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之一,是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成果。本书从信息素质的内涵、现代信息资源存储与检索的基本知识人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各种信息资源的特征和检索方法,国内外著名检索工具的适用领域和使用技巧,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检索工具的利用等内容。全书分为“基础知识篇”、“信息检索篇”和“信息利用篇”3个部分共9章,并附有较多的实例和习题。
本书体例新颖,内容全面,实例丰富,适合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存储与检索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广大读者提高信息获取能力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目录
[基础知识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信息素质与信息检索
第二节 各种信息源及其特征
第三节 现代信息检索研究的内容及趋势
习题
第二章 信息存储与检索基础
第一节 信息存储与检索原理
第二节 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
第三节 检索语言与检索词表
第四节 检索提问式的制定
第五节 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习题
[信息检索篇]
第三章 计算机信息检索
第一节 联机检索
第二节 光盘检索
第三节 网络信息检索
第四节 联机、光盘、网络检索的比较
前言
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先生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文中描述了这样一种境况:“现在光浏览,一下世界上有关化学的论文和著作,一个化学家如果每周看40个小时,也要读48年”。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可以到网上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然而,有时花了很大精力和时间,却没有任何收获。海量信息最初给人们的惊喜变成了一种令人无所适从、一种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的感觉。信息的无序和混杂,使人们不知道如何快速准确地选择对自己有用的、高质量的、正确的信息。
在社会信息化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信息资源是人类学习、研究、知识创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特别是对于需要经常查找学术信息的科研教学人员、学者专家和青年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存储与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存储与检索(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eval)是一门关于信息资源存储、整序和查找的理论与方法的学问。它在传统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融合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光盘技术、通信技术等观代信息处理技术,是信息管理领域中最具活力的分支学科之一。
为适应新世纪信息存储与检索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本书在作者多年从事信息存储与检索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借鉴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有关教材的精华。
全书总体设计按以“信息素质教育——检索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为线索的课程改革思路展开,将“基础知识篇、信息检索篇、信息利用篇”三个板块的知识内容联系起来,在体现教材内容系统性的同时,也便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专业按需要灵活组合。本书在涵盖信息存储与检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知识内容的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检索的特点,加强了计算机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比重。本书的案例选材跨越学科界限,选取了许多源于生活、体现时代特色的知识素材,尽可能反映最新的信息检索工具的发展动态和信息信息存储与检索检索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创设“文献综述”,面向全体学生,激励个性发展,在注重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把探究性学习活动置于重要地位,强调信息检索的应用价值、社会意义和方法论特征。..
此外,为便于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作者还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网络教学课件,详情可参见http://course.cug.edu.cn。需要说明的是,网络教学课件的制作于2001年得到了中国地质大学教学研究专项基金资助,该书的编写与出版也于2004年得到了中国地质大学“211工程”专项出版基金的资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全书的编写大纲由中国地质大学李四福拟定,并编写第一、二、三、四、五、八、九章,叶玫编写第六、七章。研究生陈江涛、翁美春参加了部分资料的整理和全书的校对,李四福、叶玫最后对书稿全部内容进行了统稿与修订。
全书分三篇共九章:
“基础知识篇”包括第一、二章,主要从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入手,介绍了以下内容:信息检索的意义和作用;现代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征;现代信息检索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趋势;信息存储与检索的基本原理,信息检索的途径和方法,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的联系和区别;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的组成类型及其功能;检索语言和国内外著名词表;计算机检索提问式的制定方法,常用算符的应用技巧;检索策略以及制定检索策略的方法、步骤,原始文献的获取,检索效果的评价等。
“信息检索篇”包括第三、四、五、六、七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计算机信息检索的三种方式,即联机检索、光盘检索和网络信息检索;中国国内常用的文献信息检索系统,如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等;国外著名的综合型检索工具,如美国著名的三大引文索引SCI、SSCI和A&HCI,《工程索引》Ei,《科学文摘》INSPEC,《剑桥科学文摘》数据库CSA,《化学文摘》CA,以及国外一些常用的全文数据库等;五种特种文献(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标准文献)的检索方法与途径;数据与事实型信息检索,如各类字典、词(辞)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名录、法规和统计资料等。
“信息利用篇”包括第八、九章,从科学研究与开发的含义及类型入手,内容包括:科学研究与开发中的信息用户及信息需求;继实验发现模式、理论发现模式之后的又一种新的科学发现模式——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模式,包括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与进展等;科技查新及查新新颖性的界定,查新过程中的文献信息检索与查新报告的内容;学位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资料搜集的范围、途径与资料选择;文献综述的格式与写法;资料搜集和文献综述过程中检索工具的综合利用;学位论文的写作与修改,包括论文的基本构型和要素等。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参考、借鉴了国内外许多相关专著、教材、论文、网站的有关观点与信息,在此恕不一一注明,谨向有关单位、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限于作者的水平,对于书中的疏漏,甚至错误,恳请同行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06年7月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