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全书3卷,共25篇,载病64种,列方262首。首篇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相当于全书的总论,提出了治未病以防疾病传变的原则,然后对病因病机、诊断、预后、疾病分类、治疗总则等进行逐一论述;第二篇至第十七篇,主要论述内科诸病的辨证治疗,所论疾病包括痉病、湿病、暍、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奔豚气、胸痹、心痛、短气、腹满、寒疝、宿食、五脏风寒、积聚、痰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水气、黄疸、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呕吐、哕、下利等病;第十八篇列疮痈、肠痈、浸淫疮等外科疾病的辨证治疗;第十九篇列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等病的治疗;第二十至二十二篇,分别论述妇女妊娠期疾病、妇女产后病和妇女杂病的辨治;第二十三至二十五篇,主要记载杂疗方和食物禁忌。
目录
卷 上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论十三首,脉证二条)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论一首,脉证十二条 方十一首)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论一首,证三条,方十二首)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证二条,方六首)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论一首,脉证三条,方十二首)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论一首,脉证九条,方九首)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论三首,脉证四条,方十六首)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论二首,方三首)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论一首,脉证一条,方十首)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论一首,脉证十六条,方十四首)
卷 中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论二首,脉证十七条,方二首)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论一首,脉证二十一条,方十八首)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脉证九条,方六首)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论七首,脉证五条,方八首)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论二首,脉证十四条,方七首)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脉证十二条,方五首)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论一首,脉证二十七条,方二十三首)
序言
全书3卷,共25篇,载病64种,列方262首。首篇为“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相当于全书的总论,提出了治未病以防疾病传变的原则,然后对病因病机、诊断、预后、疾病分类、治疗总则等进行逐一论述;第二篇至第十七篇,主要论述内科诸病的辨证治疗,所论疾病包括痉病、湿病、暍、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疟病、中风、历节、血痹、虚劳、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奔豚气、胸痹、心痛、短气、腹满、寒疝、宿食、五脏风寒、积聚、痰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水气、黄疸、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呕吐、哕、下利等病;第十八篇列疮痈、肠痈、浸淫疮等外科疾病的辨证治疗;第十九篇列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等病的治疗;第二十至二十二篇,分别论述妇女妊娠期疾病、妇女产后病和妇女杂病的辨治;第二十三至二十五篇,主要记载杂疗方和食物禁忌。
本书撰用《素问》、《灵枢》、《难经》等书,总结了汉代以前的丰富临床经验,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并应用于临床,为后世中医内科学和中医妇科学奠定了基础;其收载的很多实用有效的方剂,至今仍为临床广泛应用。
自北宋刊行本书以来,有许多刊本和注本,如元后至元六年庚辰(1340)邓珍序刻本、明万历赵开美刻本、清康熙刻本、明刊俞桥本抄本以及《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丛书集成》本和《四部丛刊初编》本等,此次整理以明万历赵开美本为底本。
系列图书推荐
同类热销商品
神经科学原理(套装上下册)(英文版·原书第5版)
- ¥299.00
- ¥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