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1.1 C语言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1.1.1 C语言的发展历史
1.1.2 C语言的特性
1.2 C程序示例
1.3 C程序的编辑、编译和运行
1.3.1 一般上机解题步骤
1.3.2 在TC环境下运行C程序的步骤
1.3.3 在UNIX/Linux环境下运行C程序的步骤
习题
第2章 基本数据类型
2.1 字符集及词法约定
2.1.1 字符集
2.1.2 词法约定
2.2 常量
2.2.1 整型常量
2.2.2 浮点常量
2.2.3 字符常量
2.2.4 字符串常量
2.3 简单变量
前言
作者从1981年开始率先在高校讲授C语言。根据多年教学和科研的经验与体会,并汲取国内外有关程序设计语言方面优秀教材的精华,结合我国国情,本着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意识的精神,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力求编写一本受欢迎的好教材。
C语言从1972年问世,至今已历经30多个年头。在此期间,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诞生了众多优秀的程序设计语言。然而,C语言仍是软件百花园中的奇葩,在系统开发、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等领域独领风骚。特别在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教学方面已成为事实上的“标准”语言。C语言能保持经久不衰,是与其一系列突出的优点分不开的,它简洁、高效、灵活、可移植性好、应用面广,是第三代语言的杰出代表。
本书是在原《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上,经认真修改而成,对原有内容做了精简,也补充了编程知识,适当压缩篇幅,使之更适合于教学。编写时注意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1.概念严谨,理论系统,又不拘泥于语法讲解。对于初学者来说,建立正确的概念至关重要。本书对所讲解的对象都力求予以严谨的表述,使读者明了相关事物的实质,循序渐进地掌握C语言及其程序设计的知识。通过大量实例应用讲解C语言的重点、难点,从中体会相关知识“是什么、干什么、如何用”。..
2.注重能力提高。书中有一章集中介绍程序设计方面的知识,使读者掌握程序设计和调试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同时,书中给出大量示例,兼顾一般知识介绍和实际应用,重点在于提高读者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制代码和运行调试的能力。
3.实例丰富,难易得当。有些示例着重介绍C语言的某些语法现象,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些示例具有应用价值,以后在实际软件开发工作中也可以使用。在例题的难度上多数比较容易,适合初学者自学。也有些例题有一定的综合性,读者通过分析和运行它们,可以对C语言的应用有更深入地整体性了解。
4.本书介绍的C语言知识遵循ISOC的标准,具有通用性。当然,不同的C语言版本会存在一些小的差别。因此,在示例的选择上尽量避开对硬件环境和软件版本的依赖。但仍然可能会有个别示例的运行结果(如地址值)与读者上机运行时的结果不一样,请注意。
由于各学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采用本教材授课时,’可以对内容酌情进行取舍。可以讲授全部内容,也可对各章内容重点讲解,突出基本内容,对于较深入的算法和具体实现可以略讲或不讲,由学生自学。本书配套教材中给出了上机指
导、知识重点和各章习题的参考答案,其出发点是为了便于自学自测,提高教学效果。为便于广大教师授课,本书将提供配套电子教案。读者可通过登录人民邮电出版社网站http://www.ptpress.com.cn下载。
本书主要由孟庆昌、陈海鹏、马鸣远、刘振英编写,参加编写、整理、录入工作的人员还有孟欣、张震、刘园芳、孟平、唐伟杰等。在此对所有关心、支持本书出版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对社会需求方面的了解不全面,因而书中难免有不妥甚至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孟庆昌
北京信息工程学院
2005.12
序言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升级换代,计算机教学内容也随之更新,尤其随着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实施,对教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聘请了国内高校计算机教学方面知名的专家教授,精心策划编写了这套“高等学校21世纪教材”。
为真正实施精品战略,组织编写好这套教材,我们在国内高校做了系统、详细的调查,对教育部制订的教育计划做了认真的研究,还对国内外已出版的教材做了理性的分析,确立了依托国家教育计划、传播先进教学理念、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服务的宗旨。
在本套教材的策划过程中,我们多次组织了由专家及高校一线教师参加的研讨会,对现有比较出色的教材的特点及优点进行了分析,博采众长,力求实现教材权威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本套教材有如下特点:..
1.考虑到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在编写教材时把重点放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上。
2.紧密结合当前技术的新发展,在阐述理论知识的同时侧重实用性。
3.力求在概念和原理的讲述上严格、准确、精练,理论适中,实例丰富,写作风格上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便于学生学习。
4.为适应当前高校课程种类多、课时数要压缩的教学特点,教材不仅篇幅有很大的压缩,而且均配有电子教案,以满足现代教学新特点的需要,做到易教易学。
5.所选作者均是国内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教授,所编教材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教育的改革将不会停止,教材也将会不断推陈出新。目前本套教材即将推出,将接受广大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检验。
由于我们的水平和经验有限,这批教材在编审、出版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希望使用本套教材的学校师生和广大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便改进我们的工作,使教材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