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节 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缘起 (1)
一、西方公共政策执行研究运动的兴起 (2)
二、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现状 (3)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含义 (6)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含义 (7)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实质 (8)
第三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特点 (8)
第四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和意义 (12)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 (12)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 (13)
三、我国社会转型期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性和创新性 (15)
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 (17)
第五节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21)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性质 (26)
二、公共政策本身的因素 (26)
三、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 (27)
四、公共政策沟通和协调 (28)
五、执行组织机构 (29)
六、环境因素 (32)
前言
从西方公共政策的研究来看,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政策科学加强了对政策执行及评估的研究。这种由政策制定向政策执行的研究重心转移,构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范式出现的一个契机。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首先发表的《公共政策执行问题的报告》到加州大学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等则对奥克兰实验案例研究而成的《执行》一书,无不表明了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性。我国对政策执行的研究关注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渐有了一些关注政策执行的研究论文出现(吴庆,2005),研究公共政策执行的专著为数更少,这些情况是和我国的特定历史条件分不开的。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是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公共政策的执行采用自上而下,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执行,这种方式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从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期,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公共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农业政策、教育政策、产业政策等。但是,这些政策的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过程。正如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在《执行》一书中指出的:“再好的政策方案,如果没有正确、有效的执行,仍将导致失败。”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期,特别是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政府部门的职能必然伴随着发生一些变化以适应这种需求;同时,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国社会也出现了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我们没有相关的经验,也没有其他国家有过类似的先例。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利益的公共政策,能否达到预期政策目标,能否实现预期政策效果,关键还在于它们能否得到执行对象广泛的认同、有力的支持和有效的贯彻执行。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关键还在于正确理解和有效执行这些公共政策。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就只能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关注于政策执行环节。..
本书的特点在于:不涉及公共政策形成的整个过程,而是专门着眼于公共政策的执行。现代政府面临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简单的社会矛盾,还是复杂的相互交织的各种矛盾的综合。一项好的政策制定出来以后,其执行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策的效果。本教材通过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对公共政策执行研究的起源、发展到未来的发展趋势都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重点论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条件和机制,得出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条件和必备的资源,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执行手段,对提高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杨河清教授的大力支持,感谢参与了资料整理与编写的硕士研究生边建辉、王阳、李佳、黄湘闽、贾春泽等。同时,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帮助。 ...
张骏生
200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