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Advanced宽带移动通信系统(“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
- 定价:¥49.00
- 校园优惠价:¥41.65 (85折) (马上了解)
- 评分:




(已有0条评价)
- 促销活动:
- 此商品暂时缺货(可留下联系方式,到货将第一时间通知您)
-
如果您急需团购,可点击“团购急调”按钮将此书加入购物车,由客服人员为您协调调货!
>> 查看详细说明
信息提示
关闭
如果您急需团购,可点击“团购急调”按钮将此书加入购物车,由我们的客服人员为您协调调货!
- 团购订单标准如下:
- 单品满30册可选择团购服务。
- 提交团购订单后,服务人员会主动和您联系,并根据您的会员等级、购买数量、金额、时间、配送要求等情况和您协商,以促成最终的成交。
- 有关团体购书的任何问题请随时联系:(010)63970506
编辑推荐
全面介绍LTE-Advanced关键技术
同时IEEE 802.16m技术详尽对比
给出理论模型分析方法性能结果
内容简介
书籍 通信书籍
《LTE-Advanced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详细介绍了LTE-Advanced标准的发展过程以及LTE-Advanced的关键增强技术。首先介绍了其基本技术原理,随后结合规范对该技术进行详细介绍,最后将该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进行比较。此外,本书还对LTE-Advanced的未来演进趋势进行了探讨。
《LTE-Advanced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读者为高校中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运营商技术人员以及设备制造商专业人员。写作本书的目的是让从事移动通信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学生对LTE-Advanced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
目录
《LTE-Advanced宽带移动通信系统》
第1章 LTE-Advanced简介 1
1.1 移动通信技术演进 1
1.2 IMT-Advanced的发展 3
1.3 LTE-Advanced简介和需求 6
1.4 LTE-Advanced的主要特征 8
1.5 LTE-Advanced的后向兼容性 9
1.6 LTE-Advanced的部署 9
1.7 LTE-Advanced的UE分类 10
1.8 参考文献 10
第2章 载波聚合技术 12
2.1 引言 12
2.2 标准中的ITU-R需求和实现 14
2.3 CA协议 16
2.3.1 CC的初始获取、连接建立和管理 16
2.3.2 测量和移动性 17
2.3.3 用户面协议 18
2.4 物理层 21
2.4.1 下行控制信令 22
2.4.2 上行控制信令 25
2.4.3 探测参考信号 29
2.4.4 上行定时提前 29
2.4.5 上行功率控制 30
2.4.6 上行多址接入机制的增强 31
2.5 UE发射机和接收机 34
2.5.1 CA的UE发射机 34
2.5.2 CA的UE接收机 35
2.5.3 CA优先级场景 35
2.6 认知无线技术支持的动态/机会CA 36
2.6.1 频谱共享和OCA 36
2.6.2 频谱感知 38
2.6.3 CCC识别、选择和移动性 38
2.7 信令和架构的影响 38
2.8 硬件和传统限制 39
2.9 未来技术演进 40
2.9.1 信道编码 40
2.9.2 调度 42
2.9.3 信道状态指示符 44
2.9.4 其他研究方向 46
2.10 参考文献 46
第3章 LTE-Advanced无线资源管理 48
3.1 无线资源管理简介 48
3.2 IMT-Advanced技术中的资源管理 49
3.2.1 IMT-Advanced的主要特征 49
3.2.2 调度 51
3.2.3 干扰管理 52
3.2.4 CA 53
3.2.5 MBMS传输 54
3.3 动态资源分配 54
3.3.1 资源分配和使用效用理论的分组调度 54
3.3.2 使用中继的资源分配 57
3.3.3 最大化UE QoS的多用户资源分配 59
3.3.4 优化问题和性能 60
3.4 移动网络中的干扰协作 60
3.4.1 功率控制 61
3.4.2 资源分隔 62
3.4.3 用于干扰避免的MIMO忙突发 66
3.5 高效的MBMS传输 68
3.5.1 MBMS传输 69
3.5.2 性能评估 69
3.6 RRM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71
3.7 参考文献 72
第4章 LTE-Advanced频谱共享技术 73
4.1 引言 73
4.2 研究现状 73
4.2.1 博弈论角度的频谱共享 75
4.2.2 Femtocell 75
4.3 应用博弈论的频谱共享 76
4.3.1 非协作情况 76
4.3.2 等级方式博弈 77
4.4 频谱协商 79
4.4.1 定价运营商的价格和成本函数 80
4.4.2 仿真结果 81
4.5 Femtocell和机会频谱使用 82
4.5.1 Femtocell及其标准化 84
4.5.2 自组织Femtocell 86
4.5.3 基于信标的Femtocell 88
4.5.4 具有ICIC的Femtocell 89
4.5.5 基于博弈论的Femtocell 90
4.6 参考文献 91
第5章 LTE-Advanced多天线技术 93
5.1 下行参考信号 93
5.1.1 用于解调的下行RS 93
5.1.2 用于信道状态信息估计的下行参考信号(CSI-RS) 95
5.2 上行RS 98
5.2.1 上行DMRS 98
5.2.2 SRS 99
5.3 下行多天线增强技术 99
5.3.1 下行8天线传输 99
5.3.2 增强的下行链路MU-MIMO 101
5.3.3 增强的CSI反馈 102
5.4 上行多天线传输 104
5.4.1 上行PUSCH的SU-MIMO 104
5.4.2 PUCCH的上行发射分集 106
5.5 CoMP传输和接收 106
5.6 小结 108
5.7 参考文献 108
第6章 LTE-Advanced MU-MIMO系统 109
6.1 MIMO基础 109
6.1.1 系统模型 111
6.1.2 点到点MIMO通信 112
6.1.3 MU-MIMO通信 115
6.1.4 具有干扰的MIMO通信 118
6.2 LTE-Advanced和IEEE 802.16m中的MIMO技术 119
6.2.1 LTE-Advanced 119
6.2.2 WiMAX演进 121
6.3 具有CSIT的一般线性预编码 121
6.3.1 发射机与接收机设计 121
6.3.2 具有干扰抑制的收发机设计 126
6.4 MU-MIMO的CSI获取 127
6.4.1 受限的反馈 127
6.4.2 CSI探测 128
6.5 参考文献 129
第7章 LTE-Advanced CoMP技术 130
7.1 CoMP简介 130
7.1.1 CoMP类型 130
7.1.2 架构和分簇 132
7.1.3 理论研究和实现约束 134
7.2 标准组织中的CoMP 136
7.2.1 CoMP研究概况 136
7.2.2 CoMP功能的设计选择 137
7.3 下行CoMP的一般系统模型 139
7.3.1 线性传输SINR 140
7.3.2 紧凑的矩阵模型 140
7.4 JP技术 141
7.4.1 JP研究现状 141
7.4.2 JP的优势 141
7.4.3 动态JP 142
7.4.4 上行JP 146
7.5 协作波束赋形和调度技术 147
7.5.1 研究现状 147
7.5.2 分布式协作波束赋形 148
7.5.3 基于最差伴随报告的协作调度 149
7.6 增强的ICIC 150
7.6.1 LTE干扰管理 152
7.6.2 ABS 152
7.6.3 用于时域ICIC的X2接口增强 153
7.6.4 时域ICIC场景中的UE测量 155
7.6.5 用于约束测量的RRC信令 156
7.6.6 ABS部署考虑 157
7.7 实验环境中的CoMP实现 158
7.7.1 设置和场景 159
7.7.2 测量结果 159
7.8 参考文献 160
第8章 LTE-Advanced中继技术 162
8.1 中继概述 162
8.1.1 中继技术的演进 162
8.1.2 RN的特征 163
8.1.3 RN的协议功能 164
8.1.4 中继技术的相关部署场景 165
8.1.5 中继协议策略 167
8.1.6 半双工和全双工中继 168
8.1.7 性能结果 168
8.2 中继理论分析 170
8.2.1 中继策略和优势 170
8.2.2 双工约束和资源分配 173
8.3 LTE-Advanced系统中的RN 174
8.3.1 RN的类型 174
8.3.2 回程和接入资源共享 175
8.3.3 中继架构 177
8.3.4 RN初始化和配置 179
8.3.5 回程链路上的随机接入 179
8.3.6 回程链路上的无线链路失败 179
8.3.7 RN的安全性 179
8.3.8 回程物理信道 180
8.3.9 回程调度 184
8.3.10 回程HARQ 185
8.3.11 接入链路HARQ操作 186
8.3.12 回程链路与接入链路的定时关系 187
8.4 IEEE 802.16m中的RN 189
8.5 中继和CoMP的比较 190
8.5.1 协议和资源管理 191
8.5.2 性能结果 192
8.6 带内RN与Femtocell 194
8.7 后LTE-Advanced的协作中继 195
8.8 参考文献 197
第9章 LTE-Advanced设备间通信 199
9.1 引言 199
9.2 技术现状 200
9.2.1 IEEE 802.11 200
9.2.2 HiperLAN2 201
9.2.3 TETRA集群通信 201
9.3 蜂窝网络中的M2M通信 202
9.3.1 会话建立 202
9.3.2 M2M发射功率 204
9.3.3 多天线技术 205
9.3.4 无线资源管理 208
9.4 参考文献 214
第10章 LTE-Advanced中的网络编码 216
10.1 网络编码简介 216
10.1.1 背景知识 217
10.1.2 NC类型 217
10.1.3 NC的应用 217
10.2 上行NC 220
10.2.1 检测策略 221
10.2.2 用户分组 222
10.2.3 中继选择 223
10.2.4 性能 224
10.2.5 LTE-Advanced及后续演进的融合 225
10.3 非二进制NC 226
10.3.1 基于UE协作的非二进制NC 226
10.3.2 多用户和多中继的非二进制NC 227
10.3.3 性能结果 228
10.3.4 LTE-Advanced及其后续演进中的实现 229
10.4 广播和多播情况下的NC 229
10.4.1 高效的广播NC机制 231
10.4.2 性能结果 232
10.5 参考文献 233
第11章 LTE-Advanced系统性能与未来演进 234
11.1 IMT-Advanced评估 234
11.1.1 IMT-Advanced的标准化过程 234
11.1.2 评估场景 235
11.1.3 性能要求 237
11.2 LTE-Advanced特征简介 239
11.3 LTE-Advanced系统性能 240
11.3.1 3GPP的自评估 240
11.3.2 WINNER+给出的仿真性能评估 243
11.3.3 实验场景下的LTE-Advanced性能 245
11.4 信道模型实现和校准 246
11.4.1 IMT-Advanced信道模型 246
11.4.2 大尺度参数校准 248
11.4.3 小尺度参数校准 248
11.5 仿真器校准 249
11.6 LTE-Advanced的未来演进 250
11.6.1 NC 252
11.6.2 MDT(Minimization Driving Test) 253
11.7 参考文献 254
缩略语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