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Managing Projects:A Team-Based Approach
- 原出版社: McGraw-Hill/Irwin
- 作者: (美)卡伦 B. 布朗(Karen B.Brown) 南希.莉.海尔(Nancy Lea Hyer)
- 译者: 王守清 亓霞
- 丛书名: 华章教材经典译丛(清明上河图)系列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397748
- 上架时间:2012-10-9
- 出版日期:2012 年9月
- 开本:16开
- 页码:330
- 版次:1-1
-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 教材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 项目管理(专业) > 项目管理概论
教材 > 经济管理教材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 项目管理(专业) > 项目管理概论

【插图】

编辑推荐
卡伦B.布朗、南希·莉·海尔所著的《项目管理:基于团队的方法》通过描述团队如何运用成熟的以及一些较新的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融合了理论的严谨性和实务的可操性。除了遵循和覆盖了成熟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本书还具有以下特色:书中不仅阐述项目管理的知识、工具和方法如何在团队中应用,每章还附有大量相应的团队活动和习题,这在项目管理类图书中尚属首次。书中不仅阐明在哪个过程运用哪种工具,还说明各种工具如何组合在一起成为项目管理整体过程的一部分。书中通过引用和综述**的研究成果来支持有关领导者与团队行为的解决方案。
内容简介
作译者
布朗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技术系统,即在常规运作和特殊项目环境下人与技术因素的互相影响。她的学术论文(或成果)主要发表于《管理学会学报》(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管理学会评论》(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加利福尼亚管理评论》(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运营管理学报》(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界面》(Interfaces)、《项目管理学报》(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生产研究国际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人际关系》(Human Relations)、《应用心理学学报》(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商务视野》(Business Horizons)、《决策科学创新教育学报》(Decision Sciences Journal of Innovative Education)等。其著作也通过其他学术或业界渠道发布。布朗教授关于项目管理和业务流程标杆制定的著作,由麦格劳—希尔公司作为Melnyk 和Swink系列书籍《价值驱动的运营管理》(ValueDriven Operations Management)的一部分出版。她还与人合作为哈佛商学院、雷鸟国际管理学院、欧洲案例交流中心编写案例。从1994年开始,卡伦·布朗教授出任《运营管理学报》(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副主编以及《管理学会学报》和《决策科学学报》(Decision Sciences Journal)编审委员会成员。
除了在大学任教,布朗也为一些私人组织、非营利组织、公共职能部门提供咨询、指导,如波音公司、普吉湾海军造船厂、美国帕卡公司、ABB集团、爱默生电气、美国礼来公司、索尼、上海传媒集团、上海证券交易所、四环制药、人仁家园、和平队等。
南希·莉·海尔
南希·莉·海尔(Nancy Lea Hyer)是范德堡大学欧文管理学院副教授。海尔在印第安纳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商学博士学位,她同时还持有美国里士满大学的结业证书。在欧文管理学院,海尔主要教授高管课程、MBA和EMBA课程,研究领域主要包括项目管理、过程开发与改进、团队领导力与促进。她同时执教于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海尔曾经获得高级课程、EMBA和MBA教学奖,由于其在本科生教育中的卓越贡献,曾获得学院级、校级的奖励。
加盟范德堡大学之前,海尔教授是惠普网络测量部的运营研究经理,带领团队开展运营和战略改进方面的研究。
海尔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精益流程和项目管理。其作品主要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加利福尼亚管理评论》、《决策科学学报》、《工业工程师协会学报》(IIE Solutions)、《运营管理学报》、《商务视野》、《生产研究国际学报》、《制造工程》(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等。她的著作也通过其他学术或业界渠道发布。她是《改组工厂:通过单元式制造进行竞争》(Reorganizing the Factory:Competing through Cellular Manufacturing)的合著者,这本书因“对制造业知识体系的卓越贡献”在2003年曾获得新乡奖(Shingo Prize)。她还是《决策科学创新教育学报》和《生产与库存管理学报》(Production & Inventory Management Journal)编审委员会成员。
除了在惠普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企业管理经验,她还曾经与一些机构合作,为惠普内部员工提供侧重于项目管理和过程改进的培训,提出并负责其中的战略规划部分,同时组织研讨和总结。近期的客户包括社区卫生系统、商业银行、公积金银行、康柏公司、惠普、WebMD(全球最大的医疗专业网站)、Cheekwood植物园和博物馆、信诺集团、当纳利集团等。
总之,布朗教授和海尔教授曾合作发表多篇文章,在学术或业界会议上联合发言,并非常成功地合作执教了范德堡大学的高管课程。
目录
译者序
作者简介
前言
第1章项目管理导论
学习目标
1.1项目概论
1.2项目的重要性
1.3项目成功因素
1.4衡量项目成功
1.5项目管理过程
1.6项目环境中的团队
1.7系统管理项目对组织的好处
本章小结
团队活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2章高效的项目经理
学习目标
2.1项目经理角色定位
译者序
本书通过描述团队如何运用成熟的以及一些较新的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融合了理论的严谨性和实务的可操性。除了遵循和覆盖了成熟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本书还具有以下特色:
(1)基于团队的视角。书中不仅阐述项目管理的知识、工具和方法如何在团队中应用,每章还附有大量相应的团队活动和习题,这在项目管理类图书中尚属首次。
(2)集成项目的过程和工具。书中不仅阐明在哪个过程运用哪种工具,还说明各种工具如何组合在一起成为项目管理整体过程的一部分。
(3)强调务实创新的思维。杰出的项目经理应知道何时需要分析,何时需要一个更具创造性、更具远见的方法——书中提供了实现这些卓越之处的思维方法,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使用的方法。
(4)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书中通过引用和综述最新的研究成果来支持有关领导者与团队行为的解决方案。
(5)源于现实的鲜活案例。书中通过很多真实案例做进一步阐述,如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国际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迪士尼公司前CEO进行项目遴选以及波音787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等。
(6)有利于PMP/IPMP等的备考。书中采用的项目管理专业术语与项目管理协会(PMI)保持一致,所阐述的理论和方法也与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相类似,这对帮助读者成功通过PMP/IPMP等考试也具有重要价值,之前已获得这些资格认证的学员非常认可本书的备考价值。当然,令他们更为获益的是本书教会他们如何成为更加出色的项目领导者。
本书紧紧围绕着教与学来展开,不仅有利于教师使用本书改善授课(除正文内容外,每章末的团队活动和习题也可以直接采用),也很有利于学生自学。本书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如项目经理、项目团队成员、辅助人员、负责某特定部门或职能活动的经理、项目客户、投资方、分包方,以及在项目实施和交付过程中扮演任何角色的人。
本书的翻译是团队合作的结晶,具体分工如下:王守清负责全书的审校统稿工作;王丽丽翻译了本书的前言、作者简介、第1章和术语表,亓霞翻译了第2、3、6章,初审了第4章王超翻译了第4、5章,伍迪翻译了第7章,朱蕊翻译了第8章,张翅翻译了第9、10章和附录;此外,赵新博和马生华分别参与了第5章和第7、8章的初审工作。
在翻译和统稿过程中,译者参阅了一些权威的专业词典和词汇手册,在仔细斟酌的基础上力求译文的准确。但是,由于译者水平有限,难免会有翻译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王守清博士
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暨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教授、博导、副院长
全国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教育协作组组长
项目管理协会(PMI)全球项目管理学位鉴定中心(GAC)中国专家委(CRC)副主席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国际项目管理期刊》编委
前言
与市场上同类图书相比,本书更强调项目的行动和过程。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对IT系统需求的增加,以及商业在全球范围内地位的提升,人们对有关“项目管理”知识及其理解的需求也在增长。这些因素促使相关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一些组织(比如项目管理协会)共同应对该领域的文献和培训的增长。
本书通过描述团队如何运用成熟的工具和本领域一些相对较新的工具,弥补了该领域的一些空白。我们努力使本书融合学术期刊的严谨以及商业期刊的实用性。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团队定位。我们将为大家展示“项目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如何在团队系统中发挥作用。“基于团队的方法”作为一个综合系统的提出,这在项目管理类书籍中是第一次。
过程内容。我们将示范各种工具如何组合在一起成为“项目管理”整体过程的一部分,并展示项目计划与执行的迭代本质。
管理与行为概念的结合。我们用学术研究成果来支持我们有关领导者与团队行为的解决方案。
平衡的工具集。最杰出的项目管理者知道何时需要分析,何时需要一个更具创造性、更具远见的方法 ——我们提供实现这些卓越之处的思维方法以及在不同情况下可使用的方法。
教学法的核心。我们紧紧围绕着教和学来编写本书,从而既有利于教师使用本书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进行自学。
有利于PMP备考。本书首先是关于“项目管理”的,同时对帮助读者成功通过PMP考试也具有重要价值。本书采用的项目管理专业术语与项目管理协会的专业术语相一致。之前已获得PMP资格认证的学员非常认可本书的备考价值。当然,他们更为由衷地感谢的是本书教会他们如何成为更加出色的项目领导者。
如果不亲自实践,知识的价值相当有限。在项目管理的环境下,践行这一认识意味着与他人合作。你不可能独自实现这个想法,因此你必须成为同事的老师和教练。我们相信本书能帮助你实现这一点。
致谢
感谢我们所就职的学校,为我们提供一流的专业环境,以及为本书所依托的教学和研究提供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支持。
也感谢我们在雷鸟国际管理学院、范德堡大学、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中欧国际商学院任教期间的学位课程和高管课程学生。我们很荣幸能和他们一起共事,他们的聪明、求知欲启发我们不断发展和完善基于团队的项目管理方法。
本书中的很多想法源于我们与学术界和企业界同仁的交流。与我们分享“项目管理”见解的同仁包括:Ted Klastorin(华盛顿大学)、Dwight SmithDaniels(莱特州立大学)、Bill Youngdahl(雷鸟国际管理学院)、Avi Shtub(以色列理工学院)、Jack Meredith(维克森林大学)。作为布朗可信赖的顾问、合著者以及博士生导师,Terry Mitchell(华盛顿大学)提供了支持我们整合贯穿本书行为概念的基础。
南希·莉·海尔特别感谢在惠普工作期间的同事以及经验丰富、值得信赖的顾问,尤其是Sharon Zimmerman 和Sam Scott。她在世界一流组织中作为项目经理所积累的实务经验,对我们确定本书独特的基于团队的定位,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也要感谢阅读我们的草稿并提出意见和给出建议的各位同仁。他们的付出和鼓励,对于我们重新调整章节内容起到了帮助。我们结合一些好的建议和有充分依据的反馈,对一些章节进行了大幅调整。这些提供帮助的同仁包括:
Carl Adams(City University of Seattle)
William Brauer(Bemidji State University)
Larry Cornwell(Bradley University)
媒体评论
——大中华项目管理促进会(GPAC)大陆区主席,清华大学强茂山教授、博导
本书不仅阐明了在哪个过程运用哪种工具,还解释了各种工具如何组合在一起成为项目管理整体过程的一部分。
——PMBOK第4版简体中文版译者、OPM3全球专家委员会董事成员张斌博士
本书在专业上与项目管理协会(PMl)和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等权威组织的标准一致,强调了项目的团队定位与过程管理,对应用好项目管理和成功通过PMP/IPMP等认证具有重要价值。
——IPMP中国认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白思俊教授、博导
本书不仅系统阐述了项目管理的知识、工具和方.法如何在团队中应用,每章还附有大量相应的团队活动和练习,这在项目管理类图书中尚属首次,既方便教学又利于自学。
——南开大学项目管理工程硕士中心主任戚安邦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