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全书有原序及上、下两卷。原序论述了写作本书的目的和学术思想,指出温疫为病并非风、寒、暑、湿所为,而是自然界中另有一种“异气”所感,且其传有九;上卷计50节(篇),列温疫病之源、初起临床表现、传变不常、逐邪为治疗第一要义、客邪贵乎早逐、急证急攻、攻下症状三十余种以及辨伤寒时疫、发斑战汗、治疗禁忌与预后等等;下卷37节(篇),主要论述杂气,并列蛔厥、呃逆、表里阻隔、食、饮调理宜忌、治疗标本、应下、应补、舍病治药、舍病治弊、虚损劳复各种治疗、疟、痢兼证以及妇人、妊娠、小儿、主客交、病后调理、九传治法等。
目录
上 卷
原病
温疫初起
传变不常
急证急攻
表里分传
热邪散漫
内壅不汗
下后脉浮
下后脉复沉
邪气复聚
下后身反热
下后脉反数
因证数攻
病愈结存
下格
注意逐邪勿拘结粪
蓄血
发黄
序言
全书有原序及上、下两卷。原序论述了写作本书的目的和学术思想,指出温疫为病并非风、寒、暑、湿所为,而是自然界中另有一种“异气”所感,且其传有九;上卷计50节(篇),列温疫病之源、初起临床表现、传变不常、逐邪为治疗第一要义、客邪贵乎早逐、急证急攻、攻下症状三十余种以及辨伤寒时疫、发斑战汗、治疗禁忌与预后等等;下卷37节(篇),主要论述杂气,并列蛔厥、呃逆、表里阻隔、食、饮调理宜忌、治疗标本、应下、应补、舍病治药、舍病治弊、虚损劳复各种治疗、疟、痢兼证以及妇人、妊娠、小儿、主客交、病后调理、九传治法等。
本书为我国第一部温病学专著。在“古法不合今病”的基础上,创“杂气”学说,突破了“百病皆生于六气”的传统观念,使温病病因学有了重大突破和发展。治疗上制疏利透达之法,推崇攻下以逐邪,重视养阴护正,对温病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在目前理论上和临床上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主要版本有清初刻本、清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金陵长庆堂刻本、清康熙己丑(1709)刘方舟校梓积秀堂藏版、清乾隆十年乙丑(1745)善成堂刻本、日本明和六年己丑(1769)文泉堂刻本、清道光十二年壬辰(1832)李砚庄刻本、清成丰四年甲寅(1854)晚翠堂刻本、清同治三年甲子(1864)文成堂刻本、清光绪六年庚辰(1880)扫叶山房刻本、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扬州文富堂刻本、1912年上海江东书局石印本、四库全书本、中国医学大成本和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的郑重光温疫论补注本等,此次整理以郑重光温疫论补注本为底本。
系列图书推荐
同类热销商品
神经科学原理(套装上下册)(英文版·原书第5版)
- ¥299.00
- ¥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