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基础教程》
第1篇基 础 知 识
第1章物质结构
1.1原子
1.1.1质子、电子、中子
1.1.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1.3重要原子术语
1.2原子是如何结合的
1.2.1共价键
1.2.2离子键
1.3元素周期表
1.4核素图
第2章电离辐射和放射性衰变
2.1放射性和放射性衰变
2.2放射性衰变产生电离辐射
2.2.1放射性的量和单位
2.2.2电离辐射的类型
2.2.3用核素图查找衰变方式
2.2.4放射性衰变的模式
2.3衰变常数、活度和半衰期
2.3.1放射性衰变规律和衰变常数
2.3.2放射性活度
2.3.3半衰期
2.3.4活度计算
2.3.5放射性核素半衰期的测量
2.3.6放射性比活度
2.4衰变链和相对半衰期
2.4.1衰变链
2.4.2相对半衰期
2.5其他辐射源的电离辐射
2.5.1来自天然辐射源的电离辐射
2.5.2人工辐射源的电离辐射
第3章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1电离
3.1.1直接电离和间接电离
3.1.2强、中等、弱电离
3.2激发
3.3α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4β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4.1直接电离
3.4.2轫致辐射
3.5γ和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5.1光电效应
3.5.2康普顿散射
3.5.3电子对生成
3.5.4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总结
3.6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6.1弹性散射
3.6.2非弹性散射
3.6.3中子俘获
3.6.4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总结
3.7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总结
第4章辐射探测方法
4.1辐射探测的机理
4.2电离辐射探测器
4.2.1充气探测器
4.2.2固体导体探测器
4.2.3固体探测器与气体探测器对比
4.3闪烁探测器
4.3.1工作原理
4.3.2闪烁探测器类型
4.3.3光电倍增管
4.4中子探测器
4.4.1工作原理
4.4.2中子探测器类型
4.5电子元件
第5章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5.1人体
5.1.1呼吸系统
5.1.2消化系统
5.1.3循环系统
5.1.4淋巴系统
5.1.5泌尿系统
5.1.6人体系统小结
测试题选
5.2细胞和辐射的生物损伤
5.2.1细胞结构
5.2.2细胞分裂
5.2.3辐射损伤
测试题选
5.3人体的辐射效应
5.3.1确定性效应
5.3.2随机性效应
5.3.3胎儿照射
5.3.4辐射效应小结
测试题选
要点
第2篇辐射防护概论
第6章辐射防护原则
6.1辐射防护简介
6.2辐射防护和危险
6.3ICRP简介
6.3.1ICRP历史
6.3.2ICRP职责
6.3.3ICRP建议书
6.4基本安全标准
6.5实践与干预
6.6照射
6.6.1照射概念
6.6.2潜在照射
6.6.3照射类别
6.6.4照射水平
6.7剂量限值和剂量约束
6.7.1剂量限值
6.7.2剂量约束
6.8辐射防护体系
6.8.1实践正当性
6.8.2辐射防护最优化
6.8.3个人剂量限值
6.9辐射防护体系的实施
6.9.1法规要求
6.9.2管理要求
6.9.3操作要求
第7章外照射危害的防护
7.1外照射的危害
7.1.1外照射介绍
7.1.2辐射类型对外照射危害的影响
7.1.3外照射危害的来源
7.2外照射危害的控制
7.2.1基本方法
7.2.2管理控制
7.2.3实体控制
7.3屏蔽计算
7.3.1β粒子的屏蔽
7.3.2X射线和γ射线的屏蔽
7.4计算不同放射性核素的γ剂量率
7.4.1介绍
7.4.2用比释动能常数计算剂量率
第8章内照射危害的防护
8.1内照射的危害
8.1.1引言
8.1.2非密封源和放射性污染
8.1.3使用非密封源的实践
8.1.4辐射类型对内照射危害的影响
8.1.5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的途径
8.2内照射危害的测量
8.2.1ICRP参考人和IAEA参考亚洲人
8.2.2生物半排期和有效半减期
8.2.3剂量系数
8.2.4年摄入量限值
8.3工作场所的污染限值
8.3.1表面污染的导出限值
8.3.2导出空气浓度
8.4内照射危害的控制
8.4.1放射性物质的最小化
8.4.2行政控制
8.4.3实体控制
第9章辐射探测仪器的使用
9.1辐射探测仪器
9.1.1探测器类型
9.1.2测量仪器的种类
9.1.3仪器检定(或校准)
9.1.4探测下限(LLD)
9.2选择合适的仪器
9.2.1探测仪器的选择
9.2.2监测方案设计
9.2.3其他
9.3放射性调查方案
9.3.1准备调查表和图
9.3.2调研
9.3.3使用前仪器检查
9.4剂量率测量
9.5表面污染测量
9.5.1表面污染监测
9.5.2表面污染间接测量
9.6空气污染测量
9.6.1气溶胶采样
9.6.2空气采样
9.6.3蒸气采样
第10章个人剂量测量
10.1辐射及剂量测量
10.1.1辐射量
10.1.2剂量
10.2实用辐射量
10.2.1场所监测
10.2.2个人剂量监测
10.2.3实用辐射量限值
10.3个人剂量测量
10.4外照射剂量测量方法
10.4.1主动式探测
10.4.2被动式探测
10.4.3能量响应和方向响应
10.5内照射剂量的测定方法
10.5.1活体计数
10.5.2生物取样分析
10.5.3空气取样
10.5.4待积剂量当量的计算
10.6个人剂量监测和结果保存
第3篇辐射防护管理框架
第11章电离辐射防护立法与监管
11.1基础框架
11.1.1辐射防护内容与基础框架
11.1.2基础框架内涵
11.2法规体系
11.2.1概述
11.2.2有关法规和标准内容简介
11.2.3监管授权和安全责任
11.3许可
11.3.1许可证条件与许可形式
11.3.2工作场所要求
11.3.3医疗照射控制
11.3.4干预与豁免
11.4监督检查
11.4.1监管部门
11.4.2辐射工作单位
11.5教育培训
11.5.1安全文化与安全绩效
11.5.2安全文化的由来与内涵
11.5.3培训机构和培训要求
第12章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和储存
12.1运输法规
12.1.1辐射危害与法规
12.1.2标准与法规
12.2货包分类与分级
12.2.1定义与放射性物质分类
12.2.2货包分类与分级
12.3货包和包装要求
12.3.1一般要求
12.3.2对空运货包的附加要求
12.3.3对各类货包和包装的附加要求
12.4运输安全要求
12.4.1首次装运前和每次装运前的要求
12.4.2与其他货物一起运输
12.4.3运输和中途储存
12.4.4船舶运输及空运和邮运
12.5审批和管理
12.5.1特殊形式放射性物质和低弥散放射性物质的审批
12.5.2货包设计的审批
12.5.3易裂变材料货包设计的审批
12.5.4装运的审批
第13章环境影响评价
13.1引言
13.1.1历史沿革
13.1.2评价时段
13.2定义与概念
13.2.1环境影响评价
13.2.2安全评价
13.2.3监测及评价
13.2.4剂量约束
13.2.5等效操作量
13.3评价文件分类与格式和内容
13.3.1分类
13.3.2报告书
13.4评价资质与责任
13.4.1资质
13.4.2责任
第14章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
14.1概述
14.1.1放射性废物
14.1.2废物最小化
14.2放射性废物管理计划
14.2.1放射性废物的分类原则
14.2.2液体废物分类
14.2.3固体废物分类
14.2.4液态气态排放
14.3放射性废物管理的基本步骤
14.3.1概念
14.3.2分类
14.3.3预处理
14.3.4整备
14.3.5控制辐射危害
14.4放射性废物活度的监测
14.4.1固体废物
14.4.2气体和液体废物
14.5放射性废物的贮存
14.5.1工作场所贮存
14.5.2专用仓库贮存
14.5.3记录
第15章应急响应计划
15.1引言
15.1.1国内事故
15.1.2国外事故
15.2定义与概念
15.2.1定义
15.2.2概念
15.2.3辐射事故分级
15.3应急计划的一般要求
15.3.1辐射威胁类型
15.3.2应急计划层次
15.3.3任务和要求
15.4环境保护部应急预案介绍
15.4.1任务与范围
15.4.2应急组织与职责
15.4.3应急行动
15.4.4应急保障
第4篇实用辐射安全与防护
第16章核子仪的安全使用
16.1核子仪的种类
16.1.1透射式核子仪
16.1.2反散射式核子仪
16.1.3反应式核子仪
16.2核子仪的组成
16.2.1密封放射源
16.2.2射线发生装置
16.2.3源室和屏蔽
16.2.4探测和分析设备以及交互控制
16.2.5核子仪的标识
16.3固定式和便携式核子仪
16.3.1固定式核子仪
16.3.2便携式核子仪
16.4核子仪的维护要求
16.4.1清洁和机械维护
16.4.2辐射剂量率检查
16.4.3擦拭和泄漏测试
16.5操作放射源的注意事项
16.6储存和台账程序
16.6.1储存
16.6.2台账
16.7书面程序和本单位的规定
16.8人员培训
第17章工业放射照相的安全应用
17.1放射照相基础
17.1.1引言
17.1.2放射照相的原理
17.1.3无损检测
17.2放射照相使用的基本设备
17.2.1γ放射照相使用的设备
17.2.2X射线照相使用的设备
17.3围墙和现场放射照相
17.4安全特征和设备
17.4.1总述
17.4.2γ射线设备
17.4.3X射线设备
17.4.4放射照相的围墙
17.4.5现场放射照相
17.5安全程序和检查
17.5.1注册或许可
17.5.2操作程序
17.6事故
17.6.1X射线设备
17.6.2γ放射照相设备
17.6.3一般要求
17.6.4应急设备
17.7安全检查总结
第18章生产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的安全
18.1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18.2原子核反应基本原理
18.2.1核素图的使用
18.2.2核反应的书写
18.3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
18.3.1核反应堆
18.3.2粒子加速器
18.3.3处理
18.4辐射危害
18.4.1辐射与污染
18.4.2外照射危害的控制
18.4.3内照射危害的控制
18.5与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有关的危害控制
18.5.1制靶和辐照——有哪些危害?
18.5.2制靶与辐照危害的控制
18.5.3靶的运输过程的危害控制
18.5.4打开靶罐时的危害控制
18.5.5处理非密封放射源的危害控制
18.5.6生产密封放射源的危害控制
18.5.7包装和派送时的危害控制
18.5.8废物处置和回收的危害控制
18.6剂量的估算
18.6.1β辐射剂量
18.6.2溢洒物的外照射剂量
18.6.3皮肤被污染的剂量
18.6.4中子剂量
18.7辐射防护大纲
18.7.1职责
18.7.2场所分区
18.7.3局部规章和工作程序
18.7.4工作规划
18.7.5辐射监测
18.7.6调查和行动水平
18.7.7培训
18.8装置和实验室设计
18.8.1规划步骤
18.8.2设计准则
18.8.3设备和区域
18.8.4实验室设计的要求
18.9应急规划和准备
18.9.1可能的事件和事故
18.9.2需要的应急设备
18.9.3防护行动
18.9.4对具体事故或事件的响应
18.9.5应急准备
第19章放射性示踪剂的安全使用
19.1使用示踪剂的基本原理
19.1.1系统中示踪剂的注入
19.1.2示踪剂的探测方法
19.2实验室示踪剂的使用
19.3工业中示踪剂的应用
19.4放射性示踪剂的选择
19.4.1形态
19.4.2同位素
19.5项目计划
19.5.1注册和许可
19.5.2操作程序
19.5.3外照射危害控制
19.5.4污染控制
19.5.5个人监测
19.5.6环境中示踪剂的控制
19.6辐射照射评价
19.6.1操作人员受到的照射
19.6.2其他人员受到的照射
19.7事故
19.7.1失去屏蔽
19.7.2污染
19.8安全检查总结
第5篇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防护与安全
第20章放射诊断的防护与安全
引言
20.1放射诊断
20.1.1X射线管
20.1.2X射线能谱和过滤
20.1.3准直
20.1.4减少散射
20.1.5影像接收
20.1.6特殊成像技术
20.2放射诊断的放射防护与安全
20.2.1工作人员
20.2.2患者
20.2.3公众成员
20.2.4设备
20.2.5移动式X射线机
20.3放射性诊断的个人防护
20.4放射诊断的屏蔽防护
20.4.1屏蔽设计理论
20.4.2屏蔽计算基础资料
20.4.3构建屏蔽防护
20.5放射诊断中的辐射剂量
20.5.1入射皮肤剂量
20.5.2器官剂量
20.5.3放射学与妊娠
20.5.4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20.6放射诊断的辐射监测
20.6.1剂量和剂量率的测量
20.6.2X射线管的泄漏
20.6.3场所检测
20.7个人防护用品的测试
20.8地方规章
20.9辐射事故和事件
20.10辐射安全防护培训
20.11监管要求
本章关键要点
附录20A屏蔽防护计算举例
测试题选
第21章核医学的防护与安全
21.1核医学中的放射性核素
21.1.1引言
21.1.2放射性核素的支配管理和分析技术
21.1.3体内试验应用的放射性核素
21.1.4体外试验应用的放射性核素
21.1.5恰当选择目标组织或器官
21.1.6通常使用的放射性核素
21.2放射性药物的制备和管理
21.2.1放射性药剂的制备
21.2.2静脉注射
21.2.3口服放射性药剂
21.2.4吸入放射性药剂
21.3γ照相机成像
21.4技术人员的外照射
21.4.1外照射的来源
21.4.2外照射的控制
21.4.3皮肤污染导致的外照射
21.5技术人员的内照射
21.5.1内照射的来源
21.5.2来自液态源的污染
21.5.3来自固态源的污染
21.5.4来自空气传播来源的污染
21.5.5内照射的控制
21.6核医学中的辐射监测
21.6.1个人的外照射
21.6.2污染和放射性核素的摄入
21.6.3工作场所的剂量率
21.6.4表面污染
21.7典型的职业照射
21.7.1全身剂量
21.7.2肢端剂量
21.8核医学工作场所的设计
21.8.1低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
21.8.2中等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
21.8.3显像设备和碘-131治疗病房
21.8.4碘-131诊疗室
21.9核医学中的废物管理
21.10患者和公众的放射安全
21.10.1典型的患者照射
21.10.2患者照射的最优化原则(ALARA)
21.10.3女性患者的防护
21.10.4家庭中的放射安全
21.10.5研究项目中志愿者的照射
21.11放射性核素治疗中的防护
21.11.1碘-131疗法
21.11.2钇-90治疗
21.11.3锶-89治疗
本章关键要点
附录21A四个有关数据的表格
附录21B放射性污染计算实例
测试题选
第22章放射治疗的防护与安全
22.1放射治疗概述
22.1.1放射治疗的目的和目标
22.1.2放射治疗部门的构成
22.1.3电离辐射安全防护责任人的职责
22.1.4患者、放射工作人员和探视者
22.1.5放射治疗技术
22.1.6放射治疗设备的典型布局
22.2外照射束放射治疗
22.2.1外照射束放射治疗室的一般要求
22.2.2治疗室的屏蔽
22.2.3浅层和中电压治疗机
22.2.4远距离放射治疗机
22.2.5医用直线加速器
22.2.6其他放射治疗设备
22.2.7电离辐射水平的评估
22.3近距离放射治疗
22.3.1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源
22.3.2一般的放射性安全考虑
22.3.3永久性植入
22.3.4暂时性植入
22.3.5手术后装放射治疗
22.3.6遥控后装放射治疗
22.3.7非密封源放射治疗
22.3.8近距离放射治疗室的屏蔽
22.3.9辐射水平评估
22.4放射治疗部门的相关设备和其他放射源
22.4.1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机
22.4.2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22.4.3辐射剂量测量用检验源
22.4.4Sr-90眼部敷贴器
22.4.5电离辐射水平评估
22.5结束语
22.5.1应急程序
22.5.2质量保证
22.5.3文档和记录的保存
22.5.4安排配置工作人员问题
本章关键要点
测试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