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Operating Systems : A Systematic View (6th Edition)
- 原出版社: Prentice Hall/Pearson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这是一本关于操作系统基本原理的教科书,其最大特点就是从操作系统的分层概念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框架。全书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知识;第2部分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第3部分主要讨论用户和操作系统的交互和通信;第4部分探讨操作系统的内部机制(Windows和Linux);第5部分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并重点讨论Windows 2003和Linux这两个操作系统的网络功能。.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适合具有高中以上数学基础的计算机用户自学,还可以作为社会上计算机培训机构的教材。对所有想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但又不需要或不打算深入学习其理论和实现细节的读者来说,本书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入门指导书。...
作译者
其他翻译人员,来自南京大学蔡冠深软件研发中心,从事基于Linux操作系统应用产品和嵌入式系统产品的开发工作。...
目录
1.1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1
1.1.1 接口功能 1
1.1.2 服务 1
1.1.3 平台 2
1.2 抽象层次 2
1.2.1 黑箱 3
1.2.2 现代操作系统的主要服务 3
1.2.3 层间通信和层内通信 4
1.2.4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4
1.2.5 组装系统 5
1.3 开源操作系统和专属操作系统 5
1.4 本书前瞻 6
1.5 总结 6
1.5.1 关键词 6
1.5.2 复习问题 6
1.5.3 练习 7
第1部分 操作系统的硬件软件资源
第2章 硬件 8
2.1 存储器 8
译者序
首先,作者希望通过本书提供给读者的是实用的操作系统概念,协助读者在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网络的过程中,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本书不是讨论深邃抽象的操作系统理论,而是通过介绍操作系统有何种功能,从而使读者明白,为什么需要引入操作系统,为什么需要学习操作系统。
其次,本书是为非技术领域的读者所准备的,不要求读者具备高深的数学知识,基本上,具备高中数学知识就可以阅读本书了。如果读者只想知道如何与操作系统相交互,而不是考虑设计一个操作系统,那么,本书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入门书。对于有兴趣从事应用程序开发、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其他计算机应用工作的人员来说,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事实上,从英文原版的版次就可以看到,本书在国际上有关操作系统的教科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作者通过介绍当前流行的操作系统(Windows和Linux),以一种非常形象的方式,逐步深入地向第一次学习操作系统的读者叙述有关操作系统的各种基本概念。同时,书中也加入了各种实例,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操作系统。此外,书中还对Windows接口、Intel Pentium体系架构、Windows内部构造以及客户机/服务器网络进行了探讨,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方方面面,把对计算机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上。
还必须提到的一点是,本书以“层次化”概念为核心,逐一介绍操作系统和网络的各种概念,体系完备,脉络清晰。学习本书,不仅可以了解操作系统的各个方面,还可以体验到前人是如何采用“层次化”方法来构造一个复杂系统的,从而不仅学到知识,还在方法上有所提高。
本书由方承志、姜田、陈平、杨小冬等翻译完成,还有很多朋友为该书的最后成稿、图表的制作付出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鉴于译者水平有限,在翻译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对于书中的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便再版时改进。...
译者
2006.03
前言
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于1977年。在那个时候,IBM一家公司主宰着计算机行业,教材的第一版反映了这个事实。但时代已经变了,今天,一个典型的计算环境包含来自若干不同厂家的多台计算机,这些计算机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网络。这种新的现实是推动本书第六版出版的动力。
尽管已经对本书做了大量的修改,但本书的定位没有变,仍然是操作系统的应用入门书籍。本书不是一本关于操作系统的理论教科书,其目标读者群是那些使用(而不是设计)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网络的人员,其目的是为了向他们说明为什么需要操作系统,以及操作系统在功能层面上可以完成什么工作。
本书的早期版本所论述的操作系统是从一个应用程序员的角度来看待的。但同第五版一样,本版做了一些扩展,以满足那些计算机熟练用户的需求(这些人可能了解程序设计,也可能不了解)。同前面各个版本一样,本书假设读者少量知道或是不知道高中代数以外的数学知识。读者所惟一需要预备的知识是关于计算机的合乎情理的基本概念,并真正有兴趣了解计算机应用程序下面所发生的事情。
与第五版的差异
技术更新贯穿于全书,但除此之外,在关于Windows的章节(第7章、第10章和第15章)中,对Windows 做了更新介绍,以反映这种广受大众欢迎的操作系统的最新版本,在UNIX/Linux章节(第8章、第11章和第16章)中,覆盖了Linux更多方面的内容。第5部分实际上被重新写过,加入了第12章(数据通信和网络),第13章(互联网和万维网)和第14章(客户机/服务器信息系统)。
同第五版相比,本版删去了有关虚拟机的章节,尽管其他章节包含了虚拟机的关键概念。此外,还删除了OS/JCL方面的有关章节,指导老师如果对第五版中的内容有兴趣,可以到出版公司的网站上寻找相应的资料。
第六版的内容
新版本保留了早期各个版本的节奏、难度和写作风格。同前面版本一样,在本书中,大量的论述紧密围绕概念展开,并对概念作了形象性的强化。本书还在章节层次上保持了同样的教学特色,如学习目标、总结、关键词列表和复习提问,此外,还加入了若干启迪思维的练习,用于鼓励学生考虑书本之外的事物。
第1部分(第2~4章)回顾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这3章的基本目的是,在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之前,确保所有学生拥有一致的技术基础。部分学生可能会发现,其中有不少内容很熟悉。
第2部分对操作系统的关键概念做了概述。第5章讨论用户接口,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第6章转入操作系统内部,对内存和处理器管理方面做了更清晰的介绍。这部分的意图是,在高层次上展示一个操作系统的总体图景。稍后,在读者阅读若干不同操作系统的内部实现时,这两章会帮助读者理解有关的细节。
第3部分的主题是用户和程序员通过用户界面和操作系统进行通信。这部分的主题是通过操作系统界面来创建和操作文件。第7章和第8章可以分别作为Windows XP和UNIX/Linux的交互式学习指导。如果可能的话,读者在阅读相关章节时,最好坐在一台计算机前,逐步按照书上的内容来操作。..
第4部分转向计算机内部。第9章介绍Intel Pentium体系结构,这一章虽然不是必需的,但对于理解第10章(Windows XP)很有用。第11章(UNIX/Linux)中所介绍的内容独立于系统底层的硬件架构。
第5部分讨论网络操作系统。第12章介绍了通信基础设施和若干关键网络概念。第13章论述互联网和万维网。第14章描述了客户机/服务器的网络模型的主要概念,并探讨了网络安全性方面的问题。第15章和第16章展示了第14章中所引入的概念是如何在Windows 2003和Linux上实现的。
补充材料
除了正文之外,为了方便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本书还提供了如下的补充材料:
在线教师手册,包括讲课/讨论建议以及课本问题和练习的答案。
考试题库:考试问卷例子。
在线PowerPoint演示,每章平均27张幻灯片,几乎包括书中所有的插图。
本书第五版的部分章节可以在线下载。包括原书中的第11章和第12章(IBM的OS/JCL),第17章(传统IBM大型主机),第18章(IBM MVS)和第19章(虚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