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p>
《大学生体验式生涯管理》充分体现了生涯管理的重要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其突出特点是每一章都配有相应的体验式学习的内容和途径,旨在帮助学生针对不同的生涯管理内容进行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从而提升生涯管理的实效。本书将生涯管理理论与体验式学习方式有机结合,形成完整、全面、连贯的教学体系,并融于大学四年的教学中,能让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每一个环节和整个流程都了然于胸。本书也是云南财经大学实施“生涯规划与体验教育”课程12年来教学和实践的总结。本书由陆丹、何萍、段春锦编著。</p>
内容简介
《大学生体验式生涯管理》充分体现了生涯管理的重要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其突出特点是每一章都配有相应的体验式学习的内容和途径,旨在帮助学习者针对不同的生涯管理内容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从而提升生涯管理的实效性。
《大学生体验式生涯管理》适用于高校作为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类课程的教材,也适用于追寻自身生涯发展的职场人士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管理。
目录
序
前言
教学建议
第一章大学生体验式生涯管理
第一节生涯与生涯管理
第二节大学生生涯管理
第三节大学生体验式生涯管理概述
第四节体验式生涯管理在高等教育中的实施
第二章生命健康意识管理
第一节生命健康的诠释
第二节关注生命健康
第三节案例与思考
第四节本章之体验式学习
第三章生活能力管理
第一节生活能力的诠释
第二节目标管理
第三节压力管理
第四节冲突管理
第五节时间管理
前言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有许多东西要学,有许多事情要做,只有明确大学阶段生涯发展的任务和重点,并为之积极努力奋斗,才能为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好铺垫、增添价值。根据舒伯生涯发展论的阶段划分,大学阶段处于探索期的过渡和尝试阶段;按照本书的观点,大学阶段是职前生涯的最后阶段,是连接职前生涯和职业生涯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生涯管理其实就是职前生涯管理,也是对职业生涯的尝试和过渡。如果将人生比作是一件工艺品打造和展示的过程,那么大学时期则是这件工艺品基本材质的完善和定型阶段,是塑造工艺品完美品质的前提条件,将为下一步工艺品的精雕细琢奠定基础。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打好基础,个体的职业生涯必然会受到影响,将削弱个体未来职业生涯的成就感,甚至损害其今后人生的幸福。
本书是对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12年来实施《生涯规划与体验教育》课程教学和实践的总结。本书将生涯管理理论与体验式学习方式有机结合,形成完整、全面、连贯的教学体系,并融入大学四年的教学,能让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每一个环节和整个流程都了然于胸。
黄天中教授所著的《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同时非常荣幸和感谢的是,黄天中教授不但对本书的编写过程给予指导,还在百忙之中为本书写序。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太多人的鼓励与支持。特别感谢云南财经大学校长熊术新教授在百忙之中给予学术上的指导。感谢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刘尔思教授多年来带领本编写团队在该领域的探索和研究。感谢王荣党老师、朱文老师、杨秀伟老师、潘雪冬老师、段云龙老师、余泳老师、杨文华老师、李艳老师、邹兰老师、干文老师平日里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高伟编辑和赵陈碑编辑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所给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使得本书得以顺利按时出版。
本书的编写,段春锦、何萍完成第一章,王婧完成第二章,周稳云完成第三章,王晶完成第四章,陆丹、方素祥完成第五章,段静琰完成第六章,陆丹、刘志华完成第七章,范志辉、徐小君完成第八章,陆丹、段春锦完成本书框架的构建,陆丹、何萍完成本书的统稿和校对工作。本书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和研究资料,书后列出了主要参考文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缺陷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赐教,以便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编者
2013年3月
序言
当我看到这本新书的书名《大学生体验式生涯管理》时,觉得应先就生涯规划与生涯管理的区别做一下说明。对“career”一词的翻译,尚未形成定论,目前采用较多的译名有如下几个:生涯、职业前提、事业、职业生涯、生计、前程等,我认为“career”译作“生涯”为宜。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与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此表露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组型。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的角色包括:儿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配偶、父母、退休者等。生涯规划(career management),是一个人尽可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智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助力的前提下,做好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帮助自己适得其所。所以,生涯规划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涵盖了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结束。而职业生涯,是作为整个“生涯规划”的一个阶段,是整个生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职业生涯具体来讲就是人在一生当中所从事的工作,具体指的是职业、创业、事业、志业。不难看出,职业生涯和生涯规划是一体的两面,职业生涯是方向,生涯规划是基础。本书将career management译作“生涯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个人生涯过程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涯管理的管理者是个人,管理的对象是个人的整个生涯过程。生涯管理实质上就是一种自我管理,就是个体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
自2007年我所著的《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2009年著的《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的中文版相继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我受邀参加中国教育部主办的“2010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国际学术研讨会”,讲授“生涯规划”。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的时候,记者把文章的标题定为《生涯规划登陆大学课堂,这门课程该来得再早点》……“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其实与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殊途同归之实,它是这些课程的综合,也是把这些课程落到实处的教育。
生涯规划注重个人素养的建立、态度的调试、观念的更新,以及个人能力的提高。这在本书中也有提及。例如,本书第二章“生命健康意识管理”,帮助读者认识生命,认识我们自己的身体与心理,以便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善待自己;第三章“生活能力管理”,帮助读者科学地树立目标,学会管理自己,提高生活能力,掌握生活技能;第四章“公民意识管理”,帮助读者进行公民塑造,培养社会责任感;第五章“人际技能管理”,帮助读者建立感情账户,管理好人际关系网络;第六章“终身学习”,帮助读者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生涯规划历来坚持,在我们的一生中,对自己、对工作特性的了解,对别人、对环境的了解,也就是要树立“知彼”“解己”的观念,“知彼”是一种方法,“了解别人、了解环境”的目的是帮助自己找到应对的办法,达到“解己”的目的,从而快乐自己。这部分内容在本书的第七章“职业探索”和第八章“创业探索”中有相关阐述。
本书的出版,让我回忆起很多往事。1984年,我任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副校长时就开始与当时的中国商业部合作办学,引进了美国的第一门MBA课程,在当时的天津商学院(现天津商业大学)及后来的天津财经大学开设。2001年,我又将“生涯规划”“体验教育”课程引入中国,并在与美国纽约州库克大学合作的四所高校(天津科技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温州大学以及集美大学)中开设和实施,一晃已经走过12个年头。我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在中国为学生讲授“生涯规划”课程,彻夜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的场景,学生们激动、兴奋、求知、收获的眼神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并一直勉励着把教育工作作为志业的我继续前行。
12年来,在云南财经大学书记汪戎教授、校长熊术新教授的指导和关怀下,在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刘尔思教授的带领下,我在该院组建了生涯体验教学团队,并通过“引进—整合—创新—本土化”,探索出一套有中国元素、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模式,同时将课程命名为“生涯管理与体验式学习”。所有的教授、老师、职员秉承库克大学“体验教育领航者”的特色,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四年全程化的生涯体验教学活动:学生们在操持家务、为父母捶背揉肩、为爷爷奶奶洗脚的“亲情体验”过程中,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不易与亲情的弥足珍贵;在社团组织的丰富且富有个性的活动体验中,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以及领导力和执行力;在“营利”和“非营利”组织体验中,掌握了一些组织运营规律,学着处理与同事和上下级的关系,并找到自己的职业兴趣;在与外教随意自在的沟通中,提高自己的英文能力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我们试图让学生干中学、错中学、玩中学,最终获得领悟和成长。他们以我的“天中小语”中“别看我一时,且看我一世”为信条来勉励和激励自己,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活在当下,活出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品质。我曾经给过他们这样的评价:库克大学百年的体验教育理念在云南财经大学开花结果,创新发展。
本书的出版,是云南财经大学国际工商学院这个团队多年从事本工作具体绩效的体现,在与他们一起教学合作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是务实的,是秉承教育是良心事业而为学生做好教育和服务工作的一个群体。我想,有了他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他们”,我们的学生将会“成为我自己”,并学以致用,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我们会一起,帮助每一位值得帮助的学生!
我们会一起,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
美国纽约州库克大学教授兼合作办学项目中国总校区行政校长
华侨大学董事会海外董事,教授,生涯管理博士生导师
黄天中敬上
2013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