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风光摄影的秘笈在哪里?善于发现,善于捕捉。对经验丰富的摄影家而言,发现比捕捉要更难些。
发现是创作思想、创作意识和创作灵感的溶解与燃烧,而捕捉是在等待时机, 等待事物运动高潮的爆发。
创作思想、创作意识和创作灵感三者能否迸发火花,是决定风光照片创新的核心之核心。
本书视角思路独特, 照片异彩纷呈。在文章字里行间, 在图像流光溢彩中, 反映出作者思维敏锐,措施到位,捕捉及时,以及不断求新、求精、求变的奋斗精神和品质。
内容简介
阅读本书,犹如亲身参与书中每幅照片的发现与捕捉。对于初学者或已有一定造诣的风光摄影爱好者来说,将会丰富你的形象观察力、视觉感受、捕捉手段和审美境界。
作译者
目录
第1章 光线的运用 /1
1.1 横空出世 /2 图 昆仑晨曦3
1.2 灵感爆发 及时捕捉 /4 图 鄱湖之光5
1.3 偶尔露峥嵘 /6 图 大美黄山7
1.4 南国风情 栩栩如生 /8 图 海南岛东郊椰林9
1.5 太阳与鸟的变奏曲 /10 图 空中之舞11
1.6 匠心独运 妙趣横生 /12 图 自己的影子13
1.7 侧逆光的非凡功能 /14 图 塔什库尔干走廊15
1.8 光之核心——山巅上的“金三角” /16 图 冰山17
1.9 素描明清徽派民居 /18 图 古村婺源19
1.10 黑暗中凸显风采 /20 图 会爬树的植物21
1.11 静谧之美 /22 图 冰川月影23
1.12 光线的力量 /24 图 巍巍屹立25
1.13 遗憾中的启示 /26 图 黄土高坡27
第2章 气象的捕捉 /28—29
2.1 气象和环境能揭示地域特色 /30 图 神仙湾拂晓31
2.2 云烟绕林 壮丽浩莽 /32 图 杉木林33
2.3 难寻庐山真面目 /34 图 庐山云海35
2.4 风吹雨打 傲然挺立 /36 图 雨中菊37
前言
大凡爱好摄影的人,沒有不拍风光照片的。那些能唤起人们美感的地方,几乎都被拍摄过,可见当下风光照片要创新、要突破是何等艰难。完美的风光照片在技术、技巧、技法和思维理念上,突破了摄影术发明以来创作照片的一般规律。以这种对事业的献身精神所驱使的神圣的创作态度来创作照片,我褒称为“创造”。创造是创作的极致,其创作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与突破。这是当下风光照片创作的核心问题,
也是本书介绍的核心内容。
本书着重阐述光线、气象、环境、色彩、细节、构图、创新等诸多主要因素对风光照片质量的重大影响,当然,每幅照片都蕴含着思路的更迭。特别要声明,书中照片并非都是经典之作,但追求完美或正在走向完美是这些照片的共同特点,其目的是共同体验在风光照片创作活动的全过程中,我们的观察是否敏锐,决断是否果敢,举措是否得力,技能是否到位,捕捉是否准确,立意是否新颖,境界是否深邃,形象是否生动。因此,在编选照片和撰写文字的主导思想上,紧紧把握“中国视角,世界光影;中国气派,民族风格”这根主线。力争图文并茂,点到为止。
前摄影家们呼吁就风光摄影而言,热切希望他们勇敢地背着照相机去闯大西北这块风水宝地,早在20世纪50年代,笔者献青春于大西北时,曾向中国权威.。改革开放以来,笔者仍坚持自掏腰包,背着照相机频繁深入第二故乡(西北各地),努力把镜头对准开发中的大西北,甚至人迹罕至的秘境,以揭开其神秘面纱。因此,本书偏重“西北风”也就顺理成章。为阐述我的摄影艺术观,本书选取的境外照片也占有一定比例,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新意:新触角、新视野、新内容、新手法、新意境、新风貌、新画面。当然,就一幅照片而言,不可能面面俱到。作为创作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主题的确立”未作单篇论及,这是因为发现和寻觅题材,与构思意境和拿来主义无缘。这方面在每个篇章甚至在每幅照片的背景搜索中,从发现到捕捉都聚燃着创作思想、创作意识和创作灵感。尤其在第7章“创新与突破”中谈得比较集中。解决这些问题,很难罗列一系列死板的公式。事实上,规则、方法与公式,
常常束缚创造力。其实,书中是大量纷纭的信息与灵感聚燃的一种混合产物。这些看似繁琐的点滴,可能会激活创作潜能,这是个能量庞大的储备工程,所以说:
《创造完美》是与风光摄影爱好者在自由创作层面上心与心的对话交流。
《创造完美》不是一本纯粹的风光摄影教材,不涉及指导使命,仅向已具备一定造诣的风光摄影爱好者在走向完美创作活动中,提供些许养分或启示。
《创造完美》仅是作者在拍摄风光照片实践中,从发现到捕捉遇到的诸多问题,将其经验教训统统抖搂出来,令读者品之、评之与鉴之。
《创造完美》前6章是基础,是知识,也有经验和教训。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
有倾向性地就某些方面加强修炼。我拍风光照片的套路也不一定正确,一直以16字口诀为引导:“寻觅机遇,苦心孤诣,玩命捕捉,追求完美”。前6章的修炼,是为最后的第7章“创新与突破”铺垫。这好比走路,总不能老跟着前人的足迹走,那是永远走不到前面的。
创新正在改变世界,创新正在改变我们,创新也正在改变风光照片的面貌。
相信有了大家的关注和参与,经过创新与突破的分娩阵痛,必定会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的创新高度,也必将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突破。
李子青
2014.5.井冈山
序言
大凡爱好摄影的人,沒有不拍风光照片的。那些能唤起人们美感的地方,几乎都被拍摄过,可见当下风光照片要创新、要突破是何等艰难。完美的风光照片在技术、技巧、技法和思维理念上,突破了摄影术发明以来创作照片的一般规律。以这种对事业的献身精神所驱使的神圣的创作态度来创作照片,我褒称为“创造”。创造是创作的极致,其创作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与突破。这是当下风光照片创作的核心问题,也是本书介绍的核心内容。
本书着重阐述光线、气象、环境、色彩、细节、构图、创新等诸多主要因素对风光照片质量的重大影响,当然,每幅照片都蕴含着思路的更迭。特别要声明,书中照片并非都是经典之作,但追求完美或正在走向完美是这些照片的共同特点,其目的是共同体验在风光照片创作活动的全过程中,我们的观察是否敏锐,决断是否果敢,举措是否得力,技能是否到位,捕捉是否准确,立意是否新颖,境界是否深邃,形象是否生动。因此,在编选照片和撰写文字的主导思想上,紧紧把握“中国视角,世界光影;中国气派,民族风格”这根主线。力争图文并茂,点到为止。
就风光摄影而言,早在20世纪50年代,笔者献青春于大西北时,曾向中国权威摄影家们呼吁,热切希望他们勇敢地背着照相机去闯大西北这块风水宝地。改革开放以来,笔者仍坚持自掏腰包,背着照相机频繁深入第二故乡(西北各地) ,努力把镜头对准开发中的大西北,甚至人迹罕至的秘境,以揭开其神秘面纱。因此,本书偏重“西北风”也就顺理成章。为阐述我的摄影艺术观,本书选取的境外照片也占有一定比例,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新意:新触角、新视野、新内容、新手法、新意境、新风貌、新画面。当然,就一幅照片而言,不可能面面俱到。作为创作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主题的确立”未作单篇论及,这是因为发现和寻觅题材,与构思意境和拿来主义无缘。这方面在每个篇章甚至在每幅照片的背景搜索中,从发现到捕捉都聚燃着创作思想、创作意识和创作灵感。尤其在第7章“创新与突破”中谈得比较集中。解决这些问题,很难罗列一系列死板的公式。事实上,规则、方法与公式,常常束缚创造力。其实,书中是大量纷纭的信息与灵感聚燃的一种混合产物。这些看似繁琐的点滴,可能会激活创作潜能,这是个能量庞大的储备工程,所以说:
《创造完美》是与风光摄影爱好者在自由创作层面上心与心的对话交流。
《创造完美》不是一本纯粹的风光摄影教材,不涉及指导使命,仅向已具备一定造诣的风光摄影爱好者在走向完美创作活动中,提供些许养分或启示。
《创造完美》仅是作者在拍摄风光照片实践中,从发现到捕捉遇到的诸多问题,将其经验教训统统抖搂出来,令读者品之、评之与鉴之。
《创造完美》前6章是基础,是知识,也有经验和教训。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有倾向性地就某些方面加强修炼。我拍风光照片的套路也不一定正确,一直以16字口诀为引导:“寻觅机遇,苦心孤诣,玩命捕捉,追求完美”。前6章的修炼,是为最后的第7章“创新与突破”铺垫。这好比走路,总不能老跟着前人的足迹走,那是永远走不到前面的。
创新正在改变世界,创新正在改变我们,创新也正在改变风光照片的面貌。相信有了大家的关注和参与,经过创新与突破的分娩阵痛,必定会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的创新高度,也必将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突破。
《安防天下》第一版于2010年2月出版发行,累计加印6次,印数超过20000册,引起较大的行业反响。4年过后,很多新技术、新应用涌现,,如云计算及大数据等,《安防天下2》于是基于第一版读者的反馈,进行了的优化调整:去掉了一些产品,增加了参考案例及配置应用等,增加了物联网、PSIM、大屏幕、HD-CCTV、高清镜头、虚拟化、云计算、智能检索等内容,以期更加全面地覆盖智能高清应用。
本书是一名具有多年行业经验的“草根”级安防人士的“诚意之作”,其目的是与行业中的朋友们分享、交流、探讨“智能网络着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原理、产品、应用、技术发展趋势等。本书的内容涉及了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编码压缩、DVR、DVS、IPC、NVR、视频分析、高清摄像机、视频传输、CMS、视频存储、解码显示、PSIM、云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各个技术环节,并辅有大量的相关应用案例供读者参考,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视频监控系统”属于“安全防范系统”的一个分支,它与光学技术、传感技术、芯片技术、编码压缩技术、网络传输技术、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电气技术等密切相关,任何相关行业的技术突破与革新都可能会给“视频监控系统”带来新的思路、新的模式甚至是颠覆性的变革。作者从事“安防视频监控”工作13年,经历了视频监控系统从“模拟时代”、“DVR时代”到“智能网络&高清时代”的演进全过程,深知需要不断学习方可跟上行业快速发展的节奏,作者自认为本书是其多年来不断学习过程中的积累而已。
也许正因为上面的原因,目前市场上此题材的“贴近实际、与时俱进”的图书或教程十分短缺,很多朋友也跟作者探讨过这一问题。考虑再三,作者决定将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知识积累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和探讨。
很显然,要编写这样一本书,难度是非常大的,不仅因为它所涉及的技术面非常广、专业性很强,更重要的是编写者要有非常全面、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要对安防所涉及的各种工程技术、产品有全面和深入的掌握。
当然作者在这方面也同样存在许多不足:专业积累和沉淀不够,对各个底层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文字组织能力还不够强……,因此本书也必然会有很多纰漏和错误,诚愿各位读者和专家发现后及时与出版社或作者本人联系,在此对支持本书的读者表示最真挚的谢意。
1. 本书内容
本书共分19章。
第1章是概述部分,第2章简单介绍模拟电视监控系统,第3~7章分别介绍编码压缩技术、DVR技术、DVS技术、NVR技术、IPC技术,第8章介绍高清监控系统,第9章介绍视频内容分析技术,第10章介绍网络传输系统,第11章介绍CMS技术,第12章介绍存储系统,第13章介绍解码显示,第14章介绍了智能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战应用,第15章介绍IVS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第16章介绍了PSIM技术,第17章介绍了物联网相关技术,第18章介绍了云计算相关技术,第19章介绍了大数据相关技术及其与视频监控的结合应用。
本书主体内容的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