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2版)》由浅入深地阐述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网络操作系统与常用服务器、Internet基础、网页设计、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工程规划与实施以及网络技术新发展。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2版)》的特色是理论与实践并重,便于学生利用计算机或通用机房进行网络实验。书末的实验详细描述如何用网络虚拟实验软件Packet Tracer 50进行局域网和广域网等组网,用虚拟机、Windows Server 2003和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安装网络常用服务器(Web、FTP和DHCP),用Dreamweaver CS4进行网页设计,用Windows 7设置其防火墙,以及用虚拟机和网管软件Cacti进行网络管理,等等。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2版)》主要作为大专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类计算机网络教材,也可以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级考试的参考书。
目录
编委会
前言
教学建议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概述
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
1.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1.2网络的拓扑结构
1.2.1星型拓扑
1.2.2总线型拓扑
1.2.3环型拓扑
1.2.4树型拓扑
1.2.5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
1.3网络中的传输介质
1.3.1双绞线
1.3.2同轴电缆
1.3.3光纤
1.3.4无线传输介质
1.4网络的分类
前言
迄今为止,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期)。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1983年)。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1983年后)。
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两台计算机的进程之间通信的过程与邮政通信的过程十分相似。用户进程相当于邮政用户,计算机中进行通信的进程(也可以是专门的通信处理机)相当于邮局,通信设施相当于运输部门。
为了减少计算机网络设计的复杂性,人们往往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功能层。网络中同等层之间的通信规则就是该层使用的协议,如有关第N层的通信规则的集合就是第N层的协议。而同一计算机的不同功能层之间的通信规则称为接口(interface),在第N层和第(N+1)层之间的接口称为N /(N+1)层接口。总之,协议是不同机器同等层之间的通信约定,而接口是同一机器相邻层之间的通信约定。不同的网络,分层数量、各层的名称和功能以及协议都各不相同。然而,在所有的网络中,每一层的目的都是向它的上一层提供一定的服务。
协议层次化不同于程序设计中模块化的概念。在程序设计中,各模块可以相互独立、任意拼装或者并行,而层次则一定有上下之分,它是依数据流的流动而产生的。组成不同计算机同等层的实体称为对等进程。对等进程不一定非是相同的程序,但其功能必须完全一致,且采用相同的协议。
分层设计方法将整个网络通信功能划分为垂直的层次集合。在通信过程中,下层向上层隐藏实现细节。但是,层次的划分应当首先确定层次的集合及每层应完成的任务。划分时应按逻辑组合功能,并具有足够的层次,以使每层小到易于处理。同时,层次也不能太多,以免产生难以负担的处理开销。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中分层模型以及各层功能的精确定义。对网络体系结构的描述必须包括足够的信息,使实现者可以为每一功能层进行硬件设计或编写程序,并使之符合相关协议。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协议实现的细节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因为它们隐含在机器内部,对外部来说是不可见的。
虽然网络类型的划分标准各种各样,但是,从地理范围划分是一种大家都认可的通用网络划分标准。按此标准可以把各种网络类型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四种。
本书按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参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大纲》,精心策划了教学与实验内容。并且,组织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和教学质量优秀的老师,组成教材编写组来完成编写工作。
本书第1章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由姚永翘老师编写;第2章介绍局域网,由彭庆喜老师编写;第3章介绍网络操作系统与常用服务器,由黄文斌和徐琳老师编写;第4章介绍Internet基础,由熊建强和余颖秋老师编写;第5章介绍网页设计,由吴佳芬老师编写;第6章介绍网络安全技术,由赵莉老师编写;第7章介绍网络工程规划与实施,由李翔宇老师编写;第8章介绍网络技术新发展,由黄兴鼎老师编写。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欠缺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为了便于教学,我们将为选用本教材的教师免费提供电子教案以及自测题答案,需要者请登录华章网站(wwwhzbookcom)免费下载,或通过电子邮件(xjq@whueducn)与我们联系。
编者
2012年5月于武汉
教 学 建 议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讲课学时实验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