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t中国移动互联网营销领域开创性著作,从思维、定位、成交系统、推广系统、执行系统、付费推广、O2O、团队管理等多角度为企业转型和升级提供方法论和实操指导
\t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催生新的媒介,造纸术和印刷术催生了报纸和杂志,电力和电磁技术催生了广播和电视,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催生了互联网,移动智能设备和移动通信技术催生了移动互联网。各种媒介都有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所以每一次媒介更迭都会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从而导致营销方式的变化。旧的营销方法和体系被颠覆,新的营销理论和价值体系被重建。
\t从传播和营销的角度来讲,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变化是巨大的。信息入口被碎片化,用户时间被碎片化,原有的营销思想、营销工具、营销方式和营销理论体系全部亟待肃清和重建。这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的一个难题,企业如果想要拥抱移动互联网,实现快速转型与升级,必须突破这个难关!
\t无数企业正在且行且摸索。为了降低企业的试错成本并赢得竞争时间,本书针对移动互联网营销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论和可执行的解决方案,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是开创性的。首先是帮助企业从认知、思维和定位3个层面全面认识移动互联网营销的各种关键要素;然后从操作层面系统讲解了企业应该如何建立移动互联网营销的成交系统、推广系统和执行系统,以及如何进行付费推广和团队管理;*后详细展示了来自于餐饮、教育、服装、酒店等多个领域的10个经典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案例。此外,还深入解读了O2O与移动互联网营销。从思想到方法论,从解决方案到成功案例,本书为广大企业实现快速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与升级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指导。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移动互联网营销:企业快速转型与升级秘笈》是中国移动互联网营销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它首次为纷繁复杂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提供了系统的方法论和解决方案,为企业实现快速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和升级提供了科学指导。它肃清了”移动互联网营销就是微博营销和微信营销”、“移动互联网营销就是免费营销”等一系列错误认识。作者是中国资深的实践派营销专家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杰出贡献者。单仁资讯集团创始人单仁、凤巢社创始人梁洪军以及100位接受过作者指导的著名企业家对本书的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联袂推荐。
第1章从认知层面介绍了传统营销、互联网营销和移动互联网营销之间的区别,以及移动互联网营销的4个重要关键词和3个重要事件;第2章从思维层面讲解了移动互联网营销与互联网思维和粉丝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移动互联网营销的传播特征和模型;第3章总结了移动互联网营销的5大定位:盈利模式定位、目标人群定位、核心产品定位、组织形态定位和营销策略定位;第4~7章从执行的角度系统讲解了移动互联网营销成交系统的建立、推广系统的建立、付费推广的策略、营销团队的管理与执行系统的建立;第8章讲解了移动互联网营销与O2O;第9章和第10章详细复盘了10个经典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案例,涵盖餐饮、百货、教育、服装、婚庆、传统媒体、地产、酒店等多个领域。
作译者
”中国移动互联网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特聘专家,单{二资讯集团高级讲师兼移动网络营销课题组负责人之一,著名经管类节目《前沿讲座}的首席移动互联网营销顾问,中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营销公司牛微联盟创始人之一、犀牛传媒创始人之一,中国互联网金融机构明天控股创始人之一,腾讯“名人堂”成员。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联名推荐
前 言
第1章 破局,从改变开始 ∥ 1
1.1 传统营销和互联网营销的不同 ∥ 2
1.1.1 第三代营销来临 ∥ 2
1.1.2 交易和交付的分离 ∥ 4
1.2 移动互联网营销与互联网营销的区别 ∥ 5
1.2.1 你和客户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 5
1.2.2 你的运营模式发生了变化 ∥ 7
1.3 移动互联网营销的4大关键词 ∥ 8
1.4 移动互联网时代必须知道的3件事 ∥ 10
1.4.1 第一件事,如何看一个企业是否有成长性 ∥ 10
1.4.2 第二件事,企业保证领先的3个关键要素 ∥ 11
1.4.3 第三件事,投入精力比投入金钱更重要 ∥ 12
第2章 改变,从思维开始 ∥ 15
2.1 互联网思维:没有思维,投入就是浪费 ∥ 16
2.2 粉丝经济:普通人拥有3000万粉丝的奥秘 ∥ 19
前言
从2009年开始,中国进入全民媒体的阶段,这是时代的进步,更是国民素质的进步。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微博的到来。随后,微营销、微视频、微创新、微电商等一系列名词接踵而至,开创了一个“微时代”。“微”成为企业最神秘、最想要的灵丹妙药。
我们看到了很多企业一夜成名,我们看到了很多草根从“微”上开始逆袭,煎饼摊也可以融资,面膜开始全民普及,水果开始身价百倍。企业发现微营销很重要!
从最初的微博营销,到后来的微信营销,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撰写了《微信营销解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在传统行业中做互联网营销的人成为了“大湿”。而且的确很“湿”,书卖了近10万册,各种相关演讲几乎每天都有。
互联网人说我是“大湿”,他们说我是“互联网行业的英雄”,把互联网人琢磨了十几年的东西落地了,普及了;传统行业的人说我是“大湿”,他们说我是传统行业的英雄,给传统行业找到了起死回生的良方。而真实的我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本书真正获益的是我本人,我把自己营销得不错,我把自己曾经合计过的公司营销得也不错。但是读者从中真正获益的有多少呢?我不知道。
营销是个体系,战略,不是狙击枪,更不是迫击炮,它是一场战略总揽,每一个环节都息息相关且不可或缺。而微信、微博不过是一颗子弹,连武器都不是,仅仅是一颗子弹而已!
起初人们迷信微博、微信营销,感觉是起死回生之法。到最后发现是骗人的,没那么神奇,没那么好用。我们看到的成功案例都不能说是案例,只能说是个例,因为案例是要可复制、大部分人可以用,而个例只能在某个时刻、某个地方才可以成功,不具备复制性,尤其是曾经成功过的企业,或者是完全不同行业的企业更不具备学习性。
接着人们开始琢磨这些个案中有没有可以复制的东西,于是就创造了一个词“互联网思维”,意思是他们的成功是思维的胜利,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和他们一样的思维。因为这些思维是互联网人提出的,而且的确很像互联网公司的经营方法,于是就取名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要把用户转化为我们的粉丝,所以“粉丝经济”和“社群”等词汇被频繁地提及。
粉丝很重要,要加粉丝!我认识一个人,叫周群超,他在微信上有三千万粉丝。但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明星,没有媒体曝光,也没有各种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很多人用软件加粉丝,即便是一天加一万粉丝,那么三千万粉丝也需要加将近十年啊,他的粉丝是怎么来的呢?
听过我讲课的人都知道,粉丝压根不是加出来的,而且加过来的人仅仅属于“关注者”,关注者离粉丝还很远呢。粉丝是管理出来的!而且粉丝是一种精神,不是一个数量!
你有像明星培养自己的粉丝一样培养自己客户的心态和努力吗?你有让客户像明星的粉丝一样永远跟随你不离不弃的决心吗?
我们常说,最好的粉丝经济的案例不是小米,而是周杰伦。他用歌声让无数粉丝跟随他,他的唱片、电影、周边产品,粉丝都狂热追捧。而且粉丝还会自发地积极地维护他,帮助他发展新的粉丝。
所以我喜欢把“互联网思维”叫做“娱乐圈思维”。而娱乐圈的成功案例比互联网个例强太多,多太多了!
相比之下,我和我们的兄弟们在进行了数百个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并与几千名企业家沟通之后,我决定出这本书。我已经靠第一本书把自己营销出去了,所以这一本书,我要将我知道的、懂得的、取得成功的、经得起各种行业实践和考验的东西写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本书里面我也会讲互联网思维,将其作为思考的方向。在移动互联网这个崭新的时代,思考问题的角度的确发生了变化,清晰的思考方向和正确的方式非常重要。
我们,尤其是企业家,该如何把握这个时代呢?
第一步,认清它的本质,我们称为定位。
第二步,知道这个时代该如何思考。
第三步,知道这个时代的营销有哪些武器,这些武器该怎么用。企业盈利和什么息息相关?是销售!销售最关键的是成交。这个时代的营销如何进行成交?我们称为转化。
第四步,知道该如何进行宣传。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任何企业想发展都离不开宣传,即便是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那也是依靠了口碑的宣传。移动互联网时代该如何宣传?我们称为推广。
序言
国建的“接地气”让人称赞
这是一部能够引起共鸣、可以给人以启发的有思想内涵的书。
每一位移动互联网的弄潮儿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似曾相识的践行轨迹,以及一针见血的点拨启示。国建将严谨的思维与活泼、引人入胜的语言结合在一起,孕育出了这部适时而又接地气的作品。
“碎片化”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标签,用户时间、信息入口、传播渠道等都被碎片化,这使得移动互联网营销与互联网营销完全不同。不再是投放几支广告、购买一批关键词、策划一个活动就能解决问题了,传统营销玩儿法几乎不再奏效。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不是微信营销,更不是微博营销,而是一套系统的营销思想和解决方案。国建用自己的亲身体悟,结合对成功案例的潜心分析,及凤巢社践行O2O之路的经验,把这一套营销思想和解决方案呈现在了这本书中,非常接地气,希望能带领大家走上正确的移动互联网的营销之路。
本书值得阅读。
——梁洪军
凤巢社创始人
推荐序二
移动营销,运营决定成败
2007年,在做了大量研究之后,我得出一个结论:“错过了互联网,错过的不是一个机会,而是一个时代”。这句话被很多人引用,曾经被认为是马云或者比尔·盖茨的名言。
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
我研究了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从第一次生产力大革命由蒸汽机带来的欧洲工业革命,到第二次由电力和能源带来的人类的大变革,这两次大变革,从技术萌芽到各个应用要素的完善,到引起社会深入的变革,需要40年左右的时间,而爆发则发生在40~50年之间。
互联网的技术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1995年进入中国,2006年在中国开始爆发,进入一个规模应用的时代。2010年开始,互联网的形态发生深刻变化,从PC端逐渐迁移到移动端。
今天,我们同样可以肯定地说:“错过移动互联网,错过的不是一个机会,而是一个时代”。
在最近刚刚公布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4次报告中有两个重点:第一,互联网发展重心从“广泛”向“深入”转换,各项网络应用深刻地改变了网民生活,网民生活迈向全面“网络化”;第二,手机上网人数首次超过传统PC上网人数,移动互联网带动互联网整体发展。
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手机上网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比例为83.4%,首次超过传统PC上网比例,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手机电子商务类、休闲娱乐类、信息获取类、交流通沟类等应用的使用率都在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带动了整体互联网各类应用的发展。
书摘
破局,从改变开始
1.1传统营销和互联网营销的不同
1.1.1第三代营销来临
如果要简单概括传统营销和互联网营销的区别,那么笔者认为:互联网营销是传统营销的延伸和放大。换句话说,互联网营销让传统营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比较而言,我们把营销分成了三个阶段。
1. 第一个阶段:有限范围内主动寻找客户
小到家门口的小卖部,大到跨国公司企业,不管是主动推销、电话营销还是业务员拜访,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主动去寻找客户。正是这种营销的限制,让一些想增加业务的企业不断扩大规模,最终跨国公司诞生,但是主动的心态不变。除了主动上门以外,参加行业展会和举办各种交流会也成为集中企业、向目标人群进行推销的方式,所以会销就这么诞生了。
在这个阶段里,展示了一个企业从小到大的决心,见证了创业者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让我们见识到了各种艰苦奋斗的故事。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推销员,从乔吉拉德到陈安之,不管他们是否被所有人欣赏,但是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充满智慧的表达,令人不得不佩服!
因为一个企业家开办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盈利!而在企业运营中距离盈利最近的环节就是销售,即便是资本运作上市之后,每年的销售也还是报表里面最重要的组成!所以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企业因为强有力和智慧的销售被人们津津乐道,各种品牌也一个接一个地诞生,他们的诞生都具有三个特点:经得起历史考验,经得起竞争打击,发展速度缓慢且坚实!
这个阶段里面的弊端是有限,即有限的空间和时间;但是好处是主动,主动能更好地激活人的脑细胞,带来更多智慧!
2. 第二阶段:无限范围内被动等待客户
随着企业需求的不断增加,科技越来越发达,直至网络诞生。网络从诞生之日起,更多的是增加了工作效率,不管是电子邮件还是处理紧急问题。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我在北京,但是却可以让海南的客户找到我!而当我想找一个产品的时候,也不一定非要去看它的广告,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就可找到很多答案。
原来客户不用在眼前也可以谈业务,原来我们靠等待也能等来客户。如果说范围很小,我们靠等待只能饿死,但是网络的世界是无限大的,每天都有无数人在搜索,所以我们总是能等来很多客户,而且等来的客户的目的很直接,因为他们首先从网站上了解了我,比他们登门拜访我还要靠谱。我也不需要太多各种炫目的纸张了,让他们看看有关我的网站就可以了!
企业的生意开始变得好做了,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把全世界的生意做了。而且即便我去某地开分公司,也是因为我已经非常清楚这里有大量等着我的客户。而不需要那么劳累地去开辟新天地了,也不需要那么辛苦地琢磨各种沟通技巧和表达话术了。品牌也变得简单了,只要能让它在网络上传扬开来,它就能成为品牌,无需太多时间的沉淀及战胜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
可是随着竞争人们发现,这种方式也是有很多漏洞的,目标人群就是不搜索你怎么办?而且见不到人,很多人只是在网站上看一眼就走了,想多聊两句都不行。而且过度地使用搜索,让搜索引擎成为了“大爷”,正可谓爱也搜索,恨也搜索!
这个阶段的弊端:被动终究不如主动!
3. 第三个阶段:无限范围内主动寻找客户
我们将这个时代的营销称为第三代营销,因为它集合了第一代营销的主动性和第二代营销的无限性,同时可以较为容易进行客户关系的维护,这个时代就是我们眼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