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55.00
- 校园优惠价:¥48.40 (88折) (马上了解)
- 评分:
(已有0条评价)
- 电子书:壮阔的心:藏疆旅行漫记
- 促销活动:
- 此商品暂时缺货(可留下联系方式,到货将第一时间通知您)
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一次好的旅行,不会增加人生的长度,却会增加人生的广度和宽度。
它所给予你的是——踏遍千山的脚步、看遍万水的眼睛、感悟万象的心灵。
一次涤荡身心的旅行,会让你的心灵更加豁达开朗,生命更加明朗开阔。
它让你收获的是——生命的激情、人生的厚重、壮阔的心灵!
那是壮阔的、伟大的大自然。在这样宏大的天地间行走,是心灵一次一次的震撼、净化和洗礼,是思想一次一次的饱满、丰盈和深刻,是精神的最大释放和灵魂的最大升华!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在不动声色中所赐予你的智慧,就像你的灵魂,看不见、摸不着,但在扬眉瞬目之际,你确知它与你同在,举手投足之间,你确知它与你同行!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推荐序
前言追逐灵魂的脚步
第一次旅程聆听心灵的放歌001
川藏南线开放心灵的道路003
从我如何找到旅伴说到助人为快乐之本008
康定/“玉帛之城”的包容之美013
芒康/在这里拥抱春季016
然乌湖/奔流入海的生命旅程020
林芝/世界上最好的美味024
拉萨/层层无尽千瓣莲花028
青藏线真正的高原之路051
沱沱河/在长江源领悟伟大056
昆仑山/神话具有永恒的魅力058
青海湖/倾听内心宁静的智慧声音062
第二次旅程与灵魂相拥069
塞外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和最棒的发生071
老龙头/感悟长城的伟大076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美妙的世界080
乌兰布统草原/大地的赞歌083
前言
“这是一个最美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这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经典开篇,我想它之所以能在两百年后的今天仍旧被奉为经典、被人们津津乐道,是因为它描述的不只是那个时代,它描述的是所有在探索中、发展中前行的时代,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中的人们感到了一种矛盾在心灵的共鸣,包括我们这个时代。
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幸运的时代,我们的祖国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改善,我们享受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现代化生活的一切便利和舒适。可是,我们却时常感受不到幸福,感受不到那种心灵的宁静、博大和深远。
为什么感到不幸福呢?
因为我们的精神没有与物质同步发展吗?因为我们的灵魂在钢筋水泥构建的世界里找不到栖息之所,我们的灵魂就像被风吹散的树叶,四处飘荡、无处依靠、无处安放、无处寄托、没有方向吗?
非洲的印第安人有这样的传统,他们在森林中、在广袤的大草原上行走,每走一段时间就会停下脚步、坐下来休息,因为他们认为当身体走得太快的时候,灵魂就会追不上身体的脚步,必须停下来,等待灵魂追赶上来。
我呢?我的灵魂还在跟着我的身体吗?当我有一天在夜色中,在并不明亮的依稀可辨的星空下审视内心,试图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时,我惊觉——我的灵魂早已不在我的身体里。
我是不是应该停下来等待我的灵魂追赶上来呢?
思索很久,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我的灵魂逃跑了!她没有在追赶我的身体,她已经逃向另一个方向。我的身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物质世界里奔跑,她背离了我的心灵,忘记了我的梦想,她已经倦于思考,只是在程式化地奔跑,她时常感到不幸福。而我的灵魂是一个精灵,她早已离开我的身体,沿着心的方向,去寻找一个叫做“幸福”的地方了。我的灵魂向着正确的轨道前行,而我的身体沿着错误的轨道狂奔,所以,即使我停下来也等不到我的灵魂。
我必须行动,去追逐我的灵魂,我相信,当我沿着灵魂的脚步追上她的时候,我就会和我的灵魂一起找到幸福的答案!
可是我的灵魂在哪里呢?她向哪个方向走了呢?我应该如何行动才能追赶上她呢?
我知道灵魂追随心的方向,只要倾听内心的声音,我就能找到她。于是,我探索内心,然后找到了方向。
我必须去行动实现心中的梦想,而不能任由一个个梦想在心底深埋,去找无数借口将梦想搁浅!我想到了那个从儿时起就深埋心底的梦想,想要去看外面的世界,想要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知道我的灵魂已经先于我的身体行动了,走到大自然中去,走到祖国壮美的山河中去,走到可以催发思考、寄托心灵的地方去了,她去寻找幸福的答案了。
是的,我的灵魂去的地方一定有壮美的景致。英国的政治思想家伯克把风景分为“耕牛风景”和“野牛风景”两类。“耕牛风景”就是那些让人内心感到柔和、愉悦、心生爱怜的风景,如河畔的杨柳、柔美的花园、秀山丽水;而“野牛风景”则是那些让人感受到力量、震撼、心生敬畏的风景,如浩瀚的大海、无垠的沙漠、高山峡谷。相比清丽、婉约、秀美的“耕牛风景”,我想我更钟爱的是辽阔、雄沉、壮美的“野牛风景”,面对这样壮阔的风景,人会被一种人类意志不能左右的力量、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所震撼,会陷入思考,也会感到释然。《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赶驼人对牧羊少年圣地亚哥说:“这片沙漠太大了,地平线遥不可及,令人感到自己太渺小,根本不想说话。”而圣地亚哥说:“每当我在观看泱泱大海或者熊熊烈焰的时候,能一连几个小时保持沉默,脑子里什么也不想,完全沉浸在自然的浩瀚和威力之中。”这便是壮美风景的力量。在大山大水面前,自然广博、绵长、深远而雄阔的力量扑面而来,人会陷入思考,会关注内心,会更加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而个人的烦恼不过是可以随风而逝的一粒沙。
这样壮美的风景在哪里呢?
翻遍摞起来比我还要高的介绍祖国之美的书籍后,我明确了我的目标——塞外、新疆和西藏。尤其是西藏,那个有着最湛蓝清澈的天空、最纯净甜美的空气、最雄浑壮美的景致、最辽阔深邃的星空和最原始虔诚的信仰的地方无疑是最壮美、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是最能引人思索、沉淀心灵和滋润灵魂的地方,我知道走遍那里我就能追上灵魂,找到幸福的答案。
在没有实践的时候,人的知识是从书中获得的。在看了那么多介绍西藏的书后,我深切地感受到去西藏很艰难。首先是路险,翻越海拔5000米左右的狭窄崎岖的盘山路,无数泥石流、水毁、塌方、积雪路段,使得去西藏的路成为中国最艰难的路。更重要的还有高原反应,看了无数在高原上“头痛欲裂、意识模糊甚至可能致命”的报道后,更是让从未上过高原的我不敢掉以轻心。
为了对自己的安全负责,出于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初次进藏,我没有选择独自开车,而是找到了伙伴拼车同行。我们选择从“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川藏南线进入拉萨,然后沿着国道318继续前行到珠峰、樟木,顺道从樟木过境游览尼泊尔,再取道有“高原高速”之称的青藏线回程。从5月30日出发到7月10日回到大连,行程共计40天。
第一次的西藏之旅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40天的旅程,我把自己的心完完全全地交给了自然,也交给了这片被信仰浸润的土地上的人们。我的心开始有了活力,有了生命力,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心灵的律动和放歌。融入自然时,她欢快愉悦,如舒伯特的小夜曲,轻盈明快而充满爱的甜蜜;陷入思索时,她奔腾活跃,如贝多芬的交响曲,激情澎湃而富有生命的张力;深深感动时,她宁静悠远,如冥冥的梵音,清彻远播,遍一切处,如海辽阔。
序言
说实在的,我在读本书之前,并不认识邢丽君女士,是一个要好的朋友向我推荐了本书,并嘱我一定要为此书写个序。通常情况下,写序的人要么是名人,要么是行内的人,我自然不是什么名人,既无文采,更无游览大山名川的经历,甚至连西藏都没去过,由我为本书作序,实在是勉为其难。但当我细细地读完本书后,才惊奇地发现,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游记,它更像是一位智者离开了那喧闹的、污浊的、匆忙的城市,突然间来到了这地球上最静谧、最纯洁的地方,仰望那湛蓝湛蓝的、飘着白云的、同样静谧的天空,在思索,在陶醉,在敞开心扉,在洗涤自己的心灵。
可能是因为受作者文采的渲染,也可能是因为长期居住在这人事嘈杂的城市中,本身就有一种期望,期望有一天能安静下来,能在广袤的大草原上,深深地吸上一口清新的空气。因此,当我随着作者的笔触游走于藏疆这块祖国最美好的地方时,也情不自禁地走入了那梦幻般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高原上,空气一定是很稀薄的,但在我的想象中,不论是站在那无边的羌塘大草原上,还是爬行在那巍峨的覆盖着冰雪的梅里雪山上,不论是在那神奇的羊卓雍错旁,还是在那充满神奇与魅力的古格古城中,我都想深深地、贪婪地吸上一口气,我自以为那里空气一定很甜、很清爽,沁人心脾。
作者说她选择藏疆旅行,是想感受大自然中那些辽阔、雄沉、壮丽的“野牛风景”,但我从她的描述中除了能感受到粗犷、野性和奔腾外,感受更多的是自然、朴实和安静,这静谧是一种神奇的静,是一种能让人灵魂出窍的静。那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是一个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上帝最初创造世界时,他把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安置在同样有河流、有森林、有草原的宁静的东方伊甸园中。后来,上帝又把他们逐出了伊甸园,原因是亚当和夏娃受蛇的蛊惑,偷吃了那颗能让人变聪明的果子。但上帝绝对不会料到,离开伊甸园的人类会变得如此“聪明”。他们不断地寻找办法挑战自然、征服自然,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以满足其永无止境的欲望。现在,人类不仅“聪明”,而且傲慢,甚至是自以为是,他们自认为在自然面前可以肆无忌惮。今天,用“千疮百孔”来形容被人类践蹋和破坏过的地球,一点儿都不为过。
工业化已过去数百年,人类似乎从没有打算节制自己的欲望,更没打算减少对石油、煤炭、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掠夺,人们很少理会地球的控诉和呻吟。现代化所产生的诸如汽车、空调、电脑等这些高科技产品,的确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也不得不承认,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十分尴尬的时代。空气污染了,种子在变异,人们可以不吃肉、不喝酒,但又有谁能不呼吸、不喝水、不吃饭呢?现在,对那些正在享受着现代化生活的人们来说,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没有经化肥和农药污染过的食品,这些工业化、现代化以前最普通不过的东西,竟然成了人们不可多得的奢侈品。但人类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现代化仍然在高速进行着,人们仍在不断地释放着聪明才智。城市里的大楼越盖越高,汽车越来越多,各种转基因或者能直接影响人类基因变异的食品和药品正在渗入我们的生活。繁华、喧闹、污浊、拥挤和五光十色交织在一起。人们似乎都在忙碌着,都在奋斗着,像一群群蚂蚁,像非洲草原上成千上万的角马,他们都在朝着一个方向急匆匆地,互相拥挤着、踩踏着、奔跑着、喘息着,不停地有人掉队,又不停地有人赶上来,人们的唯一目标就是获取财富,就是追求所谓的幸福。不管地球如何呻吟,不管上天如何不断向人类发出警示,这都丝毫改变不了什么,因为有所谓“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的权利”。
但幸福又是什么?是金钱,是地位,是大房子,是美味佳肴?我不由想起了书中所描述的那穿越八百里的莫贺延碛大沙漠,历尽千辛万苦到西天取经的玄奘大法师,作者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穿越沙漠还整整走了七个小时,法师独自一人在这死亡之地走了整整九天。他九死一生,几临绝境,才终成正果。回到久别的长安,仍然是夜以继日地译经传道,一直到他归天,到他应该去的地方,一刻都没有停止过。玄奘大法师所追求的幸福与我们今天所追求的肯定有很大的不同。
我还想起了进藏路上那些一步一长跪的信男信女们,他们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在那高寒的原野上,在那冰雪覆盖、气候变化无常的大山口处,他们随时都有被雪崩掩埋和被野兽伤害的危险,但他们却一步一拜、一步一跪地向他们心目中的圣地爬去,不是几公里、几十公里,而是几百公里、上千公里……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两年……他们愚昧?迷信?还是为了某种信仰,或某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
作者在书中不断地重复着“信仰”这个词。信仰肯定不是对金钱和物质的疯狂追求,信仰包含着人们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上学时,我记得政治教科书上是这样写的:“哲学就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总和。”很显然,信仰属于哲学范畴。没有信仰而只信金钱、只信享乐的人,大概就算不上懂得哲学。一个充满铜臭味儿、对金钱和利益趋之若鹜的社会,大概就算是没有哲学的社会。日本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池田大作先生曾说过:“没有哲学的社会,好似没有梁柱的建筑,不管外表装饰得何等华美,一旦遭遇地震或风暴,便会顷刻倒塌。”我初次读到这段话时,不由地惊出一身冷汗,我们这个社会有哲学吗?我们比那些信男信女们更聪明、更有智慧吗?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大都喜好游览,连孔子都说,他最大的愿望不是当官、不是享乐,而是在暮春三月,穿上春装,邀上几个好友,带上几个书童,到沂水去沐浴,到高坛上去乘凉,去咏诗作歌。总之,是到大自然中去,从大自然中汲取智慧的营养。古代的知识分子不光喜爱游览,还常常触景生情,借景抒怀,范仲淹的千古绝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在登岳阳楼后,看到滔滔的长江和那波澜壮阔的湖水,而激发出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的。
作者是一个现代女性,但她有着和古人一样的情怀。正如她自己说的,她写的不是一本路书,也不是简单的游记,我看到书中充满着对历史的追溯、对不同文化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她虽然说自己选择藏疆旅行是想感受一下那充满挑战、略带野性的“野牛风景”,但当你读完这本书之后,除了壮美、辽阔、雄沉的自然风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外,草原上、荒漠里那孤独的历史遗迹,以及那早已逝去的历史人物的背景,会不断地出现在你的面前,玄奘、鸠摩罗什、宗喀巴等大师,张骞、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等历史星空中灿烂的明星,他们似乎并没有离去,似乎仍停留在沙漠或草原的地平线上。嘉峪关、莫高窟、西夏王陵、古格遗址,虽然其中的许多地方早已进入了沉睡的历史,但你仍然会感受到它们的辉煌和力量。
难怪作者在不断地感叹、不断地激动,不断地从历史中、从大自然中唤醒自己在喧闹城市中早已昏昏欲睡的大脑。她一路走着、一路思考着,心灵一次次受到洗礼,又一次次得到升华。
作者不仅用她那精彩的文笔,对一路的自然风光进行了尽情地描述,而且还将自己的思考不断地用富有哲理的语言述说给读者,她希望人们能和她一起思索,一起接受心灵的洗礼。
《圣经》中曾记载,在耶稣传道之前,约翰在约旦河里用水为人施洗,等到耶稣降临之后,他将为人用圣灵施洗。能用圣灵施洗自然是最好的,用藏疆这块地球上少有的、淳朴的、圣洁的大自然为人洗礼,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洗涤人们心中的贪婪、仇恨、忌妒、欺诈、无知和自以为是,让心灵重新回到伊甸园的时代,这也许是作者最终的目的。我赞成她的观点,理解她的想法,才写下上面的话,是为序。
贾聚林
辽宁省大连市原教委主任、原国家督学
书摘
聆听心灵的放歌
第一次的西藏之旅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40天的旅程,
我把自己的心完完全全地交给了自然,
也交给了这片被信仰浸润的土地上的人们。
我的心开始有了活力,有了生命力,
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心灵的律动和放歌。
融入自然时,她欢快愉悦,
如舒伯特的小夜曲,轻盈明快而充满爱的甜蜜;
陷入思索时,她奔腾活跃,
如贝多芬的交响曲,激情澎湃而富有生命的张力;
深深感动时,她宁静悠远,
如冥冥的梵音,清彻远播,遍一切处,如海辽阔!
川藏南线
开放心灵的道路
318国道被誉为“中国人的山水长卷”“中国最美景观大道”。这条大道自大上海的人民广场开始,沿着北纬30度线向西延伸,一直穿越“地球之巅”,抵达中尼边境的友谊桥,全长5476公里。川藏南线是指318国道自成都至拉萨路段,全长2115公里,是318国道最艰险也最壮美的路段。
说这条路最艰险,是因为它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穿越十几座雪山的垭口,跨过青衣江、岷江、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道路垂直陡降高差达几千米。
沿途随时可能有泥石流、塌方、泥泞、陷车、天险,前方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未知。这条路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一个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而奇迹本身就是令人神往的,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