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内容包括:机电一体化的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简单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
本书可用作高等院校本科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教材使用,还可供从事机电一体化设计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作译者
梁景凯 1978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自动化专业,1978年至1988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任教,1988年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工作。历任自动化教研室主任、校长助理。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副校长、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兼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控系统与装置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目前主要从事自动化领域的教学、科研和高校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系统和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讲授“智能控制理论”等十余门专业课程。先后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奖。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高技术引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及应用》、《电路基础》等著作。...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第二节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
第三节 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
第四节 现代机械的机电一体化方法
第二章 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
第一节 机械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第二节 机械传动系统的特性
第三节 机械传动装置
第四节 支承部件
第三章 检测技术
第一节 传感器
第二节 位移测量传感器
第三节 速度传感器
第四节 位置传感器
第五节 传感器前级信号处理
第六节 传感器接口技术
第七节 传感器非线性补偿处理
第八节 数字滤波
第四章 伺服传动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直流伺服系统..
第三节 交流伺服系统
第四节 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
第五节 电液伺服系统
第五章 计算机控制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接口技术
第三节 工业控制计算机简介
第四节 计算机控制算法
第六章 简单机电一体化系统
第一节 全自动洗衣机
第二节 小型智能绘图机
第三节 二维表面粗糙度自动测量仪
第七章 工业机器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工业机器人操作机的机械结构
第三节 工业机器人运动学与力学分析
第四节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第五节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第八章 柔性制造系统(FMS)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第一节 柔性制造系统(FMS)
第二节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参考文献...
前言
机电一体化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80年代后发展迅速,从理论到实践日趋成熟。为了适应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及其他相近专业的教学要求,满足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的迫切需要,梁景凯教授等教师于1997年编写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材,已在许多高校使用了9年(印刷了13次),得到了广大教师、同学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肯定,也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与此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迅速,使得该书部分章节的内容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我们在原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了本书,继承了原《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材的体系结构,在内容上做了许多修改,增加了检测技术,删除了可靠性与抗干扰技术一章。本书被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机电一体化技术广泛,其系统种类繁多,如果编写时面面俱到,势必形成繁琐的罗列。本书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内容包括:机械传动与支撑技术、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后三章主要介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内容包括:简单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本书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梁景凯教授和盖玉先教授编写,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教授担任主审,蔡院士对书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阅,并提出了极为宝贵的修改意见,对提高本书的编写质量给了很大帮助,在此谨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许多教材和资料,并在书后的参考文献中列出。参加第1版的各位编者对本书自然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谨致衷心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的研究工作发展很快,不断有新的理论和方法产生,因此,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殷切期望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6年7月于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