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老李又出书了,真有勇气。
这回,老李决定不再写一本给初学者看的书,而是把背囊中的毕生绝学抖落出来,写了本有系统、含金量极高、没赔上个几回、弄爆几个账户是绝对体会不出其中巧妙的书。
看了他的书之后,我真的怀疑,会有多少人愿意掏钱去买这样的一《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把交易当做修行,一旦没有严格的纪律、没有认真的规划,不把技术分析、风险管理研究个透彻,就认定大概在外汇市场赚不了什么钱。
这得看您怎么想了。
有人随便放上两条均线,躺着都能赚钱。但是,也有人手痒,总爱涂涂抹抹,把自己的图搞得像星际大战,似乎没摆上全部的价量指数,没用上所有的技术指标,就觉得心里不会踏实,下单也不痛快。
不过,说句老实话,这世界绝对没有躺着都能赚钱这回事儿,只有运气好是真的。网络上充斥着很多所谓的大师、汇神、专家、分析师、外汇通,今天说中了,总要大吹大擂一番,说自己眼光有多么独到、分析有多么准确,不听我的建议是你蠢,不照我的思路操作是你笨。但是万一说错了,就说他的策略是长线,市场总有一天会证明他自己是对的,要大家耐心等候,放着就对了。反正,错了又怎样呢?先躲着,过段时间,等到大家都忘了这回事儿,换个网站写汇评,很快又是好汉一条,马上又是一代宗师。
我认识的老李不同,他可是确确实实地检讨每张单子。赚钱的单子他检讨,想想哪里做对了,写下思路,看看下次可不可以使用同样的策略。亏钱的单子他也检讨,算算哪里做错了,立下悔过,试试下次可不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他写书,写博客,写日记,不为沽名钓誉,而是扎实地写下他的交易心得,留给我们这些不用功、不长进,输了就忘、赢了就得意的投资人,时时提醒着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更成功的投资人、一个更成熟的交易者。
总而言之,您不是巴菲特,您也不是索罗斯,您肯定没有赌神的天分,才有机缘看到这《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一本几十块的书,值不了几个欧元对美元的点子的,所以,我劝您还是乖乖地掏钱买下吧。
少输点,就是赚钱了。
盛宝银行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李纪纲
序言
走在探索之路上
《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截稿时,我刚好29岁。记得我的第一《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外汇交易实战全典》出版上市时我刚过完27岁生日。这第二《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前前后后写了一年半,相当于个人思路的第二次提升,也相当于对过去7年来交易的一次全新总结,如果再自傲一点的话,可以说是一次理论上的升华。
有感于被垄断的话语权
回顾7年来的学习、实践和总结,我发现,其实一开始我并未认识到这些问题:为什么所有的技术分析(其实也包括基本面分析)理论、绝大部分的指标、法则的创始人都是西方人,唯独K线来自日本?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创造自己的技术分析理论?当然许多中国人发明了很多指标,包括流行的不流行的,但是技术分析理论上鲜有建树。
也许这些问题看起来并不难解释。一个看似合理的答案是:以股市为代表的金融市场真正进入普及时代也不过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不过,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经不起深究。
“时间短”可以作为创新不足的理由,但也可能只是一个“借口”。因为我们见识了太多存在于某些产业或者行业中即使时间很长但是仍然创新不足的事实,这在中国现代制造业中表现得太明显了。具体到金融市场上,技术分析未来在中国也可能进入这样尴尬的情境中。不过,试图进一步探讨创新不足的成因不是笔者所做的工作。
笔者已做或者想做之事是,根据自己的所学、所思、所践总结出一套认为适合自己(当然也希望能适合其他投资者)的图表分析方法。体现在《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中的创新主要是应用创新和理论创新,前者是针对已有理论进行实际应用上的创新,后者则是理论上的原创行为;如果系统整合也算是一种创新的话,那么《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也确实包括这种形式。以上三类形式的创新包括理论原创、应用创新、系统整合。
理论原创首创“非随机与震荡走势、趋势与调整走势”区别及界定
. 首创九类节奏
首创关键位置理论
首创“单根K线定乾坤”
首创“账户主体管理”的概念
首创系统太极图
首次揭示高风险回报比的陷阱
首次公布逢高/逢低交易法
首次公布十类高价值交易机会
首次公布交易信号的认定
首次公布交易布局的系统方法
首次公布交易过程控制方法
应用创新道氏理论应用创新首创“利用LDL/H分析趋势”
首创“趋势的停滞、反转、延续、调整”认定方法
首创“虚假反转”的概念
首创“七类短期反转”及其认定方法
首创顺势概率的计算方法
三重滤网应用创新首创宏观、中观和微观图表
首创五大图表主旋律
首创“短期大概率”
首创“多空博弈期”概念
其他应用创新首次揭示创新应用123法则和2B法则的方法
系统整合首次揭示趋势通道及形态的本质
首次揭示盈利的实质
首次揭示心理因素的地位问题
首次揭示交易系统及其子模块
以上共有15项首创,6项首次揭示和5项首次公布。笔者认为,在以上26项创新中,具体哪一类应该归为何种创新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技术分析在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上有所贡献。
笔者并不介意自己的思想能否被大众接受,也不奢望能彻底改变金融市场对技术分析的传统和所谓“主流看法”,之所以仍要在《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中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思路,是因为笔者认为紧要处在于讲出自己认为正确并有可能利于大众的看法和观点,就像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在一篇文章中所言:
“……一个人应该学会发现和观察自己内心深处闪烁的微弱光亮,而不仅仅注意诗人和圣贤者辉耀天空的光彩。可惜的是,人总不留意自己的思想,不知不觉就把它抛弃了,仅仅因为这是属于他自己的。在天才的每个作品中,我们都会看到我们自己抛弃了的想法;这些失而复得的思想警谕我们:即使在大众之声与我们相悖时,我们也极须遵从自己确认的真理,乐于不作妥协。否则,明天一个陌生人能说出他的灼见,而这恰是我们想过并一直感受到的真知,我们只得惭愧地从别人手里接受自己的思想。”
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
如果我们有心罗列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即使抛开基本面分析,单纯在技术分析领域涌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指标就有太多太多。笔者认为,亨利·戴维·梭罗对生活态度的呼吁同样适用于技术分析:我们的生活都被耗费在细节上……简单,再简单。《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所讲的技术分析方法是经过笔者缩减、再缩减之后的浓缩,简要说明如下:
只涉及道氏理论,不涉及波浪理论、江恩理论、亚当理论、混沌理论等其他任何理论;
不涉及所有技术指标,包括均线、布林带、MACD、RSI、威廉指标、ROC、MTM、抛物线、Ichimoku、KDJ等所有你看到的、未看到的、想到的、未想到的;
不使用斐波纳契/黄金分割法;
形态较少适用,而是将其融合在道氏理论中;
趋势线只用有效的,即使正确但无效的绝不使用(123法则除外);趋势通道只在上轨和下轨操作,内部观望;
123法则被“深度应用”后,其他体现为123法则的走势不予关注;
2B法则基本不用,在关键位置理论中借鉴其思路;
K线方面,除非是在关键位置,否则单根反转型K线、反转K线组合基本不用;
多重时间窗口只用到三张图表,多则无须看;
……
笔者希望自己也希望所有阅读《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的读者,最好能把内容缩减到只有一张纸那么薄,如果这就是我们对“简单”的极致追求的话。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确能说明,越是简单的东西,可能越实用,尤其是对于规则性极强的事物。
比如下方的交通图,如果驾车的起点在A点,目的地或者终点是C点,A、B、C、D、1~8均为交叉口,有交通灯信号。在较为正常的情况下,你会选择怎么走?很简单的生活实例吧。
A—B—C或者A—D—C是最直接的路线。
曲折的路线则有很多,可能是A—1—4—7—C,也可能是A—3—4—5—6—C,也可能是A—3—4—5—8—C……
无论走哪一条路,只要不是故意延长路程和浪费油钱,路程都是一样的(假定路线平行,路程皆为AB+BC),所要经过的交叉口数目也是一样的,排除起点和终点的两个交叉口后是4个。
相信大多数人从直觉上会选择两条最直接路线中的一条,且也是如此打算的;然而,真实的情况未必如此。
比如,如果我们起初试图通过A—D—C路线达到目的地C时,我们很可能在接近第1个交叉口时因为交通灯当时允许右拐但禁止直行而选择右拐至4,我们在交叉口4会遇到类似或者同样的抉择困扰……
在这种生活实例中稍微有过思考的人都会体认到,如果所有路线车流量比较类似且正常的路况下,一般最快的仍然是那两条最直接的路线;只要我们稍微在其中一个小路口试图“走捷径”,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就会被延长。
“走捷径”只能满足心理上对“当下”继续开车走路的需求,并不能减少实际的路程,更有可能增加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要达到交易的目的可能更为艰难,因为交易少有可供参考的地图,它更像是摸索。令人感到残酷的是,期间会有众多诱惑牵引我们去“走捷径”,比如新发现的技术指标、被人追捧的某交易理论等。其实,哪一位交易者不曾走过最终沦为死胡同的“捷径”呢?
在上述有关按照路线行车的例子中,我们默认已经有了相应的路线,应用在交易上即是默认了存在达到交易盈利的路线。因此,进一步来说,即使存在这样的路线,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仍然是按照A—B—C或者A—D—C路线运行,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该走时走、该停时停,不试图走其他任何仍然能行得通但很可能费时费力的路线;体现在交易上就是按照规则走,该交易时交易,该观望或等待时就观望或等待,而不再过度优化系统以试图抓住更小幅度的波动,或者试图抓住更接近底部的位置或者更接近顶部的位置……
用一句话总结来说就是,建立一套可信赖的简单法则并简单地执行。
章节介绍
《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中的“总论:系统看待交易”就是试图从宏观角度来讲述交易,为简单法则的建立和执行构建框架。
第一、二、三、四、五章主要介绍建立可信赖的趋势分析方法的细目,第六章是这些方法在单张图表中的综合应用,重点强调了道氏理论短期反转的界定。
第七章是创新性地应用三重滤网系统,从介绍单张图表的宏微观缺失开始,到大、小时间级别图表的关系规律,并最终应用于宏观、中观和微观图表中,特别指出了多空博弈期理论。
第八章着眼于建立明面化的法则,包括交易机会和进场信号。
第九章强调如何应用这些法则,从方向策略布局、入场方式、时间点选择到账户管理、头寸管理等,逐步清晰化个人交易风格形成过程。
第十章主要处理在执行以上法则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亦即交易过程的控制,直面交易心理困境。首先认识心理的地位,其次认识市场为什么,并反思个人交易心理的困扰之处,最后讲解在入场、持仓和出场环节上的具体操作和心理调节方法。
感谢
《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的出版有赖于多方面的支持、鼓励和帮助。
来自家庭的爱和支持是最大、最亲密的。感谢母亲,她现在是家庭的精神支柱,在我研究和工作低谷时对我百般呵护、安慰,就像再脆弱的孩童只要有母亲的乳汁和臂弯都会停止抽泣,并变得愈加坚强。感谢我的岳父母,因为工作原因我很少去看望他们,但是他们对我的支持和理解始终让我感到温暖;还有,他们的女儿真的很棒。感谢妻子多年来对我的支持和理解,尤其是近两年来,她既要主力养育初生的儿子,还要承担几乎所有家务琐事,她所做的要比我写一《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要多得多;儿子是我最好的开心果。感谢所有其他家人,包括我的姐姐、姐夫、兄弟和嫂子等,一句句鼓劲的话、一件件为我着想的事,让我感觉生活在两个和睦而温馨的大家庭里是最幸福的恩赐,家庭是我最大的财富。
感谢一起共事的郑州萌祥投资(兴业投资驻河南办事处)、河南福瑜特投资的朋友们,包括李萌歌、李杰、王克伟、梁宏雷、智伊洛、王志强、郭建、符大刚、杜强、张红顺、韩斌等;感谢陈旭、喻太成、孙博雅、何源等圈中好友。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交易员或有责任感的投资顾问,是业内的精英,对我的交易理论和实践、我对行业的发展看法等都有不小的帮助和启发。
还要感谢生活圈里的朋友们。
感谢为《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撰写推荐序的盛宝银行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李纪纲,感谢外汇通的CEO Andy前辈曾帮我解惑。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对我个人提供了很多实在的支持,尤其是策划编辑颜诚若以及《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的责任编辑蒋桂霞,他们为《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交易之路枯燥而漫长,写书码字同样单调而费神,感谢所有提到名字和没有提到名字的亲友的支持、鼓励、理解和帮助。
《图表辨析与交易系统》与其说是图表分析知识的讲解,倒不如说是基于总结和创新的实战研究,其中不乏错误或者不足之处,望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毕竟交易就像序言题目所言:走在探索之路上。
李汉军
2012年5月于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