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
1.2 因特网概述 2
1.2.1 网络的网络 2
1.2.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3
1.2.3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5
1.3 因特网的工作方式 7
1.3.1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7
1.3.2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9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
1.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6
1.5.1 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定义 16
1.5.2 计算机网络的几种不同分类方法 17
1.6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18
1.6.1 带宽 18
1.6.2 时延 20
1.6.3 时延带宽积和往返时延 21
习题 22
第2章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 24
2.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24
前言
改动较多的是第4章的数据链路层。过去一些颇有影响的计算机网络教科书大多按照OSI的思路,在数据链路层详细讲解可靠传输的原理。然而目前许多实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并没有采用可靠传输机制。实际上,一直要到学习运输层的TCP协议时才讨论可靠传输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数据链路层删除有关可靠传输的内容,而把这部分内容移到运输层中。在数据链路层重点讨论目前使用得最多的PPP协议。这样修改可以使数据链路层的内容更加符合当前的网络实际情况。
由于宽带接入的普及率已较高,因此这部分内容就从最后一章移到第3章中讨论。..
本教材在原则上都使用国家制定的标准译名或推荐译名。无标准译名的则尽量采用大多数文献所使用的译法。有些译名改变了(比原来的译名更加准确)。例如,ICMP以前译为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现改为网际控制报文协议。同样,IGMP也改为网际组管理协议。另外,bit的标准译名本来就有两个,即“比特”和“位”。考虑到计算机界更多地习惯于用“位”,因此,在修订版本中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更简单的译名“位”。
这次修订教材还增加和修改了82个插图,删除了若干可省略的插图。
陈鸣、胡谷雨、张兴元、齐望东、吴礼发教授对教材的修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杨心强、高素青副教授也及时向编者反映他们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吴自珠副教授对书稿进行了校对和整理。很多不相识的读者通过电子邮件反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些,编者均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谢希仁
2005年12月于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