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Human Relations for Career and personal success:Concepts,Applications,and Skills
- 原出版社: Prentice Hall

编辑推荐
畅销美国30年的人际关系书
最受美国大学生欢迎的人际关系课
畅销书《心理学与人际关系》最新版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安德鲁 J. 杜布林
将帮你有效提升工作场所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本书将极大地改善你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通过阅读它,你将有能力做到:
成为受欢迎的人
应付难缠的人
完成看上去无法完成的工作
应对失业问题,克服工作中的不自信
成功地说服他人
平衡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冲突
成为一个幸福感很高的人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本书是一本以职业为导向的基础教材,并且为个人效能的提高提供了多个建议。本书可作为应用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学等课程的教材。本书并没有特地系统地介绍心理学的基础内容,但由于部分读者从未涉猎心理学基础理论,本书还简要总结了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这也可以帮助有一定心理学基础的读者复习相关内容。本书涵盖了与提高员工个人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有关的主要心理学概念和技巧。对于一些主要的心理学概念也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这些概念包括学习、认知、性格、冲突以及激励等。本书总结了广泛运用于实践中的经典心理学理论,而根据这些经典理论发展而来的现代应用实践则占据了更多的篇幅,这些应用包括授权、团队工作等。本书也一并囊括了当代应用心理学涉及的一些话题,比如主观幸福感受、跨文化关系以及360度反馈等。本书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学术期刊、学术著作、大众图书、专业期刊、杂志以及商业期刊。
作译者
(Andrew J. DuBrin)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作家。毕业于密歇根大学,获得工业心理学博士学位,现在在罗彻斯特理工学院教授领导学、组织行为学和职业管理的课程。长期致力于人际管理和经济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在该领域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作为一名有造诣的作者,他发表、出版了数量众多的文章、教材和广受褒扬的专业著作,同时也担任一些期刊的审稿人。
目录
译者序
第1章 人际关系和自我 / 1
理解人际关系的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 2
工作与个人生活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 6
人际关系始自了解自我 / 8
人际关系运动是如何发展的 / 13
影响工作绩效和行为的主要因素 / 17
第2章 自尊与自信 / 19
自尊的本质、来源及影响 / 20
如何增强自尊 / 27
自信的重要性及其来源 / 29
如何建立和增强你的自信 / 31
协同依赖是什么,它与低自尊、低自信的联系有哪些 / 38
第3章 自我激励与目标设定 / 41
需要和动力如何影响动机 / 42
目标如何促进动机 / 51
自我激励技术 / 57
如何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增强自我约束并且保持高驱动状态 / 59
第4章 情绪智力、态度及幸福感 / 62
译者序
从我内心的角度我喜欢现在的书名,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心理学与工作的结合是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最根本的道统。本书作者安德鲁·杜布林( Andrew J. Dubrin)是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的一名管理学荣誉退休教授,他是当代少有的以出版心理学专业书籍而出名的心理学家。亚马逊上可以搜到他的至少 50本著作(含某一本书的不同版本)。不仅有各类教材,还有一些通俗读物——如何应对办公室政治,如何成为有效的领导者等。他的著作在中国内地翻译出版的包括,胡左浩和郑黎超译的《管理学精要》、王垒等译的《领导力》(我在师从王垒教授的求学期间参与了《领导力》一书的翻译)。高产的原因可被归结为杜布林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的博士头衔,毕业自美国 I/O心理学的传统强校密歇根州立大学。与其他心理学专业相比, I/O心理学的道统更强调平衡科学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即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成果与企业的具体管理实践结合起来。对企业而言, I/O心理学的终极使命就是如何招募到最好的员工,如何让员工表现优异;对员工而言, I/O心理学的终极使命就是如何在漫漫职业人生道路上迅速成长,成为职场上的成功人士。所以,将心理学的一般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是本书的核心宗旨。这是我结合杜布林的背景与我的学术体会的感悟。
其次,书名体现了本书最重要的核心,即如何处理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来获取职业成功。人际关系本身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话题,职场人士都赞同管理工作有很大的成分就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许多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也愿意在经验感悟中谈及这个话题。那么,这些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科学家又能谈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呢?从我的教学经验而言,本书有几个重要的特色值得读者花时间来仔细琢磨。首要的就是,什么是人际关系运动?为什么是人际关系运动使得企业家意识到企业中的人原来不是“非人”。这句话很绕,但意思很明确,人就是人,人与财、物在属性上是分离的。时至今日,对于所有从一线员工成长起来的主管体会管理的第一课是:你的下属并不等于你,你能做的其他人可能并不能做。所以必须从此时此地此人出发谈如何管理人。如何体现人不是非人,就需要从心理学的基本过程出发了解人,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人际关系处理之间的关系。所以,本书在开始讲到工作中具体人际关系的管理之前,花了整整 5章的篇幅来梳理什么是心理学的自我概念、如何定义动机、情绪与员工态度、如何体会价值观、如何认识人的能力等。管理者对于这些基本过程的掌握对于大家更好地体会人际关系的处理非常重要。
所以,用中医问诊的原则来类比人际关系处理的核心原则就是:人际关系只是职业成长成熟度的外部表现,你应该本着自我成长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而并不需要见招拆招地应对各种随机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搞定了自己的问题也就搞定了人际关系的问题。
与第 7版相比,现在出版的第 10版更多地突出了心理学的特色。例如,第 7版刊出之时,正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前夜,全球经济形势一片看涨之声,通货膨胀亦不可阻挡地横扫全世界。所以杜布林花了一整章讨论如何管理个人财务,心理学家在自己的书籍中专门来写理财的事情,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不过这也充分地体现了第 7版的一个核心宗旨,即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决于个人有效应对来自精神信仰、职业发展、身心健康、个人财富、情感生活和兴趣爱好等 6个方面的问题,职业成功有赖于上述 6个方面的和谐发展,不可偏废。而在第 10版中,与个人财务有关的内容被压缩成一节,全书更多地突出了心理学的特色。本书按照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应用的过程,大致分为 3个主要部分:了解自我与人际关系发展(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商业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各种类型的职场关系应对);人际关系应对与职业发展(人际管理如何促进个体职业成功)。从 2013年开始,我把这本书的内容应用在了北京大学本科生公选课人际关系与冲突管理上,强调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教学效果良好,获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本书的翻译工作是团队工作的结果,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生高雅献(第 1章、第 3章、第 6章、第 8章、第 12章、第 16章、第 17章)、王杰(第 4章、第 7章、第 10章、第 13章、第 14章,附录 A/B)、梁凯欣(第 2章、第 5章、第 9章、第 11章)和邓英欣(第 15章)在整合旧书稿的基础上勘译全书。邓英欣和林望迎协助我和陆昌勤通稿审校。尤其是邓英欣同学,从整体上分配工作量;在过程中为团队打气助威;当其他同学有困难时挺身而出,任劳任怨协助我通稿审校,成书后还协助我进行教学实践探索;她表现出了极高的个人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希望她在华南师范大学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祝愿所有参与翻译的同学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取得成功,也祝读者在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取得成功。
姚翔
2014年 10月于北京大学
前言
\t\t◆ 译者序 ◆
\t
\t这次应华章公司的邀请翻译 Human Relations for Career and Personal Success: Concepts,
Applications, and Skills一书的第 10版,距离我上次翻译该书第 7版已经过去 6年。回望过去的 6年感慨万千:套用一个经典的句式就是物是人非,有太多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从我自身角度而言就是人是物非,有太多基于学术研究和实践的经验和感悟想要迫切分享给读者。 6年前的我刚初出茅庐,本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揽下翻译,虽然有一众得力学生助阵,但整体情况差强人意。被读者诟病最多的就是,好好的一本讲人际关系的书,为什么要译成职业心理学?痛定思痛,这次我正本清源地把书名定为人际关系:职业发展与个人成功心理学。
\t 从我内心的角度我喜欢现在的书名,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t 首先,心理学与工作的结合是工业与组织心理学最根本的道统。本书作者安德鲁·杜布林( Andrew J. Dubrin)是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的一名管理学荣誉退休教授,他是当代少有的以出版心理学专业书籍而出名的心理学家。亚马逊上可以搜到他的至少 50本著作(含某一本书的不同版本)。不仅有各类教材,还有一些通俗读物——如何应对办公室政治,如何成为有效的领导者等。他的著作在中国内地翻译出版的包括,胡左浩和郑黎超译的《管理学精要》、王垒等译的《领导力》(我在师从王垒教授的求学期间参与了《领导力》一书的翻译)。高产的原因可被归结为杜布林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的博士头衔,毕业自美国 I/O心理学的传统强校密歇根州立大学。与其他心理学专业相比, I/O心理学的道统更强调平衡科学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即如何将心理学的理论成果与企业的具体管理实践结合起来。对企业而言, I/O心理学的终极使命就是如何招募到最好的员工,如何让员工表现优异;对员工而言, I/O心理学的终极使命就是如何在漫漫职业人生道路上迅速成长,成为职场上的成功人士。所以,将心理学的一般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是本书的核心宗旨。这是我结合杜布林的背景与我的学术体会的感悟。
\t 其次,书名体现了本书最重要的核心,即如何处理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来获取职业成功。人际关系本身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话题,职场人士都赞同管理工作有很大的成分就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许多成功的职业经理人也愿意在经验感悟中谈及这个话题。那么,这些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科学家又能谈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呢?从我的教学经验而言,本书有几个重要的特色值得读者花时间来仔细琢磨。首要的就是,什么是人际关系运动?为什么是人际关系运动使得企业家意识到企业中的人原来不是“非人”。这句话很绕,但意思很明确,人就是人,人与财、物在属性上是分离的。时至今日,对于所有从一线员工成长起来的主管体会管理的第一课是:你的下属并不等于你,你能做的其他人可能并不能做。所以必须从此时此地此人出发谈如何管理人。如何体现人不是非人,就需要从心理学的基本过程出发了解人,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人际关系处理之间的关系。所以,本书在开始讲到工作中具体人际关系的管理之前,花了整整 5章的篇幅来梳理什么是心理学的自我概念、如何定义动机、情绪与员工态度、如何体会价值观、如何认识人的能力等。管理者对于这些基本过程的掌握对于大家更好地体会人际关系的处理非常重要。
\t 所以,用中医问诊的原则来类比人际关系处理的核心原则就是:人际关系只是职业成长成熟度的外部表现,你应该本着自我成长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而并不需要见招拆招地应对各种随机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搞定了自己的问题也就搞定了人际关系的问题。
\t 与第 7版相比,现在出版的第 10版更多地突出了心理学的特色。例如,第 7版刊出之时,正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前夜,全球经济形势一片看涨之声,通货膨胀亦不可阻挡地横扫全世界。所以杜布林花了一整章讨论如何管理个人财务,心理学家在自己的书籍中专门来写理财的事情,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不过这也充分地体现了第 7版的一个核心宗旨,即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决于个人有效应对来自精神信仰、职业发展、身心健康、个人财富、情感生活和兴趣爱好等 6个方面的问题,职业成功有赖于上述 6个方面的和谐发展,不可偏废。而在第 10版中,与个人财务有关的内容被压缩成一节,全书更多地突出了心理学的特色。本书按照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应用的过程,大致分为 3个主要部分:了解自我与人际关系发展(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商业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各种类型的职场关系应对);人际关系应对与职业发展(人际管理如何促进个体职业成功)。从 2013年开始,我把这本书的内容应用在了北京大学本科生公选课人际关系与冲突管理上,强调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教学效果良好,获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t
\t
\t姚翔
\t2014年 10月于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