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全书6卷,另有卷首。卷首引证《内经》有关温热病经文19条作为立论依据,冠名曰“原病篇”;卷一至卷三为全书主体部分,分别为上焦篇、中焦篇和下焦篇,详细论述了温病的病因和按三焦辨证的方法及治法方药,集中体现了吴氏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经验;卷四为杂说;卷五为解产难;卷六为解儿难。所论及的温病包括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伏暑、寒湿、湿温、秋燥等,每种温病之下,细设条文,辨证论治。
目录
卷 一
上焦篇(法五十八条,方四十六首)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湿温 寒湿
温疟
秋燥
卷 二
中焦篇(法一百零二条,方八十八首,外附三方)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寒湿
湿温(疟、痢、疸、痹附)
秋燥
卷 三
下焦篇(法七八八条,方六十四首,图一首,共二百三十八法,
一百九十八方)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序言
全书6卷,另有卷首。卷首引证《内经》有关温热病经文19条作为立论依据,冠名曰“原病篇”;卷一至卷三为全书主体部分,分别为上焦篇、中焦篇和下焦篇,详细论述了温病的病因和按三焦辨证的方法及治法方药,集中体现了吴氏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经验;卷四为杂说;卷五为解产难;卷六为解儿难。所论及的温病包括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暑温、伏暑、寒湿、湿温、秋燥等,每种温病之下,细设条文,辨证论治。
本书系吴氏汲取前人特别是吴又可、叶天士的学术经验,结合己见,仿《伤寒论》体例撰写而成。立三焦为纲以作为辨治温病的大法,除创三焦辨证外,完善了清热养阴等治法,创制银翘散、桑菊饮、清营汤、清宫汤、定风珠及加减复脉汤诸温病名方,弥补了前人治温病之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充实和发展了温病学说,被后世列为温病学经典著作之一。
主要版本有清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问心堂刻本、清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文源堂藏版刻本、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曲江书屋石印本、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上海千顷堂石印本、清宣统元年乙酉(1909)渭南严氏刊本、上海砾石书局石印本、1955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和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等,此次整理以清嘉庆问心堂刻本为底本。
系列图书推荐
同类热销商品
神经科学原理(套装上下册)(英文版·原书第5版)
- ¥299.00
- ¥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