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Simply Managing: What Manager Do and Can Do Better
- 作者: (加)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
- 译者: 冯云霞 范锐
- 丛书名: 明茨伯格管理经典丛书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68158
- 上架时间:2014-6-4
- 出版日期:2014 年6月
- 开本:16开
- 页码:177
- 版次:1-1
-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 管理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经营/管理/实务

【插图】

编辑推荐
管理是一条实践之路,在这条道路上,陷阱无处不在:
和人有关的失败
和工作有关的失败
和适应性有关的失败
因成功而带来的失败
……
不经历失败的管理者,无法企及成功。管理者如何根植于管理实践,将管理的思维,以一种简单、健康的方式交织成有机的整体,这是一门艺术。精通这门艺术的管理者,必然成功。
内容简介
作译者
在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誉的管理学大师,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管理思想家之一,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管理学院教授,战略管理学会主席,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伦敦商学院、埃克斯-马赛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和蒙特利尔高等商学院等学校担任访问学者。他曾两次获得《哈佛商业评论》所颁发的年度最佳文章“麦肯锡奖”。他最知名的著作《管理工作的本质》奠定了其管理大师地位。他对管理工作的观察与研究,至今无人能超越。除此之外,他的代表作还包括《管理者而非MBA》《明茨伯格论管理》《明茨伯格管理进行时》等。
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穿越迷思去管理:什么是管理,什么不是管理 /1
某些让人清醒的现实 /3
管理应被当成实践而不是专业 /7
管理不仅仅是变革 /10
第2章 坚持不懈地管理:管理工作的种种压力 /13
认识和再认识 /14
互联网的影响 /27
可以正常计算出来的混乱 /29
第3章 管理信息、人员和行动:管理模式 /31
一次当好一个角色 /32
管理模型概述 /34
制订计划和时间安排 /35
信息层面 /36
行动层面 /52
面面俱到的管理 /60
第4章 林林总总的管理:管理的多样性 /65
译者序
通过对明茨伯格管理教育理念和教育项目的接触,我了解到明茨伯格的管理教育思想其实和我国先哲孔子的教育思想如出一辙。他倡导管理者要重视自身的经验,要注重反思、记录、归纳和整理。反思是管理者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孔子的学生曾子也倡导“吾日三省吾身”对君子的重要性。在学习内容上,明茨伯格先生倡导管理者要重视心态的修炼、优化和升级。他提出五种心态对管理者很重要:反思、分析、合作、练达和行动。它们分别对应管理者面临的五种管理情境:自我、组织、关系、情境和变革。这样的体系和孔子关于君子的修炼也是异曲同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讲的也是管理者自身和情境之间的依存关系。
?《管理至简》这本书是明茨伯格最新的作品,它基于先生多年来对管理者日常管理活动进行系统观察的潜心思考。这些管理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在不同规模和行业的组织工作,管理层级也是各有不同。但是,先生在各有不同的现象背后,抽象出管理的本质。比如无论是哪里、在什么层级,管理都是针对人、行动和信息的管理。在这本书中,作者还强调在现代社会,不存在了不起的英雄式领导人,领导行为只是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普通男女经过经验的积累、反思,能够成长为好的管理者。
在这本书中,读者能处处感受到明茨伯格先生民主和扁平的管理思想,以及他对管理层级独到的判断。在他看来,管理层级的高、中、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个组织中管理是无处不在的。具体表现为中心管理、连接管理和运营管理。这些都是对实现组织目标同样重要的。在这本书中,明茨伯格对五种管理心态有新的诠释,而且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连接和打通。
我真心希望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管理者,正在学习管理的MBA、EMBA能够尽快接触到这本书。看看一个睿智的人对管理真谛的解读,对于管理者真实生活的白描和反映。我们会了解到管理和领导的本质实际蕴含在人性深处。通过自我修炼、自我教练,对经验的反思、整理、归纳,最终成为自我解放的理性人和管理人。我们的社会,凭借理性的、管理人格人的增多,也会变得越来越有秩序和美好。
冯云霞
前言
书中的黑体字概述了本书的要点,同时也起到通篇动态评注的作用 (书中没有总结性的章节,这些黑体字能有效地起到总结作用)。倘若你属于第2章中描述的烦恼型管理者,请记住这些内容;倘若你希望成为第5章中定义的有思考力的管理者,请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探索。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下面是本书6章的概述。
第1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很多关于管理的常见迷思。比如,领导艺术比管理更重要。这个章节虽然篇幅短,但对随后的章节来说是必需的,所以请阅读。
第2章描述了管理者承受的种种压力,如忙碌的工作节奏、各种各样的外界干扰、必须整顿的混乱局面等。放慢脚步,浏览一下这些内容,你也许会有惊人的发现。
第3章论述了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即管理者干什么以及为什么干。管理发生在三个“层面上”,即信息、人员和行动层面。本章的黑体字特别有用。
第4章思考了林林总总的管理形式:不同文化情境中的管理,不同等级的管理,作为集艺术、手艺和科学于一身的管理。本章中的黑体字能够引导你得出出乎意料的结论。
第5章涉及管理困难所在:面临各种复杂的难题,迫使每个管理者要同时协调应对各种险境。例如,如何在本身互不关联的工作中建立关联,如何保持自信而又不显得傲慢自大。我认为这是本书最重要的章节:读后可以直面管理工作无法解决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很难得到解决。
第6章关注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本章不会给出一般的建议,相反,你要充分认识到挑选管理者不仅要看其优点还要看其缺点。优秀的管理者往往都被证明是明事理、情商高的人,而且还具备其他优点。关于英雄式的领导艺术已经谈论得够多了,现在我们来谈谈管理吧。
序言
Simply Managing
早在20世纪60年代,明茨伯格还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就关注到了管理的基本命题,即管理者每天究竟做些什么事情。他不相信管理者只是在办公室中运筹帷幄,做些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方面的事情。学管理似乎就是学点诸如此类的知识。当时,以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为代表的管理学界,把管理说成是五项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管理学》,1955年)。在明茨伯格看来,这里至少有两个疑问:第一,管理是一项职能还是五项职能?按照法约尔的说法,管理是一项职能,其中包括五项管理的要素。第二,管理是不是一项职能,进而这项职能应该落脚在什么形态上?究竟落脚在部门形态上,还是落脚在职位形态上。很遗憾,两种落脚形态都不是。也许是这个原因,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中提到,管理是经理人员的一种素养。企业中究竟有没有管理职能的担当者,传说中的管理者究竟从事什么工作?可以说,这是管理学的一个元命题,而且是至今未解的元命题。这个元命题不解,那么管理学的内涵是不清楚的。
明茨伯格似乎更相信,没有纯粹意义上的管理者,没有专事于“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的管理职能担当者。于是乎,他借助于博士论文的研究与撰写,到企业中去实地考察,弄清楚企业中的经理人员究竟每天在忙活什么。具言之,就是对5名高层经理进行“工作写实”,如实记录5名高层经理的实际工作;然后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最终把高层经理的“工作性质”进行了概括,这就是“社交联络、信息交流和决策”。也就是说,经理人员是有事做的,有独特的工作任务。至于法约尔讲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实际上,是做一件事情的逻辑过程及其管理素养。也许是这个原因,人们把法约尔归入“过程管理学派”。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德鲁克的话,管理者的有效性在于“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并把事情做正确”。后来,明茨伯格把他研究的成果发表在他的第一本专著中,我们中国读者可以在“国外经济管理名著丛书”中看到《经理工作的性质》这本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明茨伯格有了这项重大发现后,开始了对管理学的重新架构,希望后来者能够贴近现实去学习或掌握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他几乎花了一辈子的精力,完成了《管理》(2009年)这本书的研究和撰写,成为当今管理学界硕果仅存的大师。在我看来,管理学的大师级人物,在德鲁克与马奇之后只有明茨伯格,并且尚无后继有人的迹象。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是明茨伯格的《管理至简》,这是《管理》一书的精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冯云霞主持翻译。我阅读了译文的全稿,行文非常流畅,且准确地把握了明茨伯格的思想和见解,甚至保留了明茨伯格的叙述风格。我真心希望中国的读者能够尽快地接触到这本书,听听真正的行家里手是如何理解并阐述管理这件事情的。
包政
2014年4月22日
书摘
Simply Managing
穿越迷思去管理:
什么是管理,什么不是管理
半个世纪前,彼得·德鲁克(1954)赋予了管理以重要性。从那以后,领导力便失去了其重要地位。现在,我们则会从媒体上看到伟大领导人取得辉煌成就,或者遭遇惨烈失败的各种故事。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管理者面临的各种现实情况。
本书的内容主要讲述如何简单地进行管理,尽管这份工作并不简单。我们要认真看待这个职业的特点、内容和种类,管理者面临的复杂难题,以及如何帮助管理者变得更有效的方法。我的目标直截了当,管理对管理者和接受其影响的人来说都很重要。这意味着管理不仅是对管理者,而且对所有人都很重要,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它以便能更好地运用它。本书中论述的问题具体如下:
管理者太忙于管理吗?
领导和管理是相互独立的吗?
互联网既能帮助管理者同时又会妨碍管理者吗?
当管理者的职业使他们与自己所管理的领域失去联系时,管理者如何能维持这些联系?
什么是管理者的判断力?
多年来,我询问过从事这个职业的很多人,“你成为管理者的当天发生了什么事?有人给你提出过任何指导意见吗?” 答案几乎如出一辙:迷惑的眼神,然后他们耸耸肩,便无可奉告。我想这和性问题很类似,你得自己去搞清楚,一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会面临尴尬。昨天你还在吹笛子或做外科手术,今天便发现自己在进行管理工作。一切都变了,但你只好依靠自己。你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本书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管理的精髓,不是提供简单的答案,因为管理根本就没有简单的答案。
某些让人清醒的现实
20世纪60年代末,为完成博士论文,我每周观察5个经理人,结果产生了我的第一本书《管理工作的本质》(1973)。20世纪90年代,我重温了该书。我每天观察多种职业环境里的管理者,一共观察了29位经理。他们分布在商界、政府部门、医疗保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职位有高、中、低,企业规模从18人到80万人不等(见表1-1)。所见所闻发人深省,让人清醒(详见网址www.mintzberg-managing.com)。我将这些成果写在我的新作《管理》中,该书于2009年出版。这本书是《管理》的简缩版,是简化后的精髓,主要给管理者和对管理感兴趣的人阅读。以下就是某些让人清醒的现实情况。
我曾研究过一个经理人,名叫艾伦·惠兰。他在英国电信(BT)全球计算机和电子事业部工作。因为他是销售经理,所以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他的主要工作是与顾客见面,或者至少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努力,帮助他们向客户推销产品。当天,艾伦销售得很好,不过对象却是本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此人很不情愿地在他的这个大合同上签字。若使用管理界的行话,那么艾伦是在规划、组织、命令,还是在协调、控制呢?
表1-1被观察的29位管理者
商界 政府部门 医疗保健部门 非政府组织
全局
管理
(高层) 约翰·克莱格霍恩(John Cleghorn),加拿大皇家银行首席执行官
同类热销商品
商战
- ¥49.00
- ¥33.32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
- 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
- 打造销售铁军
- 创新的起源:一部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