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32.00
- 评分:
(已有0条评价)
- 电子书: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在挣扎中寻求救赎 在绝望中找回真我 一个深度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在挣扎中寻求救赎,在绝望中找回真我。一个深度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
走出抑郁的阴霾雨季,看生命化蛹成蝶的蜕变
内容简介
《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从曾经的患者及现在的心理咨询师两个身份与角度而写,希望能够给绝望中的你一点希望,给无助的你一点力量,能做到这一点是我最大的欣慰。
作译者
目录
推荐序一(王学富)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前 言
第一篇 抑郁人生 /1
内心的挣扎/2
滑落的青春/4
为什么会是我/6
我在干什么/8
困兽之斗/9
“最后的晚餐”/12
死亡的诱惑/14
因为有爱/16
渐见光明/19
新的生活/24
勇往直前/27
真实的生活/29
尾声:蜕变/32
第二篇 抑郁的初步治疗 /35
前言
—P .吉尔伯特(Paul Gilbert)
当我陷入抑郁的时候,还无法很好地理解这句话。当我走出抑郁的时候才发现:如果抑郁不曾流淌过我的生命,想必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
陷入抑郁之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绝望感和隔离感。整个人好像处于孤岛之上,我走不近别人,别人也无法真正走进我的心。那时,常出现这样一个梦境:有一天,一个人,一双手,把我从抑郁的旋涡中解救出来,而我愿意用任何条件和他交换。但梦总归是梦,那个人,那双手,终究没有出现。我一次一次的希望变成绝望,无数次在绝望中鼓励自己继续坚持。因为无法放弃相依为命的母亲,因为不想人生还没有开始就结束,所以我继续在黑暗中寻找希望……
一次次的失败,让我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我漫无目的地游荡着,整个世界灰蒙蒙的一片。我像是一个即将要走近终点的旅人,麻木地看着路边的景色和继续远行的人们。时间仿佛停滞了,那些在暗夜中的挣扎与纠结,被折磨得终日无法安宁的灵魂,终于要在这一刻了结。这里,即将成为我的终点,有不舍,却无奈。于是,我买了生平第一包烟,吃过为自己准备的“最后的晚餐”,之后猛然用啤酒灌下早已准备好的药片。终于结束了,我不用再奋力挣扎,不用再被绝望吞噬,我的内心终于平静了……
抑郁,让死亡离我如此之近。但也正是因为死亡的存在,才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爱与希望。正因为爱没有消融,希望没有泯灭,才让我走出抑郁,找回了自我。但处于抑郁之中的时候,我的眼前只有绝望,试图让自己相信还有未来,但也仅仅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我似乎只剩下在绝望中坚持的权利,但也正是这种在绝望中的坚持,才让我一点一点看到了希望。当曙光终于穿透黑夜,我看到了因爱而萌生的动力,因希望而产生的坚持。正是爱与希望让我变得坚韧,冲破阴霾,重见蓝天!
《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从曾经的患者和现在的心理咨询师两个身份与角度来写,希望能够给绝望中的你一点希望,给无助的你一点力量,能做到这一点是我最大的欣慰。
我能够从抑郁中走出来,并完成《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的写作,离不开亲人和朋友的支持与帮助。我的母亲、已故的外婆、朋友及夫人,正是你们给我的鼓励和爱才能让我走到今天,没有放弃自己!谨以此书表达我真挚的谢意。
同时也要感谢伴我一路走来的患者及已故的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正是因为有你们,才让我更加了解抑郁,也才有《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对抑郁深度分析的可能。衷心地希望还没有走出抑郁的朋友能够早日走出抑郁,找回真我。
王宇
南京,2011年
序言
小鸟为什么要唱歌?
1
罗洛梅(Rollo May)写过一本重要的书,叫《焦虑的意义》,让人看到,原来“焦虑”不只是痛苦的,也是有意义的,就是让人反思自己的存在。
因此,作者引用吉尔伯特(Paul Gilbert)的话说:“抑郁的目的在于迫使你停下来弄清楚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它要求你给自己定位,这虽然痛苦,却是产生转变的驱动力。”
接下来作者表示:“当我陷入抑郁的时候,还无法很好地理解这句话。当我走出抑郁的时候才发现,如果抑郁不曾流淌过我的生命,想必我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
2
西方有一个词汇,叫“曾经受伤的疗伤者”(the wounded healer),它让我们对心理治疗有了新的理解。我们看到,有一些伟大的心理治疗师,他们自身经历过深切的心理苦痛与挣扎,这种经验对于他们从患者变成医者是十分重要的。读王宇的书,我们发现的便是这样一种情形:王宇写出此书,不只是出于他做治疗的经验,而是首先出于他自己患病的经验。作者并不讳言,他自己曾经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后来成长为抑郁症的治疗者。在他身上,经历了从“受伤者”到“疗伤者”的转化,这种转化与整合,使他既能够真切体谅抑郁症者的痛苦—因为他自己曾经这样痛苦过,也让他能够成为一个真实的引导者,帮助来访者走出抑郁症。
当然,一个病人并不见得就会成为一个治疗师,但是,一个治疗师需要有心理苦痛与挣扎的自我体验。更为重要的是,从病人向治疗师的转化,需要经历更深的自我觉察。没有觉察,不可能有转化。
因此,在心理咨询领域,也存在复杂的现象,皆与觉察有关。有一些咨询师,他们自身并没有经历深刻的觉察,内在有“病”的阻碍,外在却承担着一个治疗者的角色。也有一些在心理学领域有很高声誉的人,也是因为没有深的觉察,拥有很多心理学的理论,却不懂心理咨询。甚至,这些年来,我接待了许多有心理困扰的来访者,他们可能比心理学教授更懂心理学,我这样说,大家也不必觉得奇怪。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自身经历了心理的痛苦与挣扎,对心理学很迷恋,并且接受心理咨询的训练,然后踏踏实实去做,把心理咨询当成自己的使命,当成生命的召唤。这样的人,是真懂心理学的,他们正在成长,会成为最好的心理咨询师。
我愿意相信,王宇是这样的人中的一位。
3
我跟王宇并不十分熟悉。但在跟他有限的接触里,我能看到他的独特。
我记得,罗洛·梅的弟子孟德洛维茨(Edward Mendelowitz)曾来南京直面心理咨询研究所讲课,其中讲到罗洛·梅训练学生的一个特别经验,给我留下颇深的印象。罗洛·梅在讲课的时候,会关注那些坐在角落里认真倾听,却不大说话的学生。有机会的时候,他会要求这样的学生出来表达一些自己的想法,发现总是非同一般的。在他看来,这样的人可能会成为更好的心理治疗师。
我跟王宇的几次接触发生在南京直面心理咨询研究所,王宇偶尔会来参加在这里举办的一些研讨活动。我发现,他常常是坐在一个角落,在那里听着,却不大说话。这让我想到了罗洛·梅的故事。
4
在治疗中,一个咨询师随时扮演两个角色,一个是病人,一个是医者。“病人”的角色可以跟来访者联结,进入对方,了解对方。医者的角色可以带领来访者,协助对方移除症状的遮蔽与阻碍。
我常常说,生命的本质是成长,成长的目标是成为自己。心理症状反映的情况是:一个人在生活中没有找到成为自己的路,他的成长进程受到了阻碍,甚至陷入停滞的状态。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怎样成为自己,更没有勇气成为自己,在症状里的人呈现的是自己本来不要成为的那个样子。当一个人不能成为自己,他看到的是受伤的自己,因为不能成为自己,他甚至让自己更加受伤,更加痛苦。
因此,在这《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里,我们看到一个人,作者自己的影子在这个世界上走来走去。因为找不到成为自己的路,他几乎不想走下去了,他要死。但同时,他也在为自己寻找一个不死的理由。又因为找不到,他还是要去死。但他又不甘,还要去找。这些痛苦与挣扎,世界并不知道。但这一切的转变都发生在要结束生命的那一刻,都发生在死亡如此之近的时候,才发现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不是痛苦,不是绝望,而是爱!为了爱,甘愿痛苦;为了爱,敢于直面绝望。这正如尼采所说:“一个人有了活着的理由,就可以承受生活的任何境遇。”
媒体评论
—莫匆匆
这《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带给我们一种精神,那就是生命个体在生活的困苦中依然顽强地坚持向前,而这种精神本身已足够成为人生的意义。
—心理师张海风
希望《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不仅能使痛苦中的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同时也能帮助他们的亲人朋友们更理解他们,接纳他们。
—心理咨询师曹惠
15岁因为转学的关系到了一个大城市的高中。周围的人都是些城市中不学习、搞不清楚人生意义的人。我待了3年,越来越不开心,原本有很多朋友的我,渐渐地不能和别人交流,连说话都困难。高二好朋友还背离了我,所以,我痛苦极了,精神几近崩溃,觉得以后很难再去相信他人。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缓不过来。5年了,我一边给自己加油,一边计算着没有意义的、这样消逝的人生,觉得真是凄凉。但我在慢慢好起来,现在我大三,努力相信着什么,也努力通过一切方式让自己好起来。在我丢失掉幽默感快6年后,我又可以和朋友开玩笑了。我好好地计算着时间—让我不能大笑,不能亲近别人,也看低自己的时间。谢谢你,我觉得这世界是温暖的,就是因为即使看到了最残破的风景后,仍然有着一颗温暖的心的人。你的故事很棒,很感动我。我从你那里,得到了很多帮助,让我有了重新快乐起来的信心。但愿每个人最终都可以战胜抑郁,战胜自我。
—N7驴子
谢谢你!让我懂得了这么多,一直都不了解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我感觉我就是对自己太理想化了,以至于希望所有的人对我肯定。
—新浪网友
真是谢谢,我曾经也深受抑郁的伤害并因此辍学,以为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最近又因为一些小事回到了原来的状态,非常痛苦和害怕。脑子混混沌沌、情绪低落。看了这《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觉得心情好多了,也变得理性些了。
—新浪网友
书摘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