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内容简介
目录
序
前 言
第一篇 心 理
第一课 挫折与挑战
第二课 1+1>2
第三课 学会感恩
第四课 学会宽恕
第五课 做一个乐观的人
第六课 化干戈为玉帛
第七课 共情与人际
第二篇 理 想
第八课 理想契合社会
第九课 我看世界
第十课 生命的态度
第十一课 读书的意义
第三篇 学 业
第十二课 管理好时间财富
第十三课 我的复习经
第十四课 保持节奏,以平常心应考
前言
高中阶段不仅是个体的心理和生理走向成熟的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一方面,高中生的知识、能力和才干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他们在心理、理想、学业和职业规划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扰。如何帮助高中生科学、有效地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与困惑,是高中阶段教育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为了落实《纲要》的精神,帮助高中教师科学、有效地对学生的心理、理想、学业、生活与生涯等方面展开系统指导,教育部长江学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方晓义教授带领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编写完成了本套“高中生发展指导丛书”,这也是方晓义教授所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研究”(项目号11JZD037)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高中生发展指导丛书”包括《高中生发展导航·学生用书》(第一至三册)和《高中生发展导航·教师用书》(第一至三册),同时配有相应的教学课件。本套丛书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和自主发展的品质、促进学生潜质的充分发挥为主要目标,是一套供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使用的系列书。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类图书相比,本书主要具备以下特色。
1.内容融合心理指导、理想指导、学业指导、生活与生涯指导五大主题,为高中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综合性服务。
2.以活动体验为主,每课都安排一些精心设计的“活动训练”内容,包括游戏活动、分享讨论、自我探索等,使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
3.知识新颖并具有一定深度。高中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过于简单的知识反而会降低其学习兴趣。因此,本书在“科学视窗”和“知识拓展”部分提供了与每课主题相关且具有一定深度的心理学知识、有趣的研究发现、理论观点、哲理性的故事或者博文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4.“菜单式”的课程安排。本套丛书包括高一至高三学生、教师用书各三册,每册20课内容,共计60课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每册的课程,甚至可以打破年级的界限进行选课,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搭配内容模块。
本书作为“高中生发展指导丛书”第一册教师指导用书,主要用于指导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有效开展教学准备与设计。教师在使用本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主,预防矫正为辅;尊重高中阶段学生的成长需要,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2.教师用书虽然对每课的理论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但在具体使用时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性加工”,做到不拘一格,注重挖掘和利用各种资源,避免照本宣科。
3.“高中生发展指导丛书”强调在反思中成长、在活动体验中领会知识,因此,一定要精心准备和设计活动课的内容,真正做到为解决问题、领会知识而开展活动,避免流于形式,为了活动而活动。
4.教师要注意引导高中生科学地看待相关理论知识与研究结果,帮助学生领会各种知识、技能的应用条件,避免机械套用或夸大问题的严重性。
本书的主编和各课的作者都是国内具有丰富经验的大学或高中教师,包括教育与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中学校长、中学心理健康教师、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等。本书具体编写情况如下:徐洁编写了第一课和第十五课,喻莉编写了第二课和第十七课,邢淑芬编写了第三课和第十二课,孙莉和胡伟编写了第四课和第二十课,刘艳编写了第五课,赵景欣编写了第六课,孙炳海编写了第七课和第十九课,刘勤学编写了第八课第十课,王福兴编写了第九课和第十一课,胡伟编写了第十三课和第十六课,兰菁编写了第十四课,乔志宏编写了第十八课。此外,本书由刘霞负责、胡伟协助进行统稿、审稿和修改,主编方晓义教授负责最后定稿。
衷心希望各位教师能够在本书的指导下系统地做好高中生发展指导教育,帮助学生获得步入下一阶段学习、生活与工作的能力。
编 者
2012年5月于北京师范大学
序言
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我国教育模式逐渐向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向转变。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高中阶段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并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这是我国与国际先进教育模式接轨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国家在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精神。不过,就目前的开展情况来看,虽然很多高中学校不乏指导活动,但总体而言不够系统、自觉和专业,要么附属在教学活动中,要么包含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未能成为一种专门化的教育职能。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对指导的认识和定位不足、指导工作缺乏可依之据有关。这个“可依之据”之一,就包括专业化的配套教材。
为了贯彻落实《纲要》精神,为高中学校提供一套科学、权威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指导教材,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教育部长江学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方晓义教授,在借鉴国际上同类教材编写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现实需要以及我国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结合研究团队多年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主持并组织编写了本套“高中生发展指导丛书”。这对于从专业化的角度帮助普通高中学校顺利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可以说,“高中生发展指导丛书”是国内第一套以高中生发展指导为主题的权威教材。全书力求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和自主发展的品质,促进学生潜质的充分发挥”为目标,聚焦于高中生发展中的五个重要领域——理想、心理、学业、生活与生涯,并在每个领域中选取有助于高中生兴趣、志向、信心、毅力、质疑和社会责任心的主题进行切入。与以往的心理教育类书籍相比,本套教材具有四个特色:其一,教材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与国家政策紧密相关,是对《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的认真解读与落实;其二,注重与国际同类课程进行接轨,如“菜单式”的课程安排、多角度的教学模块等,积极纳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活动形式,在内容与呈现方式上同时创新;其三,紧密结合我国高中教育的实际情况,充分满足高中学生的需求特点,知识新颖并具有一定深度,每节课都安排一些精心设计的“活动训练”内容,做到专业性和趣味性并重;其四,内容融合理想、心理、学业、生活与生涯为一体,旨在为高中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综合性的指导,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最有趣、最活泼、最有关系”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各种问题和困惑产生的高发时期。高中生在身体、心理、价值观等方面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自主和自我意识显著增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指导,不仅能够有效平衡青少年在身心等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且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当下的教育资源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创造才干、实际能力和特长个性,避免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多走弯路。
在此,我诚恳地向全国的普通高中学校推荐这套教材。我相信,这套教材的出版能够很好地推动高中发展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高中生发展指导内容体系和工作模式做出有益尝试。
是为序。
2012年6月1日于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