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The Art of Thinking: A Guide to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ought, 10th Edition
- 原出版社: Longman

【插图】

编辑推荐
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权威大师之作!
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思维技能训练书!
28年畅销不衰的经典!
内容简介
做白日梦是一种思维活动吗?
杰出的思想者是否也会像普通人那样经历思维阻塞、不能专心和困惑?
创造力是与生俱来、不能习得的?
富有创造力的行事方法就是忽略传统方式?
只有高智商的人才具有创造力?
服用药物可以提高创造力?
你对思维这件事了解多少?以上这些问题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这本独特的书将帮你打破思考的局限、克服思考的障碍,让你学会创造性、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并有效地沟通想法、说服别人。请不要错过书中俯拾皆是的珍宝——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技术、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强调创意和积极的思维过程,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对于任何有兴趣探讨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读者,这无疑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经典之作!
作译者
金盛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第一批心理学家,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社会心理学分会会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委,并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心理科学》《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学探新》等核心学术期刊编委及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院项目顾问等职。
目录
推荐序(金盛华)
前 言
第一部分 你真了解思考吗
第1章 发展你的思考 2
什么是思考 4
思考的重要性 5
运用大脑和心智 6
良好的思考是一种习惯 9
本书的结构 9
努力获得最大收益 10
利用感觉 12
学会全神贯注 13
应对挫折 14
让讨论有意义 14
思考的初级策略 17
第2章 建立基础 29
自由意志和决定论 30
什么是真理 31
什么是知道 33
前言
本书可用于思考技能的培养,也可供其他学科强化批判性思考时使用。
新版特色
本版为英文版《思考的艺术》第10版,全书做了大量的适度调整,并以新的和当下的视角对内容进行了审视。此外,本版中还增加了一些最新的“应用练习”以及“综合练习”中3个新的“议题简述”:
政府规模的大小;
《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的潜在危险;
交通安全管理的安全程序。
保留特色
正如本书的其他版本一样,本版的内容和结构主要基于以下4点设想。
1.一本关于思考的书应该强调去做什么,而不是强调不做什么。思考不是象牙塔里的事业,而是实际问题。思考是主动、动态的,不是被动、静止的。高效能的思考者不会只评判他人的努力而自己不采取行动,他们解决问题、做出决定、在争议中选择立场。因此,一本教授如何思考的教科书如果关注的是错误,它一定不会比关注如何避免演奏错误的音乐书更高明。
2.一本关于思考的书应该向学生教授思考的原则和技巧。过去半个世纪里出版的和思考有关的文献显示,创新过程和批判过程是互相交织的:首先,我们要产生想法(多多少少具有创造性);其次,我们要对这些想法进行判断。只告诉学生已经形成的问题和争议是不够的,必须让他们学会形成自己的问题和争议。
3.一本关于思考的书应该教会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想法。人类有很强的自我欺骗能力,因此,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盲点、偏见和错误比让他们发现他人的盲点、偏见和错误难得多。但是,正是他们自己的弱点和错误为有效思考设置了最大的障碍。
4.一本关于思考的书应该教会学生说服他人。很多杰出的想法从未付诸实施,这仅仅因为原创者认为他人不用任何帮助就能够认识到这些想法是杰出的。学生们需要学会预见反对意见,并提前想好如何应对。
为了更好地支持这些设想,我撰写了《思考的艺术》一书,以支持思考技能和策略的构建。
本书尽可能按照问题解决和争议分析的实际情况对章节的顺序进行安排。例如,我们将介绍如何表述问题(第7章),接着便是介绍如何调查问题(第8章)和如何产生想法(第9章)以及如何改进问题的解决方法(第11章)。
在第二部分,我们直接针对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困扰和障碍作答。这些问题包括:“我怎样才能在提出解决方案时更具有想象力和原创性?”“当我遇到‘思考的瓶颈’,或者感到困惑,抑或停滞于产生相似解决方案的境地时,我该怎么办?”“洞察力是如何产生的?我又该如何培养它?”
在第1章,我们专门将一节命名为“让讨论有意义”,为“课堂讨论”提供指导。
在第8章,我们详尽地阐述了如何利用内部和外部的资料库,快速、有效、巧妙地研究问题。我们用专门的小节介绍了11种信息来源(“我们该寻找什么”)、如何利用互联网以及如何避免剽窃。
在第6章,我们用一节的篇幅来鼓励学生用他们的思考技能解决学校课程、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争议。权威人士认可这种做法的有效性,对思考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介绍思考技巧,还应该关注态度。
第14~15章旨在帮助学生习得如何有效、有说服力地表达想法。尽管强调书面和口头表达在关于思考的书中已显得不太合适,但表述的质量仍关系到想法传播或执行的成败。我们帮助学生深化对想法和表述之间的互补关系以及想法产生和表述重要性的认识。
序言
《思考的艺术》一书的特点是,每章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部分,每章都对所介绍的主题对思考的重要性先做一个阐述,对相关的心理现象的特点和过程进行介绍,并且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解释产生这些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本书每章都对思考过程中所进行的具体认知加工过程进行了一步步的说明和指导,让读者在明白思考的很多原理和心理机制之后还能够得到一些有效思考的引导。针对这些具体的指导步骤,每章还在最后设有与其对应的练习题,这些题目能够帮助读者很好地掌握该章所介绍的内容,并且能够在实际的思考过程中进行实际应用。而且本书并不是必须读完第一个章节的内容才能去看下一个章节的内容,而是可以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随时调整,到相应的章节中去找对应的方法和练习。
本书不仅结合心理学视角科学地解释了思考的各种心理过程的现象和原理,而且还配有各种实例来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全书搜集了大量名人名言和典型的实例及练习题,将系统理论与具体实例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使人能够轻松掌握。
本书所讨论的各项内容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面对挑战时所需要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一些奋战在科研部门和研究学院及中、高层管理者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现今,无论是进行科学研究,还是从事管理工作,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分析、如何解决乃至最后如何做出更好的决策,根本而言都是与我们的思考紧密联系的。
本书具有三大特点。第一,本书从心理学的视角来揭示思考的心理加工过程,让读者了解自我和他人思考问题的心理过程与内部机制。第二,本书的设计是将思考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让读者在理解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入浅出地掌握并很好地应用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第三,本书是一本引导人们进行思考的书。书中所有的文字都不是告诉读者不该做什么,而是深入浅出地直接告诉读者该做什么,每一个过程和步骤都介绍得特别详细。阅读本书不仅可以让读者通过自学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从而优化自己的思维,而且可以了解到他人在思考问题时的心理过程和特点,帮助我们在和他人沟通和讨论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并且能够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总之,阅读该书能够让读者更加善于沟通、适应社会。这不仅是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求,更是对那些在科研部门和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要求,还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也是能够幸福生活的基本能力,而这正是本书的宗旨和特色所在。
本书主要包括4大部分共15章内容,各章除了内容的介绍外,还在每章的末尾设有“热身练习”“应用练习”和“综合练习”,以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通过练习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讲关于思考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思想,阐述了思考的内涵、重要性及其运行机制,并强调好的思考方式是一种习惯。在思考的过程中,需要先有一个基础,在有关问题和论点上去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拓宽你的视野;在了解和阅读这些资料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评判性的态度,这样才能对问题有新的见解,才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思考。
第二部分主要讲如何培养创造性。为了让你的思考更有价值,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一定要保持创造性。通过了解有关创造性的实例和具有创造性的人所具有的特点,来寻找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方式,并将这种方式应用到对实际问题和观点的思考中去。通过表达和阐释你的问题与观点、调查问题及产生思想这3个阶段,就可以获得一些创新性的思考。
第三部分主要讲如何培养批判性。为了让你的思考更加有效,在思考的过程中必须要持批评性的态度。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明白这种批评是必要的,学会在解决争议时采取什么行动,并识别和克服可能出现的困难。在面对一些已有的观点和事实时,能够以批判性态度去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在对观点和事实进行重新讨论的时候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最后再对该观点和事实有一个新的认识,并在以后不断进行完善。
第四部分主要讲如何沟通。为了让你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思考,我们可以将这种思考方式应用到说服他人、有效地写作和演讲中,从而更好地表达我们的观点和意见。通过让读者明白人们更加容易拒绝接受别人观点的心理因素,让读者理解这种现象存在的普遍性,并且能够更加有效地说服他人。通过阅读,让读者了解到有效写作的特点,根据小步渐进法,用概括、简洁的形式表达观点,可以让后续写作的形式更加灵活。为此,书中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供读者借鉴。
本书的翻译分工如下:文前、文后和第1章由金盛华、李红霞翻译;第2章由李红霞翻译;第3章和第9章由杨文琪翻译;第4章由杨金花翻译;第5章由刘瀛翻译;第6章、第8章和第15章由邹红翻译;第7章和第10章由王雪翻译;第11章和第12章由章哲明翻译;第13章由郑明兰翻译;第14章由封子奇翻译。
由于译者本身的学识和翻译水平有限,文中难免还存在一些不足甚至错误,恳请读者不吝赐教。
金盛华
2012年11月10日
于北京师范大学后主楼
媒体评论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 张亚勤
学会批判性、分析性的思维方法,坚守实事求是,是促使我不断探索经济学真理的两个根本动因。
——经济学家 吴敬琏
经济的竞争最终是创新的竞争,创新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源于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钱颖一
你们需要通过理科课程的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治疗癌症和艾滋病,开发新能源技术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你们需要从文科学习中培养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消灭贫困、愚昧、犯罪和歧视现象。(美国某高中开学演讲)
——美国总统 奥巴马
书摘
克劳德是一名高中生。课堂上,英文老师正在提问:“同学们,你们昨天在家庭作业中阅读的小故事主题是什么·”看到没人回答,她有点生气:“同学们,你们根本没在思考。动动脑子,好好想想。”
听到这话,克劳德皱起鼻子,紧锁眉头,托着下巴,眼望着天花板:“思考,思考,我必须得思考。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什么·主题,主题,什么是故事主题呢·”他左看右看,紧抿嘴唇,然后若有所思地开始翻书,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与此同时,他的脑子里一直在重复“思考……思考……主题……”
克劳德在思考吗·没有!他在尝试思考,也希望思考,但并不是在真正地思考。他的头脑在运转,不过是在空转。他准备思考,却没有思考。
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阿加莎是一名大学生,她正坐在校园的自助餐厅里喝清晨咖啡,同时陷入了沉思。下面是她大脑中所产生的活动:
今天事情好多啊……晚上6点钟要见吉姆……一会儿还得开始准备学期论文……柏莎真懒,但愿这学期她能注意个人卫生……我的头发看起来太糟了一一要是能弄成玛莎那样就好了,既干净又不用经常打理……要是冬天马上结束。我就不会这么难受了……为什么我的心情总是受天气影响呢……咖啡有点儿苦,原以为这儿的很好喝呢……我要赶紧回家吃饭……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又胖了,也许慢跑能减下来点儿……
阿加莎的心理活动比克劳德的更接近于思考。思想、图像和观念浮动在她的脑海,并且她很用心地看着它们飘来飘去。但她的角色却是消极的,因为她在心理活动中扮演着观众的角色。正如我们将要介绍的观点(和大多数权威观点一样)一样,思考并不是漫无目的地白曰做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