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蓝色巨人 转型传奇深度剖析
转型六要 助力企业再创辉煌
转型是一项性命攸关的事业,更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挑战。大象转型的难点在于其体量和惯性,也在于随影响力而来的社会责任。成功的转型更接近于艺术,不成功的转型则是一场灾难,对企业,也对企业家,甚至殃及客户和员工。成功转型需要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和企业级的系统思维,也需要良好的基础管理和执行力。对此,作者升华归纳出“转型六要”:商业模式、运营模式、战略、创新、领导力和企业文化,并以这六个互为支撑的关键因素构成“企业转型模型”。作者认为,领导力和创新是转型的引发因素,战略和企业文化是转型的成就因素,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是转型的核心。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我们正在面对一个极不稳定、日益复杂的环境,企业经营是生死之战,从优秀到卓越的企业都是那些能够在关键时刻处理好转型与持续增长关键问题的企业。GE、英特尔、三星、华为等优秀企业无不是通过产业转型持续获得成功的,而在那些成功转型的企业中,IBM的转型堪称教科书一般经典。
IBM在过去二十年中进行的企业转型,不仅使自身走出了当年濒于破产的困境,而且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业务,甚至重新定义了IT产业,在世界企业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IBM的成功经验对于正在转型之路上探索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而言,无疑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作者结合自己在IBM超过十年的工作经验和历练,以及在国内大型企业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的“转型六要”模型,对理解和学习IBM的转型之路,极具启发和帮助。其框架和方法也被诸多企业所借鉴,成为中国企业转型实践的理论参考。
作译者
1970年出生,毕业于重庆大学自动化系, 并获得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作者拥有丰富的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的管理实践经验,现任GE(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副总裁、西北区总经理、GE中国创新中心(西安)总经理。曾在IBM(中国)有限公司任职十年,担任过众多重要职务。曾经担任过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陕鼓集团副总经理,负责企业的战略转型和市场营销。作者还受聘于国务院国资委,是“央企从国内一流到国际一流”项目组的专家成员。
除工作之外,作者专注的研究领域集中在企业战略转型、企业变革管理和创新管理,另外在企业战略绩效管理、领导力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上也有很多研究及实践心得。 作者曾任多家企业的管理顾问和企业教练,在辅导企业转型和变革以及创新领域有多年的实践经验。
目录
第2版推荐序 陈春花教授
第1版推荐序一 汪应洛院士
第1版推荐序二 白立新博士
第一章 大象的新舞步 / / 1
全新的蓝色巨人 / / 3
IBM的“五年计划” / / 4
财务数字后面的转型故事 / / 6
业务组合杠杆的魔力 / / 8
IBM的转型之旅 / / 10
IBM的转型方程式 / / 15
向高价值业务转移 / / 15
投资于高成长领域 / / 17
转变运营模式 / / 18
构建转型的软基础 / / 22
延伸与联想 IBM转型的启示:引领转型,还是被迫转型 / / 23
第二章 与大象共舞 / / 27
中国企业的转型拐点 / / 29
宏观环境的根本变化 / / 29
产业结构的深层变革 / / 30
序言
陈春花教授
勇敢的转型与宝贵的经验
很高兴看到《与大象共舞》又出了第2版,这说明在普遍浮躁的市场上,真知灼见还是能够得到认可和欣赏的。
毫无疑问,IBM是很多行业的标杆。作为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其管理智慧值得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有识之士进行谦虚谨慎而又诚惶诚恐的剖析,其转型经验更是智慧的结晶。这种智慧结晶的提取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好在本书作者许正先生是难得的具备此能力的人士。
许先生在IBM有超过十年的历练,又在大型国企领导过企业转型,经历十分难得。更难得的是,他是一个有心人,细细琢磨,深深思索,不是瞎子摸象,更不是管中窥豹,而是一个系统级的分析师。他同时又是一个好老师,能够将所思所得条分缕析,娓娓道出,这让本书既富有启发又很好看。当然,我还有除此之外的期盼,希望他能把目前在GE的珍贵经验贡献出来,并与之前的知识做一个对比研究,这将不论对研究者还是对管理者来说,都是难得的福音,让我们翘首以盼。
今天,转型的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2008年以来的寒潮愈演愈烈,这场大风暴已经改变了企业生存的环境。好的企业家能够一叶知秋,差的企业家只能等待切肤之痛,目前恐怕连最迟钝的企业家也高兴不起来了。试想一下,你的企业的市场定位是否发生了改变?客户需求是否已经今非昔比?所处的产业结构是否已失去平衡?供应商是否已不见踪影或牛气冲天?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不少人已经弃船逃生,顽强支撑的船长们责任更为重大,不能仅以身免,还要拯救全船的生命与财产。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全球经济剧变的同时,国内整体环境也有剧变的可能,企业之前赖以安身立命的核心竞争力,其根基何在?是否将随着剧变而土崩瓦解?对于稍有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企业家,转型已成迫在眉睫之势。
转型是一项性命攸关的事业,更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挑战。大象转型的难点在于其体量和惯性,也在于随影响力而来的社会责任。成功的转型更接近于艺术,不成功的转型则是一场灾难,对企业,也对企业家,甚至殃及客户和员工。成功转型需要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和企业级的系统思维,也需要良好的基础管理和执行力。对此,作者升华归纳出“转型六要”:商业模式、运营模式、战略、创新、领导力和企业文化,并以这六个互为支撑的关键因素构成“企业转型模型”。作者认为,领导力和创新是转型的引发因素,战略和企业文化是转型的成就因素,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是转型的核心。我深以为然,读者如有兴趣,请阅读本书的精彩阐述。
到目前为止,很多时候,企业转型仍然是一项不得不为但又让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挑战。“蓝色巨人”的成功转型有其雄厚的资源和扎实的基础做后盾,但我想,再来一次的话,郭士纳也不会更有信心吧?为此,我希望有更多人研究企业转型,有更多人总结国内外企业转型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也希望有更多读者关注这些勇敢的转型尝试,关注这些来之不易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总结。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第1版推荐序一
汪应洛院士
在制造与服务的交响乐中起舞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全球经济融合的加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刚刚经历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由之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使得各国以及各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战略。我国企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升级的巨大挑战,中国企业转型的关键在于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纵观当今世界上的成功企业,制造与服务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已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服务逐渐渗透到生产环节的各个领域,制造业变得日益“服务密集”,任何制造产品的生产都会融入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制造业已向服务化发展。制造业通过服务拓展
业务范畴;制造企业通过服务创新挖掘市场机会提高盈利水平;制造商的国际运作活动引发了对服务支持的需求,即全球范围内的供应源、市场和竞争推动了通信、航空运输和货物处理等服务技术的发展;跨国制造企业主要通过其在技术转移、营销、金融、物流等服务方面的能力获得规模经济。
另一方面,服务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逐渐摆脱过去的小生产方式而融入更多的工业化生产方式,服务已逐渐向工业化发展。1960年,工业工程思想被引进服务业,有代表性的是麦当劳采用生产线方式提供标准化服务;1970年,服务业进行工业化尝试,以超市为代表的服务业开始通过规模效应大幅度提高服务效率;1990年至今,服务业和制造业逐渐融合,IBM无疑是这种融合的集大成者。
IBM公司作为从产品制造商转型为服务和软件提供商的成功案例,一直是国内外企业研究的样板,也是众多企业效仿的对象。IBM公司的成功转型,对于众多正在思考向服务转型、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中国企业,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的示范意义。
许正先生作为IBM公司的前资深经理人,结合自身十多年在IBM公司工作的经验和体会,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对于IBM公司转型的实践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对转型中的中国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在制造服务化模式下,传统制造企业首先需要制定其服务内容的拓展方向和拓展方式,将传统的产品系统发展为集服务与产品于一体的产品服务系统。在制造服务化模式下,顾客不再是被动的产品接受者,而是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来。IBM无疑是制造服务化游戏规则的众多制定者和推动者之一,而且是最具代表性的。
媒体评论
从GDP规模的角度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企业管理内涵上还没有达到与之匹配的地位。中国企业如果致力于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许正先生的新作让我们拥有了向管理强国转变的思维模式和管理工具。——冯志斌 中化化肥首席执行总裁
正如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大潮一样,企业转型也正当其时。尤其是中国企业正处于代际交班的核心时期,如何从领袖、激情、创新走向团队、理性、创新需要企业驱动的要素转变。许正先生在书中阐述了企业转型的六要素,既体现了转型需要的要素结构,又表达了转型使用的系统方法,希望能为中国企业的管理国际化增添一份思考的力量。正应了那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闫凯 天士力制药股份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总裁
近二十年来,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变几乎是全球企业界的一个趋势和共识,而这其中最成功、最具典型意义的非IBM莫属。因此,IBM将是任何一家意图转型企业不能回避的重要参考案例。对经历了三十年粗放发展的中国企业而言,这种学习显得更为必要。许正先生曾在IBM工作过十年,亲历了IBM这段变革转型的时光,他的认知和见解非常值得中国的企业家认真聆听。特向大家推荐本书。——吴晓波 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出版人
作者其它作品
与大象共舞:向IBM学转型[图书]
- ¥38.00
- ¥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