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How to Think Logically(2nd Edition)
- 原出版社: Pearson
- 作者: (美)加里.西伊(Gary Seay) 苏珊娜.努切泰利(Susana Nuccetelli)
- 译者: 廖备水 雷丽赟 冯立荣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27452
- 上架时间:2013-5-29
- 出版日期:2013 年6月
- 开本:32开
- 页码:303
- 版次:2-1
-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 哲学 > 逻辑学


【插图】

编辑推荐
简明、易懂、有趣的逻辑思维入门读物,全面分析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非形式谬误。
逻辑思维是处理日常生活中难题的必备能力!
掌握它,不仅思维更理性,决策更优质,还可以识破他人的谎言和诡计!
逻辑就是“绝对的真理”或者“绝对真理的绝对形式”。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黑格尔
内容简介
逻辑可以说是关于思维的思维,它最大的用途在于训练思维,使人在头脑中得到真正纯粹的思想。它在强调技巧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是可以通过具体实践来提高的。
《逻辑思维简易入门(原书第2版)》是一本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入门读物,涉及主题十分广泛,专为并未接触过哲学或逻辑思维的读者而设计,行文简易、直接,专业术语数量降至最少,符号也较简单,兼具可读性、严谨性和准确性。
逻辑思维的一些实际用途
刑事诉讼:被告是否有罪?我们如何提供不在场证据?
日常问题:哪所学校最好?孩子应该去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
科学难题:如何选择两个同等充分但却相反的科学理论?
哲学问题:身体与心灵是同一回事吗?
道德问题:安乐死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堕胎呢?
政治决策:这次大选我应该投票给谁?
作译者
苏珊娜·努切泰利(Susana Nuccetelli),明尼苏达州立圣克劳德大学的哲学教授。她在认识论和语言哲学方面的文章曾在《分析》、《美国哲学季刊》、《元哲学》、《哲学论坛》、《探索》以及《南方哲学杂志》等刊物上发表,编写及出版了多部哲学著作。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推理的构成
第1章 什么是逻辑思维?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它 2
推理的研究 2
逻辑和推理 4
什么是论证 7
重构论证 10
论证和非论证 16
第2章 用逻辑思考 用心说话 20
理性接受度 20
理性接受度之外 24
从思维到语言 26
间接使用和比喻语言 32
定义:解释不清楚的语言 34
第3章 信念的优点 39
信念、负信念和不做回应 39
信念的优点和缺点 42
准确性和真 43
合理性 45
前言
《逻辑思维简易入门》可以指导我们分析、解释和评估论证。它旨在帮助学生区分好的推理和坏的推理。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专门讲解论证的识别与构成。第1章介绍分析论证的方法,重点是论证的识别以及推论的形式和非形式方法的区分。第2章详细考察了建构论证的语言,研究了逻辑力量、语言价值、修辞力量、语句类型、语言使用以及定义。第3章考察了陈述的认知层面,陈述是推论的主要构成部分。该章解释了在如果说话者真诚且称职,那么他们所说即是所信的预设下,信念认知层面的优点和缺点都会影响陈述这一观点。第二部分专门分析演绎和归纳论证,主要区分了学生应该能识别的分属两类论证的不同子类。这一部分还讨论了宽容性和忠实性原则,拓展论证、省略三段论以及四类规范性论证。第三部分为学生展示思考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层次混淆会如何导致有缺陷的推理,指导他们识别20种最常见的非形式谬误。第四部分由第11~14章构成,详细研究了命题逻辑确定有效性的基本程序,以及传统三段论逻辑中简化的有效性证明方法。学生在这一部分所学到的将远远超出第5章的内容。
依据培生出版社推荐的匿名评审以及使用本书的哲学家们的建议,我们在《逻辑思维简易入门》(第2版)中做了很多修改,包括:
为了更好地介绍论证这一核心主题,我们重写了第1章。本书中非论证的内容现在包括解释、条件句、虚构话语。
第2章在讨论了语言的比喻意义和间接使用问题之后,比较简明地介绍了定义理论。除此之外,还研究了语句类型、结合语言的使用,讨论了言语行为理论并对其进行了详细且及时的研究。
第3章较明晰地讨论了矛盾与一致性问题。
第1版第4章中的“评价性推理”细化为伦理、法律、美学、审慎规范和论证。
本书在说明非形式谬误的过程中列举了许多新的、不同难易程度的实例,及时更新了第1版中的例子。
本书扩充了每章习题,并增加了新题型,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训练。因此,教师在做课堂讨论或布置课后作业时都拥有更丰富的选择空间。
我们简化了本教材的内容编排,因此,它可以更好、更经济地帮助教师达到如下目标:教导学生如何培养批判性推理技能。遵循评审反馈的意见,如果还要讲解逻辑学的内容,那么在15周内根本没有时间使用第1版所设计的“哲学角”部分,因此,第2版去除了这部分内容。新版引用的哲学理论极少,即使用到,也是结合非形式逻辑的内容一并讨论。
第2版仍然保留了前一版的许多特色。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有益于教学的工具,既包括更多的习题,又包括学习上的问题以及关键词。书后附有重要术语的详细列表。
感谢培生教育集团的编辑Nancy Roberts和本书的项目经理Kate Fernandes,特别感谢培生的主编Dickson Mugslewhite,他在推出这一版的关键点上提出了有见地的指导性意见。同样感谢培生集团选择的评审哲学家们的批评。那些关于第1版的批评尽管很尖刻,但总是一针见血,正是它们造就了这本优秀书籍的面世。
媒体评论
逻辑思维或者非形式逻辑思维,是致力于推理研究的哲学分支。虽然在这一点上它与其他哲学和科学学科相同,但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例如,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也研究推理,但它们主要关注处于推理底层的心理和生理过程。相反,逻辑思维侧重于此类过程的结果,即推理过程中信念以及构成信念的要件之间的某种逻辑关系。它也关注陈述之间的逻辑关系:当说话者真诚且称职时,这些陈述就表达信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推论或论证
就逻辑思维而言,推理(reasoning)由逻辑关系构成。最突出的一种关系是:一个或多个信念被用来支持另一个信念。这种关系被称为推论(inference)或论证(argument),当推理或论证主体使用一个或更多信念支持另一信念时才会获得。推论可以是强的、弱的或者不成立的。一个强推论就如:
例1—1所有鲸鱼都是哺乳动物,并且莫比·迪克是鲸鱼,因此,莫比·迪克是哺乳动物。
例1—1是一个强推论,这是因为:如果作为依据的信念(“所有鲸鱼都是哺乳动物”,并且“莫比·迪克是鲸鱼”)是真实的,那么它们要支持的信念(“莫比·迪克是哺乳动物”)也一定是真实的。但是请看例1.2:
例1—2没有来自佛罗里达的橘子是小的,因此,没有来自美国的橘子是小的。
在例1—2中,信念之间的推论是弱逻辑关系,因为被提供的这个原因(“没有来自佛罗里达的橘子是小的”)可能是真实的,但是它要支持的信念(“没有来自美国的橘子是小的”)是虚假的。不过,例1.2还不是最糟的情况。在一些尝试性的推论中,用来支持另一个信念的某个信念或多个信念可能并不能达到目的。如:
例1—3没有橘子是苹果,因此,所有榆木都是树。
在例1—3中,因为“因此”出现在两个信念之间,所以很明显“橘子不是苹果”被用作“所有榆木都是树”的一个原因。但它实际上却不是。虽然这两个信念恰好都是真的,但它们之间的推论关系不成立。再来看一个不成立的推论,这次涉及虚假的信念:
例1—4所有律师都是瘦的,因此,现任教皇是中国人。
因为在例1—4中,两个信念之间毫无关系,因此它们都不能支持对方。和例1—3一样,推论不成立。
推论的成立和不成立是逻辑思维的主题。现在让我们更具体地看看逻辑思维是如何展开这个主题的。逻辑和推理逻辑思维的维度
推论是推理过程中信念或思想之间最根本的逻辑关系。逻辑思维研究这种逻辑关系以及其他逻辑关系,并着眼于:
(1)描述推理的模式。
(2)评估决定推理好坏的特征。
(3)制定能最大限度地解释好推理所具有的特征的规则。
上述每一项任务都可以看作逻辑思维的一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描述逻辑关系,其首要任务就是辨认推论的共同形式。第二个维度区分这些关系中好的和坏的特征。第三个维度制定充分推理的规则。规则能够帮助我们充分重视好推理(极度轻视坏推理)所具有的特征。三个维度及主要任务的构成如图1.1所示。
了解这些维度对推理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第三维度尤其关系到我们推理的可靠性,因此很有实用性或现金价值。它的实际价值就在于其制定的用来切实改进推理的规定。但这个维度要依靠另外两个维度,因为对充分推理有帮助的规则要求对推理确立的普通逻辑关系有精准的描述(如推论),并且还要求有足够的标准来确定逻辑关系成立或不成立的特征。
形式逻辑
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就是通常所知的非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与形式逻辑(哲学的另一个分支)都研究推论以及其他逻辑关系。但是在研究范围和方法上有所不同。形式逻辑又称为符号逻辑。为了从作为公理的公式中推导出定理(像数学证明方法那样),它发展出了自己的形式语言。
书摘
《逻辑思维简易入门》可以指导我们分析、解释和评估论证。它旨在帮助学生区分好的推理和坏的推理。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专门讲解论证的识别与构成。第1章介绍分析论证的方法,重点是论证的识别以及推论的形式和非形式方法的区分。第2章详细考察了建构论证的语言,研究了逻辑力量、语言价值、修辞力量、语句类型、语言使用以及定义。第3章考察了陈述的认知层面,陈述是推论的主要构成部分。该章解释了在如果说话者真诚且称职,那么他们所说即是所信的预设下,信念认知层面的优点和缺点都会影响陈述这一观点。第二部分专门分析演绎和归纳论证,主要区分了学生应该能识别的分属两类论证的不同子类。这一部分还讨论了宽容性和忠实性原则,拓展论证、省略三段论以及四类规范性论证。第三部分为学生展示思考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层次混淆会如何导致有缺陷的推理,指导他们识别20种最常见的非形式谬误。第四部分由第11~14章构成,详细研究了命题逻辑确定有效性的基本程序,以及传统三段论逻辑中简化的有效性证明方法。学生在这一部分所学到的将远远超出第5章的内容。
依据培生出版社推荐的匿名评审以及使用本书的哲学家们的建议,我们在《逻辑思维简易入门》(第2版)中做了很多修改,包括:
为了更好地介绍论证这一核心主题,我们重写了第1章。本书中非论证的内容现在包括解释、条件句、虚构话语。
第2章在讨论了语言的比喻意义和间接使用问题之后,比较简明地介绍了定义理论。除此之外,还研究了语句类型、结合语言的使用,讨论了言语行为理论并对其进行了详细且及时的研究。
第3章较明晰地讨论了矛盾与一致性问题。
第1版第4章中的“评价性推理”细化为伦理、法律、美学、审慎规范和论证。
本书在说明非形式谬误的过程中列举了许多新的、不同难易程度的实例,及时更新了第1版中的例子。
本书扩充了每章习题,并增加了新题型,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训练。因此,教师在做课堂讨论或布置课后作业时都拥有更丰富的选择空间。
我们简化了本教材的内容编排,因此,它可以更好、更经济地帮助教师达到如下目标:教导学生如何培养批判性推理技能。遵循评审反馈的意见,如果还要讲解逻辑学的内容,那么在15周内根本没有时间使用第1版所设计的“哲学角”部分,因此,第2版去除了这部分内容。新版引用的哲学理论极少,即使用到,也是结合非形式逻辑的内容一并讨论。
第2版仍然保留了前一版的许多特色。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有益于教学的工具,既包括更多的习题,又包括学习上的问题以及关键词。书后附有重要术语的详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