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李林功
- 丛书名: 21世纪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本科规划教材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59958
- 上架时间:2014-3-20
- 出版日期:2014 年3月
- 开本:16开
- 页码:229
- 版次:2-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 > 单片计算机
教材 > 计算机教材 > 本科/研究生 > 计算机专业教材 > 计算机专业课程 > 单片机及嵌入式计算机

【插图】

编辑推荐
李林功、吴飞青、王一刚、丁晓编著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共分11章,第1章介绍单片机的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外部引脚;第3~4章介绍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5~7章介绍MCS-51单片机的中断、定时器/计数器、串行通信功能;第8章介绍MCS-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第9章介绍MCS-51单片机的接口技术;第10章介绍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并以“温度监控系统”实例,详细阐述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的方法和步骤;第ll章介绍单片机应用实践项目。为方便读者阅读,书后附有ASCII表、MCS-51单片机指令详解表、C51简介等内容。
内容简介
目录
前言
第1章单片机概述1
1.1单片机的基本概念1
1.2单片机的发展2
1.3单片机的特点3
1.4单片机的应用3
习题4
第2章MCS-51单片机硬件结构5
2.1基本结构5
2.2封装及引脚6
2.3I/O口结构及功能8
2.3.1P0口9
2.3.2P1口10
2.3.3P2口10
2.3.4P3口11
2.3.5端口输出电路12
2.3.6端口输入电路15
2.4存储器配置17
2.4.1程序存储器18
前言
单片机种类繁多,性能各异,有4位单片机、8位单片机、16位单片机和32位单片机等。但由于8位单片机资源丰富、性价比高,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本书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例介绍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技术。
为体现应用型本科教学特点,本书内容安排遵从“循序渐进,联系实际”的原则。在保证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重点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和应用实际的例题、习题、实践环节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产品设计开发能力。
本书将实践项目集中安排在第11章中以突出其重要性。实践内容循序渐进,每个实践项目都从基础内容入手,又扩展到比较深入的领域,为不同的读者和不同的教学需求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第2版删除了第1版中不太常用的章节,使内容更加紧凑、简洁;调整了部分内容的次序,逻辑关系更加清晰,讲解、学习更加顺畅;修订了第1版中的错误,更换了部分例题、习题,内容更加精炼,更加实用有趣;各章都增加了C51应用实例,为读者学习、应用提供了参考,为教学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全书共分11章,第1章介绍单片机的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MCS-51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及外部引脚;第3~4章介绍MCS-51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5~7章介绍MCS-51单片机的中断、定时器/计数器、串行通信功能;第8章介绍MCS-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第9章介绍MCS-51单片机的接口技术;第10章介绍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并以“温度监控系统”实例,详细阐述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的方法和步骤;第11章介绍单片机应用实践项目。为方便读者阅读,书后附有ASCII表、MCS-51单片机指令详解表、C51简介等内容。
本书第2版由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李林功、吴飞青、王一刚、丁晓修订完成。
在本书的编写、修订、出版过程中,借鉴了许多优秀教材的宝贵经验,得到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多位编辑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书摘
单片机是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输入/输出接口等工作部件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单片机先后经历了4位、8位、16位、32位等几个发展阶段,具有体积小、功能强、可靠性高、价格便宜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航空航天、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可以说,单片机的应用无处不在。
1.1单片机的基本概念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后,人们能够把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存储器(Memory)、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及常用的功能模块(如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串行接口等)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这就形成了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如图1-1所示。单片机常作为控制部件嵌入到应用系统中,所以也称为嵌入式微控制器或嵌入式单片微机。
图1-1单片机逻辑结构
在图1-1中,CPU是单片机的核心部件。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主要完成算术、逻辑运算和控制功能。
存储器是具有记忆功能的电子部件,分为程序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和数据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两类。程序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表格等相对固定的信息;数据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运行期间所用到的数据信息。
输入/输出接口是CPU与相应的外设(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进行信息交换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协调、匹配CPU与外设的工作。
串行端口实现单片机和其他设备之间的串行数据传送,它既可作为双工异步通用收发器使用,又可与同步移位寄存器连接,实现同步数据传送。
定时器/计数器用于实现定时或计数,用户根据定时或计数结果对操作对象进行控制。
中断控制系统是单片机为满足各种实时控制需要而设置的,是重要的输入输出方式。Intel 8051单片机中有5个中断源,它们又可以分为高级和低级两个优先级别。
时钟电路主要由振荡器和分频器组成,为系统各工作部件提供时间基准。
串口、中断、定时/计数是单片机重要的内部资源,为CPU控制外部设备、实现信息交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系统总线(BUS)是计算机各工作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总线按照其功能可分为:数据总线DB(Data Bus)、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和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三类,分别传送数据信息、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
第1章单片机概述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1.2单片机的发展
自单片机诞生以来,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先后经历了4位机、8位机、16位机和32位机几个代表性的发展阶段。
1. 4位单片机
4位单片机主要是在1974~1976年发展起来的。典型代表有美国国家半导体NS(National Semiconductor)公司的COP402系列,日本松下(Panasonic)公司的MN1400系列等。4位单片机内部一般含有4位CPU,多种通用I/O接口(如并行端口、串行端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等),根据不同用途,还可配备专用接口(如打印机、键盘、显示器、声卡等)。4位单片机的特点是体积小、价格便宜、功能简单,片内程序存储器ROM一般为2~8KB,数据存储器RAM一般为128×4~512×4位。4位单片机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计算器、高档电子玩具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