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The Imagination Elevator: Zoom in / Zoom out / Zoom in for More Creativity, Fun and Success
- 作者: (以)亚里.拉登伯格(Arie Ruttenberg) (加)夏罗默.迈特尔(Shlomo Maital)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66963
- 上架时间:2014-5-27
- 出版日期:2014 年5月
- 开本:16开
- 页码:200
- 版次:1-1
-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 哲学 > 逻辑学

【插图】

编辑推荐
看点:
1、《创新的天梯》生动地向你揭示改变世界的天才史蒂夫?乔布斯、一夜成名的奇才比尔?盖茨等知名人物的创新故事。
2、《创新的天梯》借鉴推进、拉出、推进的摄影技术,独创激发创新与创意的“推拉推”方法。
3、《创新的天梯》10+1个大脑与思维练习,释放你的想象力,让创新不再触不可及。
内容简介
“我没有灵感/创意了,该怎么办?”当你被想象力掣肘于创新时,万能的“天使推拉推神”会带你踏入一条通向创新天堂的电梯。
以色列最著名的广告大师亚里,在一次广告创意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天使推拉推神”,天使带来激发创新与想象力的推拉推创新方法。就像摄影广告中常用的拍摄手法,将思维的“镜头”推进(Zoom in)、拉出(Zoom out)、再推进(Zoom in),便产生了创新与创意。
以色列最著名的创新研究专家夏罗默用古今艺术家、文学大师、科技界大佬、行业公司翘楚的创新结果验证了推拉推创新方法的正确性与实施要点。通过本书,你将看到达·芬奇、毕加索、柴可夫斯基、披头士乐队、彼得·德鲁克、伊夫·圣罗兰、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M&M's巧克力、3D打印、戴尔公司、IDEO公司……创新的本质与实现途径。
“创新不是技术,是艺术”,技术有界,艺术无边;技术是有明确规则和边界的一系列标准规范,而每一次创新都是打破现有标准规范的一场革命。推拉推创新方法能让每一个人,在理性标准的三步之内,身在凡世,思维无疆;打破边界,实现创新。
神奇吗?读完本书,你会觉得,下一个创新,已经离你不远……
作译者
亚里继续经营着“50岁俱乐部”,并将业务延伸到了社会交际、金融服务、健康服务、休闲服务等领域,为此他还创建了网站,发表电子报,拓展了手机通信,创办了杂志。
2008年,亚里同心理学家卡罗特伦格(Carlo Strenger)一起发布了新书《为什么不再活一次》(Why Not Live Twice)。亚里十年前出版的希伯来语儿童插画读物《不OK也没关系》(It's OK Everything's Not OK)如今也有了英译本。
夏罗默迈特尔(Shlomo Maital)是以色列理工学院塞缪尔尼曼高级研究院科技系的资深研究员和退休教授。从1988年到2009年,他曾是以色列理工学院商学院(TIM)的学院主任,该学院是以色列一流的领导管理发展学院。他曾是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科技管理硕士项目的暑期客座教授,教过来自40个国家的1000名研发工程师。夏罗默参与编写了12本书,包括《科技国》、《全球的风险和机遇》、《创新管理》和《管理经济学》等,他的书曾被翻译成7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发行。
目录
001 // 第10章
最后一章:怎么会没有人这样想过
005 // 第1章
你的大脑就像一台电脑
013 // 第2章
想象力:激发想象力的工具
017 // 第3章
乘着想象力的电梯,踏上无限可能的土地
018 // 如果我是你,我不会相信这个故事
027 // 想象力电梯
030 // 广告人的天堂
035 // 你能拿橙子怎么样呢
037 // 致命的高调追求
039 // 尾声
041 // 第4章
行动的创造力:立志和励志的故事
042 // 导言
044 // 音乐
046 // 艺术
媒体评论
——丹·谢赫特曼(Dan Shechtman)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谁不曾羡慕改变世界的天才史蒂夫·乔布斯,还有一夜成名的奇才比尔·盖茨?亚里和夏罗默的新书《创新的天梯》生动地向你揭示了天才的创新不是少数幸运儿特有的天赋。我向读者隆重推荐这本书,它能告诉你们如何发掘并掌握创造力的天赋。
——佩雷茨·拉维(Peretz Lavie)
以色列理工大学校长
我们的想象力都被看不见的牢笼禁锢着,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是:冲破牢笼,释放想象力与创新思维的最简单的方法。
——大卫·佩尔穆特(DavidDadi Perlmutter)
英特尔副总裁兼架构集团主管
《创新的天梯》作者通过一系列伟大人物的案例,向你证明一种训练创意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既简单又便于操作。看完之后,掩卷沉思,你会发现你的创新与创意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马 斌
腾讯无线事业部副总经理
国内外与创新有关的著作数不胜数,《创新的天梯》不仅着眼于毕加索、披头士乐队、乔布斯等这些天才的创新,更将其创新的关键步骤化简成一种易操作的“推拉推”方法,让读者跨越背景、年龄、行业的限制,有效地提升创新思维。
——陈 劲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书摘
你的大脑就像一台电脑
我打算讲一些有趣的事情来开始前两章的内容,比如讲一些笑话和谜语,让你看清你有着怎样的创造力,但是其次,我就要开始用一章的内容来探讨你的大脑如何运作,以及我们的大脑怎样使我们拥有创造力。
我要试着简单描述一下,大脑是怎样运行的,就像一台放置在肩膀上的电脑一样。就像所有电脑的大脑一样,我们的大脑里也有这些东西:
一台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
记忆存储器。
用来接收信息的传感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吸收关于我们身体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的数据。
安装软件——运行并控制我们的身体系统。
获得软件——诸如习惯、本能和反射,以确保我们每天的高速运行,并且能够在极端环境下做出快速的反应。
在母亲的子宫里面,我们已经开始用我们的感官接收最初的数据了,我们听到声音,感觉到情绪,当我们突然闯入这个世界,我们又开始使用更多的感官。一开始流入我们大脑当中的数据是最早存储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形式非常粗糙,除了“快感”和“不快”,没有真正的含义。
但是慢慢地,我们的大脑开始学会分辨循环的刺激和随机的刺激,循环的刺激被定义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在我们记忆的文件夹当中,例如“母亲”,而随机的刺激则被丢进了废纸篓。
我们大脑当中的复杂机制知道怎样根据曝光次数来排列信息片段的重要性。这有没有让你想到谷歌搜索呢?
当你出生之后,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开始频繁地接触母亲的身体。你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母亲”是谁,但你一次次地接触到母亲温暖柔软的碰触,还有她的气味、她乳汁的味道、她的声音,慢慢又接触到她的脸。这些频繁往复出现的信息,让你意识到她给你带来的巨大重要性和快感,让你意识到你渴望接近母亲。
直到后来你才知道,这个汇编了全部这些数据的文件夹叫做“母亲”或者“妈妈”。于是你就学会了怎样来识别你床上的泰迪熊,然后将这些信息汇集到“泰迪熊”这个文件夹当中,当你将更多的文件加入到你大脑的个人数据库中,你的世界就渐渐地被拓宽了。
重复是这个过程当中的关键因素,即使你是个婴儿,你也会接触到毫无目的且无穷无尽的无用信息,而且无须存储下来。当你的大脑需要一段特殊的信息,就能够找到这样的信息,就像谷歌搜索的算法一样:根据优先原则,率先搜索那些重复率高、关联度高的文件。
这是广告人士用过的最有效的方法,根据数学的精确度。在广告业当中,主导原则即是:如果你在一个队列里见到的广告出现不超过四次,那么这个广告就像是你从没见过一样。
你认为你见过,你认为你会记住,但是那些不断炮轰你的大脑的源源不断的信息洪流,立刻就会将之从你的记忆中抹除。
你大脑里面的数据库就像电脑一样,是以那些存储文件为基础的,并根据标题和副标题分布。例如,在“喝”这个标题之下,还有这样的一些副标题:“仍旧在喝”、“喝碳酸饮料”、“喝酒”、“喝果汁”、“喝牛奶”。在“喝碳酸饮料”这个副标题下面,还有更多的副副标题,比如“苏打水”、“可口可乐”、“雪碧”、“芬达”等。
在“可口可乐”这个副标题之下,还有积累在你记忆当中的全部关于这种“喝”的信息:口感、色泽、瓶子或罐子的形状,以及“可口可乐”这几个字的写法,喝可口可乐时的感觉体验,可口可乐的广告等。或者甚至还有那位美国药剂师背后的故事,他发明可乐这个秘方是为了治疗腹痛的。
当你说“母亲”这个词,就会打开一个巨大的文件夹,包含了从你出生以来的全部数据;当你说“可口可乐”,则会打开一个较小的文件夹,但这个文件夹仍会包含大量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