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从企业管理和经营角度,系统指导传统企业制定“互联网+”战略和行动计划
广大传统企业所面临的互联网焦虑症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社会问题,关乎中国数千万企业的命运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局,于是国家提出要制定“互联网+”战略和行动计划,为广大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保障。
“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战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传统企业的全面互联网化。“互联网+”并非是在传统产业上叠加一个互联网,也并非是简单增加一个互联网工具。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基因不同,相互融合不仅仅涉及企业的管理、经营和文化,而且还涉及具体的方法、工具以及实现的路径。
企业所关心的,并非是思维层面的“+”或不“+”的问题,而是“互联网+”战略如何布局、行动计划如何执行、组织架构如何设计、创新机制如何变革……如何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风险去完成“互联网+”的进程。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国内首部关于“互联网+”的著作,在准确解读国家“互联网+”战略深刻内涵的基础上,从企业管理和经营的角度,深刻地阐述了传统企业如何通过自我颠覆、组织重构、管理进化、创新变革和跨界融合来制定“互联网+”战略和行动计划,最终实现企业“互联网+”战略落地的最终目标:把自己改造成为一个互联网企业!本书内容系统、思想深刻、案例生动,宏观上视野开阔,微观上鞭辟入里,为广大企业理解、制定和执行“互联网+”战略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全书一共分为5篇:
第一篇(第1~2章):首先从趋势、创新、管理等7个方面梳理了“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经营环境面临的7大变化,然后从技术、路径、结构等方面给出了“互联网+”释放给传统企业的5大预警信号;
第二篇(第3~4章):首先指出了“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应该从竞争格局、产销边界、商业模式等6个方面进行自我颠覆并原点重建,然后讲解了企业应该如何实行敏捷变革与组织重构;
第三篇(第5章):总结了“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进化的6个要素,如扁平化管理、创新机制设计、试错容错等;
第四篇(第6~8章):首先从7个方面讲解了以数字为始、经济为主的“互联网+”转型融合之道,然后分析了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7个关键要素(如组织轻捷、快速迭代、持续进化等)和6个重要武器(如突破原有壁垒、逃脱思维惯性、重构转型体系等);
第五篇(第9~11章):首先从多角度总结了企业“互联网+”创新的8个困境(如战略失察、绩效迷失、自宫不足等)和企业“互联网+”战略落地的7个驱动力(如切断传统依赖、关注边缘地区、重构商业模式等),然后讲解了企业如何在实施“互联网+”战略的过程中使用精益创新方法。
作译者
互联网领域资深的观察家、战略家和实践者,对“互联网+”、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转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变革和创新、互联网思维、App营销和运营、O2O、电商等都有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在大型传统企业从事互联网转型实战工作,实践经验丰富。同时,他拥有双博士学位,还是著名大学博士后。
作为商业畅销书作家,著有《App营销解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革命》、《O2O应该这样做:向成功企业学O2O战略布局、实施与运营》、《移动互联网商规28条:思维重构与生存新法则》等畅销书,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
彭盾
互联网领域的实践派,海尔创客实验室业务合伙人,对“互联网+”、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转型、App营销和品牌推广、O2O转型策略有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实践经验丰富。
作为商业畅销书作家,著有《App营销解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革命》、《O2O应该这样做:向成功企业学O2O战略布局、实施与运营》、《移动互联网商规28条:思维重构与生存新法则》等畅销书。在《营销界》、《商业数字时代》等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并担任《商业数字时代》专栏作者。同时,他也是微益中国项目的联合创始人和框架设计师。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互联网+”时代的瞬变和预警
第1章 “互联网+”时代的7个瞬变 / 6
第1节 趋势之变: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趋势 / 8
第2节 形态之变:“互联网+”会颠覆传统商业模式 / 11
在线化 / 13
碎片化 / 14
个性化 / 15
去中心化 / 16
去中介化 / 16
第3节 群体之变:产销权利产生分化 / 17
成建制的群体迁移 / 17
消费者的更大赋权 / 19
社群化的逐步形成 / 20
更强烈的环境剧变 / 22
第4节 创新之变:颠覆窘境急需破局 / 23
第5节 路径之变:为何“互联网+”创新的文化和路径都需要重新设定? / 25
第6节 市场之变:如何不丧失“互联网+”新市场的主动权? / 28
第7节 管理之变:为何你的“互联网+”行动总是慢半拍? / 29
前言
—《21世纪的管理挑战》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
当智能手机开始普及,网络接入速度加快,资费降低,社交平台大规模增长,支付平台全面开放,消费者、供应商、劳动者、平台、地理位置、移动支付等均已准备完毕,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使得人类正处于一个经济、社会与技术大变革的时代,“世界近百年来发生的技术变革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辉煌”。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同于互联网时代,更不同于工业时代,它又一次改变了商业规则、商业模式、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但是在“互联网+”的战略中,管理进化和互联网化转型沿用的管理根基却是上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基本假设,这难免会把我们的企业引入歧途。
技术进步带动管理进步,移动互联网属性映射到企业管理,使得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发生了重大变迁;传统企业与移动互联网产生高度融合,“互联网+”的转型成为传统企业超越新兴互联网企业的绝佳契机;新兴互联网企业不再是颠覆传统企业的重要力量,颠覆传统企业的或许是它们自己。因此,我们将迎来三个重要的变革。
变革一:工业时代的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在互联网+时代将会过时
我们来回顾一些重要的企业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这些理论创造了伟大的企业,这些伟大的企业也为管理创新创造了卓越的成绩—通用电气使用管理原理来解决科研混乱的问题,杜邦用投资回报技术取得领先地位,宝洁的创新管理全球领先,丰田善于利用每一个员工的智慧……
但是,你在研究和实践中也会发现:这些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急剧变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足以完全支撑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转型和发展。
时过境迁,在互联网+时代,这些以工业化规模生产为基础的管理理论已经不适合。
下面我们看看已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信息更加对称与消费者赋权。
德鲁克其实很早就指出:互联网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零距离。因为信息对称,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加了解产品,有能力参与产品的开发、生产,于是消费者王朝和消费者赋权的时代到来。在商业宗旨变化的今天,企业不仅仅是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是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当一个消费者的能力比企业还大,所能影响的朋友(强关系)比企业还多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商业逻辑、观点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个性化代替了规模化。
因为有了互联网,消费者所面对的不再是稀缺经济或者超市的几个货架,而是互联网上一眼望不到头的产品列表;因为供应大大增加,消费的个性化需求迸发,大规模的制造变成了规模化的定制,甚至是私人定制。排浪式的消费已经过去,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时代已经到来。
去中心化和金字塔组织结构的倒塌。
移动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特征凸显,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节点,没有中心,领导的职能大大削弱。无为而治、倒金字塔结构、阿米巴组织、海星模式、创客组织层出不穷。
激励方式的变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员工不再完全是胡萝卜加大棒之下的螺丝钉,他们有足够的信息掌握企业的核心,有足够的能力聚合一批消费者,有足够的速度响应市场变化,有足够的知识进行自主创新。以工资奖金为代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出现了蜕化,取而代之的是KPI取消、挑战性、专业主义、游戏化生存。
企业的组织边界正在消失。
序言
除了自己,谁能阻挡我们在“互联网+”道路上的前进步伐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大规模应用为代表,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则是互联网,每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都是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能量、新机遇、新发展,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均会受益于此项行动的开展。
在“互联网+”时代,仅仅拥有互联网思维是远远不够的—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大脑思维的改变,没有管理进化、战略调整、体制变革的支撑,就如同仅仅大脑中有想法而身体却没有行动,再多的想法也不能落到实处!
在完全不同于PC互联网的时代,你要以怎样的原则、怎样的步骤去启动“互联网+”并实现互联网化的转型呢?只有靠自我颠覆、组织重构和管理进化。在“互联网+”和互联网化这条道路上,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能阻止我们前进的脚步,要么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要么加速灭亡、销声匿迹。
“互联网+”商业变革、重大机遇和潜在危机
众所周知,数字革命,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同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危机和焦虑,另一方面也能让传统产业获得勃勃生机,为传统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基础产业与信息产业互联互通、相互融合,不断涌现出新的市场需求;数量庞大的用户与更广泛的产业领域连接,技术创新喷薄而出,改变了传统产业的业态模式;“互联网+”催生了新的商业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形成了更为强大的生产力。
这一切都给传统领域的企业和新兴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完全不同于以前的机遇,一场新的产业变革正在发生。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更多意义上是最终加出传统行业的优势。互联网+零售,成就了“淘宝”;互联网+汽车,出现了“汽车之家”;互联网+旅游,出现了“携程网”;互联网+分类广告,出现了“58同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政务”将进一步惠及民生;“互联网+金融”将进一步为普罗大众服务;“互联网+交通”产生滴滴打车,提高了运营效率;“互联网+医疗”缓解挂号看病难的问题;“互联网+洗衣”演化为“e袋洗”,让荣昌洗衣这个传统产业成功实现“互联网+”和互联网化转型……“互联网+”作为全新的生产力,将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势充分凸显,发展成新的业态。
过去,大规模、大范围的传统产业和传统企业,因互联网化进化缓慢,曾经毫无抵抗力地遭到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破坏、侵蚀和进攻—今天,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启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驱动传统产业向互联网产业进军的优势凸显,在“产业与产业”交锋的边缘地带上,传统企业将首次开展全面的绝地反击,通过“互联网+”和互联网化转型重新取得领先优势—过去你或许失之于PC互联网时代,但是现在有机会崛起于移动浪潮,决胜于今天的“互联网+”。
然而,对于“互联网+”而言,移动互联网并非PC互联网时代的简单复制,PC互联网时代的鼎盛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巨头们已将PC互联网瓜分完毕。
目前,我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已跃居全球首位,互联网应用规模、创新融合取得长足进展,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形态和商业模式,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去中心化、去流量化等特征,使得“传统产业+移动互联网”的优势突出,“互联网+”融合创新给各个行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互联网+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正如马化腾所说,这其实意味着一种能力,或者外在资源和环境,意味着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
这一次,传统产业进入“互联网+”的历史性机遇已经来临;这种趋势是“大势所趋、不得不为”,也是“大有所为、事在人为”。
“互联网+”需要管理进化、转型方法和路径
“互联网+”并非是在传统产业上叠加一个互联网就可以了,也并非是简单地增加一个工具—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基因不同,它们的相互融合不仅仅涉及文化、管理,更涉及具体的方法、工具和实现的路径。
书摘
“互联网+”时代的瞬变和预警
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科幻小说 《三体》
从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来看,创新从一个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有两种模式:渐进型和突变型,这两种模式在创新学科领域称为渐进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
信息技术理论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的出现,这是典型的颠覆性创新;当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进化的时候,并非是简单的渐进性创新,而是带有强烈的颠覆性创新的特性,其所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你我,也改变了企业。
这场“互联网+”转型的焦虑症如期而至。每一个企业都奔跑在前进的路上。在大部分人眼中,从所谓的传播角度来说,互联网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工具,移动互联网仅仅是从“桌面”到“掌中”转移的一个小小的工具而已。
但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更大程度地改变了用户场景、使用方法、连接方式,也同时改变了商业模式、思维方式、组织机构、激励因素以及创新方法,所以企业的管理和转型已经从战术层面上升到战略层面,继而影响到企业的各个层面。
《黑天鹅》中讲的“幸福的火鸡”故事和你在管理学中熟悉的“温水煮青蛙”、“恐龙的灭亡”等故事非常类似,都是说幸福的火鸡和暖洋洋的青蛙舒服地过着日子,它们忽视了环境的变化,来不及进化 ,最后死去的故事。
所谓“黑天鹅事件”,就是欧洲人大多自信地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不可能存在黑色的天鹅,直至发现澳大利亚黑天鹅,彻底改变了他们的观念。就如同我们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样,我们绝不认为自己赖以生存、备感荣耀的成功企业,拥有规范、精细化的管理以及严谨、严密的组织结构,就像一台永不会生锈的机器,会因为移动互联网这只“黑天鹅”的出现,而突然出现故障,停止运转,最后土崩瓦解。
正如《黑天鹅》举出的火鸡例子—一只每天有人喂食的火鸡,幸福而快乐地生活,喂了1000天,直到复活节到来,按照惯性思维,火鸡认为主人还会提供好吃好喝的,完全没有预料到“黑天鹅”事件出现了,火鸡的大限已到,喂食的那只手变成了拧断火鸡脖子的那只手,火鸡所幻想的吃饱喝足、饭后散步的美梦彻底破碎。
按照惯性思维,企业按照传统理念进行管理,用传统方式挣钱、激励员工,幸福生活,快乐无忧。但是有一天,最基层的员工比你更了解市场,消费者似乎在一夜之间通过移动互联网和你联系;中层干部一脸茫然,不知道趋势如何变化,管理如何执行,你所幻想的美梦也被彻底击碎。更为可怕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黑天鹅所代表的不确定性事件,而是真正存在!
这时候,你需要的就是发现瞬变、拥抱挑战的战略眼光—并不是移动互联网砸掉了你的饭碗,而是由经济产业结构所决定的,你的传统对手不来袭击你,依然会有其他的企业来砸掉你的饭碗,而且更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双向启动,你未来的竞争对手不一定是你现有的竞争对手。
正如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言: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是它最大的影响。因为距离消除,效率提高,成本竞争力、营销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等资源自然向更具效率的企业流动。
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促使企业从成本领先、差异化和聚焦三个基本点获得竞争优势。他将基于这些基本点的战略称为一般战略。
现在,互联网快速激活成本领先战略,能够以非常低的单位成本向价格敏感的顾客提供标准化产品,所以小米能够以柔道战略跳过传统大牌手机企业的营销渠道,以更低的成本取得价格上的领先。
现在,互联网所造就的社会化媒体、碎片化市场更能将具有共同兴趣的社群聚集在一起,产品更加细分,消费者更容易聚合,差异化的理念更容易直达消费者。波特认为差异化战略能够更加容易向价格相对不敏感的顾客提供产业范围内的独特产品与服务—各种差异化的营销方式、品牌理念将面向更加细分的消费群体,这正在挑战传统大牌企业的市场根基,正在一个个地拉走用户,一群群地占领市场。
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其重要依据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特别是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过去非常成功、令人尊重的伟大企业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并非没有发现这一趋势,而是原有的企业结构、路径依赖、渠道设计、思维模式、管理体系等限制了企业在趋势面前难以转型。
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创新以及带来的一系列颠覆性应用,已经远远超过原有发明者的想象,这一创新所颠覆的并非只是传统企业,甚至在数字化生存时代,创造了新的产业,促使颠覆性创新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