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本书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全面更新、改版而成的,仍然是目前图书市场中唯一一本全面介绍硬件服务器与数据存储的IT图书。相对第1版来说更新比例在70%以上。
本书包括两大部分:硬件服务器与数据存储,共14章。在硬件服务器方面全面地介绍了硬件服务器、处理器、I/O总线、处理器扩展、服务器容错、服务器群集、服务器负载均衡等方面的技术、产品和方案;而在数据存储方面,则全面地介绍了磁盘阵列、DAS、NAS、FC-SAN、IP-SAN、FCoE -SAN、虚拟存储、数据容灾、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技术、产品和方案。本书是读者自学和培训机构在硬件服务器与数据方面最佳的选择。
本书可以作为各类大专院校、网络应用培训机构的教材使用。本书还配备自学、教学课件,供大家免费下载,下载地址为:www.fecit.com.cn 的“下载专区”。
作译者
目录
1.1 服务器概述
1.2 服务器的主要性能和外观特点
1.3 服务器的分类
1.4 刀片服务器技术
1.5 几种通用服务器技术
第2章 服务器处理器技术
2.1 IBM Power/PowerPC处理器
2.2 Sun SPARC/UltraSPARC系列处理器
2.3 HP PA/Alpha处理器
2.4 Intel的服务器CPU
2.5 AMD服务器CPU
2.6 IBM Power6处理器技术
2.7 Sun UltraSPARC T1技术
2.8 Intel的双核/四核处理器技术
2.9 AMD四核Opteron技术
2.10 64位处理器技术
第3章 服务器内存技术
3.1 DDR内存
3.2 通用服务器内存技术
前言
尽管在网络媒体中经常可以见到各种服务器与数据存储技术的报道,但是以书本形式全面、系统的方式介绍当前主流硬件服务器技术、产品和方案的,到目前为止,本书仍是唯一的选择,特别是在硬件服务器领域。本书的第1版受到了无数网友的高度评价,无论是在各大网站上的评论,还是在51cto两周年图书拍卖场上,该书都是绝对的“赢家”,受到许多读者热情的追捧。但也有一些读者朋友提出了置疑,认为如此高端的技术网管不需要掌握。为此,笔者借再版机会向大家说明一下个人的观点。
首先要肯定的是,网管员掌握硬件服务器和数据存储技术是必需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许多企业的网络规模、网络结构和网络应用都较以前有了质的飞跃。另外,随着专业硬件服务器技术的发展,各主要服务器厂商的产品线非常齐全,在价格上也一降再降(入门级专业服务器甚至跌到了与一台普通PC机差不多),所以许多企业都抛弃了以前采用普通PC机作为服务器的选择,更多地采用了专业的硬件服务器。但是专业服务器在硬件结构、组件技术、安装、维护等方面都与普通PC有着质的区别。不经过专业的学习是不可能掌握这些专业硬件服务器技术的,更别说依靠这些技术来解决企业所需的高级应用和维护管理了。
在数据存储方面,现在的企业网络规模都比较庞大,网络结构也比较复杂,对网络的依赖性也更强了。绝大多数企业数据都是在各种服务器上产生,并存储在各种服务器之上的。面对这样一个数据分布广,并发访问用户多,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高的现实,仅通过几个磁盘组成的磁盘阵列+磁带备份方式是不可能全面满足企业应用和安全需求的。在现代企业中,目前更多采用的是像NAS(网络附加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和虚拟存储这样的先进存储方案。而在这其中,SAN技术无疑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包含技术最丰富的一个存储领域。以前的FC-SAN现在已变成了昨日黄花,新的iSCSI-SAN、FCIP-SAN、iFCP-SAN、FCoE-SAN方案层出不穷,大有全面取代FC-SAN的趋势。
面对这一现实,作为网络管理员的您可以对硬件服务器和数据存储一无所知吗?或许您可以说这些通常是交给网络工程师来完成的,但是这仅对大公司而言,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不可能另外配备专门的网络工程师,这些工作都是网络管理员的任务,也是我们的职责。否则我们与一般的网络管理员相比就没有任何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获得高薪的一个重要砝码,您是否心动了呢?
下面再谈一下笔者对近两年硬件服务器数据存储领域发展的感受。
在本次改版中,笔者深深感受到这两年来,硬件服务器和数据存储技术的变化之快,甚至可以用快得难以令人接受来形容。笔者近十来年一直跟踪、关注着硬件服务器与数据存储领域,但从未有过如此感受。本书第1版也就是在两年前的2005年这个时候编写的,而两年之后的今天,当笔者改版时却发现第1版中的许多技术都不再适用,更别说是产品和应用方案了。..
仅从服务器处理器来说,两年前64位运算之争还是焦点之中的焦点,双核也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而今天,64位运算已成为服务器,乃至普通桌面PC机的标准配置。今天双核也不再是竞争的焦点,四核已经诞生,八核甚至多核已处于近期计划之中。这样的变化速度是以前任何时候都未曾有过的。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AMD的逐渐强大,向Intel发起了有史以来最猛烈攻击。而他们两者的竞争、成长,也给像IBM、Sun这些以RISC架构处理器称霸的服务器巨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样一来就带动了整个服务器领域的激烈竞争,也就有了这两年如此快速发展的喜人局面。这对于整个业界来说当然是件大好事,可以让我们尽快领略、享受最新技术所带来的好处,然而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却是怨声一片。因为他们花巨资购买的服务器,有的不到一年,甚至一个月就成了过时的技术和产品,而且还将面临售后得不到保障的境地。因为在这场激烈、无序的竞争中,许多产品其实都是过渡性的,是用来暂时打压竞争对手的,所以其技术并不是十分成熟。也正因如此,这样的处理器产品肯定会很快被淘汰、停产。
不仅如此,在服务器处理方面,以前包括Intel和AMD在内也只能在低档服务器领域徘徊,现在Intel和AMD的服务器处理器产品不仅技术已非常成熟,而且产品性能也已非常强大,完全足以与像IBM、Sun之类的RISC架构处理器分庭抗争。也正因如此,现在基于x86架构的Intel和AMD服务器处理器不仅全面渗透到以前只采用自己开发的RISC处理器的三大服务器巨头(IBM、HP、Sun)的产品线中,而且还使得以前庞大的RISC处理器家族变得日渐萎缩。时至今日,只剩下IBM和Sun这两家仍然在勉强继续维持新产品的开发。这就是近两年发布的IBM Power6和Sun UltraSPARC T1处理器。
除了处理器方面,在硬件服务器的其他领域,像内存、I/O总线、服务器集群、服务器负载均衡等方面近两年也都出现了不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方案,本书都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在此就不多介绍了。
在数据存储方面,其变化也是非常大的。在磁盘领域,两年前的SATA(串行ATA)磁盘技术还不成熟,应用也很少见,而今天,不仅SATA技术出现了新的标准(SATA Ⅱ、eSATA),技术更加成熟,应用也开始逐步普及,而且新生的SAS(串行SCSI)技术也已快步走向应用。伴随着磁盘技术的发展,磁盘阵列(RAID)技术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以前的SCSI RAID不再是一枝独秀,取而代之的是SCSI RAID、SATA RAID、SAS RAID共存,SATA RAID、SAS RAID高速发展的新局面。
在网络存储方面也是如此,两年前还是主流的FC-SAN,现在到处都可以听到“FC-SAN即将死亡”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两年前刚出现,甚至还没有出现的iSCSI-SAN、FCIP-SAN、iFCP-SAN(前三者均属IP-SAN领域)、FCoE-SAN。在数据存储领域中,另一个亮点就是虚拟存储。虚拟的呼声好像在各个领域遍地开花,不要说各种虚拟服务器/客户端软件已被广泛使用,新开发的处理器也声称可以支持虚拟化,服务器操作系统支持了虚拟化,应用服务器有虚拟化方案,现在的数据存储也开始大谈虚拟化。
本书由王达主笔并统稿,参加编写、校验和排版的人员有:何艳辉、王珂、沈芝兰、马平、何江林、刘凤竹、卢京华、周志雄、洪武、高平复、周建辉、孔平、尚宝宏、姚学军、刘学、李翔、王娇、李敏、吴鹏飞等,在此一并由衷地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非常紧,尽管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校验,但书中还可能存在一些错误,敬请各位批评指正,万分感谢!另外,有什么问题可以在笔者博客(http://winda.blog.51cto.com/)、QQ群(17201450、21566766、32354930、5208368、13836245、4789821),以及群论坛(www.fecit.com.cn/qna)中提出,我们会尽量及时地为大家解答。...
书摘
1.1服务器概述
服务器的英文名称为Server,它是在网络环境中为客户机(Client)提供各种服务的特殊计算机。在网络中,服务器承担着数据的存储、转发和发布等关键任务,是各类基于客户/服务器(C/S)模式的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1.1服务器简介
无论服务器技术如何变化,服务器的一些基本特性与普通PC机之间的区别还是不能改变的,那就是在服务器中各部分硬件都需要由专门的服务器技术来支撑,并不是可以由普通PC机硬件来充当的,无论是处理器、内存、磁盘、主板等关键部件,还是像机箱、电源、风扇等这样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