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吴晓波、齐羽、高钰、白云峰所著的《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创新追赶与跨越的路径及政策)》紧扣制造业全球化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围绕我国先进制造业经由“创新、追赶、跨越”实现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路径,对我国先进制造业概念内涵、特征维度、发展路径做出系统的界定和解释。在系统把握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内涵、特征、路径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历程的分析,厘清目前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实现向更高阶段跨越的战略方向与转型升级中的主要瓶颈;通过对国际先进制造业发展经验的分析和比较借鉴,提出推动我国先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要素、能力,及其构成的支撑体系。进而,本书对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给出了以下基本判断和主要发展思路。
内容简介
作译者
齐羽,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管理与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战略管理、先进制造、创新网络等,主持本领域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发表国际国内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4篇为EI期刊论文。曾获全国“挑战杯”学术竞赛二等奖、浙江省台办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多次获得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高钰,2013年6月获浙江大学企业管理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制造业企业国际化战略,已在该领域发表多篇EI收录论文。2007年获厦门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英国会计与金融硕士学位,2012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为联合培养博士生赴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制造研究院深造。
白云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管理与竞争力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集群网络。浙江大学“求是强鹰”项目学员,曾两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
目录
前 言
第一篇 先进制造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定位
第一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战略研究的时代背景 / 1
第一节 国内外发展环境 / 1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阶段、现状与趋势 / 5
第三节 先进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 12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逻辑 / 18
第二章 先进制造业的概念与特征 / 24
第一节 先进制造业的概念 / 24
第二节 先进制造业的特征 / 28
第三章 国际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与主要经验 / 33
第一节 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分析 / 33
第二节 欧洲先进制造业的分析 / 45
第三节 日本先进制造业的分析 / 50
第四节 主要发达国家与地区发展经验的总结与启示 / 58
第四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形势与主要瓶颈 / 64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 64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战略机遇 / 69
第三节 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 83
前言
当前,制造业是我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竞争的支柱产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在创新水平、全要素生产率、高附加值制造品的国际占有率等指标上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对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形成很大压力。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创新动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战略选择。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尽管年均增速高达15%,但“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路径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如在增长贡献度中,3/4依赖要素投入,仅1/4依靠效益提升获取,与发达国家50%以上依靠效益提升获取,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国先进制造业要有力地支持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战略,必须在今后20年紧紧抓住国家自主创新、产业融合与制度变革的战略机遇,推动先进制造业加快实现对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追赶与跨越。
本书紧扣制造业全球化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围绕我国先进制造业经由“创新、追赶、跨越”实现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路径,对我国先进制造业概念内涵、特征维度、发展路径做出系统的界定和解释。在系统把握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内涵、特征、路径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历程的分析,厘清目前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实现向更高阶段跨越的战略方向与转型升级中的主要瓶颈;通过对国际先进制造业发展经验的分析和比较借鉴,提出推动我国先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要素、能力,及其构成的支撑体系。进而,本书对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给出了以下基本判断和主要发展思路。
第一,找准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与实现路径。“先进制造业”是在自主创新与高技术引领下,实现从“一低两高”(低附加值、高消耗、高污染)型的传统制造业向“一高两低”(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型的现代先进制造业发展转型为目标,集中体现知识要素密集、装备与工艺先进、网络协同能力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高的可持续制造业发展模式。其“先进性”体现为制造技术的先进性、制造模式的先进性和制造组织的先进性三个层次,具有全球化、信息化、产业组织网络化、绿色化、知识化等特征。因此,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创新、追赶与跨越必须在技术创新、模式优化、组织变革上形成系统的战略,提升制造业全球化、信息化、产业组织网络化、绿色化、知识化等先进制造业维度的发展高度与能力水平。
第二,实现我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的根本转换。当前我国先进制造业处于从传统发展阶段向创新驱动的制造业高级化发展阶段转型之际,要实现先进制造业从追赶到跨越的历史跃变,必须破除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实现发展路径的根本转换。本书以创新范式的转换作为破题的切入口,总结提出了从“二次创新”范式向自主创新驱动的“一次创新”范式转换的战略路径。即,推动先进制造业实现从基于引进技术的“创造性模仿”为基点的模式,向以“自主创新”为内核的探索性创新模式为基点的战略转型。牵引和实现先进制造业在重点环节、重点部门发展能力的整体性战略跨越。而这样的创新范式转换,是在紧紧抓住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演化的基础上,通过推动我国先进制造向更高层次、更深广度的全球化发展模式跨越的过程中实现的。
第三,有效推动先进制造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科学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引导我国先进制造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附加值”环节,与产业结构长期形成的要素投入型路径依赖密切相关。而当前思潮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存在一定误区,表现为一些地区片面、割裂地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退二进三”,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制造业空心化”。要科学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必须转换发展思路,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产业融合”的角度把握战略与政策导向,科学地处理好跨产业价值链的联动升级关系。同时,通过产业组织变革、创新主导范式变革、先进制造模式应用等战略措施,系统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融合、升级,提升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
第四,系统完善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先进制造业覆盖的范围广,不同行业之间、不同技术群之间的发展水平参差 不齐,不同区域之间、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异性也极大,这对有效的政策设计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为了使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具有全局性、系统性、连续性,必须从战略上引导要素科学投入、保障发展过程有机协调、实现国家与区域有机联动的角度出发,重点解决先进制造业发展中普遍、共性的问题和长期性、结构性的问题,使政策设计与“创新、追赶、跨越”的战略保持有效耦合,从而减少政策调控的中长期波动与阻力,提高政策惠及的行业、区域、主体对政策本身的认同感与贯彻落实政策的意愿。
本研究历经三年,课题组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紧紧抓住“能力建设”这条逻辑主线,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全球化战略层面提出了支撑我国先进制造业创新、追赶和跨越的战略体系设计。在此期间,经历了全球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也经历了国内经济环境的许多质变,课题组研究人员在研究成果中广泛地吸收国内外关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最新理论观点,认真地坚持扎根调研获取产业发展演化特征的第一手资料,以及企业微观治理深层次规律的新鲜启迪,对项目研究结构和内容及时地更新和调整,使得项目研究的基础更加扎实,更接近时代发展的前沿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的脉动规律。同时,本书的研究得到了众多企业和政府、研究机关的大力支持,课题组研究人员在研究成果中,广泛地消化并吸收政府、学界、企业界专家同仁反馈的宝贵建议和意见,不断凝练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理论内核与内在逻辑,紧密结合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国情深耕重点研究领域,在拓宽项目研究的国际视野和现代视野的同时,注重提高研究的现实性和有效性,以扎根中国情境,推动研究成果更密切地联系中国国情,推动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最后,本研究着重从创新、追赶与跨越的路径角度探求中国国情下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问题,作为一种新努力和尝试,希望能通过技术创新动态升级的视角给相关政策制定者、企业实践者、有关学者、高校大学生和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感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有益的见解和参考。
作者
2013年1月于启真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