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内容简介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课那些年我们的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
第二课沟通大学问
第三课勇敢说不
第四课友谊与爱情
第五课提升自信
第六课学会减压
第七课独特的我
第八课放飞梦想最好的自己
第九课我的中国心
第十课做个好公民
第十一课和谐从我做起
第十二课听课学问大
第十三课“怨天”还是“尤人”——学会合理归因
第十四课研究性学习
第十五课高效率学习
第十六课放飞创造的翅膀
第十七课多彩的生活
前言
如何有效地帮助同学们应对高中阶段的各种疑难?从世界范围来看,预防和解决高中阶段的各种问题与困惑,学生发展指导占据重要地位,并成为许多国家公认的与教学和管理并重的现代普通学校三大职能之一。我国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对于高中阶段教育,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然而,科学的指导需要专业化的教材,为了更好地指导同学们积极、健康、全面地发展,教育部长江学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方晓义教授带领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编制完成了本套“高中生发展指导丛书”,这也是方晓义教授所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研究”(项目号11JZD037)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高中生发展指导丛书” 包括《高中生发展导航·学生用书》(第一至三册)和《高中生发展导航·教师用书》(第一至三册),同时配有相应的教学课件。本丛书是一套供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使用的系列教材。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类教材相比,《高中生发展导航.学生用书(第二册)》主要具备以下特色。
1内容融合心理指导、理想指导、学业指导、生活与生涯指导五大主题为一体,为高中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综合性服务。
2以活动体验为主,每节课都安排一些精心设计的“活动训练”内容,包括游戏活动、分享讨论、自我探索等,便于同学们在趣味化的活动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
3知识新颖并具有一定深度。高中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过于简单的知识反而会降低其学习兴趣。因此,《高中生发展导航.学生用书(第二册)》在“科学视窗”和“知识拓展”部分提供了与每课主题相关且具有一定深度的心理学知识、有趣的研究发现、理论观点、哲理性的故事或者博文等,以满足同学们的多样化需求。
4“菜单式”的课程安排。本套教材包括高一至高三学生、教师用书各三册,每册20课,共计60课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每册的课程,甚至可以打破年级界线进行选课,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搭配内容模块。
《高中生发展导航.学生用书(第二册)》的主编和各课的作者都是国内具有丰富经验的大学教师和高中教师,包括教育与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专家、中学校长、中学心理健康教师、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等。具体各课作者分别为:第一课作者为孙莉,第二课和第三课作者为徐洁,第四课和第七课作者为赵景欣,第五课和第十六课作者为刘艳,第六课和第十三课作者为邢淑芬,第八课和第九课作者为刘勤学,第十课和第十一课作者为王福兴,第十二课作者为李永鑫,第十四课和第十八课作者为喻莉,第十五课作者为胡伟,第十七课作者为孙炳海,第十九课和第二十课作者为乔志宏。此外,《高中生发展导航.学生用书(第二册)》由刘霞负责、胡伟协助进行全书统稿、审稿和修改,由主编方晓义教授最后定稿。
衷心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高中生发展指导丛书”,喜欢上这门课。希望《高中生发展导航.学生用书(第二册)》能够为同学们在心理、学业、理想、生涯规划等方面提供及时、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祝愿同学们拥有一个健康、快乐、成功、完整的人生!
编者
2012年5月于北京师范大学
序言
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我国教育模式逐渐向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方向转变。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明确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高中阶段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并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这是我国与国际先进教育模式接轨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国家在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精神。不过,就目前的开展情况来看,虽然很多高中学校不乏指导活动,但总体而言不够系统、自觉和专业,要么附属在教学活动中,要么包含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未能成为一种专门化的教育职能。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对指导的认识和定位不足、指导工作缺乏可依之据有关。这个“可依之据”之一,就包括专业化的配套教材。
为了贯彻落实《纲要》精神,为高中学校提供一套科学、权威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指导教材,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教育部长江学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方晓义教授,在借鉴国际上同类教材编写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现实需要以及我国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结合研究团队多年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主持并组织编写了本套“高中生发展指导丛书”。这对于从专业化的角度帮助普通高中学校顺利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可以说,“高中生发展指导丛书”是国内第一套以高中生发展指导为主题的权威教材。全书力求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和自主发展的品质,促进学生潜质的充分发挥”为目标,聚焦于高中生发展中的五个重要领域——理想、心理、学业、生活与生涯,并在每个领域中选取有助于高中生兴趣、志向、信心、毅力、质疑和社会责任心的主题进行切入。与以往的心理教育类书籍相比,本套教材具有四个特色:其一,教材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与国家政策紧密相关,是对《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的认真解读与落实;其二,注重与国际同类课程进行接轨,如“菜单式”的课程安排、多角度的教学模块等,积极纳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活动形式,在内容与呈现方式上同时创新;其三,紧密结合我国高中教育的实际情况,充分满足高中学生的需求特点,知识新颖并具有一定深度,每节课都安排一些精心设计的“活动训练”内容,做到专业性和趣味性并重;其四,内容融合理想、心理、学业、生活与生涯为一体,旨在为高中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综合性的指导,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最有趣、最活泼、最有关系”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各种问题和困惑产生的高发时期。高中生在身体、心理、价值观等方面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自主和自我意识显著增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指导,不仅能够有效平衡青少年在身心等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且有助于学生充分利用当下的教育资源发展自己的创新精神、创造才干、实际能力和特长个性,避免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多走弯路。
在此,我诚恳地向全国的普通高中学校推荐这套教材。我相信,这套教材的出版能够很好地推动高中发展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高中生发展指导内容体系和工作模式做出有益尝试。
是为序。
2012年6月1日于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