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何丰
- 丛书名: 高等学校通信教材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09060
- 上架时间:2005-4-4
- 出版日期:2003 年3月
- 开本:16开
- 页码:297
- 版次:1-1
- 所属分类:通信 > 无线电、电子学的应用
内容简介
通信书籍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通信概述,高频小信号选频放大器的结构与电路,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结构与实现,正弦振荡器的结构与实现,模拟相乘器与理想乘法关系,幅度调制与解调,变频(或混频)功能与实现,角度调制与解调,锁相原理及运用,电子电路EDA,以及附录中介绍的谐振回路和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等。
从电路功能来看,本书涉及到频带传输系统中的基本电路实现问题,具体包括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中的电信号处理技术及典型电路。同时涉及到电子电路非线性特性的灵活运用,以及在特定信号环境下功能电路的特定实现方法和系统构成对电路提出的要求等问题。
全书以通信中的电信号为背景线索,从信号与功能实现的角度将各功能电路分析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提供了相应的实用电路。
本书为高等学校通信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1.1 通信的基本系统模型
1.1.1 通信系统中的电磁信道及信号
1.1.2 发送和接收设备的功能
1.2 通信传输的信号及形成
1.3 通信系统中的噪声和干扰
1.3.1 通信系统中的抗干扰方法
1.3.2 噪声和等效噪声带宽
1.4 通信电子电路的学习特点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二章 高频小信号选频放大器的结构与电路
2.1 概述
2.2 主要性能指标和基本单元电路
2.3 较理想的小信号选频放大电路模型
2.3.1 参差调谐的选频放大单元
2.3.2 双调谐回路的选频放大单元
2.3.3 多级单元电路的谐振放大器
2.3.4 其它选频电路的选频放大单元
2.4 小信号选频放大器的稳定性问题
2.5 信号与电路及结构
译者序
定位:
增强集成与分离的联系,加强分析思路、基础知识和系统背景在讲解电路原理方面起的特殊效果。为学习和理解《现代通信原理》及"通信系统指标的建立"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系统对电路的影响方面:
(1)结合通信系统中的空分、时分、频分的观点来观察电路。
(2)从通信目标出发,构筑通信目标一信号需求一电路结构一电路实现的新的分析思维模式。突出电路与电路结构和基本原理之间的关系,以增强全书的连惯性、实用性和新颖性。
分析中体现出的一般性概念:
(1)加强对非线性的统一认识,将具体非线性元、器件的运用看成是特例。以利于学生在分离与集成元件的运用中形成"比较认识"的观念。
(2)强调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逻辑思维之间的关系,使分析与实际情况结合更为紧密。如定量分析在高频电路中的指导作用。
(3)强化了电路中的信号存在、信号演变过程和信号处理方式的电路空分和频分的特点。
(4)加强了模拟信号的数字表示方式带来的调制、解调电路的系统性认识。如间接的数字调制电路,数控型调相脉冲产生电路,"鉴频"数据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储存和转发的概念。
(5)电路对信号的精确控制需求,以及对信号的识别等因素,构成了通信系统由模拟向数字的转变。
关键性的创新分析方法:
(1)采用特殊的分析方法,使分析具有通用性。同时兼顾时域和频域之间、稳态与瞬态之间、电压(或电流)分析与能量分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说明,以及它们的基本特点和实用范围。如选频电路的波形转换,正弦振荡器分析中的"同步能量补充",二极管开关电路通用近似分析--"二极管环形调制器的特殊分析方法",限幅电路的抗干扰优势与"信息时分提取再生"法等。
(2)强化信号需求对电路需求的思维模式。突出功能单元电路的理想性与实用单元的现实性的联系。如很多实际乘法电路是在特定信号条件下实现的。
(3)强调分析的模块化思维方法。以适应日后课程中对方框图的理解需求和电路系统的设计工作。
本书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通信概述,高频小信号选频放大器的结构与电路,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结构与实现,正弦振荡器的结构与实现,模拟相乘器与理想乘法关系,幅度调制与解调,变频(或混频)功能与实现,角度调制与解调,锁相原理及运用,电子电路EDA,以及附录中介绍的谐振回路和晶体管的高频等效电路等。
从电路功能来看,本书涉及到电信号的频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电路实现问题,具体包括无线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中的电信号处理技术及典型电路,同时涉及到电子电路非线性特性的灵活运用,以及在特定信号环境下功能电路的特定实现方法和系统构成对电路提出的要求等问题。
全书以通信中的电信号为背景线索,从信号与功能实现的角度将各功能电路分析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并提供了相应的实用电路。
该书在使用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先修课程的情况来考虑附录A、B是否作为课程讲解的内容。在目录中有。号的内容可以根据学时、专业和课程体系的安排来考虑讲解的取舍。