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物理书籍
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颁布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贵州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建设的实际经验编写而成。本书注重强化实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物理实验思想的训练,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重点突出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的训练。本书在编排上力求突出时代特色,采取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方式编排实验内容,力求做到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实验方法清晰合理,数据处理要求规范。全书包括绪论、测量误差和实验数据处理、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基础性实验、综合及研究性实验和附录等内容,分层次收录了54个实验,其中基础性实验31个(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顺序排列)、综合及研究性实验(含近代物理实验)23个。
本书为高等院校理、工、农、林等各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选用。
目录
绪论
第1篇 测量误差常用实验方法
第1章 测量不确定度与数据处理
1.1 测量与误差
1.2 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表示
1.3 有效数字
1.4 实验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
第2章 常用实验方法
2.1 比较法
2.2 放大法
2.3 补偿法
2.4 平衡法
第2篇 基础性实验
第3章 力学和热学实验
实验1 长度和密度测量
实验2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实验3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实验4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
实验5 液体黏度的测定
前言
精英教育过渡为大众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保证又受限于区域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背景。我校经历多校合并重组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短期内仍旧在原有各校区实验仪器和设备装置基础上开展教学,需要逐步向规范化、特色化、科学化的目标迈进。为此,必须对学校合并后各校区使用的物理实验课教材进行整合。
本书就是以原贵州大学《普通物理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原贵州工业大学《大学物理实验》、原贵州农学院《大学物理实验》为基础,以教育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指导,吸取各校区物理实验教材之所长整合编写而成的。
本书除绪论外分三篇共九章。绪论着重阐述物理实验课的地位和对人才科学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以及学习物理实验的一般方法。第1篇阐述测量误差与常用实验方法,介绍测量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在误差估算中引进“不确定度”的概念,但做了必要的简化处理,使之既能让学生逐步学会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估,又使物理实验教学跟上当前误差理论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趋势。同时,本篇简单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第2篇为基础性物理实验内容,主要面对非物理专业的理、工、农、林类各专业学生开设,其中力学、热学10个实验,电学、磁学12个实验,光学9个实验,供各专业选用。第3篇为综合性、研究性实验,主要面对物理专业和需要加强实验技能训练的理、工科各专业开设,其中力学、热学实验3个,电学、磁学实验8个,光学实验4个,近代物理实验8个。..
为了使学生在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误差与数据处理各方面能够得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系统训练,达到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实验素养的目的,基础性实验写得比较细致、具体,给出了有关的数据记录表格、数据处理要求以及误差计算和结果表示,以便于学生参考学习。在综合性、研究性实验中,重点突出实验原理和思路,将一些细节问题留给学生去思考和探索,以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书由胡林、余克俭担任主编,唐延林、刘大卫、刘毅担任副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有(按汉语拼音字母排序):陈平、胡林、黄英才、稽守勤、姜加梅、孔维姝、李玉金、劳令耳、刘大卫、刘毅、孙琨懿、邰贵江、汤燕、唐延林、许锋、许家时、余克俭、曾庆丰、张鹏等,特别是劳令耳、黄英才两位老教授,对本书的编写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本书的出版凝聚了前期教材作者的智慧和后期整合编者的辛苦。限于时间仓促,加上编写者的经验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欠妥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