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众筹是什么玩意儿
◎ 众筹的前世今生
◎ 众筹来袭,总有一款适合你——众筹的类型
◎ 创造价值——众筹的商业模式
◎ 起步须知——众筹玩家必须懂的游戏规则
第一节
众筹的前世今生
一、众筹是神马
众筹一时之间风靡互联网和投资界,这年头,你要是没参加过几个众筹的项目,都不好意思在互联网圈里混。
众筹是神马? 众筹有什么神奇之处?一句话,众筹是让梦想成真的最快的途径之一。
如果你是一个艺术家,想举行一场属于自己的画展却缺少资金;如果你是一名导演,想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却苦于不认识投资人;如果你是一名创业者,顺应着创业的大潮想把自己关于智能硬件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你都可以尝试众筹一把。
众筹的英文叫crowdfunding,换句话也可以叫做“大众筹资”,香港叫“群众集资”,台湾称“群众募资”。简单地说,“众筹”就是网友一起为某个项目募集资金。众筹常常被称为是“天使的天使”,有创意的人在众筹平台发布项目,定个目标资金数,吆喝着感兴趣的“投资人”们过来赞助;有钱的人则有权利挑选项目进行投资。要是双方一拍即合,达到了最初设定的资金目标,这事儿就算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得靠创业者不跳票。
“投资人”们能因此获得什么呢?那就得依据众筹的四种形式来判断最终是获名、获利还是获股份了。如果你选择的是“债权类众筹”,那你最后不仅能收回当初投资的那部分钱,还能按比例收回利息;如果你选择的是“股权类众筹”,那你就相当于是花钱买了公司的一部分股份;如果你选择的是“捐赠类众筹”,那么感谢你,你又为中国的慈善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第一章
众筹是什么玩意儿目前在各个众筹网站上出现最多的则是“回报类众筹”,如果你选择了“回报类众筹”,那你拿回本金是不太可能了,但你却有机会获得更多的东西,比如该产品的优先购买权,比如作为作者之一将自己的名字印到出版物上,比如在最终成功举行的画展上你成为“鸣谢”对象之一……那就不是看你想要什么,而是创业者能提供什么了。
二、众筹的前世今生
众筹其实不算什么新鲜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8世纪,当时很多文艺作品都是依靠一种叫“订购(subscription)”的方法完成的。例如,莫扎特、贝多芬采取这种方式来筹集资金,他们去找订购者,这些订购者给他们提供资金。当作品完成时,订购者会获得一本写有他们名字的书,或是协奏曲的乐谱副本,或者可以成为音乐会的首批听众。类似的情况还有教会捐赠、竞选募资等,但上述众筹现象既无完整的体系,也无对投资人的回报,不符合商业模式特征。
众筹真正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并开始风靡全球,是在10多年前率先出现于美国。特别是在2012年奥巴马签署《创业企业扶助法》(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 简称JOBS法案)以后,众筹这种形式在美国的发展速度更是迎来了质的飞跃,并最终拓展到了全世界。2012年的秋季的时候,“众筹”一词成为了欧美地区最火爆、最流行的一个词。
有人甚至称众筹为“拯救美国经济的最佳创新工具”,认为众筹给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因为它允许任何人为商业创新、生意机会乃至一项公益事业提供资金,从而使每个人都可能“有所作为”;同时它允许社会各个阶层资助能够带动就业的新企业,并为这些企业提供了可筹措资金的新渠道。
. “众筹”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Kickstarter等一批网站的创建和发展。通过Kickstarter的平台,网友可以为各种项目捐募资金——例如,为计划出版新专辑的草根乐队以及将赴危险的战争地带采访的记者来筹集一笔款项,等等。捐款者获得的可能是一件艺术复制品、一张门票,或仅仅是帮助别人之后的愉快。
最初的众筹形式给予了热心人士和粉丝一种途径来表示其支持之心,尽管他们并不获得什么财务回报。然而,这一新颖的筹款形式迅速在美国和欧洲各地流行开来,并且从文艺领域扩大到商业领域,像Crowdfunder、Bloom Venture Catalyst等一批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逐渐参与到众筹领域中来,希望找到互利共赢的机会。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2年签署的JOBS法案,则为众筹又加了一把火。该项法案旨在帮助振兴美国经济,改善长期低迷的就业状况。而该法案中最具革命性的一项条款便是:允许公司通过“大众融资”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并由众筹参与者获取资本所有权(相当于股票)或债权(相当于债券)。特别是,这一法案的通过将众筹的参与者从捐款者演变成了投资者,同时帮助缔造一个新的“公民投资者”(Citizen Investors)群体。
当然,硬币都有两面。众筹的另一面是众筹的风险。
在《福布斯》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众筹:即将到来的法律灾难》,文中预言在不远的将来会出现“大量的”诈骗和破产诉讼。很多众筹投资者将抢着“快速发财”的心态而忽视投资项目应有的有效反馈机制,忽视了“每有一个Facebook站起,就有十个Friendsters倒下”的事实;而在投资失败发生时,大家都希望从倒下的集资公司内尽可能挽回些损失,所以法律诉讼将不可避免。
所幸随着众筹作为一种新金融现象的兴起,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也会逐渐出台并且规范起来。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规定,众筹参与者的投资额设一个封顶值,视其个人收入与财产多少而定,从而保护人们不至于因为参与众筹而失去所有积蓄。同时还规定,大笔的筹资项目只能面向合格投资人(accredited investors) 合格投资人是指有着丰富投资经验并能够自负盈亏的专业人士,主要包括发行人关系人、财富净值100万美元以上或近两年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个人、资产超过500万美元的机构投资者。——作者注来募资,目前,合格投资人需拥有净值资本100万美元以上,或者连续两年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夫妻年收入必须不少于30万美元。
另外,市场方面也出台相应举措,有专门鉴别正规和诈骗公司的专业服务机构在美国出现。与此同时, “众筹行业协会” (Crowdfunding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及“众筹训练营” (Crowdfunding Bootcamp)等机构相继出现。
实际上自古以来,传统银行业本质上就是众筹:由多数人出资来提供给少数人,只不过中间人换了而已。从某种意义而言,现在的众筹是一种Web3.0,它使社会网络与“多数人资助少数人”的千古募资方式交叉相遇,通过P2P或P2B平台的协议机制来使不相识的人之间融资筹款成为可能。
第二节
众筹来袭,总有一款适合你——众筹的类型
众筹始于美国,进入中国以后,进行了本土化,就形成了中国的特色。笔者在本节介绍的是中国本土化的众筹,根据众筹的目的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众筹是为了筹资而来,带有金融的属性。这个金融的属性一定是基于互联网的平台的,这个平台分为两类,一个是第三方的融资平台,比如B2B,它有独立的平台做中介来满足三方的需求。另一个可能是没有第三方,而是基于社交网络,比如说微信、微博,发起人独立地发起一个项目,然后就有人来跟进。这类众筹是为融资而产生的。对于众筹来说,融资有两种:一种是股权,发起人是来融资股权的,投资人把钱拿出来以后获得的是股权。另一种是投资人投资后获得的是高额的回报即现金。这类众筹具有非常明显的融资功能,是与资金有关的,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钱,具有互联网金融的属性,即标准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众筹。
第二类众筹也涉及钱,但是钱并不是核心目标。这类众筹具有新一代的电子商务的概念。新一代电子商务的概念,从B2B、C2C、O2O,然后到众筹。在美国的Kickstarter 和中国的一些众筹网站上,经常会有人发布一些非常好的高科技产品、好的电影或者音乐作品,大家看中这些项目后可以投资,这些项目是一个个创意,要不要生产,需要投资人投入资金来验证。这类众筹的目的有两个:第一,验证产品,看产品是不是有消费者认同。如果消费者不认同,那么说明这个产品也就没有必要再生产了。第二,如果得到消费者的支持,实际上就提前锁定了第一批客户群,然后迅速打造影响力。所以其目标在于检验市场,这是新一代的电子商务的概念。乐视网曾做过众筹营销,用众筹的方式来卖智能电视,挑战小米的饥饿营销。
第三类众筹也是与资金有关的,但是它做的是圈子。比如像3W这样的咖啡馆,它看中的绝不是投资者拿的十几万元钱,而是投资者的行业背景和人脉关系,它看中的是圈子的高端资源,而不是资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众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金融。设定的目标不同,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第三节
创造价值——众筹的商业模式
众筹商业模式(crowd funding business model)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与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逻辑相符,即价值发现(筹资人和出资人的投融资需求)、价值匹配(与商业伙伴的合作)、价值获取(与筹资人分成获利)。因此,在构建众筹商业模式时,需要由项目发起人(筹资人)、公众(出资人)和中介机构(众筹平台)这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通过众筹这种商业模式,筹资人、出资人和众筹平台各自获得了价值的增加。下面我们来了解众筹平台的分类。
众筹平台有多种分类,最为流行分为四类:回报类众筹、债权类众筹、股权类众筹和捐赠众筹。
回报类众筹(Reward-based crowd funding),投资者在前期对项目或公司进行投资,获得产品或服务,即我给你钱,你回报我产品或服务。目前国内知名的回报类众筹平台有众筹网、追梦网。点名时间曾经是国内较大的回报类的众筹平台,不过目前已经转向为智能硬件首发平台。
有人会把回报众筹和团购混为一谈,但仔细分析两者还是有所不同的。回报众筹是在产品和服务尚处于研发设计或者生产阶段时,就进行预售,目的是为了募集启动和运营资金,同时,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收集一些早期用户的需求,对产品进行测试。回报众筹面临着产品和服务不能如期交货的风险。团购是指产品和服务进入了销售阶段,为了提高销售业绩,进行集体购买。所以说,回报类众筹类似于“团购+预售”的形式。
股权类众筹(Equity-based crowd funding),投资者对项目或公司进行投资,获得其一定比例的股权(我给你钱,你给我公司股份)。目前国内知名的股权众筹平台有天使汇、大家投、原始会等。
债权类众筹(Lending-based crowd funding),投资者对项目或公司进行投资,获得其一定比例的债权,未来可以获取利息收益并收回本金(我给你钱,你之后还我本金和利息)。 P2P借贷平台就是债权众筹的典型形式。国内知名的借贷平台有拍拍贷、人人贷、积木盒子、好贷网等。
捐赠类众筹(Donate-based crowd funding),投资者对项目或公司进行无偿捐赠(我给你钱,你什么都不用给我)。捐赠众筹实际就是做公益,通过众筹平台筹集善款,包括红十字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在线捐款平台算是捐赠众筹的雏形。知名的捐赠众筹平台有微公益等。
无论是哪一种众筹平台,在众筹这种商业模式中,筹资人、出资人和众筹平台都各自实现了增值。
一、众筹平台的盈利模式
众筹平台直接的盈利模式是收取项目的佣金。国外众筹平台Kickstarter会在每笔成功的众筹融资中抽取5%的佣金,另一个著名的众筹网站IndieGoGo收费比例是4%。国内的众筹网站为了吸引好的项目,为了把市场做大,会采取免佣金模式,比如点名时间、追梦网都宣布免收佣金。免收佣金可以看成是众筹网站早期拓展市场的手段。
收取了项目的佣金,众筹平台需要对项目提供增值服务,并确保投资人资金的安全性。众筹平台一方面要招揽更多的项目,另一方面需要对上线的众筹项目进行审核。众筹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项目审核、平台搭建、营销推广、产品包装和销售渠道的搭建等。在推出项目前,众筹平台要确保项目内容的完整性、可执行和有价值,确保没有违反项目的准则。 一般众筹平台对每个募集项目都会设定一个筹款目标,如果没达到目标则众筹失败,钱款将打回投资人账户,有的平台也支持超额募集,在项目筹资成功后要监督项目的顺利展开。众筹平台要不断提升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价值,成为核心角色,才能不沦为单纯的平台。
二、筹资人的商业增值
对项目方而言,通过众筹方式进行募资,所获得的价值显而易见。在目前金融管制的大背景下,民间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阻碍了微创业的发展,很多微小创业者融资需求迫切,想绕开中间商的盘剥,更多与大众投资人接触。众筹是一种更大众化的融资方式,它为微创业者提供了获得成本更低的、更快捷的资金获取渠道。众筹方式有着渠道扁平和“低门槛”的特点,项目发起人无论是什么身份、地位、职业、年龄、性别,只要有想法、有创造能力、有好的项目,都可以发起众筹。
00筹资人通过众筹平台把大众的微小资金汇集,以获得从事某项创业活动的资金,突破了传统融资模式的束缚,这种依托众筹平台的微创业活动在实现了“众人集资、集思广益、风险共担”的众筹理念的同时,也积累了经验和人脉。项目发起人通过与项目参与人的互动也拉近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不仅降低了产品的市场风险,而且也起到了营销的作用。
三、投资人的商业价值
民间资本活跃,迫切需要出口。很多“草根”公众投资人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个人或企业的创业过程,成为创业大潮中的参与者甚至主导者,而不再只是旁观者。众筹方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天使投资人”。投资者通过不同的众筹平台和不同的众筹项目,获取了自己在产品、股权或者公益等方面的回报,同时也通过与项目发起人及其他项目参与人的互动,积累了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