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Database 11gR2性能调整与优化
基本信息
- 原书名:Oracle Database 11g Release 2 Performance Tuning Tips & Techniques
- 原出版社: McGraw-Hill Osborne Me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在Oracle认证大师Richard Niemiec的帮助下,系统地识别和排除数据库的性能问题:《Oracle Database 11g R2性能调整与优化》一书详细介绍了最新的监控、故障排除和优化的方法,取自真实世界的案例研究和最佳实践遍及全书,从中您可以学会如何找出和解决瓶颈问题、如何配置存储设备、如何有效运行查询以及如何开发无错误的 SQL和PL/SQL代码。由Oracle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书中还介绍了有关测试、报表和安全功能等方面的改进。
主要内容
正确运用 Oracle 11g R2数据库的索引和分区技术
运用V$视图和X$表来紧急处理数据库问题
使用Oracle Exadata和Oracle Exalogic弹性云
运用Oracle RAT来分布工作负载
有效地管理磁盘驱动器、磁盘阵列和内存
运用Oracle的Statspack和AWR等工具来生成报告
运用Oracle的SQL提示和TRACE实用工具来优化查询
运用sar、vmstat和iostat来监控系统统计信息
作译者
在过去的30年里,他为弘扬Oracle技术而积极发表演说,并屡屡被评为最佳演讲人:Oracle合作者/全球用户大会最佳演讲人(6次),中西部用户大会最佳演讲人(10次)和Oracle全球大会最佳演讲人。
过去的25年间,他为很多名列财富500强的客户设计了系统架构并实施了优化,这些客户中包括ACT、玛氏公司、麦当劳、诺基亚、Navteq(MapQuest)、密西根大学、AT&T和百事可乐。他既可以开展教学又可以提供咨询,在执行方向、数据库管理和架构、性能优化、项目管理和技术训练等方面的经验尤为丰富。
杨中,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士、硕士,从2004年起在甲骨文研究开发中心工作,现任数据库核心研发产品线的高级经理,专注于Oracle数据库尤其是一体机Exdata上的性能优化。参与了国内外许多客户的Exadata项目,解决棘手的性能问题,经常与客户分享经验、心得,在2010年北京Oracle Open World上发表主题演讲“Oracle数据库性能终极揭密”和“最新真实世界性能挑战”。
感谢妻子欧阳婷长久以来的相知相伴。在本书翻译的艰苦阶段,我们的宝宝茗烨呱呱降生,为我们二人带来从未经历过的欢喜。婷承担了大部分抚育幼子的任务,再次感谢我生命中的两位挚爱对我的全部支持!
朱波,2007年6月加入Oracle数据库研发部门,参与Oracle RAC数据库多个版本(10gR2、11gR1、11gR2等)的研发工作,对Oracle RAC、ASM等技术有深入理解。2011年10月至今服务于Oracle亚太区售前技术支持iTech部门。支持过国内、香港、日本和美国等地的众多客户。工作之余乐于分享和与同行交流,有关这些内容可以在他的个人博客www.rickyzhu.com上找到。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的妻子和七岁的儿子给了我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他们!
吕学勇,北京人,在美国留学、生活、工作二十余年,从AT&T贝尔实验室开始了数据库应用开发的职业生涯。在芝加哥期货交易中心,为世界首架电子期货交易平台编写过数据库应用程序。涉足Oracle DBA/应用程序开发领域后,热衷于算法理论在数据库性能优化方面的应用,曾以在Oracle公司的《技术通讯》杂志上分析典型案例为趣事。目前在Oracle深圳任iTech顾问经理。
与妻子智红结缘于加拿大温哥华,闲暇时喜欢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去远足。傍晚时分,她起火煮饭,和在家里一样。还要准备好次日的行程用品,然后就看着我心无旁骛地为报社撰稿,并在我与读者分享的远方见闻和感受中,偶尔插一句她的话。
目录
第1章 11g R1 & R2新特性介绍(针对DBA和开发者) 1
1.1 轮到Exadata出场了! 3
1.2 高级压缩 6
1.3 自动诊断信息库(Automatic Diagnostic Repository,ADR) 7
1.4 自动共享内存管理(Automatic Shared Memory Management,ASMM)的改进 8
1.5 ASM的改进 9
1.5.1 从ASM首选镜像读取 10
1.5.2 滚动升级/打补丁 10
1.5.3 更快的重新平衡 11
1.5.4 ASM磁盘组兼容性 11
1.5.5 ASMCMD命令扩展 12
1.6 自动SQL优化 12
1.7 数据卫士的增强 13
1.7.1 快照备用(Snapshot Standby) 14
1.7.2 活动数据卫士 14
1.7.3 混合平台支持 15
1.7.4 高级压缩支持逻辑备用数据库(11gR2) 15
1.7.5 透明数据加密支持逻辑备用数据库 15
1.7.6 增强的数据泵压缩 15
译者序
《Oracle Database性能调整与优化》一书是理查德的代表作,多年来畅销于北美,在中国也有9i和10g版的汉语译本出版发行。11g是Oracle数据库十分重要的版本,因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Exadata数据库一体机迄今只能运行在11g版本的环境下。在《Oracle Database性能调整与优化》的11gR2版本中,理查德介绍了Exadata数据库一体机,也介绍了活动数据卫士(Active Data Guard,ADG)、真正应用测试(Real Application Testing,RAT)等11g版本新选件,还介绍了只读表(Read Only Table)、不可视索引(Invisible Index)、结果集缓存(Result Cache)等11g版本新特性。
了解Oracle 11g版本的新内容、掌握数据库的优化方法并且在11g版本的环境下对其灵活运用,这些都是中国Oracle数据库用户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迫切需求。而理查德11gR2版本的《Oracle Database性能调整与优化》,既可以用作介绍11g版本新产品和新特性的大纲,又可以用作数据库性能优化的教科书;因为含有大量成熟的脚本,该书还是非常实用的DBA日常工作手册。一书多用,这对于上述有需求的群体来说,无疑是极好的选择。不过这样一部巨著的汉语翻译工作,绝非仅凭一人之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为了向国内读者及时提供高质量的译本,我们几名来自Oracle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了一个翻译小组,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努力攻关。杨中、朱波、吕学勇完成了其中的大部分工作:
杨中:本次翻译活动的倡议者和联络人,翻译了第2、4、8、9、11章并和朱波合作翻译了第15章;翻译了附录A并帮助李贺鑫翻译了附录B和C。
朱波:翻译了第1、3、5、6、10章并和杨中合作翻译了第15章。
吕学勇:翻译了中文版序、作者简介、来自全球的赞誉、绪言、致丽贾娜、致谢、技术审校者介绍、第7、12、16章和封底,还帮助分析、翻译了全书各章中的疑难句子。
此外,黄凯耀翻译了第14章,董志平翻译了第13章,李贺鑫帮助翻译了附录B和C。
此书的翻译过程中,翻译小组先读者之忧而忧,不放过任何一处疑点,常常为了把一条命令或一个参数彻底搞清楚而去查阅资料,与其他专家讨论,甚至和书的原作者越洋商讨。我们在测试环境下运行了原著中很多解释得不够清楚的脚本,并对运行结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比对。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原著中的一些内容可能使读者感到困惑,另外还有不少地方表述得模糊。对于这些,我们都尽可能地加了译者注。而对于发现的错误、不当之处或有争议之处,我们也大多同原作者进行过沟通,并尽力在译文中做了修正。
非常感谢理查德为此中文版写下了热情洋溢的序。他在美国普度大学读书时的校友,原摩托罗拉网络系统部中国研发中心总工程师、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阮祖望教授也为此译本写了推荐序。阮教授的序能让我们了解理查德的工作,也能让大家充分认识数据库性能调整与优化的重要性。
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王军编辑,他在此书编辑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热心、耐心和敬业精神令我们十分感动;李维杰编辑则做了大量具体的文稿处理工作。同他们合作,让人非常愉快!
陈长青、陈伟林、韩南、黄小满和刘亦龙等Oracle公司的同事,分别对书中的技术内容发表过他们的专家意见,为本书的翻译贡献了力量。
在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涉及西方生活和思想的问题,也困扰了我们整个翻译组。Jay Edwards和他的太太Nancy Edwards,还有Mary Dopart女士,对我们的问题做了不厌其烦的解答。另外几位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朋友也在这方面出了力,只是他们来去匆匆,想记下他们的名字来都未能如愿。在此我们由衷地感谢这些北美朋友的帮助!
翻译组的每个成员都深深地感谢我们的家人,他们陪伴我们走过了一段辛苦的历程。没有他们的理解与支持,本次翻译工作的成果是难以设想的。
理查德为我们的中译本作序时提起了赵云,称赞他“不仅重返敌阵救出了刘备的家人,也重返敌阵救出了张著。”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赵云和刘备大名的,来自大洋彼岸的理查德不仅知道他们,竟然还知道张著获救,他的博学、博爱及对中国的关注由此可见一斑。翻开史籍,其实张著也是位勇敢的将军,只是名气没那么大、欠了些磨砺而已。开疆拓土和御敌护国固然都少不得赵云那样浑身是胆的常胜将军,但更少不得一批像张著那样奋不顾身的中坚力量。广大的中国Oracle用户群,普遍依靠的正是“张著”这类敢打敢拼而大有潜力的青年将军,所以应该特别重视他们、重视对他们的锻炼和培养。如果今天的张著读过理查德数据库性能优化的书后受到启发,且自强不息,最终成长为赵云一样的大英雄,我们翻译组就可以开心地后读者之乐而乐了。
前言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第5维度像Exadata的磁盘空间一样广阔,但对于那些不相信它的人们来说,它就像是在计算机程序中遇到的无穷循环一样:来得太早了些,让他们措手不及。这第5维曾经仅仅是幻想中的维度而已,我们梦想着其中单个的数据库上就带有成百万TB的数据和载体。在那样的奇境里,开发人员编写的任何查询都不会因超时而受罚,也不会成为匿名kill -9命令的受害者;速度和磁盘空间都不再(那么)重要。这一维度现已成真,我把它称作“EB地带”吧!
无论我们是否喜欢,也不管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勇敢的新世界正朝着我们疾步走来。从8位计算和256字节内存访问中我们就看到了这个世界最初的微光。接下来,16位计算和64KB内存、1MB扩展内存Windows系统将这微光变成了更强的光焰。32位计算搭建起了GB SGA的殿堂,而正值我们昂首阔步迈向它之际,互联网的时代到来了,我们随之看到川流不息的万盏车灯把条条高速路照得通明。目前的科技已经发展到64位计算,并且要抛开32位互联网小天地留下的4GB最大寻址范围的包袱。在64位计算中,可寻址空间的理论极限(2的64次幂)已变为16EB(艾字节)或18,446,744,073,709,551,616字节(264字节)。而今,16EB(18后面跟着18个零)正凝视着我们,等待我们将其惊人的能力利用到贯穿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我们现在有的乃是EB级的数据库,而不再是TB级的了(1个EB是100万TB),11g数据库在规模上能够达到整整8EB!登录到PB级的SGA上面去吧,别再用GB级的SGA了(1个PB是1000 TB);这一跃可绝不止上了一级台阶,计算能力再也不是每18个月才翻一番(摩尔定律)了。我们并非只想从地球跃向月球,我们正在跃向天际,跃向遥远的恒星,跃向TB的100万倍呢!
直接可寻址 间接/扩展可寻址
4 位 16 640
8 位 256 65,536
16 位 65,536 1,048,576
32 位 4,294,967,296
64 位 18,446,744,073,709,551,616
Oracle以10g版和能够扩展到8EB(8EB或800万TB)规模的数据库引领我们踏上EB之地,不过那时并没有买家:哪怕是仅能容纳1EB的硬件,也还没有人能筹到足够的资金来买呢!有些客户把早期的PB级硬件在视频方面派上了用场,一些华尔街交易所在短线利得的领域里使用了TB级硬件,但购买EB级硬件的代价实在是太高了,犹如飞得太靠近太阳,就终归难免于难一样 。事实真相是:在过去的20年间,硬件公司未能跟上Oracle向前发展的脚步。
对Sun的收购使Oracle永远地改变了竞争格局,终于可以飞得靠太阳近些又不必担心被烤得焦头烂额了。网格计算把DBA铸成了钢铁侠(Larry可是在“钢铁侠2”里现了身的呦,如果您还未看过那部影片的话。小罗伯特·唐尼 甚至从他的工作站上访问Oracle网格,以确定坏蛋们所在的位置),这再一次印证了好莱坞梦幻与现实生活之间,相隔得并不似我们想象得那么遥远。连最后的决战都发生在Oracle圆顶大厦里,并以钢铁侠战胜坏蛋而告终(我们已经在计算机世界里看过这部电影,Oracle一次次地胜出)。Exadata和其他Oracle硬件(从第1章里略窥一斑,从第11章中了解详情)如今已与Oracle数据库设计、制造在一起,提供了让人们难以置信的容量和性能。您的未来无可限量,世界的未来无可限量!天空再也不是极限了:借助于Oracle 11g,您已经把它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Oracle是如何成就了这些的呢?他们会被其他公司赶上吗?假定您于1977年借助关系型数据库和Codd的非专利理念办起了公司,那是Codd所贡献的最佳理念了,而软件专利在当时尚未获得承认。1977年时Codd仍在IBM供职,而他的理念却帮助有史以来第一个商业化的关系型数据库在市场上打败了IBM。您从天底下最好的大学里聘用最好的人才,并使他们以悬梁刺股的干劲发愤工作;您付给他们双倍于其他公司里的年俸(若是销售,则要三倍的年俸了),但他们务必要兢兢业业、成绩卓然。您的首个客户是非商业性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于是安全成了您做事的特点:产品经过的各个途径都有安全性方面的考虑,每个产品开发人员的头脑中都有安全性的意识,Oracle智囊团中的每一份子都为了安全性的问题而煞费苦心。您最早的商业客户是美国银行和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所以您从一开始就知道该如何为大企业提供服务了。您比Sun晚8天上市,比微软早一天出山,而那两位总是跟在您的后面挑战强大的、连名字里都有“生意”二字的IBM 。那时的IBM,一统着财富1000强,一统着整个IT业,一统着大楼把角高级办公室里的那些CEO、CFO、CTO、CIO们(这些人都得让着IBM的高级销售三分)。但后来风向变了,新公司以新的IT能力迎击挑战,出现了互联网时代的4骑士:Oracle、Cisco、EMC和Sun。4骑士如今变成了3个,不久后可能还要变为一个。Oracle收购了Sun,新的一轮观念转换开始了:摩尔定律告诉人们说硬件的能力每18个月翻一番,但Larry的定律却说:“那不够快!”于是Oracle买下了Sun,并在两年之后推出了Sun有史以来最快的硬件。作为新的Sun“成员”,多线程T4芯片的速度是T3芯片的5倍,但那仅仅是硬件速度激增的开始(Oracle SuperCluster机器有4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由4片T4组成;每片T4有8核,每核有8个线程,总共有1200个线程)。新的SuperCluster机器和Exadata产品线一起,无疑使我们快上至少几千倍!硬件能力每18个月才翻一番的老黄历就不必再念下去了。有了Exadata扩展存储和压缩,可以将几百个这样的机柜串联起来达到8EB(当然得借助于压缩技术)。Oracle和Sun的结合还仅仅是个开始,有了新的T4 Sparc芯片,Exadata、Exalogic、Exalytics、StorageTek、PeopleSoft、Hyperion、TimesTen、MySQL、Java、JD Edwards、Tangosol、BEA及其他各路诸侯,好戏大概刚刚在开锣吧!
Oracle RDBMS的发展史
1970 Edgar Codd博士发表了关系数据模型的理论。
1977 Larry Ellison、Bob Miner、Ed Oates和Bruce Scott以2000美元的启动资金组建了Software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SDL)。Larry和Bob来自于Ampex,他们当时正负责一个代号为“Oracle”的美国中央情报局项目,Bob和Bruce着手于数据库方面的工作。
1978 美国中央情报局是他们的首个客户,而该产品并未在市场上发布。SDL更名为Relational Software Inc (RSI)。
1979 RSI的首个商业版软件上市——以汇编语言写成的版本2数据库(没有发布版本1,因为担心人们不愿购买首版的软件)。首个商业版的软件卖给了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那是市场上的首个商业RDBMS。
1981 生产了首个工具Interactive Application Facility (IAF),那是Oracle SQL*Forms工具的前身。
1982 RSI更名为Oracle Systems Corporation (OSC),接着又简化为Oracle Corporation。
序言
理查德·尼米克的书《Oracle Database性能调整与优化》在国际Oracle业界享誉多年,现在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该书最新版本(11gR2)的中译本。译者都是来自Oracle公司的技术专家,群英荟萃,各显其能;译文信、达、雅齐备,精彩纷呈。汉语读者会感觉很惬意,再也不必去啃原文了。
我和理查德是美国普度大学的校友。我1986年毕业于计算机科学系,他1987年毕业于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在美国,普度大学常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凡是有工程师的地方都少不了普度人的身影。人类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尼尔·阿姆斯特朗、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就都毕业于普度。
从普度大学毕业后,我去贝尔实验室就职,来到了芝加哥;而理查德本来就是芝加哥人,毕业后回家乡创办了终极软件资讯公司(TUSC),专门提供Oracle业务解决方案。那段时间里,我正负责主持旅美中国科学家工程师协会、北京大学美中地区校友会的活动,和各类企业、团体打交道比较多,知道理查德的公司被业界誉为“Oracle领域的海豹突击队”,是一支为很多企业用户解决了难题的攻坚队伍。凭借娴熟的技术和对商务的敏锐直觉,他带领着TUSC很快地跻身于Inc. 500强之列。Inc. 500强和人们更为熟知的财富(Fortune)500强不太一样。Fortune和Inc.都是美国最主要的商务杂志,但侧重点却不同:Fortune着眼于巨型跨国公司,Inc.则面向成长中的私营企业。所以,Fortune 500强排名看的是营业额,而Inc. 500强看的则是增长速度;在Inc. 500强中企业家个人所发挥的作用更为举足轻重。TUSC不仅成了Oracle的合作伙伴,理查德本人还荣任了国际Oracle用户协会的会长。2007年,母校普度大学给理查德颁发了“杰出电机与计算机工程师奖”。这是普度每年只颁发给五、六名杰出校友的荣誉,曾获此殊荣的华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前所长李国杰,以及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的高通公司副总裁厉隽怿。
理查德一向重视“品格”,强调品格和创新、才能、知识一样,是把企业在业务和技术两方面都引向成功的关键因素。没有品格就好像没有灵魂。很多技术专家创新、才能、知识俱备,唯独忽略了品格,以致难成大器。以他的见识,理查德把优秀的品格归纳为:诚信、自制、主动、无私、热情、道德勇气、生理勇气、坚忍不拔和灵活变通等多重维度。这些名词,皆为大家所熟知,然而知易行难。理查德结合杰出人物的生活经历深入分析品格的重要,使这部分内容成了美国Oracle用户大会上最受欢迎和重视的主题之一。在为本书中文版所写的序言里,他历数中华历史先贤,并以西方的品格标准衡量这些先贤的言行,结果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按西方的价值观和品格观来评判,中华先贤同样是了不起的。理查德的话激励我们,要像中华历史先贤那样重视和发展品格,即使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数据库工程技术人员也绝不例外。只有这样,我们赶超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努力才不会徒劳无功。
技术,一般说来都有两个层面:有人工智能可以取代的,也有人工智能取代不了的。后者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更像是一种艺术。这就是当我们谈论知识产权时,为什么把已有的技术称作Prior Art的原因;而要说明某产品具备了最新技术时,我们用State-of-the-Art这个词来描述它。很多厂商把自家的产品标榜为Turn-Key System,意思是用钥匙一拧就好使,用户大可不必操心如何安装使用。而像数据库这样的复杂系统,Turn-Key其实是不可能的,调优势在必行,而且无法用人工智能完全取代。既然是艺术层面的技术,大师和工匠之间就有着天壤之别了。作为一代Oracle调优大师,理查德的经验是其他书籍不可替代的。他在绪言中说“如果通读全书并应用其内容,您将跻身于最顶尖1% Oracle调优专家的行列。”这好像是个充分条件。我来补充一句必要条件吧:如果您想跻身于最顶尖1% Oracle调优专家的行列,那就得通读全书,领悟其精髓,并应用到您的工作实践中去。
阮祖望
原摩托罗拉网络系统部中国研发中心总工程师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
中 文 版 序
不久前我走访了中国,到2013年7月于上海举行的Oracle全球大会上演讲,还在珠海及上海的很多公司里做了演说。几年前我就在北京、上海和杭州做过演说。我体会最多的一点乃是中国的很多公司里都有Oracle方面的领路人,通过在大银行、证券交易所、电信业、电子商务业、物流业、制造业和我所见到的许多其他行业里运用Oracle的最佳技术,这些领路人正在将亚洲推向加速发展和令人振奋的未来。他们成功的秘诀乃是以训练有素的Oracle技术专家来应用Oracle的技术,而在业务和技术两方面都不断成功的关键乃是将创新、才能、知识和品格四者融为一体。很多出色的技术专家具备了其中的前三者,却忘记了发展这第四者。而正是品格促动了持久的变更,这些变更使所有人都能受益,而不仅仅是使少数人受益。在Oracle内部我看到了很多这样的领路人,与此同时我看到很多管理人员、DBA和开发人员利用Oracle的技术来为他们自己的公司创造业务优势,我还看到用户组领路有方,教会人们使用数据库一体机、Oracle Database 12c、Oracle融合中间件及融合应用,等等。
中国历史上,展现伟大品格的故事和真实人物比比皆是。孔夫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蔺相如所展示的,不仅有完璧归赵的诚信,还有原谅廉颇的道义上的勇气。感觉岁月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来看看苏武的生理之勇:他宁肯以皮衣上的羊毛、草、雪和鼠类充饥,也不肯向敌人屈服。我们可以看到花木兰将军的自我控制力及她对父亲的极度尊重。刘备热心招募关羽和张飞的远见令人叹服,聘请大战略家诸葛亮时他也领导有度。孙子的用兵原则举世闻名,他同时还阐明了力量来源于智慧、人道、诚信和纪律。来自芝加哥大学的李政道生于上海,在我的老家芝加哥,大家都知道这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学识。诸葛亮作为战略大师的智慧有口皆碑,而他又因睿智、冷静、忠心和富于革新精神而著称于世。在杭州,李清照对其亡夫的敬重为世人所共知 ,她也因自己的诗词大作而闻名于世。我们都希望具有如赵云一般的忠实,他不仅重返敌阵救出过刘备的家人,也重返敌阵救出过张著 。赵云一次次地向我们展现了品格的魅力。孔融4岁时就表现出无私的品质,把最大的梨让给了哥哥。他会因机智而闻名,亦将非常成功。请求蔺相如宽恕的时候,廉颇这样了不起的将军表现出了谦恭和有深度的品格。若像这些各界的领路人一样发展品格,则技术知识将与品格相辅相成,使我们所做的一切产生持久的影响。这种有深度的品格造就了挺过严峻考验、坚持到胜利的韧劲,正像孙中山医生 在战胜挑战、使自己成为中国的共和之父及首任总统时所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那样。他的话:“四海一家”表明他预见到了未来实现全人类伟大目标时全球范围内的大团结。坚韧乃心灵之力量,使您能够借助勇气和品格来挺过痛苦和逆境。努力构建自己品格的时候,应时时扪心自问:倘若这些领路人们置身于您所面对的挑战之中,他们又将如何作为呢?于是您就能够像他们那样在生活中胜出了。
清华大学出版社在中国出版界独占鳌头,由他们来做出版商,我十分感谢并感到非常荣幸。我要感谢那些将我的技术著作翻译成汉语的人们,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我才能成功和胜出。若非他们出色的技术能力及品格,您可能就读不到这部书了,所以他们的确是送了份大礼给您!我要感谢吕学勇,他在此项工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正是学勇邀我出面来华演讲,并借此来对他的国家产生影响的。他是很具才干的Oracle专家,还是位做任何事情时都充分体现出品格魅力的绝佳领路人。学勇翻译了本书中的好几章。我还要感谢这绝佳的翻译团队。在中国,杨中是位出色的领路人,也是您所能遇到的最聪明的Oracle技术权威之一;朱波是卓越的技术专家,也是极好的而又富于热情的人。杨中和朱波也翻译了书中的很多章。黄凯耀、董志平和李贺鑫在本书的翻译上也花了时间,使得您能在最高的层面上欣赏和学习Oracle。见到他们时,别忘了感谢这些Oracle的领路人啊!
在中国,我有幸遇到了很多友善的人。Oracle全球大会上,有人帮助我找到了分会场,也有人感谢我来分享技术题材。即便是周末去天主教堂的时候,我也同样受到了基督徒伙伴们热情的接待。我由衷地感觉在中国所做的一切都受到欢迎,而这或许正是中国将持续地与世界分享的伟大之处吧!中国了不起的传奇和领路人不仅使它自己获益,而且使全世界都获益。我们在一起将能成就许多大事!!
媒体评论
''Rich continues to be one of the foremost authorities on tuning the Oracle Database. His collection of tuning tips and tricks is a must-have for any database professional. ''
—Judy Sim, Chief Marketing Officer, Oracle
“理查德一直都是数据库性能调优领域中最杰出的权威之一,他所收集的调优技巧和诀窍是数据库专业人员务必要掌握的。”
—Judy Sim,Oracle首席营销官
''Another 'must hav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Oracle professional. Rich's books provide invaluable insight that allows you to get the most out of Oracle and push it to the limit and beyond. ''
—Matt Swann, Vice President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Amazon.com
“这部新书是Oracle专业人士所必备的技术参考手册。理查德的书提供了无价的洞察力,使您能从Oracle中获取最大的收益,并把获取到的东西发挥到极限乃至超限。”
—Matt Swann,亚马逊软件开发副总裁
''This is a timely update of Rich's classic book on Oracle Database performance tuning to cover hot new topics like Database 11g Release 2 and Exadata. This is a must-have for DBAs moving to these new products. ''
—Andrew Mendelsohn, Senior Vice President, Oracle Database Server Technologies
“这是对理查德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之经典著作的及时更新,以涉及诸如11gR2版数据库和 Exadata 等最新的热门课题。此书是行将使用这些新产品的DBA们所必备的。”
—Andrew Mendelsohn,Oracle数据库服务器高级副总裁
''Packed with tips and tuning tricks, Rich draws from a lifetime of Oracle experience. This book is essential reading for every Oracle DBA who wants to stay current with the nuances of Oracle Database performance tuning. ''
—Sohan DeMel, Vice President of Product Strategy, Oracle Corporation
“这本书汲取了理查德毕生的Oracle经验,充满了各种调优的技巧和诀窍。对于每个力求对 Oracle 数据库性能优化领域里任何变化都了如指掌的DBA而言,此书是他不可或缺的读物。”
—Sohan DeMel,Oracle公司产品战略副总裁
''Rich makes most complex concepts in Oracle simple and interesting. His deep passion to educate everybody is unique in all his books. I remember 12 years back when I started learning Oracle reading Rich Niemiec books, and even today I consider his books the most reliable source in decision making. No DBA library in this world is complete without Rich Niemiec books. ''
—Shiv Iyer, Founder & CEO, Ask DB Experts, Bangalore, India
“理查德把Oracle中最复杂的概念变得简单而有趣,他的著作里有一种深切和独特的诲人不倦的热情。12年前初学Oracle的时候读到了他的书,而今我依然把他的书作为决策时最为可靠的依据。如果天下哪个DBA文库里少了理查德·尼米克的著作,那它就不是个完备的文库。”
书摘
11g R1 & R2新特性介绍
(针对DBA和开发者)
首先我要说明: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初级和中级水平的Oracle专业人士了解Oracle系统及更好地优化它。后面的章节里也介绍了不少专家主题,但首要的任务却是协助那些被性能问题折磨得很沮丧的专业人士,他们正寻求着改善数据库性能的简单诀窍。本书的目标很单纯:提供一个装满此类诀窍的弹药库,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您都可以运用它来使系统快起来。
自本书的9i版始,第1章成了讲述新特性的一章(介绍很多调优时最常用的新特性),并获得了很多读者的喜爱。介绍新特性这一章既然如此受欢迎,我就继续把Oracle 11g的新特性介绍作为本书的第1章来写吧(从Exadata的范式转换开始)。其余的章节中,难度循序渐进并提供了大量调优的诀窍,以对您的调优之旅有所帮助。我确信,您可以在本书中找到一些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找不到的信息。
如果您希望仅读一章就能得到优化数据库的方法或者一揽子方案,那么我提供具有如此特点的两章给那些没有时间通读本书的读者。头一个是介绍Statspack和AWR的第14章(Statspack是免费的,但AWR的功能更强):这是两个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工具,包含了大多数专家所最常用的脚本,专家们在使用V$视图和X$表优化系统时调用这些脚本(第12和13章中介绍了V$视图和X$表)。第14章花了我很长时间才写成,时间主要花在了更新闩(Latch)等内容和互斥(Mutex)的新内容上。另一个包罗万象的优化章节乃是介绍企业管理器(Enterprise Manager,包括数据库控制器和网格控制器)的第5章。企业管理器提供了图形化的方法来优化您的系统,包括许多用于RAC系统和大规模网格控制的特性。企业管理器为您提供了极佳的、以单一界面来查看和优化多个系统的能力。
简言之,第1章要讲的是Oracle 11gR1和R2中一些令人感兴趣的新特性。许多新的和改善了的特性都包含在这个版本中。Oracle 11g的目标不仅仅是创造一个更健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时还要简化安装和管理的工作,以提高可用性。这种趋势从Oracle 9i就已经开始,在10g里得到延续,在11g中进一步延续下去。Oracle的战略方向就是提供一个完全集成的功能集合,来取代数据库管理员们用以管理他们环境的第三方软件。本书并不会对本章中列出的所有新特性作详细介绍(因为有些特性与优化并无直接的关系,而且本书的篇幅也有限制)。尽管如此,为了使读者对11gR2有个整体印象,我想还是需要这么一章来介绍一些好的特性,而不管它们是否与优化有关。
本章中所涉及的新功能包括:
轮到Exadata出场了!
高级压缩
自动诊断信息库(Automatic Diagnostic Repository,ADR)
自动共享内存管理(Automatic Shared Memory Management,ASMM)的改进
ASM(Automatic Storage Management,自动存储管理)的改进
自动SQL优化
数据卫士(Data Guard)的增强
数据泵的增强(压缩、加密、传统模式)
增强了的统计信息
闪回数据存档
健康情况监控
事件打包服务(Incident Packaging Service,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