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现代农业与乡村地理丛书:中国乡村转型发展与土地利用》主要内容包括乡村转型发展与土地利用转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国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耕地利用转型分析和农村宅基地利用转型分析;中国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耕地和农村宅基地利用转型耦合分析;乡村发展政策对土地利用转型影响;适应转型的乡村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战略。整体上贯穿了“理论一方法一实证”的学术思路,突出了乡村转型发展及土地利用问题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前瞻性与可操作性。资料翔实、层次清晰、观点鲜明、分析透彻,可为中国农村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与统筹城乡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现代农业与乡村地理丛书:中国乡村转型发展与土地利用》可作为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地理学、资源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的教学或参考书目,也可供区域发展、土地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政府部门管理人员使用。
作译者
分别于湖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获得学士(1993年)、硕士(1996年)和博士( 1999年)学位,随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曾赴奥地利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州立大学(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英国阿伯里斯特维斯大学(Aberystwyth University)和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Galway)工作、培训和访问交流。
现任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CNC-IGBP&CNC-IHDP土地变化科学(LCS)工作组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全球土地计划(GLP)北京节点办公室研究员,国际灾害管理协会资深会员(FICDM),国际学术期刊《Disaster Advances》和《Land Use Policy》缟委,20余个国际英文学术期刊审稿人。
主要从事乡村发展与土地利用研究,涉及乡村转型发展与乡村重构、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村土地整治、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利用转型等方面。在国内较早开展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提出采用祥带和横向比较的方法研究中国土地利用转型;基于乡村地域系统诠释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转型的基础理论以及空心村发展的阶段演化模式;基于土地利用转型的视角研究我国乡村转型发展并界定划分了转型进程中的乡村发展类型,探讨了我国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的区域差异、土地利用问题及相关政策。
主持完成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熏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重点课题和环境保护部重大项目专题等科技项目10余项。入选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2004年),被授予“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2009年),获第九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2007年)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10余篇,近5年来在国外SCI/SSCI源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1篇。
目录
丛书序二
前言
第1章 乡村转型发展与土地利用转型概述
1.1 乡村转型发展与土地利用转型内涵
1.1.1 乡村转型发展内涵
1.1.2 土地利用转型内涵
1.2 国内外乡村转型发展研究进展
1.2.1 国内乡村转型发展研究进展
1.2.2 国际乡村转型发展研究进展
1.2.3 乡村转型发展国内外研究进展比较
1.3 与土地利用转型相关的国际研究计划
1.3.1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计划
1.3.2 全球土地计划
1.4 中国乡村转型发展中面临的土地利用转型问题
1.4.1 城乡快速转型发展进程中的耕地保护问题
1.4.2 耕地利用与粮食安全问题
1.4.3 乡村转型发展与土地污染退化问题
1.4.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低效与村庄空心化问题
1.5 乡村转型发展与土地利用转型综合研究的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