业人士会对世界各地的中央银行对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做出的反应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可以说出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规模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0%,或者约等于国内生产总值,还是等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0倍。
对于有固定现金流的证券,本书第一部分介绍价格、即期利率、远期利率、收益率、到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基本的套利定价概念也将在这部分介绍,它们是市场分析中的核心概念。第二部分介绍了如何衡量和对冲利率风险,包含单因素指标,如基点价值、久期和凸度(将介绍其一般形式和基于到期收益率的形式);双因子指标度量,如关键利率基点价值(key-rate’01s)、局部基点价值(partial PV01s)和远期分区基点价值(forward bucket’01s);以及经验的研究方法,如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第三部分转到未定权益套利定价的讨论,未定权益是现金流视利率而定的债券,比如期权。先讨论套利定价理论,然后通过期望利率、风险溢价和凸度来思考利率期限结构形状是如何形成的。接着引入了单因子利率期限结构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直接使用,也是构建更复杂模型的基础。第三部分的最后一章即第11章包括两个内容:首先,本章介绍了在相对价值交易中用到的多因子模型,并从经验上给出了参数估计的建议;接着,以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介绍了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市场模型(LIBOR Market Model),这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奇异衍生品定价模型。
第四部分运用前三个部分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固定收益证券专题和产品,包括回购、债券及债券期货、利率期货、互换、期权、企业债券和信用违约互换、抵押贷款证券。
本书在第2版的基础上做了大幅修改和扩充。和第2版基本保持不变的章节是第7~10章有关用单因子期限结构模型对未定权益定价的内容。第2版的其他内容均已更新,除了保留一些特别有趣的案例研究,其他的数字解释、实例和应用都是新的。此外,在第3版中有一些章节是全新的,一些章节内容大幅扩充。新添加的章节包括:绪论,第17章有关融资的现实做法怎样影响现金流的贴现,以及第19章的企业债券和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内容大幅扩充的章节包括:第6章关于经验对冲部分,现在增加了主成分分析;第11章,前文已经提及;第18章,关于波动以及固定收益期权,现在包含了一系列产品,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以及数学上对鞅定价的简单介绍;第20章,用一种更加以市场为导向的方法介绍抵押贷款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同时增加了池特征资料、TBAs以及资金滚动的内容。
媒体评论
——迈伦·斯科尔斯
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生院金融学名誉教授
作者洞悉金融经济学并对市场有着非常透彻的理解,因此这是一本把理论和实际完美地有机结合的著作。当市场动荡迫使我们重温历史,该书在理论指引下的应用和市场分析就显得特别有用。
——拉维·马图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和分析部总监
该书传播理念,案例丰富,对涉及的内容进行了透彻的分析。金融从业人员可从该书对前沿问题的分析中获得有价值的思想和理念;学生会受益于该书对理论、方法缜密的组织和表述。我非常推崇该书。
——克里希纳·拉马斯瓦米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投资银行教授
无论对学生还是对从业者都一样,这是一本优秀的参考书,它将数学概念和实际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科斯塔斯·潘塔泽普拉萨
高盛全球利率产品总监
第3版与旧版相比,保持了原书的特色,并采用大量精选的案例,内容易于理解;同时涵盖的内容更加丰富。该书不同凡响的地方是,它既是一本非常出色的教科书,又会被业界广泛使用。总之,这是一本关于固定收益的优秀的著作。
——斯蒂芬·谢弗
伦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这是一本极好的著作,既有很好的概念、理论模型介绍和结构框架,又有来自市场现实的定价和风险对冲应用案例。它是固定收益市场所有严谨投资者的必读著作。
——特里·贝尔顿
J.P.摩根固定收益全球研究总监
这是一本杰出的著作,既介绍了固定收益市场主要原理,又提供了很多有趣和有启发性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在两者之间做了一个完美的平衡。对任何想了解固定收益市场的人来讲,这是一本必读的书。
——弗朗西斯·朗斯达夫
书摘
证券经纪和做市商有三大业务,虽然三大业务间的界限不是很明显。第一,投资银行业务帮助客户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第二,销售和交易部业务帮助客户进行广泛的证券交易。证券经纪和做市商可以作为经纪人进行证券交易,即代表客户买卖证券,或作为做市商,用自己的账户与客户交易。第三,自营交易或头寸业务,被广泛地定义为以盈利为目的、用证券经纪商的账户进行证券交易。严格说来,投行业务对资金的需求不是很大,虽然投行业务中有自营相关的业务,作为较大的客户交易中的一部分。在自营业务中,证券经纪和做市商以短期或长期自有资本向客户承诺。销售和交易部业务通常需要筹资,因为证券经纪和做市商发现持有证券来帮助客户交易是很有必要的。最后,自营交易业务,其持有头寸的性质决定了需要长期筹资。
证券经纪和做市商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由一系列证券组成,这与其做市以及在不同市场上的自营头寸相一致。负债部分包含一些公司债券,它们是长期资金的来源。由从银行处获得的贷款以及从客户处获得的存款组成的证券信用是负债的一个较大组成部分。最后,负债还包含通过回购协议获得的安全借款。由于贷款通常是短期和安全的,回购借款通常可以以一个较低的利率来达到。正因为回购借款通常是短期的,然而,绝大多数是隔夜回购,因此证券经营商承受了和商业银行同样的财务风险。事实上,在2007~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当借款人对证券经纪商的信用质量感到担心的时候,回购资金变得难以以任何形式维持,这给证券经纪商带来了压力(此处的例子请参见第12章。)从那以后,证券经纪商比以前更少依赖回购来筹资了,在控制筹资风险方面表现得更加强烈,所有从2008年秋季存活下来的大型投资银行都转为银行控股公司,为这些公司提供了进入美联储贴现窗口借款的安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