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全面、深入、细致地掌握Android,引领移动互联网新时代!
相关推荐:
《Android 4高级编程(第3版)》
《Android应用开发揭秘》
《Android从入门到精通》
《疯狂Android讲义(第2版)》
《Android软件安全与逆向分析》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在内容上,本书结合使用情景,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了Android系统的源代码,涉及到Linux内核层、硬件抽象层(HAL)、运行时库层(Runtime)、应用程序框架层(Application Framework)以及应用程序层(Application)。
在组织上,本书将上述内容划分为初识Android系统、Android专用驱动系统和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三大篇。初识Android系统篇介绍了参考书籍、基础知识以及实验环境搭建;Android专用驱动系统篇介绍了Logger日志驱动程序、Binder进程间通信驱动程序以及Ashmem匿名共享内存驱动程序;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篇从组件、进程、消息以及安装四个维度对Android应用程序的框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通过上述内容及其组织,本书能使读者既能从整体上把握Android系统的层次结构,又能从细节上掌握每一个层次的要点。
作译者
目录
第1篇 初识Android系统
第1章 准备知识2
1.1 Linux内核参考书籍 2
1.2 Android应用程序参考书籍 3
1.3 下载、编译和运行Android源代码 3
1.3.1 下载Android源代码4
1.3.2 编译Android源代码4
1.3.3 运行Android模拟器5
1.4 下载、编译和运行Android内核源代码 6
1.4.1 下载Android内核源代码 6
1.4.2 编译Android内核源代码 7
1.4.3 运行Android模拟器8
1.5 开发第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 8
1.6 单独编译和打包Android应用程序模块11
1.6.1 导入单独编译模块的mmm命令 11
1.6.2 单独编译Android应用程序模块 12
1.6.3 重新打包Android系统镜像文件 12
第2章 硬件抽象层13
2.1 开发Android硬件驱动程序14
前言
本书内容
全书分为初识Android系统篇、Android专用驱动系统篇和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篇三个部分。
初识Android系统篇包含三个章节的内容,主要介绍Android系统的基础知识。第1章介绍与Android系统有关的参考书籍,以及Android源代码工程环境的搭建方法;第2章介绍Android系统的硬件抽象层;第3章介绍Android系统的智能指针。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一开始就介绍Android系统的硬件抽象层呢?因为涉及硬件,它似乎是一个深奥的知识点。其实不然,Android系统的硬件抽象层无论是从实现上,还是从使用上,它的层次都是非常清晰的,而且从下到上涵盖了整个Android系统,包括Android系统在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的实现。内核空间主要涉及硬件驱动程序的编写方法,而用户空间涉及运行时库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及应用程序层。因此,尽早学习Android系统的硬件抽象层,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去认识Android系统,以便后面可以更好地分析它的源代码。在分析Android系统源代码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智能指针,第3章我们就重点分析Android系统智能指针的实
现原理,也是为了后面可以更好地分析Android系统源代码。
Android专用驱动系统篇包含三个章节的内容。我们知道,Android系统是基于Linux内核来开发的,但是由于移动设备的CPU和内存配置都要比PC低,因此,Android系统并不是完全在Linux内核上开发的,而是在Linux内核里面添加了一些专用的驱动模块来使它更适合于移动设备。这些专用的驱动模块同时也形成了Android系统的坚实基础,尤其是Logger日志驱动程序、Binder进程间通信驱动程序,以及Ashmem匿名共享内存驱动程序,它们在Android系统中被广泛地使用。在此篇中,我们分别在第4章、第5章和第6章分析Logger日志系统、Binder进程间通信系统和Ashmem共享内存系统的实现原理,为后面深入分析Android应用程序的框架打下良好的基础。
Android应用程序框架篇包含十个章节的内容。我们知道,在移动平台中,Android系统、iOS系统和Windows Phone系统正在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谁的应用程序更丰富、质量更高、用户体验更好,谁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因此,每个平台都在尽最大努力吸引第三方开发者来为其开发应用程序。这就要求平台必须提供良好的应用程序架构,以便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上,从而开发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和用户体验更好的应用程序。在此篇中,我们将从组件、进程、消息和安装四个维度来分析Android应用程序的实现框架。第7章到第10章分析Android应用程序四大组件Activity、Service、Broadcast Receiver和Content Provider的实现原理;第11章和第12章分析Android应用程序进程的启动过程;第13章到第15章分析Android应用程序的消息处理机制;第16章分析Android应用程序的安装和显示过程。学习了这些知识之后,我们就可以掌握Android系统的精髓了。
本书特点
本书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的使用情景,在纵向和横向上对Android系统的源代码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在纵向上,采用从下到上的方式,分析的源代码涉及了Android系统的内核层(Linux Kernel)、硬件抽象层(HAL)、运行时库层(Runtime)、应用程序框架层(Application Framework)以及应用程序层(Application),这有利于读者从整体上掌握Android系统的架构。在横向上,从Android应用程序的组件、进程、消息以及安装四个角度出发,全面地剖析了Android系统的应用程序框架层,这有利于读者深入地理解Android应用程序的架构以及运行原理。
作者
媒体评论
——@mutex_js
老罗,写的太精彩啦!不仅仅是在Android 按键机制方面令人受益匪浅,给我在学习其他模块上也提供了一套很好的分析思路。非常感谢!
——@yuleslie
看你的文章,收获很多,分析得很透彻,思路清晰,前后呼应,成系统,对我帮助很大,非常感谢你的无私奉献!
——@kenen2006
你的博客给了我一种非常刺激的体验,让我更深层次地认识Android。非常感谢你的讲解,太棒了!
——@stevenhu_223
我真的想放弃这个行业,可我看到你的博客,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充满了信心和坚定!
——@zhudeqing
看过几本Andriod方面的书,但还真比不上这里的博客。罗老师的Linux内核知识及对软件架构的知识积累用功很深,代码阅读能力也很强!膜拜!
——@herodie
我是看你的博客开始学Android的,写的真的太好了。每一个系列都自成一体,无需其他参考。从顶到下都能串到一起,这样看起来最痛快了!
——@hellowolrd
本人语言功底也不是很好,所以系统学习Android也经历了不少困难。3个多月了,反反复复阅读你的博文;每一次都有进步,每一次的进步也都有不同的方向。谢谢!技术的道路上真没有捷径,更不可以偷懒。我将不懈努力!谢谢博主,期待您能出书!
——@tankai19880619
该文章不但告诉我们 what(该文的主旨)、how (怎样使用),还有why(怎么实现)。
偶的神,一篇文章里写了这么多,还能写的这么清楚。不容易啊!
——@rambo2188
太牛了!我是一个刚从事Android开发的新人,你的文章 真是入木三分,读了很有启发,你的这种分析Android方式很棒!为了造福更多的Android学习者,建议你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